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论牛汉的诗歌著作《诗歌:研究与品鉴》 【内容提要】本文从美学品格方面对牛汉诗歌进行探讨。 牛汉是崇高诗美的创造者。崇高美的真谛在于“从苦难中升起力量”。 牛汉诗歌的美学品格总的说来是“崇高”,但具体到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特点。其早期诗作是崇高诗美基调的确立,可用“沉郁”二字概括;其**时期诗作是崇高诗美的坚持与深化,可用“悲慨”二字概括;其晚近诗作是崇高诗美的超越与升华,可概括为“雄浑、劲健、旷达”六字,亦可据牛汉诗句概括为“浩瀚和肃穆空灵”七字。 本书∷来自∷读 a41 书 t18 频 t51 道 阅读无限 z95 赢在TOM读书! 本书∷来自∷读 f44 书 y36 频 f26 道 阅读无限 z79 赢在TOM读书! 本书∷来自∷读 n26 书 a53 频 h66 道 阅读无限 q15 赢在TOM读书! 牛汉的名字与牛汉诗的美学品格本书∷来自∷读 p36 书 o86 频 d87 道 阅读无限 z23 赢在TOM读书! 本书∷来自∷读 f76 书 g96 频 f31 道 阅读无限 x46 赢在TOM读书! 牛汉原名史成汉。史成汉这个名字,恐怕不会有太多的人知道;而作为笔名的牛汉,却早已烙印在广大读者的记忆里。 我这里不是要在牛汉的名字上费口舌,而是实实在在感觉到牛汉这一名字与其人其诗之间具有一种吻合的恰切的关系。早期的牛汉,曾用“谷风”等笔名发表作品,牛汉一名是后来改的,并最终锁定。 这是作者的一种有意识的选择。他从自己的本名“史成汉”中借用一个“汉”字,又取母亲的姓氏——牛,这样既与本名有一定联系,同时更简洁上口。 最重要的是,这两个字组合到一起,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效应。中国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个人取名字都有一定的讲究。 名字不仅仅是代号,还有一定的内含。许多人的名字被人称奇称妙便说明了这一点。 “牛汉”这一名字,既有外在的美,又有内在的合理性。“汉”,就其直观的意义讲,可解释为硬汉、铮铮铁汉;它与“牛”字搭配,又增添一种执着、倔强、坚韧的品性。 再者,“汉”可解释为汉族、汉人,而“牛”令人想到游牧民族(“风吹草低见牛羊”之类),从而与牛汉具有蒙古血统相联系。这些是“牛汉”这一名字的外在美,而其内在的合理性,表现在它与牛汉其人其诗之间的相像。 牛汉身躯高大、挺拔,诗人自己说:“我的身高一米九零,像我家乡的一棵高粱。”①而牛汉创造的诗,又闪耀着硬汉般的力度美,显示出强烈的生命的跃动和“力的舞蹈”(郭沫若句)。 诗论家杨匡汉也对牛汉先生做过这样的描绘:“倘若从直观和印象的角度去谈论牛汉,那么,他那身高一米九零的大块头显示男子汉的伟岸魅力,……而他那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尝遍酸甜苦辣而乐观爽朗的气度,会给你一种坚韧不屈性格的感染。”②十多年前的一天,我曾叩开牛汉先生在八里庄寓所的门户,领略了牛汉先生的高大挺拔,也感受到了他对年轻人的一腔热情。 本书∷来自∷读 q87 书 s84 频 b72 道 阅读无限 p61 赢在TOM读书! 19**年,牛汉发表了他晚近时期比较重要的一首诗:《空旷在远方》。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本书∷来自∷读 w66 书 b26 频 g71 道 阅读无限 g88 赢在TOM读书! 本书∷来自∷读 z84 书 s20 频 r73 道 阅读无限 g91 赢在TOM读书! 他们是距我们很近本书∷来自∷读 l56 书 w66 频 t79 道 阅读无限 b43 赢在TOM读书! 能清楚地望见的本书∷来自∷读 q77 书 f69 频 l82 道 阅读无限 g38 赢在TOM读书! 神圣的诗人和发现者本书∷来自∷读 l36 书 n72 频 z78 道 阅读无限 o95 赢在TOM读书! 不仅望见他们石柱一般矗立的背影本书∷来自∷读 p35 书 b33 频 z40 道 阅读无限 e48 赢在TOM读书! 还看清了他们海一样岸一样的使人魅惑的姿态和面孔本书∷来自∷读 w13 书 b** 频 u19 道 阅读无限 z48 赢在TOM读书! 本书∷来自∷读 w25 书 c35 频 z40 道 阅读无限 p47 赢在TOM读书! 这是歌唱惠特曼和哥仑布的诗句。 其中的“诗人”指惠特曼,而“发现者”指的是哥仑布。这两人不仅有着“石柱一般”的高大外形,而且具有“海一样岸一样的”伟大人格魅力。 而我觉得,以上诗句,又何尝不是对牛汉本人形象的一种描绘和展示呢?本书∷来自∷读 q19 书 c63 频 w70 道 阅读无限 o50 赢在TOM读书! 当然,这里不单纯是要在牛汉的高大身躯上做文章,身躯高大的人是可以写出大气魄的诗,但也不全是这样;而身材不高甚至矮小的诗人照样可以写出囊括宇宙、吞吐日月的诗,这在我们的诗人队伍里也不难找到例子。我们称赞牛汉的高大身材,不过是想说明,读着牛汉的诗,再联系他本人的外在形象,我们会更有一种确确实实的“文如其人”的感受。 