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大海的古诗词酒泉子 作者: 潘阆 长忆观潮, 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 万面鼓声中. 弄涛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 梦觉尚心寒. 南歌子·湖州作 作者: 苏轼 山雨潇潇过, 溪桥浏浏清. 小园幽榭枕苹汀. 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 苕岸霜花尽, 江湖雪阵平. 两山遥指海门青, 回首水云何处、觅孤城. 2.关于大海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鹊楼》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长歌行》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钱起《送僧归日本》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李梦阳《泰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古》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韩愈《精卫填海》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灵隐寺 》 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黄遵宪《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陈子澜《恩波桥诗》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梁启超《太平洋遇雨》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描写大海的古诗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作品:观沧海 内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品注释 注释: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古乐府《相如歌·瑟调曲》。 “ 夏门” 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 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 《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 写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书 ·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 行》。 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诗开头有 “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章)。 当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乐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 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 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 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 害。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 弟和乌桓。 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 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 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 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 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 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关于曹操东临碣石,过去多以为是北征乌桓去时的事,其实,这种看法与史实 不符,不可置信。 我们用《三国志》《武帝纪》和《田畴传》的记载来核对,曹操 当时是在北征乌桓的归途中登上碣石的,因为去时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 改道走徐无山那条小路前往辽西。“九月,公引自柳城还,……十一有至易水”, 他应在这年(207)九月或十月初“临碣石”、“观沧海”。 至于碣石山位于现今何处, 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或以为此山已沉入现今河北省乐亭县境的大海中,或以为就 是现今河北省昌黎县北的碣石山。不管怎样,在曹操登临时,它应是傍海一带较高 的石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 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 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 像绘画的粗线条。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 么”,是叹美之词。“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 在 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它们点缀在平阔 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 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 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 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 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 悲秋意绪。在我国文学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观和处境等种种原因,自宋玉《九辩》 开悲秋文学的先声之后,多少骚人墨客因秋风而临风洒泪,见落叶而触景伤情!然 而,曹操却能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 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 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 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 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 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 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 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 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参见《古诗归》卷七钟惺评语)言为心声,如果 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 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 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霸气”当然是讥评,但如果 将“霸气”理解为统一中国的雄心,那么,这种艺术鉴赏的眼光还是可取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 了。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 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 4.关于大海的诗句有哪些关于大海的诗句有以下几句: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唐代: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望海楼晚景·横风吹雨入楼斜》 宋代: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 唐代: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唐代:李白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海人谣》 唐代:王建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5.描写大海的诗句古诗1、《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宋代:米芾 千古涟漪清绝地。 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 广寒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一海市。 鏊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 夜光一颗千金贵。 释义: 千万年的涟漪仍荡漾在这片清净隔绝的地方,海岱楼很高,往下俯瞰秦淮河的尾端。 水天一色,仿佛水浸泡着天,天与水合为一体,像是从月亮上的广寒宫来看下面的人间一样。 雾色蔼蔼中出现一个海市蜃楼,巨鳌托举着三座大山浮出水面,立刻随着月亮一同出来。 月亮圆的像宝珠一样的时候有很多异样的气息,现在的月亮就仿佛一颗夜明珠价值千金。 2、《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唐代: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释义: 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日 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地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3、《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唐代:岑参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释义: 我听阴山人们说过多回,西方热海之水好似煮沸。 海上各种鸟儿不敢飞翔,水中鲤鱼却是大而肥美! 岸边青草常年不见哀歇,空中雪花远远融化消灭, 沙石炽热燃烧边地层云,波浪沸腾煎煮古时明月。 地下烈火暗中熊熊燃烧,为何偏把西方一角烘烤! 气浪弥漫西方月窟太白,把那广大边塞地带笼罩。 置酒送君在那天山城郭,热海之畔夕阳正要西落。 君居柏台威严好似寒霜,热海炎气因而顿觉淡薄! 4、《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释义: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5、《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宋代: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释义: 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雨绵绵风不停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长空净沧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 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咸池优美的乐声。 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吾不悔恨,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6.关于描写大海的诗句描写大海的诗句 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 2.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唐 钱起 3.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 李白 4.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唐 岑参 5.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唐 岑参 6.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俄)莱蒙托夫《帆》 7. 啊大海——你多么慈祥,博爱—— (美)狄金森《蓝海》 8.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7.大海的诗词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屈原《大招》 东有大海,溺水浟浟只.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禅僧元览《佚题》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李白《行路难》第一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植《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李世民《春日望海》 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钱起《送僧归日本》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西洲曲》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程贺《君山》 曾游方外见麻姑,说道君山自古无.原是昆仑顶上石,海风飘落洞庭湖.朱熹《九曲棹歌》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文天祥《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我岂不欲往,大海路阻修.白居易《答微之》 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宋 苏轼 《临江仙》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唐 王之涣 《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8.描写大海的古诗词题海图屏风 元和己丑年作.白居易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鳞介无小大,遂性各沉浮.突兀海底鳌,首冠三神丘.钩网不能制,其来非一秋.或者不量力,谓兹鳌可求.贔屃牵不动,纶绝沉其钩.一鳌既顿颔,诸鳌齐掉头.白涛与黑浪,呼吸绕咽喉.喷风激飞廉,鼓波怒阳侯.鲸鲵得其便,张口欲吞舟.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遂使江汉水,朝宗意亦休.苍然屏风上,此画良有由.石头滩作 崔国辅 怅矣秋风时,余临石头濑.蚋呒?毒常?尽此数州内.羽山数点青,海岸杂光碎.离离树木少,漭漭波潮大.日暮千里帆,南飞落天外.须臾遂入夜,楚色有微霭.寻源迹已穷,遗荣事多昧.一身犹未理,安得济时代.且泛朝夕潮,荷衣蕙为带 十八日潮(之一) 陈师道 一年壮观尽今朝,水伯何知故晚潮.海浪肯随山俯仰,风帆长共客飘摇.登鹳雀楼 王之涣 [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于建安十二年秋)(唐)刘禹锡《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