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鄘风桑中

1.请问“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这段话什么理解

桑中、上宫、淇上: 都是地名。要: 同邀。句意: 约我到桑中相会,邀我到上宫,送我到淇上。写古代青年男女约会的情况。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出自《诗经·庸仔风·桑中》。

全文如下: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2.谁有关于《诗经—鄘风》中讽刺艺术或讽刺内容分析的文章

诗全用赋体,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但完全重复的句子仅“彼姝者子”一句,这似乎也突出了那位“姝者”在全诗中的重要性。持“美好善说”的毛诗说以为“姝者”是卫国好美善的大夫,持“访贤说”的朱熹则以为“姝者”是卫国的贤人,但他们都认为“之”指代的是卫大夫。毛诗说以“之”为“贤者乐告以善道”(同上)的对象,朱熹以“之”为“答其礼意之勤”(同上)的对象。笔者的看法则是“之”指代的应是上文的“彼姝者子”,若取“访贤说”,那“之”必然是指被访的贤人。“何以畀(予,告)之”,正是访贤大夫心中所想的问题:将赠送他们什么东西以示礼敬?将告诉他们哪些事需要请教?

从诗艺上说,“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由远而近,“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由少而多,章法是很严谨的,而“何以畀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用疑问句代陈述句,摇曳生姿,真觉“踌躇有神”(牛运震《诗志》),反映访贤大夫求贤若渴的心理可谓妙笔生花。

清邓翔《诗经绎参》说此诗是东汉张衡《四愁诗》“所夺胎”,因为张氏诗中有“美人赠我金错刀(金琅玕、貂襜褕、锦绣段),何以报之英琼瑶(双玉盘、明月珠、青玉案)”之句。邓氏持“好美善说”,故有此言。不过他所说的本篇诗作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很可信的。

本诗尽情怒斥,通篇感情强烈,语言尖刻,所谓“痛呵之词,几于裂眦”(牛运震《诗志》);每章四句皆押韵,并且二、三句重复,末句又反诘进逼,“意在笔先,一波三折”(陈震《读诗识小录》,既一气贯注,又回流激荡,增强了讽刺的力量与风趣。

3.怎样理解“桑中之喜”

《诗经.·桑中》北宋朱熹注曰:“桑中、上宫又沬乡之中小地名也”。

经考察,桑中是纣王城外的殷纣桑园;上宫即是毁弃了的纣王宫殿废墟。这个废墟周朝时成了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约会的地方。

郭沫若《甲骨文研究》云:“桑中即桑林所在之地,上宫即祀桑之祠,士女于此合欢。”又云:“其祀桑林时事,余以为《鄘风》中之《桑中》所咏者,是也。”

鲍昌《风诗名篇新解》进一步发挥郭沫若的观点,认为上古蛮荒时期人们都奉祀农神、生殖神,“以为人间的男女交合可以促进万物的繁殖,因此在许多祀奉农神的祭典中,都伴随有群婚性的男女欢会”,“郑、卫之地仍存上古遗俗,凡仲春、夏祭、秋祭之际男女合欢,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之仪式”,“《桑中》诗所描写的,正是古代此类风俗的孑遗”,“决不能简单斥之为‘**’”。《诗经》中还有许多以桑中为舞台的爱情诗篇,像“隰桑有阿,其叶有难。

既见君子,其乐如何!”(《小雅·隰桑》)、“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

美如英,殊异乎公行。”(《魏风·汾沮洳》)所以,《左传·成公四年》称申公巫臣与夏姬的爱恋就是“桑中之喜”。

屈原《天问》中追问“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古老的桑园因为有着太多的故事,以至于成为一个爱的隐语。后世便有了“桑中之约”的说法,指的就是男女约期幽会。

清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窦氏》中还有:“桑中之约,不可长也”之语。

4.谁有关于《诗经—鄘风》中讽刺艺术或讽刺内容分析的文章

●《诗经鄘风》 ○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 ○墙有茨 墙有茨,不可扫也。

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

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

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桑中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

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鹑之奔奔 鹑之奔奔,鹊之强强。

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鹊之强强,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桑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蝃蝀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乃如之人也,怀婚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

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 思,不如我所之。 反正我是看不懂,你自己看看那一些是你需要的。

5.江淹《别赋》的翻译

别 赋〔南朝·梁〕江淹 【作者小传】江淹(444—505),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人。

少孤贫,后任中书侍郎,天监元年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临沮县伯,迁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历仕宋、齐、梁三代。少年时以文章著名,晚年才思减退,传为梦中还郭璞五色笔,尔后作诗,遂无美句,世称“江郎才尽”。

诗善刻画模拟,小赋遣词精工,尤以《别赋》、《恨赋》脍炙人口。今有《江文通集》传世。

【题解】这是一篇著名的抒情小赋。齐梁之际,赋摆脱传统板滞凝重的形式向抒情言志的小赋发展过渡,并用以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感受。

