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山鼻祖中鼻祖的由来请问“鼻祖”这个词的由来,有什么典故“鼻祖”一词的由来 人们喜欢把创始人称为“鼻祖”.要解释“鼻祖”,首先得从“鼻”字说起.“鼻”的本字原为“自”.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自”字都像人的鼻子的模样时,“自”和“鼻”的读音是一样的,许慎《说文解字》云:“自,读若鼻.”“自”在古文中一般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即解为自己,既然“自”字做了人称代词了,那么要写“鼻子”的“鼻”时,又该用哪个字呢?于是又另造了一个形声字代替,在“自”字下加了一个声符“畀”,就出现了一个新字“鼻”,从此,“自”和“鼻”就有了不同的分工.“ 自”的本义是“鼻子”,人们常常说到自己的时候指着鼻子.还可以引申为介词“从”“自”,再引申为动词“始”.《说文》里有“今以始生子为鼻子”的说法.就是把生的第一个儿子称“鼻子”,这里的“鼻”字的意思即“第一”、“最初”或“开始”的意思.所以,最早的祖先、创始的祖师就称“鼻祖”.。 2.“词”名义上的开山鼻祖是谁据考证,词牌有六种来源:1、来自边地曲调或域外音乐;2、来自内地民间的曲调;3、乐工歌妓们自己创制的曲调;4、国家音乐机构创制的曲调;5、文人创作的曲子,6、摘自大曲,古曲。词牌来源较为广泛,所以词牌的意思也很复杂。这就使词牌的命名有了不同的历史掌故。例如: 《苏幕遮》词牌,据考证原本是指从古高昌(今天新疆吐鲁番)传来的“浑脱”舞曲。“浑脱”是“囊袋”的意思。据说,跳舞时舞者用油囊装水,互相泼洒,唐人称之为“泼寒胡戏”。表演者为了不使冷水浇到头上、脸上,就戴上一种涂了油的帽子,高昌语叫“苏幕遮”,因而乐曲和后来依曲填出的词就被称为《苏幕遮》了。 《菩萨蛮》词牌,原是古代罗摩国(今缅甸境内)的乐曲,后经汉族乐工改制而来的。唐代苏鹗《杜阳杂编》中记载:“大中(唐宣宗年号)初,女蛮国贡双龙犀……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人亦往往声其词。”可见《菩萨蛮》词牌的意思是“象菩萨似的蛮国人”。 《念奴娇》词牌,念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一著名歌妓,其唱腔音调高亢婉转,且长得花容月貌,因而深得玄宗喜爱,相传唐玄宗时常诏见命歌并让她随侍左右。念奴每每执板吟咏之时,总要眼送秋波,向玄宗传达万种风情,玄宗则总是乐于享受,后来《念奴娇》便成了宫中的一种曲牌。 《忆秦娥》词牌,相传李白首制此词,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秦娥”本指的是古代秦国的女子弄玉。传说她是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爱吹萧,嫁给仙人萧史。在李白词中指的是一个秦地(今陕西省一带)女子。写她自从爱人出了远门,她夜里睡不安稳,春天望到秋天,一年年下去,总是音信杏然。在失望、痛苦中什么乐游原、汉朝陵墓的好景致,她都感到一派凄凉。 《沁园春》词牌,沁园是东汉时期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因其侈华为当时园林之最。当时的宦官窦宪以外戚身份受到皇帝的宠幸,成为近臣。他操纵朝政,横暴京师,以低价抢夺了明帝之女沁水公主(沁水即沁水县)的园田。公主畏惧窦宪的权势,不敢与之计较。后章帝出巡发觉此事,严责窦宪并命其将所夺田还予公主。后有人作诗以咏其事,《沁园春》词牌因此得名。 《雨霖铃》词牌,据《杨太真外传》记载,公元755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仓皇逃入四川,在马嵬(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兵变中被迫赐杨贵妃自尽。贵妃死后,玄宗继续入蜀,“行至扶风道,……又至斜谷口,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声,隔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这就是后来宋词《雨霖铃》词牌的由来。 《扬州慢》词牌,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为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姜夔自制《扬州慢》曲来抒发“黍离之悲”。《扬州慢》词牌因此而得名。 3.为什么说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山鼻祖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 “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北宋中后期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当时学苏词的人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 由此可见,苏轼是豪放词派的最重要倡导者、实践者。他的“密州出猎”和“大江东去”更被后人奉为豪放派的代表作。正因为苏轼的文学地位,和其本人的大力倡导,豪放派词风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上述诸条都可印证此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