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诗歌是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有着和其他体裁截然不同的特点。归结为五个方面: 1,竖起性是诗歌的最基本特点。诗总是表达强烈情感的。屈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表现的是屈原高尚情操和矢志不移的精神;杜子美“安得广厦千万间”表现的是宽广胸襟;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的是他对上水田园生活的向往。读者欣赏过程中总能感受到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 言为心声,诗歌更是真情所致,自然流露。 2,诗歌通过形象典型地反映生活。诗歌的情感常常能聚和蕴含在艺术形象之中。较之其他文学作品,诗歌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典型性。“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顾身陷困境、依然无时无刻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让后人感佩不已。 3.诗歌通过意境表达思想感情。王昌龄在《诗格》里说:“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思于心,则得其真矣。”诗的意境,是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但是,诗人笔下创造的物和景,已经和生活的面貌不完全相同了,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色彩景和物。是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凝结,也是诗人气质和个性的流露。而且,写景即为了抒情,景与情不可分割,往往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妙合无垠,便是诗人追求的境界。 4,古典诗歌具有精炼和含蓄的特征。诗歌的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符号系统,它不但含有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理性意蕴,更含有情感的美感。而中国的古代诗歌最擅长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和思想,这就是古代诗歌极精炼的特点。 精炼和含蓄总是相关的。但精炼不等于含蓄,直抒胸臆就不算含蓄,不直接表达情感的诗歌语言多通过比喻、通感、双关、用典、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从而使人感到含蓄、朦胧。 5.古代诗歌具有音乐美。古代诗歌有一部分原先是配乐歌唱的。 古代诗歌的音乐美更体现在它的语言上。如果语言具有声律美的规律,无疑会增加诗的美。其中绝句和律诗的格律大致相同,即字数一定,句数一定,平仄有固定格式,一般原则上要押韵,诗歌就是这样利用这种语言因素,从各个方面入手,例如,讲究句式整齐或变化,讲究节奏和对仗,讲究平仄和押韵,从而形成一种节奏和韵律美。 2.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诗歌是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有着和其他体裁截然不同的特点。 归结为五个方面:1,竖起性是诗歌的最基本特点。诗总是表达强烈情感的。 屈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表现的是屈原高尚情操和矢志不移的精神;杜子美“安得广厦千万间”表现的是宽广胸襟;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的是他对上水田园生活的向往。读者欣赏过程中总能感受到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 言为心声,诗歌更是真情所致,自然流露。2,诗歌通过形象典型地反映生活。 诗歌的情感常常能聚和蕴含在艺术形象之中。较之其他文学作品,诗歌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典型性。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顾身陷困境、依然无时无刻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让后人感佩不已。3.诗歌通过意境表达思想感情。 王昌龄在《诗格》里说:“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 .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思于心,则得其真矣。” 诗的意境,是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但是,诗人笔下创造的物和景,已经和生活的面貌不完全相同了,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色彩景和物。是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凝结,也是诗人气质和个性的流露。 而且,写景即为了抒情,景与情不可分割,往往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妙合无垠,便是诗人追求的境界。 4,古典诗歌具有精炼和含蓄的特征。诗歌的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符号系统,它不但含有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理性意蕴,更含有情感的美感。 而中国的古代诗歌最擅长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和思想,这就是古代诗歌极精炼的特点。精炼和含蓄总是相关的。 但精炼不等于含蓄,直抒胸臆就不算含蓄,不直接表达情感的诗歌语言多通过比喻、通感、双关、用典、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从而使人感到含蓄、朦胧。5.古代诗歌具有音乐美。 古代诗歌有一部分原先是配乐歌唱的。古代诗歌的音乐美更体现在它的语言上。 如果语言具有声律美的规律,无疑会增加诗的美。其中绝句和律诗的格律大致相同,即字数一定,句数一定,平仄有固定格式,一般原则上要押韵,诗歌就是这样利用这种语言因素,从各个方面入手,例如,讲究句式整齐或变化,讲究节奏和对仗,讲究平仄和押韵,从而形成一种节奏和韵律美。 3.古代诗歌的特点编辑本段 古代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有着和其他体裁截然不同的特点。 归结为五个方面: 1,竖起性是诗歌的最基本特点。诗总是表达强烈情感的。 屈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表现的是屈原高尚情操和矢志不移的精神;杜子美“安得广厦千万间”表现的是宽广胸襟;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的是他对上水田园生活的向往。读者欣赏过程中总能感受到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 言为心声,诗歌更是真情所致,自然流露。 2,诗歌通过形象典型地反映生活。 诗歌的情感常常能聚和蕴含在艺术形象之中。较之其他文学作品,诗歌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典型性。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顾身陷困境、依然无时无刻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让后人感佩不已。 3.诗歌通过意境表达思想感情。 王昌龄在《诗格》里说:“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 .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思于心,则得其真矣。” 诗的意境,是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但是,诗人笔下创造的物和景,已经和生活的面貌不完全相同了,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色彩景和物。是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凝结,也是诗人气质和个性的流露。 而且,写景即为了抒情,景与情不可分割,往往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妙合无垠,便是诗人追求的境界。 4,古典诗歌具有精炼合含蓄的特征。