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于言行的诗句

1.求有关言行的诗词,成语,俗语等

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解释】:⒈ 在一起行走的三个人当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⒉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这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向他学习,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12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2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26.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1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2.描写约束自身言行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约束自身言行的诗句有:

1. 名不可以虚求,贵不可以伪得。——《袁子正书政略》

2. 多行不义必自毖。——《左传》

3.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

4.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5. 利令智昏。——《古今格言利害》

6. 官不可以私予人,人不可以私取官。——《晋书》

7.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8. 以细行律身,不可以细行取人。——魏源

9. 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陈弘谋

10. 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诚生信,勤生效。——李惺

代表诗:

《石灰吟》

【明代 】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1.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3. 浑:全。

4.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作者简介】

1. 本名:于谦

2. 别称:于忠肃、于肃愍

3. 字号:字廷益 ,号节庵

4. 所处时代:明朝

5. 民族族群:汉族

6. 出生地:杭州钱塘

7. 出生时间:1398年5月13日

8. 去世时间:1457年2月16日

9. 主要作品:《石灰吟》,《节庵诗文稿》

10. 主要成就:组织北京保卫战、改革军制

11. 官职:少保、兵部尚书

12. 追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

13. 谥号:肃愍→忠肃

14. 称号:民族英雄

【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人物影响】

于谦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用兵贵在临机应变,提倡“将士相习”,“管军者知军士之强弱,为兵者知将帅之号令”。所创团营之制,对明朝兵制影响很大。不仅如此,他的石灰吟也对后人影响很大。

【主要成就】

1.政治

于谦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官威;于谦当官便服一套,瘦马一匹。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却说他坏了官场规矩。

2.军事

于谦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用兵贵在临机应变,提倡“将士相习”,“管军者知军士之强弱,为兵者知将帅之号令”。所创团营之制,对明朝兵制影响很大。

3.文学

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在台阁体流行的高峰期,文人们是忌讳表达激烈的情怀与悲伤的情感的,从而保持了其创作风格的雍容,以便发挥其鸣盛的政治作用。

3.【孔子的言行诗词有那些】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7.子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4.写一个与孔子言行有关的成语或名言,

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⒈ 在一起行走的三个人当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⒉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这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向他学习,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语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读解】 三人行必有我师.那么,天涯何处无老师?真正好学的人是 不拘于专门固定的老师的,随处都可以不耻下问.从另一方面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就 是《里仁》篇里所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老师 的优点固然值得我们学习,老师的缺点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借鉴,关 键是不要盲目崇拜.当然,说是这么说.事实上,老师在我们的眼中多少有些理 想化的色彩,有的还环绕着神圣的光晕,使我们恰恰难以分辨哪 是他们的优点,哪是他们的缺点.所以也就只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求有关言行的诗词,成语,俗语等

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解释】:⒈ 在一起行走的三个人当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⒉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这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

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向他学习,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12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 12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26.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1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