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词谱大全新闻

1.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是

《白石道人歌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宋词乐谱。

《白石道人歌曲》 一称《白石词》,是中国宋代姜夔(人称白石道人)所作的古代词曲谱集。共6卷,别集1卷。

书中收有祀神曲《 越九歌 》 10首,词调令、慢、近、犯17首,琴曲《古怨》1首。 其中《越九歌》旁缀律吕字谱,已标明不同音高;词调是用工尺旁谱,流传中多有讹误之处,后辈研究者对此看法不一;琴曲《古怨》是减字谱,可弹奏。

词调17首中,《醉吟商小品》和《霓裳中序第一》是传统大曲的摘篇,《玉梅令》是范成大的作品,其余皆是白石自度曲。

2.宋词格律词谱查询表

平韵格词谱南歌子渔歌子忆江南浪淘沙江南春忆王孙江城子长相思醉太平玉蝴蝶浣溪沙采桑子诉衷情画堂春阮郎归朝中措眼儿媚人月园柳梢青太常引少年游临江仙鹧鸪天小重山一剪梅唐多令破阵子喝火令行香子风入松八六子雪梅香满庭芳汉宫春扬州慢高阳台寿楼春忆旧游望海潮沁园春锦堂春慢十六字令水调歌头八声甘州夜飞鹊金人捧露盘巫山一段云六州歌头潇湘神捣练子三字令多丽凤凰台上忆吹箫仄韵格词谱如梦令天仙子生查子醉花间点绛唇卜算子谒金门好事近忆少年忆秦娥醉花阴木兰花鹊桥仙夜游宫踏莎行钗头凤蝶恋花渔家傲苏幕遮酷相思解佩令青玉案千秋岁离亭燕粉蝶儿御街行洞仙歌满江红声声慢黄莺儿剑器近宴山亭念奴娇绛都春桂枝香水龙吟石州慢瑞鹤仙宴清都齐天乐雨霖铃永遇乐二郎神西吴曲望远行摸鱼儿贺新郎兰陵王锦缠道蓦山溪惜红衣醉蓬莱归字谣伤春怨望江东淡黄柳双双燕绕佛阁翠楼吟夜半乐眉妩西河天香暗香疏影宝鼎现六丑、莺啼序烛影摇红祝英台近拜星月慢霜天晓角法曲献仙音。

长亭怨慢。

霓裳中序第一平仄韵转换格词谱南乡子调笑令昭君怨菩萨蛮更漏子喜迁莺清平乐忆余杭虞美人蕃女怨河渎神。河传平仄韵通叶格词谱西江月醉翁操渡江云曲玉管哨遍平仄韵错叶格词谱荷叶杯相见欢上行杯酒泉子定风波。

3.谁知道所有宋词的曲谱

宋词创作时必须按谱制词,也叫填词,属于一种严格的歌唱文学。

到了北宋柳永,周邦彦,苏东坡 时代,原有曲调已无法适应新词的内涵,依古乐翻新调成了当时的潮流。苏东坡作为这一潮流的代表人物,更是醉心音律,自作词谱。

一时间有新词便有新曲,优秀的词作家纷纷成为了曲作家。这 时的宋词已达到文字和音乐的高度协调,走向了自己的最高境界。

但遗憾的是这种境界由于古代记谱方法的简略和粗糙使我们很难领略到了。 那时的记谱方法是从唐代的文字谱转变而来的工尺谱。

这种工尺谱没有为一拍中各音的时值标出明 确的符号,也没有为半音的表达及每拍中细微节奏的变化有过什么设想,它为之服务的对象全是有演唱经验的 “善唱者” ,而不是一般的人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工尺谱对曲调基本上只起到辅助 ,参考,备忘的作用,相当于舞台后的提词人而已。

想靠这种提词形式把千年后的我们引入原腔原调的宋词天地几乎是异想天开了。 没有了原曲调的宋词实际上是一种不完整的文学艺术,不是唱而是用普通话去朗诵宋词永远无法完 整的体验到它的意境。