诗歌的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符号系统,它不但含有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理性意蕴,更含有情感的美感。 而中国的古代诗歌最擅长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和思想,这就是古代诗歌极精炼的特点。 精炼和含蓄总是相关的。 但精炼不等于含蓄,直抒胸臆就不算含蓄,不直接表达情感的诗歌语言多通过比喻、通感、双关、用典、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从而使人感到含蓄、朦胧。 5.古代诗歌具有音乐美。 古代诗歌有一部分原先是配乐歌唱的。 古代诗歌的音乐美更体现在它的语言上。 如果语言具有声律美的规律,无疑会增加诗的美。其中绝句和律诗的格律大致相同,即字数一定,句数一定,平仄有固定格式,一般原则上要押韵,诗歌就是这样利用这种语言因素,从各个方面入手,例如,讲究句式整齐或变化,讲究节奏和对仗,讲究平仄和押韵,从而形成一种节奏和韵律美。 4.中国古典诗歌特点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意境抒发感情,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构造了古典诗歌特有的华美的境界,是中外任何自由体诗歌所根本无法比拟的。这也正是其中的许多名篇至今还为今人吟诵欣赏,很多爱好者仍在学习、写作的原因所在。 古典诗歌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它的内容主要是抒情的。其中一些著名的叙事诗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也不以创造人物为主,倒是以发抒作者对人物、事件的感受为主。因此,它最适合于作者个人感情的抒发。 第二、它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如少有的长诗《焦仲卿妻》也不过三百五十三句,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有些民歌,最短的只有十三个字。比较多见的五绝,也只有四句、二十个字。但仍然是一首首完整的诗。 第三、它具有较严格的格律要求。古典诗歌是最讲究格律的,尽管格律的尺度有宽严的不同。在古代,我们有很多富有诗意的抒情散文名篇,却没有散文诗、自由诗,可以证明格律在古典诗歌中的普遍性和必要性。 诗的语言精炼和谐,有鲜明的节奏。节奏是什么?凡是一种有规律的运动都可以造成节奏。波浪,舞蹈,音乐都是常常被用来说明节奏的例子。中国古代史诗,每句有相等数量的顿。如五言诗三顿,七言诗四顿。格律诗和自由诗的区别 :格律诗和自由诗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的节奏的规律是严格的,整齐的,后者的节奏的规律是并不严格整齐而比较自由的。但自由诗也仍然应该有比较鲜明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容易记,顺口,便于传诵 5.古代诗歌的特点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6.中国古诗歌的特点【古风】 诗体名。 即"古诗"、"古体诗"。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明胡震亨谓其内容"非指言时事,即感伤己遭",中有不少名篇。 【古体诗】 亦称"古诗"、"古风"。诗体名,和近体诗相对。 产生较早。每篇句数不拘。 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 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 【四言诗】 诗体名。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 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 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五言诗】 诗体名。 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 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六言诗】 诗体名。 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 有古体近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七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 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 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 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杂言诗】 诗体名。 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乐府】 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 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歌行】 古代诗歌的一体。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赋得】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 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 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 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我们可以说. 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乐府产生於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 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 由於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於盛唐。 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像王维 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 都有许多讲究。由於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a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平声韵; 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d 、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 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言的[2] ,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 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3].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 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 古绝可以用仄韵。 即使是押平声韵的,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 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 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在形式上它们就等於半首律诗。 这可以归入近体诗。[4] 总括起来说:一般所谓古风属於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於近体诗。 乐府和绝句,有些属於古体,有些属於近体。 (二)五言和七言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外,还有所谓杂言。 杂言指的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别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 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习惯上的分类法,是没有甚麽理论根据的。 中国诗词乃中华文化浓缩的精粹,也是世界诗词花圃中的一朵奇葩。其流传年代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