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休是物的宋词

1.关于物候的诗词,十首

春夜喜雨 (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小池 (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鸟啼 (宋)欧阳修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词浣溪沙 (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玉楼春 (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蝶恋花 (宋)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醉花阴 (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诗词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前一句是什么谢谢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约1151),山东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

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清照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婚姻生活典雅美满。

赵明诚做太学生时一月只能回家两次,出仕后也常外出,清照的离情别绪便化作这些词句。靖康乱发之后,1129年,明诚病逝,清照孤身流落,在杭州度过残年。

大约在1151年到1156年间,清照孤冷地离开人世。清照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她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着。

南渡前,其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南渡后,悲伤于自己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临着民族的灾难,故而其作伤时感世,悼亡思乡,沉郁感伤。

然不论是清丽明快亦或沉重忧虑,她的词总是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感性的感情代代流传着,带给人美的感染、带给人至高的艺术氛围,带给人难以忘怀的共鸣。所谓“以寻常语度入音律”者也。

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作品颇丰,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但经过历代大量地散佚,到清朝加以整理时已所剩无多。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全集有李文奇辑《漱玉集》五卷,收词七十八首,诗十八首,文五篇,其中伪作不少;词集有王鹏运四印斋本《漱玉词》一卷,辑有词五十首;另外还有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漱玉词》收词六十首,其中存疑九首,伪作八首作附录。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根据这些辑集,李清照的词现存可能在五十首左右。《四库全书》提要云“李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佚无多,固不能 。

3.关于物候的唐宋古诗宋词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秦观《还自广陵》)晚冬时节,水鸟相依,一声冰响,群鸟惊飞。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水槛遣心》)诗中出现的三种物象,表明了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的节令特点。

黄巢《题菊花》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一“秋”字,秋令的阵阵凉意却扑面而来。

至于李白的《塞下曲》,则把读者引向另一个世界:“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五月正值仲夏,在内地早已是百花凋谢之日,而地处西北边塞的天山(祁连山)仍旧积雪覆盖,无杨柳与花草,表明在黄河流域海拔超过四千多米的地方,既无夏季又无春秋的特点。由此不难看出内地跟塞外气候的差异之大。

涉笔物候的古诗中往往会看到前人的农事和军事活动。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这两句写江南晚春乡村的诗,藉蝴蝶入菜花的描述衬托农夫农妇农事忙碌。再看文同的《早晴至报恩山寺》:“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独卧斫桑稀。”上联描绘了一幅远山高林、野鸟飞翔的生动画图;下联写了春夏之交农夫农妇收麦、整菜、采桑、喂蚕,忙碌不堪的情景,亲切动人。而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其三)则是写行军打仗:敌人夜逃,雁群惊飞,由此引起我军大将的警惕,遂率领士兵追赶敌骑,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竹枝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七绝】 类别:【】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如梦令

年代:【清】 作者:【纳兰性德】 体裁:【词】 类别:【】

木叶纷纷归路,

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沉,

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

秋雨,

一半西风吹去。

秋雨叹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古】 类别:【】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春雷

年代:【现代】 作者:【郭沫若】 体裁:【七律】 类别:【】

春雷动地布昭苏,沧海群龙竞吐珠。

肯定秦皇功百代,判宣孔二有余辜。

十批大错明如火,柳论高瞻灿若朱。

愿与工农齐步伐,涤除污浊绘新图。

1宋代诗人欧阳修《鸟啼》: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幻灯片投影)

说明:候到日暖,万类生物与时争开,众鸟皆鸣。花鸟草木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们对季节变化非常敏感,它们的生长发育,直接反映自然季节的变化。

2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幻灯片投影)

说明: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

3《游庐山大林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中。(幻灯片投影)

说明:古代诗人对自然界观察之细致,使后代人佩服不已,这首诗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山下芳华菲尽,而此处桃李始华?北宋科学家沈括经过反复思索,得出这是由于山地气候对植物的影响。

4.类似物是人非事事休的诗句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黛玉《葬花吟》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赵嘏 《江楼有感》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欧阳修《浪淘沙》

……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腾王阁》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子夜歌》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鹧鸪天》

5.诗词带有休,并和乐器有关的诗词都有什么

水纹珍覃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吹玉笛,渡清伊,想逢休问姓名谁。

真珠帘

灯前月下嬉游处。向笙歌、锦绣丛中相遇。彼此知名,才见便论心素。浅黛娇蝉风调别,最动人、时时偷顾。归去。想闲窗深院,调弦促柱。

乐府初翻新谱。漫裁红点翠,闲题金缕。燕子入帘时,又一番春暮,侧帽燕脂坡下过,料也记、前年崔护。休诉。待从今须与,好花为主。

休教羌笛惊杨柳,未许吹萧惹凤凰

羌笛横吹塞下秋, 骁腾铁马满边头; 丈夫报国应如此, 不扫蓬婆誓不休

牵衣更把瑶琴束。折柳休将玉液闲

休将心事付瑶琴

6.物是人非事事休是谁的诗句

武陵春①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② 也拟泛轻舟。

③ 只恐双溪舴艋舟,④ 载不动、许多愁。 【作者】 1084-?,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

幼有才藻,十八岁适金石家赵 明诚,夫妇感情甚笃。 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 孤寂中度过晚年。

她工诗能文,诗尤为宋代大家,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 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风格顿变。她兼擅令慢,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 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

有《漱 玉词》。 【注释】 ①调名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述武陵渔人游历桃花源事。

又名《武林春》。 《词谱》以毛滂词为正体。

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②双溪:水名,在今浙 江金华城南。

③拟:准备。 ④舴艋舟:小船。

【品评】 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 犯以后。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 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

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评曰:“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 所论甚切。

首句用笔极为细腻:其意不过是说风吹花落,却不从正面着笔,而落墨于 “风住”、“花已尽”的结局。 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花遍地,而这又反照 出风之狂暴。

一句中有三层曲折,确是匠心独动。次句写日色已高,而犹“倦” 于梳头,从侧面揭示情怀之苦、心绪之乱,笔法略同于其早期词作《凤凰台上 忆吹箫》中的“起来慵自梳头”,但一为生离之愁,一为死别之恨,巨细深浅 均有所不同,作者在遣辞上易“慵”为“倦”,正显示了二者之间的差别。

三、四两句是漱玉词中并不多见的直抒胸臆之笔。之所以一改含蓄风格,当是因为 汹涌澎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无法遏制,只好任其自由渲泄。

“物是人非事事 休”,说明她生活中原有的美好东西已尽皆丧失,无一留存,虽是放笔直书, 却具有高度的概括力。 过片后“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 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

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 “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

这是其构 思新颖处。 此外,下片中“闻说”、“也拟”、“吸恐”六字前后勾连,也是 揭示作者内心活动的传神笔墨。

7.关于描写景物的宋词有名点

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2.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4.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秦观《好事近》 5.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夏景》6.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7.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8.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李清照《声声慢》)9.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宋词中几乎没有单纯描写景色的,一般都是借景生情,我把景物含有描写的句子单独罗列出来了,这些都是很有名的句子.作者名声也大.。

8.关于季节,时令,物候的唐诗宋词

子夜四时歌

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子夜四时歌

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子夜四时歌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四时歌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