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郭小川在十七年的诗歌

1.诗歌在17年里的发展(1949

小说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

周立波-《暴风骤雨》

杨朔-《三千里江山》

诗歌

贺敬之-长诗《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放歌集》、《贺敬之诗选》

郭小川-《平原老人》、《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鹏程万里》、《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昆仑行》。《郭小川诗集》

散文

杨朔-《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樱花雨》、《香山红叶》、《泰山极顶》、《茶花赋》、《海市》、《铁骑兵》

秦牧-散文集《花城》、《长河浪花集》、《花蜜和蜂刺》、《秦牧散文选》

2.简答题 郭小川的诗歌创造,特别是建国后的三个时期

郭小川(1919--1976)是共和国第一代杰出诗人。从1955年发表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开始,诗人进入了旺盛的创作期。以后他先后写了《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等叙事诗以及抒情诗《望星空》。其中《将军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是建国后长篇叙事诗的优秀作品。

60年代,他创作了《厦门风姿》、《乡村大道》、《甘蔗林枣青纱帐》、《青纱帐枣甘蔗林》、《祝酒歌》、《西出阳关》等一批作品,形成了自己雄浑而深遂的艺术风格。

“**”期间,他创作的《团泊洼的秋天》、《祝寿》、《秋歌》,怀有隐忧,深沉而悲慨。

郭小川诗作的总体特色是:具有鲜明的时代光彩,闪耀着哲理的火花。

贺敬之曾评价郭小川的诗为“一位毕生为祖国和人民事业而斗争的忠诚战士的心灵中发出来的”歌。无论是欢呼新中国的诞生,还是描绘社会主义建设的欣欣向荣的图画,他的诗都洋溢着真挚的革命激情,这是他诗的灵魂所在。

郭小川还善将对人生、对事物细致、敏锐的观察,凝炼为哲理性主题,这使他的许多诗立意深刻、发人深省。

在艺术表现上,他创造地继承感物言志的古诗词传统,还就诗的格式进行了各种尝试,楼梯式、自由体、新辞赋体都在他的诗中得以挥洒自如地应用。

3.诗人郭小川一生创作了多少首诗歌

1936年开始写诗,以文艺作武器,同反动派进行斗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奔赴延安,参加了八路军。抗战胜利后,郭小川回到自己的家乡河北丰宁县,担任县长,领导了家乡的土改运动。

1953年3月,郭小川调到中央宣传部工作,1955年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和《诗刊》编委后,写下了《致青年公民》的政治抒情诗,1957年以诗集出版。 接着,又写出了《深深的山谷》、《白雪的歌》、《一个和八个》三首长诗。

1959年发表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叙事诗《严厉的爱》及抒情诗《望星空》。20世纪60年代以后,创作了《厦门风姿》、《乡村大道》、《甘蔗林——青纱帐》、《祝酒歌》等诗篇。

“**”期间,发表了著名诗歌《团泊洼的秋天》、《秋歌》等。郭小川一生创作了约200余首诗歌。

出版过10个诗集,有《平原老人》、《投人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雪与山谷》、《鹏程万里》、《两都颂》、《将军三部曲》等。为纪念这位蜚声文坛的诗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郭小川诗集》,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郭小川诗选续集》,并被翻译到国外。

4.郭小川的诗【啊,朋友】

郭小川没有《啊,朋友》的诗,

郭小川诗诜

郭小川(1919——1976),河北丰宁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后长期在新闻、宣传、文艺部门工作,并坚持诗歌创作。先后出版《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雪与山谷》、《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郭小川诗选》等十余本诗集。郭小川作为一位著名的“战士诗人”,他的诗歌始终与时代共同着脉搏,从中可以“看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听到时代前进的声音”。诗人还善于把强烈的时代精神与自身日益成熟的诗歌艺术结合起来,借助浓郁的抒情、鲜明的形象和巧妙的构思,以触动读者的心灵并引起长久的思索。他曾采用阶梯式、民歌体、自由诗、新辞赋体等多种诗体形式进行创作,尤其是在学习我国民歌和古代诗歌、词赋的表现手法,倡导与实践新格律体诗歌创作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55年至1956年间,郭小川陆续写成总题为《致青年公民》的组诗。《向困难进军》即为组诗中的一首。它既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又是一首宣传鼓动诗。诗人采用充满革命激情而又富于鼓动性的语言,向人们揭示时代生活的真谛,召唤和鼓励青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敢于“向困难进军”,勇于“投入火热的斗争”。