本书∷来自∷读 y65 书 s95 频 y** 道 阅读无限 j81 赢在TOM读书! 牛汉是当年“七月”派的一员骁将,至今已有60年诗龄。数十年来,他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艰难地跋涉,为中国新诗留下了一些堪称经典的作品。 最可贵的是,他的诗歌写作能够一直坚持独特的声音、独特的姿态,他那风格化个性化的歌唱一以贯之,汇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洪流。牛汉在新诗史中的位置已不可取代,他塑造了中国新诗的硬汉形象。 崇高之美已构成牛汉诗歌的美学品格,也是在他的作品中不断发展、愈益深化的一种境界。本书∷来自∷读 x48 书 k75 。 2.华南虎 牛汉 分析牛汉《华南虎》欣赏《华南虎》作者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 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牛汉在“**”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这些作品,“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痛苦而崇高的精神面貌”。 牛汉诗作虽为数不多,却能“写出一点生气”,构思亦很精巧。《华南虎》一诗写于1973年6月,展示的是“十年动乱”的特定时空。 这是一个囚禁生命、戕害牲灵的年代。诗人以一颗敏感的心,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悲怆和苦难,同时也感受到了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不屈的灵魂和挣脱禁锢、向往自由的顽强斗争精神。 在诗作中,诗人把这苦难和血性赋予了一个有生命的肌体枣被囚禁的华南虎。牛汉擅于写在生命的扭曲中那不屈的灵魂。 《华南虎》为华南虎构筑的,也是一个扭曲生命的环境。它本属于大山与森林,属于大自然的自由的儿子,却被囚禁在铁笼里,供人观看、呵斥、捉弄。 这既是现实性的描述,又是超现实的喻指。诗人把环境典型化,把虎人化,以此来写一个不屈的生命,来展示一个执着的灵魂。 虎,在这里成了生命与灵魂的符号,铁笼恰是邪恶与困厄的象征,正是它扭曲了原本属于旷野、属于深山、属于野性的生命;也正是在这扭曲中,这生命才爆发出更大的能量,显示出更顽强的意志,更崇高的灵魂。生命之火在暗夜中显示出更加灿烂的光彩;灵魂之光在苦难中得到令人惊异的升华。 诗人把充满哲理的思索和充满激情的想象,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影印到处于困厄之中的华南虎身上,控诉了制造苦难历史的十年浩动,嘲讽了冷漠与麻木的“围观者”,颂赞了顽强的生命,同时也倾诉了自己炽热的情感。 3.牛汉的著作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曾用笔名谷风。 远祖系蒙古族。1923年10月生于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 14岁之前一直在乡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练拳、摔跤、弄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里最顽皮的孩子,浑身带着伤疤,一生未褪尽。上了两年小学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对,总把“承”字写错。 父亲是个具有艺术气质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学教员,大革命时期在北京大学旁听过,旧诗写得颇有功力。他十岁以后就入迷地翻看父亲所藏的那些似懂非懂的书刊。 母亲教他诵读唐诗。母亲生性憨直倔强,他的性格上继承了她的某些感情素质。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亲流亡到陕西,在西安叫卖过报纸,学过几个月绘画,徒步攀越陇山到达天水,进入一个专收战区流亡学生的中学读书。入迷地画画写诗,几次想去陕北鲁艺学习未成。 1940年开始发表诗,1941年在成都发表诗剧《智慧的悲哀》,1942年发表在桂林《诗创作》上的《鄂尔多斯草原》,引起诗歌界的注视。同时,他被《诗垦地》一群年轻诗人邹荻帆、阿垅、曾卓、冀汸、绿原等清新的诗作强烈吸引。 1943年考入设在陕西城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业。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 1948年夏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进入华北解放区。建国初期,在大学、部队工作过。 