于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现代曲作家开始为宋词谱曲,想当然的给宋词加上一些音符,再交给那些不知宋词为何物的嗓子摇头晃脑地将其唱出来,这就是更低劣的一种表现了 。常识告诉我们,每种艺术的产生都有他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文化氛围,远离了特定的背景和氛围,这种艺术就成为了历史。

宋词的曲谱早已成为了历史,我们只能在残页碎纸中去苦苦寻找, 找不到就老老实实在长短句的朗诵中去体验残缺的美。 古音律学者邰五遥先生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专攻宋词古韵,为躲开人世间形形色色的干扰,为寻 求宋词中常有的意境,先生携古谱一箱,古琴一张,长箫一根,远遁山林。

朝看晨雾浮溪,翠鸟翻翅,暮观银勾悬空,松涛入窗。历三十年逐字推敲,经九千日琴箫相和,终云破雾开,得一隙可进 也。

邰先生自叹云:虽得一隙可进却并不十分清晰,一是原谱细微处的变化依然难以捕捉,二是调式不能确定,三是节奏在古谱中找不到准确线索。 这里发表的是邰先生破译的宋词古谱中的四首,全为简谱,仅体现主旋律,缺少的常规标记是无法 破译的地方,每拍中各音的时值肯定与古曲有出入。

我们将密切关注邰先生在宋词古韵破译方面的收获,随时向读者介绍邰先生的研究成果。

4.关于宋词词谱及平仄

诗词平仄格式应当严守,但是严中有活。

词调,常有一调多体,字数有出入。《沁园春》第二句定格是“仄仄平平”(首字可平),**此词此句,《雪》是“千里冰封”,合定格;《长沙》是“湘江北去”( 平平仄仄),便不合定格。

虽未合定格,但又合平平仄仄双交替的普遍规律,读来仍觉顺口悦耳。初学写作诗词,应当懂得格律,不妨严守格律。

在掌握格律之后,再讲严中有活,方能活而不乱。新旧两种韵,都要了解,熟练掌握其中一种。

现今写作诗词,容易出现三种偏向:一是重格律、轻意境,以为合乎平仄韵部等规定便是诗词。其实不然。

常见不少作品徒具诗词之形,而无诗词之魂,须努力提高。二是崇古、仿古、泥古,陈词旧调多。

因为学习诗词的范本就是古代作品,“老师”是古人,所以习作很自然地雷同于古人。初学阶段可以如此,长此以往,能入不能出,创作断无成功。

三是概念口号充斥,以为时代感和思想性强,实是有意无象,即使有形象,也是沿袭人们用滥了的已唤不起多少美感的形象,如“三中”、“两制”、“东风”、“红旗”等。(此类词语不是完全不可用,贵用得其妙,也难用得其妙。)

5.【宋词的词牌名寓意是什么.】

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事实上,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但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⑴原来的乐府诗题(如"乌夜啼","长相思"等)⑵唐代教坊乐曲的名称(如"浪淘沙","西江月"等)⑶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临江仙"----原写水仙,"双双燕"----原咏燕子等)⑷取别人诗句中几字(如"醉春风"----李白"丝管醉春风","看花回"----刘禹锡"无人不道看花回"等)⑸取某些历史故事(如"解连环"----出《庄子》"连环可解也","塞翁吟"----出《淮南子》塞翁失马等)⑹取本词几字(如"忆秦娥","占春芳"等)⑺词人自制,如柳永,姜夔等本身就是作曲家,他们作的曲自己填上词,再根据词意自定;⑻用原有词牌,增字数后改称(如"甘州令","浪淘沙慢"等)⑼根据词的字数定(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⑽有综合两个词牌定的(如"江城梅花引"等)⑾用人名(如"西施","虞美人"等)⑿用地名(如"南浦","伊川令"等)⒀用乐调(如"角招","四犯令"等)当然,还应该注意到词牌名的四种情况:⑴调同名异,也就是一调数名(其中一个是本名,其余皆为别名).如"念奴娇"是本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皆为别名;⑵调异名同,也就是几个调同名.如"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而另外还有"子夜歌"的正调,完全与之不同;⑶调异句同,即有些词调字句全同,但谱入音乐时的腔调并不相同,不容混淆也.如"解红"、"赤枣子"、"捣练子"三调,均为五句,两句三字,三句七字,排列全同,而且都是平声韵.但每句的平仄安排却不尽相同,不能把它们视为同调;⑷调同句异,也就是一调数体.一个词牌之下,有数种不同的词体,当然,其中有正格和别格(异体)之分.如"念奴娇",辛稼轩的"书东流村壁"为正格,苏东波"大江东去"则为别格.以下流行词谱,足资参考:⑴《白香词谱》[清]舒白香 收100调⑵《唐宋词格律》龙榆生 收150调⑶《汉语诗律学·词谱举要》王力 收206调⑷《词律》[清]万树 收825调,1670体⑸《词谱》[清]王奕清等 收826调,2306体。