诗作开头就巧妙地采用比兴手法,询问青年公民在社会主义高潮中有否做好征服困难的思想准备,接着,诗人现身说法,介绍“我”青年时代的一段生活插曲:“我”因遇到困难,在雨夜行军的路上去见将军,要求回到后方再学几年。得到的回答是:“问题很简单——/不勇敢的/在斗争中学会勇敢,/怕困难的/去顽强地熟悉困难。”这些闪光的话使“我”立即回到队伍继续前进。这类叙事成分,构成了抒情诗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诗人在用辨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说明和平时期困难的性质和它具有的双重性之后,在接尾直抒胸臆:“让我们/以百倍的勇气和毅力/向困难进军!/不仅用言词/而且用行动/说明我们是真正的公民!”诗句响彻着时代的声音,体现着时代的精神。诗人以议论入诗,于感情汹涌中闪射出真理的光芒,使这类诗作成为响亮的战鼓,时代的号角,因而受到青年读者广泛热烈的响应。

诗人采用了马雅可夫斯基阶梯诗的形式。诗句简短有力,节奏鲜明,有如阶梯一样的诗行排列,造成热情奔放的气势。因其便于在群众集会上朗诵,此后成为政治抒情诗创作较为理想的诗体形式。

当时的诗人正处于创作的爆发期,诗作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存在议论多于描绘,思想多于形象的缺陷。至于如何将火一样的政治热情化为鲜明的艺术形象,如何在借鉴过程中进一步改造阶梯诗的形式,诗人还需要有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5.郭小川的诗歌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著快熟的庄稼; 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著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蝉声消退了,多嘴的麻雀已不在房顶上吱喳; 蛙声停息了,野性的独流减河也不再喧哗。 大雁即将南去,水上默默浮动著白净的野鸭; 秋凉刚刚在这里落脚,暑热还藏在好客的人家。

秋天的团泊洼啊,好象在香矩的梦中睡傻; 团泊洼的秋天啊,犹如少女一般羞羞答答。 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这样静静的吗? 全世界都在喧腾,哪里没有雷霆怒吼,风去变化! 是的,团泊洼的呼喊之声,也和别处一样洪大; 听听人们的胸口吧,其中也和闹市一样嘈杂。

这里没有第三次世界大战,但人人都在枪炮齐发; 谁的心灵深处——没有奔腾咆哮的千军万马! 这里没有刀光剑影的火阵,但日夜都在攻打厮杀; 谁的大小动脉里——没有炽热的鲜血流响哗哗! 这里的《**宣言》,并没有掩盖在尘埃之下; **的伟大号召,在这里照样有最真挚的回答。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在战士的心头放射光华; 反对修正主义的浪潮,正惊退了兕^倌X的鱼虾。

解放军兵营门口的跑道上,随时都有马蹄踏踏; 五·七干校的校舍里,荧光屏上不时出现《创业》和《海霞》。 在明朗的阳光下,随时都有对修正主义的口诛笔伐; 在一排排红房之间,常常听见同志式温存的夜话。

……至於战士的深情,你小小的团泊洼怎能包容得下! 不能用声音,只能用没有声音的“声音”加以表达: 战士自有战士的性格:不怕污蔑,不怕恫吓; 一切无情的打击,只会使人腰杆挺直,青春焕发。 战士自有战士的抱负:永远改造,从零出发; 一切可耻的衰退,只能使人视若仇敌,踏成泥沙。

战士自有战士的胆识:不信流言,不受期诈; 一切无稽的罪名,只会使人神志清醒,头脑发达。 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一切额外的贪欲,只能使人感到厌烦,感到肉麻。

战士的歌声,可以休止一时,却永远不会沙哑; 战士的明眼,可以关闭一时,却永远不会昏瞎。 请听听吧,这就是战士一句句从心中掏出的话。

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那样静静的吗? 是的,团泊洼是静静的,但那里时刻都会轰轰爆炸! 不,团泊洼是喧腾的,这首诗篇里就充满著嘈杂。 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 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 向困难进军 ——再致青年公民 骏马 在平地上如飞地奔走 有时却不敢越过 湍急的河流; 大雁 在春天爱唱豪迈的进行曲, 一到严厉的冬天 歌声里就满含著哀愁; 公民们! 你们 在祖国的热烘烘的胸脯上长大 会不会 在困难面前低下了头? 不会的, 我信任你们 甚至超过我自己, 不过 我要问一问 你们做好了准备没有? 我 比你们年长几岁 而且光荣地成了你们的朋友, 禁不住 要把你们的心 带回到那变乱的年头。 当我的少年时代 生活 决不象现在这样 自由而温暖, 我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起 负担著巨大的忧患, 可是我仍然是稚气的, 人生的道路 在我看来是如此地一目了然, 仿佛 只要报晓的钟声一响, 神话般的奇迹 就象彩霞似地出现在天边, 一切 都会是不可思议地美满。

…… 呵,就在这个时候 严峻的考验来了! 抗日战争的炮火 在我寄居的城市中 卷起浓烟, 我带著泪痕 投入红色士兵的行列 走上前线。 ……真正的生活开始了! 可惜 它开始得过於突然! 我呀 几乎是毫无准备地 遭遇到一场风险。

