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托马斯哈代的诗歌

1.请推荐一些托马斯·哈代的诗

托马斯·哈代的作品列表:

插曲的尾声

沉思的少女

挡住那个月亮

对镜

黑暗中的鸫鸟

旅行之后

梦幻时刻

牛群

偶然

曲终

伤口

声音

无题

以后

月食

责备

中间音调

自然界的询问

最后的情话

最后一朵菊花

最后一朵菊花

这朵菊花为何留得如此长久,

来显示自己震颤的羽绒?

现在已是知更鸟哀鸣的时刻,

当花儿已经葬入了坟冢。

在漫长的夏季,束束阳光

被邀探访片片叶儿和花瓣,

太阳为花朵做完了该做的事情,

这朵花那时为何没有开放?

它一定感到那炽热的召唤,

尽管丝毫也没有留心,

但现在已苏醒,当树叶僵尸般掉落,

当树液纷纷地隐身。

它的美色来得太晚,孤独的东西,

季节的光辉已经耗完,

什么也没有为它留下,它只好

在狂暴的风雪中震颤。

难道它有原因逗留,

没有头脑地异想天开,

对于一朵娇嫩美丽的鲜花,

酷冬定会抑制自己的残害?

--瞧我说的,仿佛花朵

生来就有思维的能力;

然而这只是许多面具中的一个,

被戴于背后的上帝。

吴笛 译

2.托马斯哈代最主要的诗作是

老兄对文学有研究的人毕竟很少嘛,哈代的诗歌那么有名,只是他小说在中国的名气比较大和久远而已,我们的翻译界介绍外国文学家时存在很多的问题。

哈代(Thomas Hardy)诗选 哈代(1840-1928),主要诗集有《韦塞克斯诗集》、《今昔诗集》、《时光的笑柄》、《早期与晚期抒情诗》、诗剧《列王》等。 以下是他的一些诗歌选。

插曲的尾声 我们再也不会沉浸在 这段酸甜的过去的时光里; 爱情的光圈那时罩在 你,亲爱的,和我中间。 再也找不到当初 让我们紧紧相依的地方 当时看见我们相爱 相聚的地方已经空空荡荡 那些花朵和芬芳的空气, 他们此时会不会想起我们的来临? 那些夜鸟会不会尖声鸣叫 发现我们曾经在这里流连? 虽然我们有过炽热的誓言 虽然我们有过忘怀的欢乐 可狂欢的极限之后 苦难在今天判决 深深的创伤;没有呻吟: 破声而笑;但又倔强地忍耐; 这条爱情的道路, 比顽石还要坚硬。

李小贺 译 -------------------------------------------------------------------------------- 中间音调 那个冬日我们站在池边, 太阳苍白,象上帝在责备。 干枯的草地上仅有几片叶子, 树叶都变成了灰烬,只剩下 这几片灰白的叶子。

你看着我的眼神象游动着的 多少年前乏味的谜语; 我们之间说来说去的那些话 恰恰因为我们的爱而失去 你嘴角的笑容让人可怕地 负有足够的勇气去寻死; 你那辛酸的笑容轻轻扫过 象不祥的鸟的翅膀。 从那以后,爱情的欺骗和扭曲, 活生生地教我记住 你的脸,上帝诅咒的太阳,那棵树 和池边败叶片片的池水。

李小贺 译 -------------------------------------------------------------------------------- 月食 地球,现在你的阴影 以均匀的单色和曲线 沿着月亮的柔和的光线 从极点到中心,偷偷潜行。 我怎能把阳光投射的匀称美丽 去连结你的深遭折磨的形象? 我怎能把那静如神圣悬崖的侧面像 去连结充满苦难和凄惨的陆地? 巨大的人类怎能只能投下 如此之小的阴影?天堂宏伟的人间规划 能否禁闭在那边弧光所指的海岸? 这是不是星球的量规,来测量 地球表面,战争的民族,涌现的大脑, 英雄,以及比蓝天更美的女郎? 吴笛 译 -------------------------------------------------------------------------------- 对镜 当我照我的镜, 见我形容憔悴, 我说:“但愿上天让我的心 也象这样凋萎!” 那时,人心对我变冷, 我再也不忧戚, 我将能孤独而平静, 等待永久的安息。