1955年5月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70年代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 1979年以来,创作了约二三百首诗。 牛汉是40年代成长起来的诗人,经过了长期的坎坷磨难之后,在中国文学的新时期,他又恢复了诗的活力。 他的诗集《温泉》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优秀诗集奖。牛汉的诗,兼有历史的深度和心灵的深度,兼有对于社会现实的体验和生命的体验,兼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牛汉自述说,他三四十年来,喜欢并追求一种情境与意象相融合而成形的诗。这种诗,对于现实、历史、自然、理想等的感受,经过长期的沉淀、凝聚或瞬间的升华和爆发,具有物象和可触性。 诗不是再现生活,而是在人生之中经过拼搏和一步一滴血真诚的探索思考,不断地发现和开创生活中没有的情境,牛汉说他每写一首诗,总觉得是第一次写诗,它与过去任何一首诗都无关系,怀着近乎初学写诗时的虔诚和神秘感。在人生和诗歌领域,不停地抗争、探索、超越、发现,没有发现新的情境,决不写任何一行诗。 评论家当然可以从他几十年的诗作之中看出来可寻的轨迹,而事实上他一生的创作,是奔突飞驰的,不是有岸的河流。他宁愿在创作中一生不成熟、不老练、走不到尽头,生命永远带着令人可叹的新的创伤。 诗集《温泉》里的诗,可以说都是情境诗,这里的诗多数都写于”文化革命”中的“五七干校”。如果把这些诗从生活情境剥离开来,把它们看作是一般性的自然诗,就难以理解这些诗意象的暗示性与针对性,很难理解产生这些情绪的生活境遇。 在“五七干校”,他默默地写的这些诗有着同一的感情动向与构思的脉络,几乎成了条件反射,许多平凡小事当时常常会突然点燃他隐藏在深心的某些情绪。那时,对他来说,只有诗才能使灵魂在窒闷中得到舒畅的呼吸。 因此这些他心里一直觉得很沉重的诗,都不可避免地带着悲凄的理想主义的基调。《鹰的诞生》让人想起一句西方格言:“鹰有时比鸡飞得低,但鸡永远也飞不到鹰那么高。” 这首诗写诗人对于鹰的向往,“五七干校”这艰险危难的地理政治环境,是可以比喻成诞生鹰的窠的。《毛竹的根》表现了诗人非常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那属于诗的东西。 干涸发烫的土地里,斫断的毛竹根沁出了一丝清水。这本是很平常的诗,但它激起了诗人的想象和体验,毛竹的生命力启发了诗人的生命力。 《蛇蛋》富于艺术刻画,而且通篇是艺术刻画,诗人借此抒发了对于生命的复杂而奇异的感受。《悼念一棵枫树》是一首发掘很深的诗。 砍树是很寻常的事,砍树也确是可以象征什么,然而,在这首诗里,诗人有独到的发现,和深入的开掘,这就不寻常了:“但它的生命内部/却贮蓄了这么多的芬芳”,而且,“芬芳/使人悲伤”。这些刻画与描写,使我们想起有一种伟人,当他倒下之后,人们才感觉到他的价值。 人们愈认识这价值,就愈悲伤。《巨大的根块》的构思也是奇异的:顽强的生命总是深深地埋在地底下,最耐燃烧的东西里都有长久凝聚的热力。 《华南虎》是一首名诗,艺术刻画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可以这样说,自从里尔克那首《豹》问世以来,任何咏动物的诗都要在它的面前经受考验,因为《豹》实在太好了。 比之于《豹》,牛汉有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深刻的属于自己的感受。在这里,除了正面描写虎的血泪、悲愤之外,诗人从观众与老虎的关系观察,用观众的胆怯、绝望、可怜、可笑来衬托虎的安详而卧。 华南虎是一切受迫害的伟人的象征,而那些观众则象征着一切伟大壮丽的东西被毁灭时以可悲看客身份出现的支持者;这些人是渺小的,然而他们却有在笼外张望老虎的权利。《兰花》很有诗趣,意味深长:找不到兰花不是因为兰花不存在,而是因为辨别不清兰草和野草。 《麂子》很感人,如果诗人没有博大的。 4.牛汉资料,牛汉啊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曾用笔名谷风。 远祖系蒙古族。1923年10月生于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 14岁之前一直在乡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练拳、摔跤、弄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里最顽皮的孩子,浑身带着伤疤,一生未褪尽。上了两年小学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对,总把“汉”字写错。 父亲是个具有艺术气质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学教员,大革命时期在北京大学旁听过,旧诗写得颇有功力。他十岁以后就入迷地翻看父亲所藏的那些似懂非懂的书刊。 母亲教他诵读唐诗。母亲生性憨直倔强,他的性格上继承了她的某些感情素质。