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是唐诗宋词我的最爱的作文450字左右书 无论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初春,或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夏日,又或是“稻花香里说丰年”的金秋,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日,有了书,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读书,才是感受快乐人生之举。 小时候,看不懂长篇书目,唐诗宋词便成了我的最爱。李白的《静夜思》,让我初识远离家乡、思念亲人的苦楚;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让我了解到朋友间深厚情谊的纯洁;杜甫的《春望》,让我感慨于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辛弃疾的《破阵子》让我体会到他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岳飞的《满江红》让我激情万丈,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平庸时想想雁落平沙的韵远,孤单时想想对影成三人的欢畅,欢乐时不忘海内知己,安逸时想想风雪夜归人。这或绚丽、或清华的词藻伴我度过了欢乐的童年。 进入中学,我迷恋上世界名著的曲折情节。保尔·柯察金的坚定不移,促进我对真善美的认识;雪莱充满希望的话语,激励我奋发向前;大卫的悲惨童年,与我的幸福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的豁达、乐观一直鼓舞我奔向成功的彼岸。 走在流行前端的我,又怎么会舍弃新生代文学名著带来的魅力。哈利·波特的魔杖一挥,带领我进入J·K·罗琳的魔法世界。在《幻城》里,和郭敬明穿梭于冰与火的较量。网络博客中,那逆于掌故的新颖,把我的心也输入了创新因子。有了书,我轻盈地往来于古今、飞翔在科幻和现实的世界里。 漫步于充满文化气息的《康桥》,默默诵读徐志摩的风情万种;怀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与李白共叹“今朝风流人物”。空中一只《飞鸟》,是泰戈尔的信使吗?仰望夜空,那点点《繁星》,就像是巴金对远方母亲的思念;穿过月台,那蹒跚的《背影》,是朱自清对慈爱父亲的深切怀念…… 有书相伴,人生才有精彩;有书相伴,心灵才够纯洁。让我们一同去分享好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2.我喜欢宋词的理由 文章我喜欢宋词!便经常走进宋词。 走进宋词,我了解了豪放着的激昂,明白了缠绵中的婉约。 走进宋词,我明白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顽皮,也明白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奈。 走进宋词,我了解了苏轼的苦闷,哀伤了李清照的凄婉,品味了柳永的细腻。 走进宋词,便也就走进了词人。词人的一喜一忧,一离一聚,一生一死,一情一爱,一心一意都在词中展露无疑。 苏轼泛舟赤壁,留下千古流传的名篇《赤壁怀古》,词风豪放却蕴含哲理,苏轼定是一个性情刚直,正气浩然的词人吧,不然怎能写出如此雄放的词来?然而当我吟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又惊讶于他凝重的思想,多情的笔调,理性的眼光。 走进宋词,便走进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情;岳飞“壮志饥餐胡虎肉,笑谈渴饮凶奴血”的精忠;辛弃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 走进宋词,便走进 “愿我如水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的完美爱情。 宋词是宝,宋词是我们身心修养的一部分。走进宋词,我们的心将越来越美,我的思想也将越来越成熟。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宋词。 3.介绍几首我比较喜欢的宋词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也是李清照的) 水龙吟 【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慢卷袖 【宋】柳永 闲窗烛暗,孤帏夜永,欹枕难成寐。细屈指寻思,旧事前欢,都来未尽,平生深意。到得如今,万般追悔。空只添憔悴。对好景良辰,皱着眉儿,成甚滋味。 红茵翠被。当时事、一一堪垂泪。怎生得依前,似恁偎香倚暖,抱着日高犹睡。算得伊家,也应随分,烦恼心儿里。又争似从前,淡淡相看,免恁牵系。 (这里有更多的宋代词人的词,可以自己选择) 都是名家大作,并有赏析,慢慢看看吧。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麦秀两歧 和凝 凉簟铺斑竹,鸳枕并红玉。 脸莲红,眉柳绿,胸雪宜新浴。 淡黄衫子裁春袖,异香芬馥。 羞道教回烛,未惯双双宿。 树连枝,鱼比目,掌上腰如束。 娇娆不奈人前秀,黛眉微蹙 ------------------ 以下几首是本人很中意的: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防吟啸且徐行。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作文《我最喜欢的宋词——凤栖梧》人们经常提到唐诗、宋词、元曲,这三者中,我最喜欢的是宋 词。 随着唐的灭亡,诗风逐渐衰退,代之而起的一种可以配乐歌咏 的词逐渐兴盛,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词人。以李煜、苏轼、 陆游、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人为代表,创作出了许多风格各异 的优秀词篇。 传说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苏轼突然问他手下的人:“我 的词和柳永的词相比,怎么样啊?”他手下的人答道:“柳浪的词 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 关西大汉弹着铜琵琶、铁绰板来唱’大江东去‘。” 这则故事充分说明了词人不同的风格。是的,当你读到“大江 东去,浪淘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时,又怎能不为那雄壮 的气势、开阔的胸怀所感染! 正当你为苏轼词宏大的气势而赞叹不已的时候,你又读到李煜 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流水落花春去也,天 上人间。”……你又怎能不愁容渐生,心情抑郁惆怅啊! 