可叹时间偷走一半, 却让一半留存, 被时间摇撼的黄昏之躯中 搏动着正午的心。 飞白 译 -------------------------------------------------------------------------------- 最后一朵菊花 这朵菊花为何留得如此长久, 来显示自己震颤的羽绒? 现在已是知更鸟哀鸣的时刻, 当花儿已经葬入了坟冢。

在漫长的夏季,束束阳光 被邀探访片片叶儿和花瓣, 太阳为花朵做完了该做的事情, 这朵花那时为何没有开放? 它一定感到那炽热的召唤, 尽管丝毫也没有留心, 但现在已苏醒,当树叶僵尸般掉落, 当树液纷纷地隐身。 它的美色来得太晚,孤独的东西, 季节的光辉已经耗完, 什么也没有为它留下,它只好 在狂暴的风雪中震颤。

难道它有原因逗留, 没有头脑地异想天开, 对于一朵娇嫩美丽的鲜花, 酷冬定会抑制自己的残害? --瞧我说的,仿佛花朵 生来就有思维的能力; 然而这只是许多面具中的一个, 被戴于背后的上帝。 吴笛 译 -------------------------------------------------------------------------------- 梦幻时刻 那把镜子 把人变成透明物体, 谁握着那把镜子 并命令我们朝你我赤裸的胸 一个劲儿探视? 那把镜子 箭一般神奇地穿透人体, 谁举着那把镜子 并掷还我们的灵魂与心脏 直至我们惊起? 那把镜子 完好地工作在痛苦的夜里, 为什么那把镜子 在世界苏醒时着上了色泽 使我们看不清自己? 那把镜子 能检验凡人,出其不意 是的,那把奇特的镜子 可以捉住他最后的思想,善或恶的一生, 映照出来--在哪里? 吴笛 译 -------------------------------------------------------------------------------- 伤口 我爬上山的顶端, 见西天尘雾蒙蒙, 太阳躺在其间, 恰似伤口的血红。

恰如我的伤口, 谁也不会知晓, 因我不曾袒露 心被刺透的记号。 飞白 译 -------------------------------------------------------------------------------- 最后的情话 这是最后的情话;最后的情话! 从此,一切都默然死寂, 只有苍白的裹尸布罩着过去, 它在那时, 爱人啊,对我不会具有 任何价值! 我不能再说;我已经说得太多。

我不是指它一定来临; 我不知道它会这般增强-- 或许也未弄明 你的第一个抚摸和目光 注定了我俩的命运! 飞白 译 -------------------------------------------------------------------------------- 责备 现在我死了,你却对我歌唱 我们曾经熟知的歌曲, 但是,我活着的时候,你却不愿 或者不想唱上一句。 现在我死了,你却披着月光 心情沉重地来到我跟前; 啊,我真盼自己能够复活 来赢得这份温柔的情感! 当你死了,站到我身边, 象现在这般爱我,没有争论, 你是否会变得冷淡无情, 如同我俩活着的时分? 吴笛 译 -------------------------------------------------------------------------------- 沉思的少女 “默默无闻的人儿,你为何经常 独自一人悄悄地溜开?。

3.托马斯.哈代 诗歌 《一次失约》所表达感情

《一次失约》

作者:托马斯.哈代

你没有来,

而时光却匆匆逝去,使我发呆。

与其说惋惜无法拥有相见的甜蜜,

毋宁说我由此看出你的缺点,

缺乏那种高贵的怜悯---你无法勉强自己

出于纯粹的仁慈去成全他人。

当指盼的钟点敲过,你没有来,

我感到悲哀。

你并不爱我,

而只有爱情才能使你忠诚于我。

我明白,早就明白。

你为何不费一两小时

为名义外全然圣洁的人类行为

多行一善:

你,作为一个女人,

曾一度抚慰

一个为时光折磨的男人,

即便说

你并不爱我。

首先说明,本首作品的理解只是本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作品通过讲述一次爽约之后的等待、坚守、怀疑、破灭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失望,或者反过来说破灭又是坚定。说起来也许很拗口:如果因为一次失约造成这样严重的后果,为何他会在时光里被折磨?只要她没有说出”我并不爱你“,那么就不能证明什么。

