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知道《诗经》里的《燕燕》这首完整的诗歌燕燕子飞,差池其羽①。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②。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一章)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③。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④。(二章)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⑤。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三章)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⑥。(四章) ①姚炳:“燕燕,纪鸟,本名燕燕,不名燕。 以其双飞往来,遂以双声名之,若周周、蛩蛩、猩猩、狒狒之类,最古之书凡三见,而语适合此诗及《释鸟》文。”“则旧以燕燕为两燕及曲为重言之说者,皆非也。” 又“差池”,曰“当专以尾言,燕尾双岐如剪,故云‘差池’耳”。按依此说,古称燕为燕燕,不必特指双燕。 不过诗中之燕燕不妨仍指双燕,如“黄鸟于飞”(《周南·葛覃》),“仓庚于飞”(《豳风·东山》),皆非以一鸟为言。 ②毛传:“之子,去者也。 归,归宗也。远送过礼。 于,於也。郊外曰野。” 陈奂曰:“‘于’训‘於’者,释‘于野’之于与‘于归’之于不同义。‘于归’,往归;‘于野’,於野也。 ‘於’犹‘之’也。” ③飞而下曰颉,飞而上曰颃。 颉颃,即顾盼翱翔。 ④将,朱熹曰“送也”。 伫立,毛传曰“久立也”。 ⑤朱熹曰:“‘送于南’者,陈在卫南。” ⑥毛传:“仲,戴妫字也。”范处义曰:“先君,庄公也。 寡人,庄姜自谓也。《周官》六行信于友为任(按《周礼。 地官·大司徒》“六行:孝、友、睦、姻、任、恤”,郑注“任,信于友道”),庄姜谓仲氏于我相信如友,故曰‘任只’,且称仲氏之德塞实而无伪,渊深而不流,温和惠顺,终始如一,既能自善自谨其身,又当不忘先君,有以助我,相诀之辞如此,冀仲氏不遐弃也。”但“先君之思”,也可以解作是戴妫对庄姜的临别赠言。 此诗作意,序称:“卫庄姜送归妾也。”郑笺详之曰:“庄姜无子,陈女戴妫生子名完,庄姜以为己子。 庄公薨,完立,而州吁杀之,戴妫于是大归,庄姜远送之于野,作诗见己志。”不过后来也还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如《列女传。 母仪》篇曰此为定姜送子妇,王质《诗总闻》认为是国君送女弟适他国,又或曰这是咏薛女事(魏源),又或曰“恐系卫女嫁于南国,而其兄送之之诗”(崔述)。不过这些并不比序说更觉可信,何况末章所咏在如此解释下反倒没有了着落,则不如从序。 王士稹曰:“合本事观之,家国兴亡之感,伤逝怀旧之情,尽在阿堵中。《黍离》《麦秀》未足喻其悲也,宜为万古送别诗之祖。” 《燕燕》诚为送别诗“导夫先路”,只是它实在太好,直令后来者再没有办法,《管锥编》举了“瞻望弗及,伫立以泣”一句,下列与此同一机杼的中、外诸例,可以让我们作这样的比较。诗中的警句,单独抽出来,固然也好,但它的好,似乎仍在于有全诗厚重、质实的情思为依托。 杜甫“轻燕受风斜”,体物工细之俊句也,似由“颉之颃之”得意;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较“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更觉工巧婉丽,然而究竟嫌单薄。《燕燕》末章所叙,见性情,见境界,见一真挚诚笃而不拘拘于尔汝之私的和厚胸次。 乔亿曰:“《燕燕》《雄雉》诗各四章,前三章缠绵悱恻,汉人犹能之;至后一章,万万不可企,盖性术所流者异矣。” 《燕燕》之叙事,也有一个虚与实的问题。 孔疏曰诗“所陈皆诀别之后述其送之之事也”,则送别情景之种种,乃是追忆。焦琳更特以末章为说,“此言妫氏既去之后,念之而无时或已之情也”,“若以为称述戴妫之贤,纵极其佳,而意已尽于所言”,但若解得庄姜之情,乃是“妫氏虽去而姜氏目中时不绝妫氏之影,耳中时不绝妫氏之声,即戴妫之贤亦益生动,不但作评语断定其人品已也”。 