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亲流亡到陕西,在西安叫卖过报纸,学过几个月绘画,徒步攀越陇山到达天水,进入一个专收战区流亡学生的中学读书。入迷地画画写诗,几次想去陕北鲁艺学习未成。 1940年开始发表诗,1941年在成都发表诗剧《智慧的悲哀》,1942年发表在桂林《诗创作》上的《鄂尔多斯草原》,引起诗歌界的注视。同时,他被《诗垦地》一群年轻诗人邹荻帆、阿垅、曾卓、冀汸、绿原等清新的诗作强烈吸引。 1943年考入设在陕西城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业。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 1948年夏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进入华北解放区。建国初期,在大学、部队工作过。 1955年5月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70年代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 1979年以来,创作了约二三百首诗。 牛汉是40年代成长起来的诗人,经过了长期的坎坷磨难之后,在中国文学的新时期,他又恢复了诗的活力。 他的诗集《温泉》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优秀诗集奖。牛汉的诗,兼有历史的深度和心灵的深度,兼有对于社会现实的体验和生命的体验,兼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牛汉自述说,他三四十年来,喜欢并追求一种情境与意象相融合而成形的诗。这种诗,对于现实、历史、自然、理想等的感受,经过长期的沉淀、凝聚或瞬间的升华和爆发,具有物象和可触性。 诗不是再现生活,而是在人生之中经过拼搏和一步一滴血真诚的探索思考,不断地发现和开创生活中没有的情境,牛汉说他每写一首诗,总觉得是第一次写诗,它与过去任何一首诗都无关系,怀着近乎初学写诗时的虔诚和神秘感。在人生和诗歌领域,不停地抗争、探索、超越、发现,没有发现新的情境,决不写任何一行诗。 评论家当然可以从他几十年的诗作之中看出来可寻的轨迹,而事实上他一生的创作,是奔突飞驰的,不是有岸的河流。他宁愿在创作中一生不成熟、不老练、走不到尽头,生命永远带着令人可叹的新的创伤。 诗集《温泉》里的诗,可以说都是情境诗,这里的诗多数都写于”文化革命”中的“五七干校”。如果把这些诗从生活情境剥离开来,把它们看作是一般性的自然诗,就难以理解这些诗意象的暗示性与针对性,很难理解产生这些情绪的生活境遇。 在“五七干校”,他默默地写的这些诗有着同一的感情动向与构思的脉络,几乎成了条件反射,许多平凡小事当时常常会突然点燃他隐藏在深心的某些情绪。那时,对他来说,只有诗才能使灵魂在窒闷中得到舒畅的呼吸。 因此这些他心里一直觉得很沉重的诗,都不可避免地带着悲凄的理想主义的基调。《鹰的诞生》让人想起一句西方格言:“鹰有时比鸡飞得低,但鸡永远也飞不到鹰那么高。” 这首诗写诗人对于鹰的向往,“五七干校”这艰险危难的地理政治环境,是可以比喻成诞生鹰的窠的。《毛竹的根》表现了诗人非常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那属于诗的东西。 干涸发烫的土地里,斫断的毛竹根沁出了一丝清水。这本是很平常的诗,但它激起了诗人的想象和体验,毛竹的生命力启发了诗人的生命力。 《蛇蛋》富于艺术刻画,而且通篇是艺术刻画,诗人借此抒发了对于生命的复杂而奇异的感受。《悼念一棵枫树》是一首发掘很深的诗。 砍树是很寻常的事,砍树也确是可以象征什么,然而,在这首诗里,诗人有独到的发现,和深入的开掘,这就不寻常了:“但它的生命内部/却贮蓄了这么多的芬芳”,而且,“芬芳/使人悲伤”。这些刻画与描写,使我们想起有一种伟人,当他倒下之后,人们才感觉到他的价值。 人们愈认识这价值,就愈悲伤。《巨大的根块》的构思也是奇异的:顽强的生命总是深深地埋在地底下,最耐燃烧的东西里都有长久凝聚的热力。 《华南虎》是一首名诗,艺术刻画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可以这样说,自从里尔克那首《豹》问世以来,任何咏动物的诗都要在它的面前经受考验,因为《豹》实在太好了。 比之于《豹》,牛汉有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深刻的属于自己的感受。在这里,除了正面描写虎的血泪、悲愤之外,诗人从观众与老虎的关系观察,用观众的胆怯、绝望、可怜、可笑来衬托虎的安详而卧。 华南虎是一切受迫害的伟人的象征,而那些观众则象征着一切伟大壮丽的东西被毁灭时以可悲看客身分出现的支持者;这些人是渺小的,然而他们却有在笼外张望老虎的权利。《兰花》很有诗趣,意味深长:找不到兰花不是因为兰花不存在,而是因为辨别不清兰草和野草。 《麂子》很感人,如果诗人没有博大的爱心,是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