一向以忧国忧民著称的陆游,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的《卜算 子•咏梅》充分体现了他饱受排挤的苦衷:“驿外断桥边,寂寞开 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当陆游在“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时,发出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慨叹 使我们看到了他爱国忧民的品质。正是在这种思想支持下,才使 他在临去世前还写下了《示儿》一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 忘告乃翁。” 当然,政治上的不顺利,也使不少词人在他们的词中流露出一 些消极因素。如苏轼在被贬之后,也曾出现“人生如梦”和“我欲 乘风归去”的想法;陆游也在《咏梅》中流露出逃避现实的观念。 这固然是不足取的,但就整个词来说,只不过是白璧微瑕而已。 5.我最一首喜欢的宋词的作文怎么写最近我爱上了读宋词,其中我最喜欢的宋词就是蒋捷的一剪梅。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读到这里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这样一幅图画,词人坐在客船上,心中白感惆怅,只想把酒浇愁,船在江上摇曳,江岸的酒楼悬挂的招牌在风中摇动,好像在邀请词人上岸喝酒。 可是词人终究还是没离开他满载愁绪的客船,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漂漂,雨又萧萧,词人没有停留直接驶过秋娘渡,越过泰娘桥,让客船继续航行在飘摇的风雨中,一时任思绪飞舞,想着何时才能回乡?换上宽松的家居服,把酒言欢,熏香弄笙。只可惜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最后一句,让我感叹良多,珍惜眼前,珍惜生活。 6.我最爱的诗词首先建议陆游的《钗头凤》,这个非常出名但课本里好像真没有,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依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这首词写得特别好,而且能说的东西特别多,其后还蕴藏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还有唐婉回的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给你写多了怕你看着烦,你百度百科吧 还有白居易的《长恨歌》不错,很浅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如果你觉得这首诗太长,可以选择一段你喜欢的讲解。 希望能帮到你吧,祝你好运 7.你最喜欢的一首宋词是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我喜欢李清照的一首: 多丽 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李清照 1084~?,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于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词调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性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王灼云: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阁巷荒谣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 (碧鸡漫志) 《多丽》,多么美丽 ———读李清照《多丽·白菊》词 有关菊花的诗词读得多了,便有一种腻乏的感觉。近读宋代诗词大家李清照的咏白菊之词《多丽》(词牌),顿觉耳目一新,感觉殊异。 试看原词: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喜欢的原因是: 传统的咏菊诗词,都是突出其坚强、不畏环境恶劣的一面。 不仅男士的作品如此,甚至女士朱淑贞的作品也如此(她有诗曰:“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中风”)。而李清照的该词,却一反常态,突出其哀怨无奈的一面,显出了菊花的另一种“美丽”。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那萧萧的寒风冷雨,在长夜里摧残白玉般的菊花,焉能不恨?“寒”字,冷彻全篇,“恨”字,恨透全篇。那些无聊的文人将白菊比作“贵妃醉脸”、“孙寿愁眉”,比作“韩令偷香”、“徐娘傅粉”,全是牵强附会,一点新意也没有。 因为那些人的美丽,都是娇媚造作出来的,不能体现其本质。“细看取,屈平陶乏,风韵正相宜。” 这个结论,是经过周密的思考而得出的。这里是以人喻花,一反一正。 那么,以花比花呢?白菊,当不在春末夏初开放的酴醾之下。这是该词上阕的大意。 下阕写白菊爱人的情怀。尽管秋深了,花瘦了,也舍不得凋谢,爱人(“向人”)之情显得“无限依依”。 这种情怀,像汉皋山下遇见郑交甫而解佩珠相赠的仙女一样凝愁,又像被汉成帝冷落的妃子班婕妤流着眼泪在纨扇上题诗一样,都是无可奈何的事!为什么呢?因为“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有什么方法,那是天注定的呵!我纵然爱惜它,但不知从此以后,能保留多长的时间?作者在这里对白菊抒情,又以白菊自喻。 最后,既安慰菊花,又安慰自己:只要世人怜爱白菊,就不必常常想念“行吟泽畔,颜色憔悴”的屈原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其实不是不想念,而是屈、陶、菊,已经三位一体,令人刻骨铭心,达到了“不思量,自难忘”的境界。 李清照在其专著《词论》中说:“秦即未主情致,而少故实”。秦,指秦观,作者同代人,故实,指典故事实。 清照自己的词作也很少用“故实”。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五个“故实”,中学语文教参称之为多。 而《多丽》一词作者突破常规,一连用了十个“故实”,却无堆砌累赘之感。读起来,令人觉得有一股清气流荡。 使人深深地体会到诗词中的“故实”美。这恐怕又是该词别具一格的地方吧。 清照的语言委婉细腻,情意绵长,又明如话。“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你看,完全是一个才女在沉吟、在比较、在自言自语。被清代我省文学评论家况周颐(1859—1926)认为最佳的三句:“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把作者爱菊怜菊和无奈之情,以传神之笔写出,正是“一笔凌空,通篇俱活”。 像这种语言艺术,别说在宋代,就是宋代至今,也极为罕见。 该词是我读的以《多丽》词牌填的第一首,也是至今为止唯一的一首。 词牌本与内容无关,但这一首也显得例外。我觉得《多丽》是多么美丽! -你喜欢吗?我将这首词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