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风·鄘风·相鼠的作品鉴赏《相鼠》大约是《诗经》里骂人最露骨、最直接、最解恨的一首。汉儒们“嫌于虐且俚矣!”意思是最粗鄙的语言暴力,是《诗》“三百篇所仅有”。但对此诗咒骂的对象,说法不一。前人对这个问题大致上有二说:《毛诗序》以为是刺在位者无礼仪,郑笺从之;《鲁诗》则认为是妻谏夫,班固承此说。后一说虽然有何楷、魏源、陈延杰诸家的阐发,但究竟由于所申述的内容与此诗所显露的深恶痛绝的情感不吻合,故为大多数说诗者所不取,而从毛序郑笺之说。 《诗经》中写到“鼠”的有五首(《雨无正》“鼠思泣血”之鼠通癙,未计),除此诗外,其他四首都是直接把鼠作为痛斥或驱赶的对象,确实“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自古而然。而此诗却有所不同,偏偏选中丑陋、狡黠、偷窃成性的老鼠与卫国“在位者”作对比,公然判定那些长着人形而寡廉鲜耻的在位者连老鼠也不如,诗人不仅痛斥,而且还要他们早早死去,以免玷污“人”这个崇高的字眼。至于所刺的“在位者”是谁,所刺何事,虽曾有过多种说法,但已无法考实,翻开卫国的史册,在位者卑鄙龌龊的勾当太多,如州吁弑兄桓公自立为卫君;宣公强娶太子伋未婚妻为妇;宣公与宣姜合谋杀太子伋;惠公与兄黔牟为争位而开战;懿公好鹤淫乐奢侈;昭伯与后母宣姜**;等等。父子反目,兄弟争立,父淫子妻,子奸父妾,没有一件不是丑恶之极、无耻之尤。这些在位者确实禽兽不如,禽兽尚且恋群,而他们却是骨肉相残。此篇诗人咬牙切齿,是有感而发。 此篇三章重叠,以鼠起兴,反覆类比,意思并列,但各有侧重,第一章“无仪”,指外表;第二章“无止(耻)”,指内心;第三章“无礼”,指行为。三章诗重章互足,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是《诗经》重章的一种类型。此诗尽情怒斥,通篇感情强烈,语言尖刻;每章四句皆押韵,并且二、三句重复,末句又反诘进逼,既一气贯注,又回流激荡,增强了讽刺的力量与风趣。 班固:“妻谏夫之诗。”(《白虎通义·谏诤篇》) 陈震:“意在笔先,一波三折。”(《读诗识小录》) 牛运震:“痛呵之词,几于裂眦。”(《诗志》) 方玉润:“刺无礼也。”……“又谓此卫文公训诰臣民之辞,亦颇近之”。(《诗经原始》) 蒋立甫:“《相鼠》一诗就是卫国统治者丑恶行为的总概括,有强烈的现实战斗性。”(《诗经选注》) 2.赏析《诗经 硕鼠》【注释】 硕鼠:大老鼠。一说田鼠。 黍:粘米,谷类。贯:事也。 逝:誓。 直:同值。 劳:慰劳。永号:永叹。 【译诗】 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黍!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照顾。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土有幸福。 那乐土啊那乐土, 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麦!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优待。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国有仁爱。 那乐国啊那乐国, 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苗!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慰劳!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郊有欢笑。 那乐郊啊那乐郊, 谁还悲叹长呼号! 【赏析】 1.这是一首农民反抗统治者残酷剥削的诗。农民负担重,无法忍受,因而发出对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愤怒和控拆,并以大家所憎恶的“大老鼠”比喻他们,十分形象而贴切地揭露了他们贪得无厌的丑恶本质。同时发誓要离开这些剥削成性的寄生虫,去寻找没有剥削的理想“乐土”。正如当今之人遇有不得志时也要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一样。 2. 这首诗主旨古今看法分歧不大,古人多认为“刺重敛”,《毛诗序》曰:“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朱熹《诗序辨说》曰:“此亦托于硕鼠以刺其有司之词,未必直以硕鼠比其君也。”今人多认为是反对剥削,向往乐土的。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被剥削阶级反剥削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奴隶社会,逃亡是奴隶反抗的主要形式,殷商卜辞中就有“丧众”、“丧其众”的记载;经西周到东周春秋时代,随着奴隶制衰落,奴隶更由逃亡发展到聚众斗争,如《左传》所载就有郑国“萑苻之盗”和陈国筑城者的反抗。《硕鼠》一诗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全诗三章,意思相同。头两句直呼剥削者为“硕鼠”,并以命令的语气发出警告:“无食我黍(麦、苗)!”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窃食,借来比拟贪婪的剥削者十分恰当,也表现诗人对其愤恨之情。三四句进一步揭露剥削者贪得无厌而寡恩:“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德、劳)。”诗中以汝、我对照:我多年养活汝,汝却不肯给我照顾,给予恩惠,甚至连一点安慰也没有,从中揭示了汝、我关系的对立。这里所说的汝、我,都不是单个的人,应扩大为你们、我们,所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或一个阶层,提出的是谁养活谁的大问题。后四句更以雷霆万钧之力喊出了他们的心声:“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人既认识到汝我关系的对立,便公开宣布“逝将去女”,决计采取反抗,不再养活汝!一个“逝”字表现了诗人决断的态度和坚定决心。尽管他们要寻找的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人间乐土,只是一种幻想,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却代表着他们美好的生活憧憬,也是他们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所产生的社会理想,更标志着他们新的觉醒。