反正我个人读完这首作品感觉挺悲凉的。

4.我想知道托马斯哈代的诗歌的语言特色,我要写论文

托马斯·哈代的诗 作者:张 中 载 说起哈代,人们自然会想起他的《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卡 斯特桥市长》和《还乡》等名著。

半个多世纪来,这些蜚声全球的小说被译成各 种文字、拍制成电影和电视片,使这个跨世纪的文学巨子的名字在一般读者中通 常同小说家联系在一起。 其实,哈代更是个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在他一九二八年逝世后越来越引起世 界文坛的关注和赞赏。英国当代著名诗人菲利普·拉金称哈代为“二十世纪最伟 大的诗人”(“需要优秀的哈代评论家”,《评论季刊》,1966年第八期)。

在西 方文学界,哈代作为诗人的声誉近年来显然已超过了他作为小说家的知名度。 哈 代在世时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个诗人。

写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为了谋生。他在 诗作上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他的文学生涯是从写诗开始的,也是以写诗终结的, 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算得上是个多产的诗人了。 本来,有那么些出色的小说,有那样一部英语文学史上最宏伟、最长的史诗 剧《群王》(The Dynasts),他已经是十九世纪以来英国文坛的巨人了,又何况 这几十年来他作为诗人的地位显著上升。

难怪有的评论家说,我们应该重新评定 哈代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哈代的诗曾经是一 大批英国诗人的楷模。

象拉金、奥登、C.D.路易斯和约翰·贝杰曼等英国著名 诗人都是哈代的崇拜者,深受哈代诗风的影响。 哈代的诗比小说更能表露他的思想和感情。

一部小说洋洋数十万字,甚至上 百万字,一生能写出几部?在小说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怎能象在诗的体裁中那样 自由驰骋?正是在他的诗中,我们得以看到诗人敞开窗扉的心灵——对逝去爱妻 的怀念、对年少时一往情深的少女的眷恋、对生物的爱护、对友人的思念、为生 灵苦难的呐喊、对人的讴歌、对战争的憎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宇宙神 秘的困惑、对上帝或造物主的失望……正因为如此,哈代的第二个妻子福罗伦斯 ·哈代曾经说,“要知道哈代的一生,读他一百行诗胜过读他的全部小说。 ”一 九二三年八月,哈代在给克莱夫·荷兰(Clive Holland) 的信中也说过:“如果 你读我写的《诗集》,你从中获悉的有关我个人的详细情况将胜过我们的会晤; 诗中表达的事情比小说明朗。”

(克莱夫·荷兰,《托马斯·哈代》,伦敦, 1933,249页。 ) 如果在哈代的小说中读者领略到的是埃格顿荒原的狂风暴雨和夜的昏暗,他 的诗却闪耀着炽烈的光和热——博爱的温暖和希望的火花。

在《生命,我又何曾 计较》(For Life I Had Never Cared Greatly)这首诗中,前半首还带着他那惯 有的哀伤之情。 可是到了后半首,那灰色的情调一下子消失了。

诗人似乎寻觅到 了给他的生活带来欢乐和决心的某种东西——也许是爱情,也许是艺术吧。 ··· ··· 我再看,依然是漆黑一片, 刹那间,生活把手抬起, 露出光辉的明星一盏, 一颗明星升起在潮雾迷漫的远方, 放射出照亮天际的光芒 象火炬般明亮。

又如《奇迹探索者》(A Sign—Seeker)、《七十年代〉(1n the Seventies)、《希望之歌》(Song Of Hope)等诗,也充溢着诗人对光明的憧憬、对人类和生活 的希望。读一读他的诗《希望之歌〉,难道你会怀疑这字字句句不足以驱散人们 积压在心头的愁云苦雾: 啊,美好的明天! 从今后 再也不会有 今朝这番忧愁。