6.【《声声慢》是谁写的词

>是词牌名,很多诗人都填写过.你问的应该是李清照的词吧:《李清照词《声声慢》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昨晚,阅读了唐诗宋词,其中读到李清照词《声声慢》让我感慨万千.这位中国历史上颇具文学才能的女词作家,那晚年创作的《声声慢》,是对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心绪的倾诉,细细读来,不仅仅是对她的悲戚命运的同情,更多的还是惋惜这位天才女词人,会在如此环境中陨落. 全词只用了97个字,把晚秋的乍暖还寒的气候和自己寂寞、凄凉的心绪有机结合,达到了欲愁不能、欲盼不得的境况.词一开始就用了14个叠音字,就象演戏的开场锣一样进行渲染,作者用了动静结合,心、境、意结合来进行渲染,寻寻觅觅是动,写人的行动,也是意,有意去寻觅;冷冷清清是静,也是境,写环境的冷清悲凉是对一种境况的感知;凄凄惨惨戚戚是写心,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乍暖还寒应该秋末多变的季节,冷热不匀,身体也是最难适应,最难调养的季节,此句更多是借境抒情,回忆自己动荡的生平,从一个金兵入侵、南渡避难和丈夫为官,书香门第,金石收藏的幸福美满家庭,到了妻离子散,形单影只,孤身飘零的穷苦生活,这情形与“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的天气是多么相似.我们可以想象,晚秋的天气,头一天晚上还很暖和,但是到第二天早上却是西风扫落叶,感觉寒冷侵袭,这样的环境中,对一个贫穷而缺衣少食的人来说,用三杯两盏淡酒来取暖是绝对不可能的,怎么能够抵挡得了昨晚带来的寒冷西风,这为前面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作了铺垫.触景生情,看到天空中大雁飞过,好象是旧时相识,使她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自己的丈夫,更使她感到伤心.这里一个淡字写出了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尤其是“雁过也”这一句,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种依恋、哀怨、欲绝、凄苦的氛围,让人心痛,心酸,心碎! 接着,词的后半部分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借落花喻人的憔悴,人老花谢,还有谁还会来欣赏采摘呢?呆呆地坐在窗前,看满地落花,忆凄楚、苍老人生,孤独地感受怎么能够捱到天黑呢?又有梧桐得点点滴滴秋雨敲打,这情形,怎么能够用一个愁字可以概括描写得尽呢?这一段是写景,写声,写情,写黄花、梧桐、细雨等物景,达到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愁苦心情.点点滴滴是用叠音词写声,以声衬情,极富顿挫凄绝之感.三个问号句,虽然是问花,问黑夜,问愁,其实在写自己的感情流露,现在自己是人老憔悴,就象落谢的花儿,谁来同情,谁来怜惜呢?人生的衰老也就象白天到黄昏,谁愿意喜欢去捱到这个黑夜呢?把作者依恋、哀怨、凄绝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最后一个问愁,这次第是概括,就是上面所有的情形,怎么能够用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尽,解决得了呢? 全词简略,收放自如,自然别致,情景交融.可谓是言尽意不尽,欲说罢不休.作者用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景景含愁,情情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没有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层叠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声声慢》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结合了这个时代作者凄苦的身世,有一定的现实社会意义.同时也开创一代词风,堪称千古绝唱。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