正是这一美好的生活理想,启发和鼓舞着后世劳动人民为挣脱压迫和剥削不断斗争。 3.如何理解评析《诗经·鄘风·相鼠》“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古人对于礼义如此看中,有着其特定的历史现实依据。春秋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他国的情形尚且不一一列举,单以卫国为例,在位者卑鄙龌龊的勾当之多,不胜枚举。 如州吁弑兄桓公自立为卫君;宣公强娶儿子的未婚妻为妻;宣公与宣姜合谋杀公子伋;昭伯与后母宣姜**;惠公与兄黔牟为争国君之位而开战;懿公好鹤淫乐奢侈而亡国等等。 父子反目,兄弟争立,父淫子妻,子奸父妾,哪一件不是丑恶之极、无耻之尤!由此,卫国人才发出了“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的感慨。 这首诗的主题和思想之偏激,由此可见一斑了:在卫国人的心目中,统治者连老鼠都不如!他们心中唯一的希望,就是统治者早一天死去。 读这一首诗的时候,怎么能不让人触目惊心呢? 这首诗以老鼠起兴,以老鼠和统治者相对比,各节有所侧重,第一节写“无仪”,指外表;第二节“无耻”,指内心;第三节“无礼”,指行为。 通过反复咏叹的方式,强化主题内涵。 4.诗经.相鼠的解释解释: 你看这黄鼠还有皮,人咋会不要脸面。人若不要脸面,还不如死了算啦。 你看这黄鼠还有牙齿,人却不顾德行。人要没有德行,不去死还等什么。 你看这黄鼠还有肢体,人却不知礼义。人要不知礼义,还不如快快死去。 原诗: 国风·鄘风·相鼠 先秦:佚名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出自:周 佚名《诗经·国风·鄘风·相鼠》 扩展资料 《诗经》中写到“鼠”的有五首,除此诗外,其他四首都是直接把鼠作为痛斥或驱赶的对象,确实“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自古而然。 而此诗却有所不同,偏偏选中丑陋、狡黠、偷窃成性的老鼠与卫国“在位者”作对比,公然判定那些长着人形而寡廉鲜耻的在位者连老鼠也不如,诗人不仅痛斥,而且还要他们早早死去,以免玷污“人”这个崇高的字眼。 此篇三章重叠,以鼠起兴,反覆类比,意思并列,但各有侧重,第一章“无仪”,指外表;第二章“无止(耻)”,指内心;第三章“无礼”,指行为。 三章诗重章互足,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是《诗经》重章的一种类型。此诗尽情怒斥,通篇感情强烈,语言尖刻;每章四句皆押韵,并且二、三句重复,末句又反诘进逼,既一气贯注,又回流激荡,增强了讽刺的力量。 《诗经·国风》表达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愿望和对劳役、兵役的痛苦与反感。例如《豳风·七月》描述了农奴被剥削、压榨,终年辛勤劳动和痛苦和生活。《魏风·伐檀》揭示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对不劳而食者提出了质问和抗议。《魏风·硕鼠》反映了汉族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国风》亦表现爱国主义情操和对统治阶级丑恶行径的揭露。如《秦风·无衣》反映战士们在国难当头为保卫家园,慷慨从军,团结御侮,同仇敌忾的豪情。 5.《诗经》中《硕鼠》的意思1、译文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国有仁爱。那乐国啊那乐国,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慰劳!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郊有欢笑。那乐郊啊那乐郊,谁还悲叹长呼号! 2、原文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3、创作背景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被剥削阶级反剥削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奴隶社会,逃亡是奴隶反抗的主要形式,殷商卜辞中就有“丧众”、“丧其众”的记载;经西周到东周春秋时代,随着奴隶制衰落,奴隶更由逃亡发展到聚众斗争,如《左传》所载就有郑国“萑苻之盗”和陈国筑城者的反抗。《硕鼠》一诗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4、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编成于春秋时代,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本只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起点,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50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分为大雅小雅。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对中国两千年来的文学史发展有深广的影响,而且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6.赏析《诗经 硕鼠》【注释】硕鼠:大老鼠。 一说田鼠。 黍:粘米,谷类。 贯:事也。 逝:誓。 直:同值。 劳:慰劳。 永号:永叹。 【译诗】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黍!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照顾。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土有幸福。 那乐土啊那乐土, 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麦!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优待。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国有仁爱。 那乐国啊那乐国, 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苗!