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操的诗歌曹操诗全集26首 曹操 魏太祖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又名吉利,生于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卒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市),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 史载曹操少时机警聪明,放荡任性讲义气,二十岁举孝廉。公元189年因刺杀董卓未果而逃至己吾县起兵,翌年会同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破何仪、刘辟等人并将汉献帝接到许都,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 建安五年(公元 200年),在杀掉吕布、收降张绣、东征刘备之后,与袁绍展开官渡之战,基本平定北方。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 220 年)正月,曹操因中风疾而卒于洛阳,时年六十六岁。二月葬于高陵(在河北临彰西北部),谥号武王。 曹操诗全集 (26首)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 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 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 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 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 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 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 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 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兵法,著《孙子 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 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 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 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辞海》1989年版)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 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 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魏书》)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 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 (《典论·自叙》,袁 伯业名遗,袁绍从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钟嵘《诗品》) 气出唱(三首)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 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火昆〕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忄曷〕。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 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其二 华阴山,自以为大。 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瑟琴,何□□(“门”内有“言”,音“银”)! 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 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鼓吹一何嘈嘈。 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 乘云驾龙,郁何〔艹务〕〔艹务〕。 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 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 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 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 其三 游君山,甚为真。 崔嵬砟硌,尔自为神。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东西厢,客满堂。 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 长乐甫始宜孙子。 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 精列 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 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 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 周礼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 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 ~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对酒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 2.曹操写的诗歌有哪些严格的说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 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 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 《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 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 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袅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 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 《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 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在中国帝王级的人物中间,真正称得上为诗人的,曹操得算一个。 虽然曹操不是帝王,但胜似帝王。如果有列朝列代帝王之辈的文学成就排行榜的话,曹操倘不是拔得头筹的冠军,也是名列前茅的银牌、铜牌得主。 他的诗,写得实在的好,绝非那些附庸风雅的帝王可比。在中国,凡皇帝,无论识字的,不识字的,无论会写的,不会写的,穿上龙袍,坐上龙椅以后,都想在诗词上“得瑟”两下,在文学上“显摆”一通,几乎成为通病。 这其中,写得最少的为汉高祖刘邦,他衣锦还乡到了下邳时,吼出过一首《大风歌》,留传至今。我一直怀疑这位亭长,是否具有写诗的细胞?如果他以后还写过一首《小风歌》,或者《微风歌》,也许无妨将诗人这顶桂冠,加在他的头上。 就这一首,仅这两句,大有可能是秘书之类的文人,如叔孙通之流,现编现诌,当场口授,他记性大概还好,现趸现卖,于是,刘邦就文治武功,两全其美了。写得最多的为清高祖弘历,他简直像得了写诗的不治之症似的,一生写了四万首诗,差不多接近《全唐诗》的总和,但很遗憾,没有一句能留传开来。 此人的诗,除以此人的年龄,40000/80,平均每年要写500首诗,平均每天要写1至2首,这样的高产,打死他也办不到的,因此,只有找御用文人为他作枪手,做代工。外国最高统治者,没这毛病,凯撒不写诗,拿破仑也不写诗,所以中国帝王写诗,假冒伪劣者多,绝对信不得的。 曹孟德的诗,可以用十二字来评价,一,有气概,二,有声势,三,有深度,四,有文采,因此,千古传唱,弦诵不绝。在中国人的记忆里,至少下列三句,忘不了。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直到今天,还挂在酒鬼口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至今还是上了点年纪的人,不甘退出舞台的座右铭。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这就是在诫劝大家,要珍惜上帝所给予的有限生命周期,到了晚年,尤其不要瞎折腾,不要乱巴结,不要颠三倒四,不要神经错乱。 曹操除了是了不起的诗人外,他还一手缔造了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中国从建安文学起,才出现以写作为主业,有了不必奉长官意志写作的自由作家。 