在一个雨夜的行军的路上, 我慌张地跑到 最初接待我的将军的面前, 诉说了 我的烦恼和不安: 打仗嘛 我还不能自如地往枪膛里装子弹, 动员人民嘛 我嘴上只有书本上的枯燥的语言。 我说: “同志, 请允许我到后方再学几年!” 於是 将军的沉重的声音 在我的耳边震响了: “问题很简单—— 不勇敢的 在斗争中学会勇敢, 怕困难的 去顽强地熟悉困难。”

呵呵 这闪光的话 象雨点似地打在我的心间, 我情著感激 回到我们的队伍中 继续向前……。 现在 十八年已经过去了, 时间 锻炼了我们 并且为我们的祖国带来荣耀, 不是我们 被困难所征服, 而是那些似乎很吓人的困难 一个个 在我们的面前跪倒。

黑暗永远地消亡了, 随太阳一起 滚滚而来的 是胜利和欢乐的高潮。 公民们 我羡慕你们, 你们的青年时代 就这样好! 你们再不要 赤手空拳 去夺敌人手中的三八枪了。

而是怎样 去建造 保卫祖国的远射程的海防炮; 你们再不要 趁著黑夜 去挖隐蔽身体的地洞了, 而是怎样 寻根追底地 到深山去探宝; 你们再不要 越过地堡群 偷袭敌人控制的城市了。 而是怎样 把从工厂中伸出的烟囱 筑得直上云霄; 你们再不要 打著小旗 到地主庭院去减租减息子。

而是怎样 把农业生产合作社 办得又多又好。…… 是呵 连你们遭遇的困难 都使我感到骄傲, 可是我要说 它的威风 决不会比从前小。

社会主义的道路上 并非 平安无事, 就在阳光四射的早晨 也时常 有风雨来袭, 帝国主义者 对著我们 每天都要咬碎几颗吃人的牙齿, 生活的河流里, 随处都可能 埋伏著坚硬的礁石, 旧世界的苍蝇们 在每个阳光不曾照进的角落 生著蛆……。 新生的事物 每时每刻都遇到 。

6.十七年颂歌文学

颂歌在这里主要指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大量歌颂新中国、歌颂新时代歌颂**的诗歌作品。

通过想象、夸张、幻想等手法,将建立于革命理想基础上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得十分突出。咏革命者

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郭沫若《新华颂》、胡风《时间开始了》、李季《玉门诗抄》、闻捷《天山牧歌》、田间的《祖国颂》、艾青的《国旗》、臧克家的《有的人》、冯至的《我的感谢》具有代表性。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成为颂歌高潮之作。

50年代中期的“双百”诗歌:如流沙河的《草木篇》、艾青的《养花人的梦》、郭小川的《望星空》等。

人人写诗歌,村村出诗人)60年代前期的战歌时代: 政治抒情诗主导诗坛,诗歌变了“战歌”,标语化、口号化、政治化。贺敬之、郭小川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占据了本诗坛的大半壁江山。

政治抒情诗,一般是指在题材上反映社会生活重大事件,突出明显的政治内容,在风格上追求气势雄壮、激情洋溢,在语言上注重节奏韵律的铿锵,便于朗颂等。

一句话来说就是,歌颂党,歌颂新中国,要变为标语化、口号化、政治化。反应社会重大事件。住韵律,朗朗上口

7.诗人郭小川一生创作了多少黄诗歌

郭小川(1919〜1976年),原名郭恩大,河北省丰宁县凤仙 镇人。

1933年春天,日寇入侵承德,郭小川随全家逃亡到北平 (今北京)。次年考入东北中山中学。

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抗日 救亡运动。1936年开始写诗,以文艺作武器,同反动派进行斗 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奔赴延安,参加了八路军。抗战 胜利后,郭小川回到自己的家乡河北丰宁县,担任县长,领导了 家乡的土改运动。

1953年3月,郭小川调到中央宣传部工作, 1955年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和《诗刊》编委后,写下了 《致青年公民》的政治抒情诗,1957年以诗集出版。 接着,又写 出了《深深的山谷》、《白雪的歌》、《一个和八个》三首长诗。

1959年发表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叙事诗《严厉的爱》 及抒情诗《望星空》。20世纪60年代以后,创作了《厦门风 姿》、《乡村大道》、《甘蔗林——青纱帐》、《祝酒歌》等诗篇。

“**”期间,发表了著名诗歌《团泊洼的秋天》、《秋歌》等。郭小川一生创作了约200余首诗歌。

出版过10个诗集,有 《平原老人》、《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雪与山 谷》、《鹏程万里》、《两都颂》、《将军三部曲》等。为纪念这位 蜚声文坛的诗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郭小川诗集》,河北人民 出版社出版了《郭小川诗选续集》,并被翻译到国外。

郭小川是我们党在革命斗争中培养起来的优秀战士和诗人, 他的诗歌处处浸透着对党的无限深情,代表着与时代共脉搏的革 命战士风貌。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