1.有哪些关于古诗的图片古诗体裁古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近体诗:绝句:4句 1、2、4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绝”,七字称“七绝”律诗:8句,4联 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律诗分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颔联、颈联对仗)词: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组成:词牌名、题目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词(59~90字)、长词(91字以上)风格:婉约派、豪放派曲:组成:宫调(曲调)、曲牌、题目 文学风格从文学风貌论,七古的典型风格是端正浑厚、庄重典雅,歌行的典型风格则是宛转流动、纵横多姿。 《文章辨体序说》认为“七言古诗贵乎句语浑雄,格调苍古”,又说“放情长言曰歌”、“体如行书曰行”,二者风调互异。《诗薮》论七古亦云:“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 李、杜之才,不尽于古诗而尽于歌行。”则在七古、七律之外,因其风格的差异视七言歌行别为一体。 《昭昧詹言》说“七言古之妙,朴、拙、琐、曲、硬、淡,缺一不可。总归于一字曰“老”,又说“凡歌行,要曼不要警”。 “曼”即情辞摇曳、流动不居;“警”即义理端庄、文辞老练。这些评论,都揭示了七言古诗与歌行在美感风格方面的不同。 尽管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以七古的笔法写歌行、以歌行的笔法写七古,一度成为时尚,然而在总体上仍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举例来说,杜甫《寄韩谏议注》、卢仝《月蚀诗》、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李商隐《韩碑》等,只能是七言古诗;而王维《桃源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长恨歌》、韦庄《秦妇吟》只能是七言歌行。 2.小学生简单古诗配画图片一、《静夜思》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二、《山中》 作者:唐代王勃 1、原文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2、译文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 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三、《阳关曲·中秋作》 作者:宋代苏轼 1、原文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译文 晚间云雾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悄然无声,天上缓缓移动着白玉圆盘。 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终这样美好,明年的明月将在什么地方赏观? 四、《问刘十九》 作者:唐代白居易 1、原文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译文 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 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五、《乐游原》 作者:唐代李商隐 1、原文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译文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3.关于古诗配图的(最好截图)1、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3、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4、滁 州 西 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0、登 岳 阳 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古诗的插图都不好画啊 4.古诗词的插画古诗词图片: /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pv=&word=%B9%C5%CA%AB%B4%CA&z=0 古诗词插图: /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pv=&word=%B9%C5%CA%AB%B4%CA%B2%E5%CD%BC&z=0&fm=rs8 5.经典古诗词含插图,求推荐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周啸天教授主编,专为3-12岁儿童打造的古诗词亲子读本,包括上、下两册。著名古典文学专家,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啸天教授精心挑选104篇经典古诗词,是真正适合孩子的,让孩子听得懂、学得会的古诗词启蒙读本。除疑难词注音、释义之外,还为每一首诗词都撰写了短小精悍的赏析。 本书主要强调“周诵”概念,让孩子一周学会一首诗词。再辅以104幅纯美的手绘插图,将古诗词的养分进一步深耕于孩子的内心深处。跟随文学大师的脚步,让孩子爱上古诗词。 [1] 6.关于乡村的古诗或图片晦日湖塘 唐.孙逛 吉日初成晦,方塘遍是春. 落花迎二月,芳树历三旬. 公子能留客,巫阳好解神. 夜还何虑暗?秉烛向城阕. 贺监湖上 清.任颐 万顷平湖一苇航,此归喜似贺知章. 上恩赐与西湖曲,逐老吾家归照堂. 狂客归来终好夸,越王城下占烟霞. 此中信美非吾土,不似西湖是我家. 湖塘夜归 宋.陆游 鱼翁江上佩笭箵,一卷新传范蠡经. 郁郁林间桑椹紫,芒芒水面稻苗青. 云边筑舍分南北,陌上逢人半醉醒. 莫恨西村归路远,行前点点有飞萤. 道中书所见 宋.葛绍体 湖塘隔岸碧相鲜,田舍寒炊晚顿烟. 塞路官军好身手,路中相唤买鱼船. 微雨中过湖塘二首 清 .李慈铭 西跨湖桥雨到时,四山烟景碧参差。 白云忽过青林出,一角斜阳贺监祠。 题跨湖桥下酒家 宋.陆游 湖水绿于染,野花红欲燃。 春当三月半,狂胜十年前, 小店开新酒,平桥上画船. 夜闻姑恶 陆游 湖桥东西斜月明,高城漏鼓传三更。 钓船夜过掠沙际,蒲苇萧萧姑恶声。 湖桥南北烟雨昏,两岸人家早闭门。 不知姑恶何所恨,时时一声能断魂。 天地大矣池至微,沧波本身无危机。 秋菰有米亦可饱,哀哀如此将安归。 微雨中过湖塘二首 西跨湖桥雨到时,四山烟景碧参差。 白云忽过表林出,一角斜阳贺监祠。 柳 春来无处不春风,偏在湖桥柳色中。 看得浅黄成嫩绿,始知造物有全功。 小市 南宋 陆游 春风小市画桥横,桥北桥南次第行。 绝景惟诗号 敌,闲愁赖酒作长城。 楼台到处灵与柳,帘幕谁家子晋笙。 薄幕归来渔火闹,放翁自笑欲忘情。 泊舟湖桥酒楼下 缥缈云边罨画楼,空蒙雨外木兰舟。 谁知老子清狂甚,独占城南十里秋。 7.怎么给古诗配画和图片要古诗配画和图片,首先要了解诗的背景,其次是读懂诗的含义,最后还要明白诗人当时的心境,根据这几点来给古诗选择画和图片。 如何读懂古诗: 1、注意诗的题目。 首先是要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要急于作答,看看诗题,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杜甫的《月夜》诗题告诉我们写作的背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作内容没有离开夜,而且这是一个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绵绵细雨也罢,这一夜诗人无法入眠要给远方的亲人或是友人寄去绵绵情思;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势必要描述洞庭风光,而题目还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呈给张丞相,一个“上”字,又向我们透露出张丞相的身份、地位显然是高于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顺被贬到通州得了一场大病,险些要了他的命,这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他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触动?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 诗歌的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阅读时要注意将诗句的内容与诗歌题目结合起来理解。 2、抓住关键词(句) 诗歌中那些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例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作于贬谪黄州后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由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诗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和“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显然是作者那种超然于物外的淡泊心境的真实反映。 3、注意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霜叶红了,有人赞美“红于二月花”,有人却伤心地觉得“总是离人泪”。因此,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联系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