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述安静,静心的诗词宿王昌龄隐居 朝代:唐代 作者:常建 原文: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原文: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捣练子令·深院静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原文: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和裴侍中南园静兴见示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池馆清且幽,高怀亦如此。有时帘动风,尽日桥照水。 静将鹤为伴,闲与云相似。何必学留侯,崎岖觅松子。 2.描写心静的诗句描写心静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关于心静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句如下: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译文】 金陵的夜色美丽岑寂,凉风渐渐吹起。我独自寂寞登上高楼,放眼吴越江天。白云把自己皎洁的身影投入江中,与秋水一起轻摇水面的金陵城。树木草叶上积聚起洁白的露珠,将将滴下,宛若秋月般妩媚灵动。我在月下沉吟,久久不愿归去。古往今来,有过多少风流雅士,但真正可以入眼作为知己的,却少之又少。想起谢眺曾经唱出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之佳句,真是让人空自怀念他的才华啊。 《直中书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全文诗句如下: 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译文】 我在丝纶阁值班,没什么文章可写,周围一片寂静只听到钟鼓楼上刻漏的滴水声,时间过得太慢了。在这黄昏的寂寞中,我一个人孤独地坐着,谁来和我作伴呢?惟独紫薇花和我这个紫薇郎寂然相对。 《酬张少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翻译】 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塞下曲》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常建。其全文诗句如下: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译文】 乌孙来汉朝朝聘后,取消王号,对汉称臣。边远地方停息了战争,战争的烟尘消散了,到处充满日月的清辉。 《弹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其全文诗句如下: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3.形容“心静如水”的诗句有哪些1、《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2、《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代: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译文: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3、《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5、《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魏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译文:夜中不能寐,夜里睡不着觉。 起坐弹鸣琴。起床坐着弹琴。 薄帷鉴明月,月光照在薄帷上。 清风吹我襟。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孤鸿号外野,孤鸿(天鹅)在野外哀号。 翔鸟鸣北林。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徘徊将何见?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忧思独伤心。 4.描写静心的诗句1、"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出处《幽窗小记》【明】陈继儒 意思:心中能做到淡泊明静,宠辱不惊。心中只是守着一颗平常心,不羡慕荣华富贵,不依赖权势。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纯真善良的。总之像是看透了这尘世,心中像是平静的湖面,去留无意对什么事都放开来看,胸怀浩渺,心境开阔,心中是水波不兴。真是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转云舒。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意思: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是一种超脱,却不是刻意的寻求。主旨在心: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船夜援琴》【唐】白居易 意思:心中平静琴声自然淡雅,我们听起来就不分古代现代了,强调自然淡雅是弹琴的最高境界。 4、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赠汉阳辅录事其一》【唐】李白 意思:天色清明的时候,江上明月就很会亮;人的心态平和淡定的时候,海鸥也会感知的。 说的是万事万物都有因果,都有条件,还说人的内心活动会折射到外在物质世界。 5、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寄白阁默公》【唐】贾岛 意思:在石屋里边带着,人的心很容易安静,结冰的水潭里边,月亮的倒影都残缺了。就是形容心静,形容景色安静。 5.描写心静的诗句有哪些1、会静由吾心--唐 包融 《酬忠公林亭》 2、萧然静客心---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 3、对之心亦静--唐 白居易 《白牡丹 和钱学士作》 4、自静其心延寿命--唐 白居易 《不出门》 5.《幽兴》陆游 池水车初满,荆篱补已成。身闲诗简淡,心静梦和平。雁后寒鸦至,枫先桕叶赬。居然足幽兴,未叹岁峥嵘。 6.《山居十三首》蔡格 何思何虑只寂然,由来心静类修禅。一去无多路□□,直启玄关叩洞天。 7.《山中》陆游 草阁留云宿,溪桥引鹤行。身闲诗旷逸,心静梦和平。石乳无时滴,松肪彻夜明。山中足幽趣,不是傲公卿。 6.关于心静的诗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鸟穿浮云云不惊,沙沉流水水尚清。古今尘世多喧嚣,心静方能成功名。 鸟穿浮云云不惊,沙沉流水水尚清。任他尘世多喧嚣,静我凡心立功名。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李白《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官曹称心静,居处随迹幽。------白居易《赠吴丹》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 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白居易《斋月静居》 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贾岛《寄白阁默公》 西清人住水云乡。心静日偏长。闲中自乐壶天趣,笑红尘、谁是羲皇。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7.关于静心的诗句有哪些1.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柳宗元《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 2.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3.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 4.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5.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 6. 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白居易《斋月静居》 7. 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贾岛《寄白阁默公》 8.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 10.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李白《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11.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柳宗元《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 12. 官曹称心静,居处随迹幽。——白居易《赠吴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