虽然还是在政府部门做事,虽然也还需搞活经济一点奉命文学,但大部分时间,可以依个人兴趣爱好志向,写自己愿意想写的东西,这种写作上的自由,就是曹操开创的,虽然不大,但初创意义相当重大。 曹操在平定吕布,陶谦,公孙瓒,袁绍,袁术以后,公元196年的许都,有了一个初步安定的局面,他腾出手来,努力在文化上有所建树。 他手中握有汉献帝这张王牌,对士族阶层,对知识分子,具有相当的招徕作用。“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 延揽了一批像崔琰,孔融这样的大士族和大知识分子,也吸引了王粲,陈琳这样才华横溢的作家诗人,遂形成了中原地带的文化中心。当时,到许都去献诗作赋,吟文卖字,便是许多有名。 3.求曹操的诗歌及文章.魏武帝 姓名: 曹操 庙号: 太祖 谥号: 武皇帝 陵墓: 高陵 政权: 曹魏 在世: 155年--220年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东汉末年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生平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后来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於是改姓曹氏。 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於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少机警,有权数」。 公元175年曹操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公元177年任顿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为妻,公元180年升为议郎。 公元184年,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由於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 后历任东郡太守、都尉、典军校尉等职。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后,逃亡回家乡陈留起兵讨伐董卓。 公元192年,曹操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洛阳奉迎汉献帝,「奉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至许昌。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它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於赤壁之战中败於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213年,曹操封为「魏公」。 公元215年,攻灭汉中的张鲁势力。公元216年,再被晋爵「魏王」,受九锡,设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并作泮宫。 他名义上虽仍为汉臣,权倾朝野,实际上已具备皇帝的权力和威势,但仍未纂汉自立。曹操死於公元220年3月15日,享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 公元220年长子曹丕立魏代汉,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他是魏国的奠基人。 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着作和《蒿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资治通鉴》引谋士荀、郭嘉对曹操的评,说曹有十,即“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 着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 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后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 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有着重大贡献。 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诗风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 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於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行》原是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 《步出东门行》原是感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馀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 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於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 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 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 《蒿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 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家庭 清代安顺地戏面具曹操像曹操有二十五位。 4.曹操作的诗词都有哪些请参考: /c?word=%B2%DC%3B%B2%D9%3B%B5%C4%3B%CA%AB%B4%CA&url=/ebook/ebook/t01/yw01j%2Epdf&b=0&a=41&user=baidu 曹操诗词集 三国 曹操 曹操诗词集 1 目录 曹操简介…………………………………………………………01 气出唱(三首)…………………………………………………02 短歌行(二首)…………………………………………………08 秋胡行(二首)…………………………………………………11 善哉行(三首)…………………………………………………15 共寒行……………………………………………………………18 步出夏门行(五章)……………………………………………19 曹操词集…………………………………………………………20 曹操诗词集 1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 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 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 92年 ),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 "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 ),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 昌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 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 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 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兴 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 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 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着《孙 子略解 》,《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 ,《蒿里行 》,《观沧 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 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 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 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 与袁伯业耳.(《典论 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 曹操诗词集 2 气出唱(三首)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 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愒.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 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历史给了曹操什么评价? 请参考: /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2217 曹操(155~220) 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父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操官至丞相,封魏王,谥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武皇帝,史称魏武帝。 