其实诗中所说的送别,究竟送别在何地,也很可疑。“远送于野”,郑笺:“妇人之礼,送迎不出门。 今我送是子,乃至于野者,舒己愤,尽己情。”“妇人送迎不出门”,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贺贻孙曰:“妇人送迎不出门,此常礼也。庄姜处人伦极变,盖非常之情不复能以常礼自禁,故‘远送于野’,‘远于将之’,‘远送于南’,皆以言其变也。” 而“远送于南”一句,姜炳璋解作“陈在卫南,庄姜在卫,心与俱南”,则“远送于南”,思中事也。那么“远送于野”。 不也可以说是心与之俱,又何必如郑、如贺,曲为之说呢·甚至为此诗兴感的燕燕,也未必当日眼中所见。焦琳以为“物类岂干人事,而人之见物,则因其心所有事,见物有若何之情形”,“故此三章各首二句起兴,亦是言情,非口中之言,必待燕燕方能引起,更非心中之想,必待燕燕方有感触也”。 此说很是。诗以燕燕起兴,其意只在燕燕如此,人何不然。 而燕燕原是常见之鸟,其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之象,乃人人眼中心中可见可感,则它可以是天然凑泊的眼前景致,又何尝不可以是写情寄意所谓“拟容取心”的意中之象。 《诗》写送别,又有《秦风·渭阳》: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路车乘黄”、“琼瑰玉佩”,待之厚也,“曰至渭阳”、“悠悠我思”,更有一番绸缪郑重,实有其事,实有其。 2.《诗经此诗作意,序称:“卫庄姜送归妾也。”郑笺详之曰:“庄姜无子,陈女戴妫生子名完,庄姜以为己子。庄公薨,完立,而州吁杀之,戴妫于是大归,庄姜远送之于野,作诗见己志。” 所以,这首诗是庄卫公妻子庄姜送庄卫公之妾戴妫时所作,出自《诗经秋风》。辛弃疾的《贺新郎》中就有“看燕燕,送归妾”之语。 《燕燕》实中有虚的深婉曲折、情思无限了。 释义: ①姚炳:“燕燕,纪鸟,本名燕燕,不名燕。以其双飞往来,遂以双声名之,若周周、蛩蛩、猩猩、狒狒之类,最古之书凡三见,而语适合此诗及《释鸟》文。”“则旧以燕燕为两燕及曲为重言之说者,皆非也。”又“差池”,曰“当专以尾言,燕尾双岐如剪,故云‘差池’耳”。按依此说,古称燕为燕燕,不必特指双燕。不过诗中之燕燕不妨仍指双燕,如“黄鸟于飞”(《周南·葛覃》),“仓庚于飞”(《豳风·东山》),皆非以一鸟为言。②毛传:“之子,去者也。归,归宗也。远送过礼。于,於也。郊外曰野。”陈奂曰:“‘于’训‘於’者,释‘于野’之于与‘于归’之于不同义。‘于归’,往归;‘于野’,於野也。‘於’犹‘之’也。”③飞而下曰颉,飞而上曰颃。颉颃,即顾盼翱翔。④将,朱熹曰“送也”。伫立,毛传曰“久立也”。⑤朱熹曰:“‘送于南’者,陈在卫南。”点评: 诗以燕燕起兴,其意只在燕燕如此,人何不然。而燕燕原是常见之鸟,其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之象,乃人人眼中心中可见可感,则它可以是天然凑泊的眼前景致,又何尝不可以是写情寄意所谓“拟容取心”的意中之象。 3.燕燕诗经注音燕燕于飞原文: 【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燕燕于飞拼音版: 【yàn yàn 】 yàn yàn yú fēi ,chà chí qí yǔ 。[1] zhī zǐ yú guī ,yuǎn sòng yú yě 。 zhān wàng fú jí ,qì tì rú yǔ 。 yàn yàn yú fēi ,jié zhī háng zhī 。[2] zhī zǐ yú guī ,yuǎn yú jiāng zhī 。 zhān wàng fú jí ,zhù lì yǐ qì 。 yàn yàn yú fēi ,xià shàng qí yīn 。 zhī zǐ yú guī ,yuǎn sòng yú nán 。 zhān wàng fú jí ,shí láo wǒ xīn 。 zhòng shì rèn zhī ,qí xīn sāi yuān 。zhōng wēn qiě huì ,shū shèn qí shēn 。 xiān jun1 zhī sī ,yǐ xù guǎ rén 。 4.