这篇赋便以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环境烘托、情绪渲染、心理刻划等艺术方法,通过对戍人、富豪、侠客、游宦、道士、情人别离的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出齐梁时代社会动乱的侧影。结构上,首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定一篇之基调;中以“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铺陈各种别离之情状写特定人物同中有异的别离之情;末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打破时空的方法归结,在以悲为美的艺术境界中,概括出人类别离的共有感情。

黯然销魂者〔1〕,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2〕,复燕宋兮千里〔3〕。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踅起〔4〕。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5〕,棹容与而讵前〔6〕,马寒鸣而不息。

掩金觞而谁御〔7〕,横玉柱而沾轼〔8〕。居人愁卧,怳若有亡〔9〕。

日下壁而沈彩〔10〕,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11〕。

巡曾楹而空揜,抚锦幕而虚凉〔12〕。知离梦之踯躅〔13〕,意别魂之飞扬〔14〕。

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15〕: 至若龙马银鞍〔16〕,朱轩绣轴〔17〕,帐饮东都〔18〕,送客金谷〔19〕。琴羽张兮箫鼓陈〔20〕,燕赵歌兮伤美人〔21〕;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22〕。

惊驷马之仰秣〔23〕,耸渊鱼之赤鳞〔24〕。造分手而衔涕〔25〕,感寂漠而伤神〔26〕。

乃有剑客惭恩〔27〕,少年报士〔28〕,韩国赵厕〔29〕,吴宫燕市〔30〕,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31〕,抆血相视〔32〕。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

方衔感于一剑〔33〕,非买价于泉里〔34〕。金石震而色变〔35〕,骨肉悲而心死〔36〕。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37〕。辽水无极〔38〕,雁山参云〔39〕。

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耀景〔40〕,露下地而腾文〔41〕,镜朱尘之照烂〔42〕,袭青气之烟煴〔43〕。

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44〕。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45〕。

视乔木兮故里〔46〕,决北梁兮永辞〔47〕。左右兮魂动,亲宾兮泪滋。

可班荆兮赠恨〔48〕,惟尊酒兮叙悲〔49〕。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

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50〕。 又若君居淄右〔51〕,妾家河阳〔52〕。

同琼佩之晨照〔53〕,共金炉之夕香〔54〕,君结绶兮千里〔55〕,惜瑶草之徒芳〔56〕。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57〕。

春宫閟此青苔色〔58〕,秋帐含兹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59〕,冬兮凝兮夜何长〔60〕!织锦曲兮泣已尽,迥文诗兮影独伤〔61〕。 傥有华阴上士〔62〕,服食还山〔63〕。

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64〕。守丹灶而不顾〔65〕,炼金鼎而方坚〔66〕,驾鹤上汉,骖鸾腾天〔67〕。

蹔游万里,少别千年〔68〕。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69〕。

下有芍药之诗〔70〕,佳人之歌〔71〕。桑中卫女,上宫陈娥〔72〕。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73〕,送君南浦〔74〕,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75〕,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76〕,别理千名〔77〕,有别必怨,有怨必盈〔78〕,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79〕。

虽渊云之墨妙〔80〕,严乐之笔精〔81〕,金闺之诸彦〔82〕,兰台之群英〔83〕,赋有凌云之称〔84〕,辩有雕龙之声〔85〕,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 ——选自胡刻本《文选》 最使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的,莫过于别离啊。何况秦国吴国啊是相去极远的国家,更有燕国宋国啊相隔千里。

有时春天的苔痕啊刚刚滋生,蓦然间秋风啊萧瑟初起。因此游子离肠寸断,各种感触凄凉悱恻。

风萧萧发出与往常不同的声音,云漫漫而呈现出奇异的颜色。船在水边滞留着不动,车在山道旁徘徊而不前,船桨迟缓怎能向前划动,马儿凄凉地嘶鸣不息。

盖住金杯吧谁有心思喝酒,搁置琴瑟啊泪水沾湿车前轼木。居留家中的人怀着愁思而卧,恍然若有所失。

映在墙上的阳光渐渐地消失,月亮升起清辉洒满了长廊。看到红兰缀含着秋露,又见青楸蒙上了飞霜。

巡行旧屋空掩起房门,抚弄锦帐枉生清冷悲凉。想必游子别离后梦中也徘徊不前,猜想别后的魂魄正飞荡飘扬。

所以离别虽给人同一种意绪,但具体情况却不相同: 至于象高头骏马配着镶银的雕鞍,漆成朱红的车驾饰有采绘的轮轴,在东都门外搭起蓬帐饯行,送别故旧于金谷名园。琴弦发出羽声啊箫鼓杂陈,燕赵的悲歌啊令美人哀伤;明珠和美玉啊艳丽于晚秋,绫罗和纨绮啊娇媚于初春。

歌声使驷马惊呆地仰头咀嚼,深。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