曹操自幼机警,有胆识。东汉灵帝熹平三年(174),以孝廉推举为郎,任洛阳北部尉,入仕途即与祖辈所从属的宦官集团针锋相对。 中平元年(184),出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起义。继任济南相。 四年,辞官还乡。次年,受诏为典军校尉,复得军权,奔赴洛阳。 时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冲击下摇摇欲坠。六年,董卓入朝专权,曹操拒其拉拢,聚兵5000,与各地豪强一样拥兵割据。 次年,参加讨董联军,任奋武将军,拥袁绍为盟主。十余万联军观望不前,曹操孤军奋进,战败而还,遂决意独立发展。 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出兵镇压黑山军白绕部,占据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三年,被济北相鲍信等拥为兖州牧。 继软硬兼施,收降青州黄巾军30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成为后来征战的重要力量。曹操立足兖州后,盘踞南阳的袁术向北扩张,勾结割据幽州的公孙瓒,对其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曹操审时度势,表面仍从袁绍,以争取支援,先击溃公孙瓒,继迫袁术败走淮北。初平四年秋,曹操以报杀父之仇为名,贸然进攻徐州,纵军屠杀数万人,因粮尽,于次年春退回兖州。 夏,再次出兵徐州,而兖州大部被吕布等乘虚夺占,经艰苦奋战,方收回失地。纳荀彧“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国志·荀ع传》)之策,吸取教训,巩固兖、豫二州根据地。 建安元年(196),率军至洛阳,靠近汉献帝,受封建德将军、镇东将军,任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参预朝政。不久,迫汉献帝迁都许(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自任大将军,总揽军政。 在许县及交通沿线实行屯田,足食强兵,减轻民赋。此后三年,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之策,相继击败张绣,擒杀吕布,遂与兵多地广的袁绍抗衡。 建安四年, 曹操为抗击袁绍南进, 预作周密部署,争取战略主动。次年,乘袁绍迟疑不决。 5.曹坯的诗歌作品有哪些这些都是他的作品了!短歌行仰瞻帷幕。 俯察几筵。其物如故。 其人不存。神灵倐忽。 弃我遐迁。靡瞻靡恃。 泣涕连连。呦呦游鹿。 衔草鸣麑。翩翩飞鸟。 挟子巢栖。我独孤茕。 怀此百离。忧心孔疚。 莫我能知。人亦有言。 忧令人老。嗟我白发。 生一何早。长吟永叹。 怀我圣考。曰仁者寿。 胡不是保。--------------------------------------------------------------------------------秋胡行二首一尧任舜禹。 当复何为。百兽率舞。 凤凰来仪。得人则安。 失人则危。唯贤知贤。 人不易知。歌以咏言。 诚不易移。鸣条之役。 万举必全。明德通灵。 降福自天。二泛泛绿池。 中有浮萍。寄身流波。 随风靡倾。芙蓉含芳。 菡萏垂荣。夕佩其英。 采之遗谁。所思在庭。 双鱼比目。鸳鸯交颈。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善哉行二首一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羣雊。猴猿相追。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二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妍姿巧笑。和媚心肠。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哀弦微妙。清气含芳。 流郑激楚。度宫中商。 感心动耳。绮丽难忘。 离鸟夕宿。在彼中洲。 延颈鼓翼。悲鸣相求。 眷然顾之。使我心愁。 嗟尔昔人。何以忘忧。 --------------------------------------------------------------------------------丹霞蔽日行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孤禽失羣。悲鸣云间。 月盈则冲。华不再繁。 古来有之。嗟我何言。 --------------------------------------------------------------------------------煌煌京洛行夭夭园桃。无子空长。 虚美难假。偏轮不行。 淮阴五刑。鸟尽弓藏。 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大愤不收。大愤不收。 襃衣无带。多言寡诚。 只令事败。苏秦之说。 六国以亡。倾侧卖主。 车裂固当。贤矣陈轸。 忠而有谋。楚怀不从。 祸卒不救。祸夫吴起。 智小谋大。西河何健。 伏尸何劣。嗟彼郭生。 古之雅人。智矣燕昭。 可谓得臣。峨峨仲连。 齐之高士。北辞千金。 东蹈沧海。--------------------------------------------------------------------------------钓竿行东越河济水。 遥望大海涯。钓竿何珊珊。 鱼尾何簁簁。行路之好者。 芳饵欲何为。--------------------------------------------------------------------------------十五登山而远望。 溪谷多所有。楩柟千余尺。 众草之盛茂。华叶耀人目。 五色难可纪。雉雊山鸡鸣。 虎啸谷风起。号罴当我道。 狂顾动牙齿。--------------------------------------------------------------------------------猛虎行与君媾新欢。 托配于二仪。充列于紫微。 升降焉可知。梧桐攀凤翼。 云雨散洪池。--------------------------------------------------------------------------------善哉行朝日乐相乐。 酣饮不知醉。悲弦激新声。 长笛吐清气。弦歌感人肠。 四坐皆欢悦。寥寥高堂上。 凉风入我室。持满如不盈。 有德者能卒。君子多苦心。 所愁不但一。慊慊下白屋。 吐握不可失。众宾饱满归。 主人苦不悉。比翼翔云汉。 罗者安所羇。冲静得自然。 荣华何足为。--------------------------------------------------------------------------------善哉行朝游高台观。 夕宴华池阴。大酋奉甘醪。 狩人献嘉宾。齐倡发东舞。 秦筝奏西音。有客从南来。 为我弹清琴。五音纷繁会。 拊者激微吟。淫鱼乘波听。 踊跃自浮沉。飞鸟翻翔舞。 悲鸣集北林。乐极哀情来。 寥亮摧肝心。清角岂不妙。 德薄所不任。大哉子野言。 弭弦且自禁。--------------------------------------------------------------------------------折杨柳行西山一何高。 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僮。 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 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 身体生羽翼。轻举乘浮云。 倐忽行万亿。流览观四海。 茫茫非所识。彭祖称七百。 悠悠安可原。老聃适西戎。 于今竟不还。王乔假虚辞。 赤松垂空言。达人识真伪。 愚夫好妄传。追念往古事。 愦愦千万端。百家多迂怪。 圣道我所观。--------------------------------------------------------------------------------燕歌行二首一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羣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二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书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 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心肝。 悲风清厉秋气寒。罗帷徐动经秦轩。 仰戴星月观云间。飞鸟晨鸣。 声气可怜。留连怀顾不自存。 --------------------------------------------------------------------------------临高台临台行高。高以轩。 下有水。清且寒。 中有黄鹄往且翻。行为臣。 当尽忠。愿令皇帝陛下三千岁。 宜居此宫。鹄欲南游。 雌不能随。我欲躬衔汝。 口噤不能开。我欲负之。 毛衣摧颓。五里一顾。 六里徘徊。--------------------------------------------------------------------------------陌上桑弃故乡。 离室宅。远从军旅万里客。 披荆棘。求阡陌。 侧足独窘步。路局苲。 虎豹嘷动。鸡惊禽失。 羣鸣相索。登南山。 奈何蹈盘石。 6.诗名里带曹字的诗词有哪些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注释 ⑴南乡子:词牌名。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即北固亭。 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 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 ,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