让我们借助 希望,因为光明 即将来临, 再也不会遮住光明的黑暗—— 没有黑暗! 风儿载着我们 象载着过眼烟云的往事, 向黎明飞驰 迅速地靠近黎明; 云雀为我们歌咏 灿烂的曙光 曙光即将来临—— 即将来临! 抹掉黑暗的记印 穿上红色的鞋 修理好、重新拨正 断了弦的六弦琴, 用琴声掩盖 哀伤的话语声, 夜空的浮云已经露出光明, 明朝的曙光即将来临—— 即将来临! 这里没有哀伤和怨恨,没有失望和悲怆;有的是对未来的翘首等待,有的是 火一般的热情和坚实的信念。 哈代写了不少反对战争的好诗。

一八九九年,当英国发动对南非的侵略战争 时,他愤然写下了《离别》(Departtlre)。当然,哈代并非不加区别地反对战争。

对于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他是支持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支持英国政府派兵 出国同德国侵略者作战。

哈代反对狭隘的“爱国主义”,要人们警惕统治者打着 “爱国主义”的旗号把士兵用作“傀儡”来为统治者争议夺利服务。一九一七年 二月八日在给“提倡同路国和友好国家结成理智协约委员会”的回信中,哈代写 道,“除非爱国主义的感情从过去那种狭义中解放出来,和平事业是不会有任何 成效的。

”一九二三年,哈代在给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翰·高尔斯华绥的信中提及 《离别》一诗时曾经写道:“国际间进行思想交流是拯救世界的唯一途径。虽然 在南非战争刚开始时我的确是很悲观地说过,我希望看到爱国主义不限于区域性, 而是泛指全球。

我至今仍主张这种思想感情应该占上风。 ” 哈代虽然未能看到战争的根源,他却洞察到统治阶级利用“爱国主义”煽动 战争。

拿人民作炮灰,这是可贵的。他写的《离别》一诗颇似我国唐宋时期一些 杰出的反战诗,如杜甫的《兵车行》和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

《离别》一诗有。

5.托马斯哈代的十四行诗

二者的辐合 The Convergence of the Twain 作者:哈代 Thomas Hardy 翻译:梁实秋 在大海的寂寥中 深离人类的虚荣 和建造她的那份骄傲,她长眠不醒 钢铁打成的房间 像火烧过的柴堆一般 冷潮像弹琴似的在其中穿打 豪华的明镜 原是为绅商照映 如今虫豸在上面爬——粘湿丑陋,蠢蠢欲动 玲珑剔透的珠宝 原是为供人夸耀 如今黯然失色的在那里睡觉 张着大眼的鱼 对着这些晶莹灿烂的东西 问道:“这狂妄之物在这里做什么呢?” 在制造这飞鸟一般的 庞大的怪物之际 搅动一切之旋转宇宙的动力 也为她制造了不祥的伙伴 ——好伟大好壮观—— 目前远在天边的一座大冰山 他们彼此不相干 谁也不能看穿 他们以后会融合成为一团 或是有任何迹象 他们会走到一条线上 不久成为一件惨案的双方 直到宇宙的主宰 说一声“现在!” 于是大功告成,两个撞在一块 The Convergence of the Twain by Thomas Hardy I In a solitude of the sea Deep from human vanity, And the Pride of Life that planned her, stilly couches she. II Steel chambers, late the pyres Of her salamandrine fires, Cold currents thrid, and turn to rhythmic tidal lyres. III Over the mirrors meant To glass the opulent The sea-worm crawls——grotesque, slimed, dumb, indifferent. IV Jewels in joy designed To ravish the sensuous mind Lie lightless, all their sparkles bleared and black and blind. V Dim moon-eyed fishes near Gaze at the gilded gear And query: "What does this vaingloriousness down here?". . . VI Well: while was fashioning This creature of cleaving wing, The Immanent Will that stirs and urges everything VII Prepared a sinister mate For her——so gaily great—— A Shape of Ice, for the time fat and dissociate. VIII And as the smart ship grew In stature, grace, and hue In shadowy silent distance grew the Iceberg too. IX Alien they seemed to be: No mortal eye could see The intimate welding of their later history. X Or sign that they were bent By paths coincident On being anon twin halves of one August event, XI Till the Spinner of the Years Said "Now!" And each one hears, And consummation comes, and jars two hemispheres.。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