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慰劳!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郊有欢笑。 那乐郊啊那乐郊, 谁还悲叹长呼号! 【赏析】1.这是一首农民反抗统治者残酷剥削的诗。农民负担重,无法忍受,因而发出对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愤怒和控拆,并以大家所憎恶的“大老鼠”比喻他们,十分形象而贴切地揭露了他们贪得无厌的丑恶本质。 同时发誓要离开这些剥削成性的寄生虫,去寻找没有剥削的理想“乐土”。正如当今之人遇有不得志时也要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一样。 2. 这首诗主旨古今看法分歧不大,古人多认为“刺重敛”,《毛诗序》曰:“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朱熹《诗序辨说》曰:“此亦托于硕鼠以刺其有司之词,未必直以硕鼠比其君也。” 今人多认为是反对剥削,向往乐土的。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被剥削阶级反剥削斗争就没有停止过。 奴隶社会,逃亡是奴隶反抗的主要形式,殷商卜辞中就有“丧众”、“丧其众”的记载;经西周到东周春秋时代,随着奴隶制衰落,奴隶更由逃亡发展到聚众斗争,如《左传》所载就有郑国“萑苻之盗”和陈国筑城者的反抗。《硕鼠》一诗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全诗三章,意思相同。头两句直呼剥削者为“硕鼠”,并以命令的语气发出警告:“无食我黍(麦、苗)!”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窃食,借来比拟贪婪的剥削者十分恰当,也表现诗人对其愤恨之情。 三四句进一步揭露剥削者贪得无厌而寡恩:“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德、劳)。”诗中以汝、我对照:我多年养活汝,汝却不肯给我照顾,给予恩惠,甚至连一点安慰也没有,从中揭示了汝、我关系的对立。 这里所说的汝、我,都不是单个的人,应扩大为你们、我们,所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或一个阶层,提出的是谁养活谁的大问题。后四句更以雷霆万钧之力喊出了他们的心声:“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人既认识到汝我关系的对立,便公开宣布“逝将去女”,决计采取反抗,不再养活汝!一个“逝”字表现了诗人决断的态度和坚定决心。 尽管他们要寻找的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人间乐土,只是一种幻想,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却代表着他们美好的生活憧憬,也是他们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所产生的社会理想,更标志着他们新的觉醒。正是这一美好的生活理想,启发和鼓舞着后世劳动人民为挣脱压迫和剥削不断斗争。 7.《诗经》鼹鼠全文意思,赏析也可以我怎么没发现鼹鼠……只有硕鼠还有相鼠硕鼠(原文) 、、硕鼠(翻译篇,共有4韵)硕鼠硕鼠, 、、大鼠大鼠,无食我黍!(1)无食我黍!三岁贯女,(2)喂你三年,莫我肯顾。 、、不肯顾吾。(吾:我)逝将去女, 、、誓将离去,适彼乐土。 、、到那乐土。乐土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3)我得住处。硕鼠硕鼠, 、、大鼠大鼠,无食我麦! 、、无食我麦!三岁贯女, 、、喂你三年,莫我肯德。 、、不肯优待。(我)逝将去女, 、、誓将离去,适彼乐国。 、、到那乐国。乐国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4)我得住所。硕鼠硕鼠, 、、大鼠大鼠,无食我苗! 、、无食我苗!三岁贯女, 、、喂你三年,莫我肯劳。 、、不肯慰劳。(我)逝将去女, 、、誓将离去,适彼乐郊。 、、到那乐郊。乐效乐效, 、、乐效乐效,谁之永号?(5)谁还嚎啕?(大哭)[注释](1)硕(朔Shuò):大。 黍(鼠Shǔ):草本植物,子实叫黍子,碾成米叫黄米。(2)贯:待奉。 女:同"汝",你。(3)爰(援Yu?n):于是。 所:住所。爰得我所:于是我得到安居的住所。 (4)直:同“值”。 爰得我直:于是我得到值(得我去的地方)。 (5)号:大声哭,永号:长时间大声哭。硕鼠(译文)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 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 新乐土呀新乐土,才是安居好去处!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大麦粒!多年辛苦养活你,拼死拼活谁感激。 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邑。新乐邑呀新乐邑,劳动价值归自己!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苗!多年辛苦养活你,流血流汗谁慰劳。 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郊。新乐郊呀新乐郊,有谁去过徒长叹!墉风。 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本篇三章重叠,以鼠起兴,反复类比,意思并列,但各有侧重,第一章“无仪”,指外表;第二章“无止(耻)”,指内心;第三章“无礼”,指行为。 三章诗重章互足,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是《诗经》重章的一种类型。 本诗尽情怒斥,通篇感情强烈,语言尖刻,所谓“痛呵之词,几于裂眦”(牛运震《诗志》);每章四句皆押韵,并且二、三句重复,末句又反诘进逼,“意在笔先,一波三折”(陈震《读诗识小录》,既一气贯注,又回流激荡,增强了讽刺的力量与风趣。 8.诗经中描写鼠的诗名是什么1《诗经·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2《诗经•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