诗经中适合朗诵的篇目1、《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3、《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4、《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5、《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6、《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7、《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8、《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希望能帮助到你 5.《诗经此诗作意,序称:“卫庄姜送归妾也。” 郑笺详之曰:“庄姜无子,陈女戴妫生子名完,庄姜以为己子。庄公薨,完立,而州吁杀之,戴妫于是大归,庄姜远送之于野,作诗见己志。” 所以,这首诗是庄卫公妻子庄姜送庄卫公之妾戴妫时所作,出自《诗经秋风》。辛弃疾的《贺新郎》中就有“看燕燕,送归妾”之语。 《燕燕》实中有虚的深婉曲折、情思无限了。释义:①姚炳:“燕燕,纪鸟,本名燕燕,不名燕。 以其双飞往来,遂以双声名之,若周周、蛩蛩、猩猩、狒狒之类,最古之书凡三见,而语适合此诗及《释鸟》文。”“则旧以燕燕为两燕及曲为重言之说者,皆非也。” 又“差池”,曰“当专以尾言,燕尾双岐如剪,故云‘差池’耳”。按依此说,古称燕为燕燕,不必特指双燕。 不过诗中之燕燕不妨仍指双燕,如“黄鸟于飞”(《周南·葛覃》),“仓庚于飞”(《豳风·东山》),皆非以一鸟为言。②毛传:“之子,去者也。 归,归宗也。远送过礼。 于,於也。郊外曰野。” 陈奂曰:“‘于’训‘於’者,释‘于野’之于与‘于归’之于不同义。‘于归’,往归;‘于野’,於野也。 ‘於’犹‘之’也。”③飞而下曰颉,飞而上曰颃。 颉颃,即顾盼翱翔。④将,朱熹曰“送也”。 伫立,毛传曰“久立也”。⑤朱熹曰:“‘送于南’者,陈在卫南。” 点评:诗以燕燕起兴,其意只在燕燕如此,人何不然。而燕燕原是常见之鸟,其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之象,乃人人眼中心中可见可感,则它可以是天然凑泊的眼前景致,又何尝不可以是写情寄意所谓“拟容取心”的意中之象。 6.燕燕这首诗经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国风·邶风·燕燕》这首诗经表达了作者依依难别的情感。 原诗: 《国风·邶风·燕燕》先秦:佚名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释义: 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 燕子飞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妹子今日远嫁,相送不嫌路长。瞻望不见人影,伫立满面泪淌。 燕子飞翔天上,鸣音呢喃低昂。妹子今日远嫁,相送远去南方。瞻望不见人影,实在痛心悲伤。 二妹诚信稳当,思虑切实深长。温和而又恭顺,为人谨慎善良。常常想着父王,叮咛响我耳旁。 扩展资料: 关于这首诗具体的创作背景,《毛诗序》记载是“《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是卫庄姜于卫桓公死后送桓公之妇大归于薛地的诗。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这句起兴,后人的咏燕诗,无出其右。燕子双飞自由欢畅,可姐妹离别又愁苦哀伤。燕子倏忽飞去,上下不知所以。那人远适他人,执手远送郊野。且行且远不见,留我伫立以泣。燕子们越快乐,越发衬托出庄姜内心的孤苦无依。 燕子飞于郊野,其音呢喃且哀。那人远去陈国,陈国在我东南。从此再难相见,我心既痛且伤。用燕子的呢喃之声来描述姐妹之间的殷勤叮咛。我心信赖妹妹,因为其心敦敏。相处温柔和顺,性情善良谨慎。愿你思念先君,莫忘姐妹情深。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国风·邶风·燕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