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连绵词诗经

1.关雎中有哪些连绵词

连绵词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语言现象,在写诗作文中,经常会用到连绵词。

《诗经》的开篇《关雎》,全文只有二十句话,就用了十二个连绵词。连绵词如果用得好,就会使诗歌的语言产生一种非常美妙的效果。

首先, 连绵词能够增强诗歌语言的形象美。诗歌中恰当地使用连绵词,能够准确地描摹人、事和情景的具体、生动的形象。

诗人往往用连绵词来刻画栩栩如生的形象,借此表达思想感情,把读者引入到他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去。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用“潋滟”描摹水光,用“空蒙”描摹山色,惟妙惟肖,无可匹敌。 其次,连绵词能够增强诗歌语言的音乐美,诗歌中恰当地使用连绵词,能够使诗歌形成和谐的节奏和音韵,让人产生一种音乐美感。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反复使用连绵词二三十处,正是这些连绵词的反复出现,使《长恨歌》读起来玲玲作响,优美异常,令人百读不厌。 其三:连绵词能够增强诗歌语言的色彩美,诗歌中恰当地使用连绵词,能够使诗歌的语言准确地描绘客观事物的色彩,使诗歌产生一种和谐的色彩美感。

如《诗经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其中“灼灼”就准确地描绘了桃花灿烂鲜艳的色彩,又如:《诗经 采蘩》中的“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用“僮僮”描绘奴隶主贵族穿着那种精致漂亮的服装的光鲜,给人感觉非常靓丽,难以用其他的词来形容。 其四,连绵词能够增强诗歌的形式美,尤其是格律诗中的对仗和楹联的创作,连绵词的作用尤为重要。

2.形容雁的连绵词

诗经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紫塞宁论尚有霜1.《早雁》唐.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2.《归雁》唐.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3.《鸿雁》先秦。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至今鸂鶒乱为群.《官池春雁二首》唐.杜甫

自古稻粱多不足,力微矰缴绝须防。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青春欲尽急还乡。

翅在云天终不远。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3.《诗经》的编者.年代.篇数.内容(六义).特点和意义(评价).知道的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编集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 8 岁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 ,《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六义”指的是 风、雅、颂、这三个说的是内容;赋、比、兴,这三个说的是手法,这就是“六义”.。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