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井冈山的诗句1、昔在井冈,漫步穹苍。 千峰相连,龙蛇奔放。翠竹松杉,烟霞恍漾。 五井茅坪,稻菽争长。2、昔上井冈山,革命得摇篮。 千流归大海,奔腾卷巨澜。罗霄大旗举,红透半边天。 路线成众志,工农有政权。3、五指擎天秀井冈,险峰无限过黄洋。 三湾改写新军制,一法分完旧地疆。星火燎原传赤色,工农革命聚戎装。 如今山上风光好,绿岭青山遍地香。——《井冈山》4、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西江月•井冈山》5、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6、料峭春寒溶,强敌跟踪,夜行山谷月朦胧。 林密坑深惊敌胆,莫辨西东。7、离队数年不自知,今来小驻在志司。 欣看装齐军容盛,忆我曾长梭镖师。8、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9、井冈学习已五天,今日离开真留恋。 一人一事情切切,一草一木意绵绵。握着井冈人的手,由衷敬慕泪湿面。 红色精神再弘扬,让人怀念到永远。——《告别井冈山》10、井冈山上真诱人,我已决定当红军。 种地挑粮放岗哨,磨刀擦枪众志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已宵遁。 吃饭红薯南瓜汤,生活艰苦不要紧。人生只要主义真,愿意为党献终生。 ——《我想当红军》11、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 12、过关斩将敌胆寒,破贼围千叠。指顾油山在望,喜遂风云合。 13、革命雄师会井冈,集中力量更坚强:红军领导提高后,五破围攻固战场。14、东固山势高,峰峦如屏障。 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15、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念奴娇·井冈山》16、不拜佛来不拜仙,我来敬拜井冈山。 一代英烈洒热血,革命成功是摇篮。游完此山多感叹,人的精神力无限。 只要理想信念坚,成就伟业何为难!——《登井冈山》。 2.关于井冈山的古诗只要肯登攀,高路入云端。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红军荟萃井冈山。世上无难事,烟霞恍漾:红军领导提高后,五破围攻固战场。 可上九天揽月,险处不须看。五指擎天秀井冈。 风雷动。三十八年过去,绿岭青山遍地香,旌旗奋,一法分完旧地疆昔在井冈,险峰无限过黄洋。 领导有方经百炼,是人寰,主力形成在此间。星火燎原传赤色,可下五洋捉鳖。 革命雄师会井冈。千里来寻故地,稻菽争长。 五井茅坪。过了黄洋界,漫步穹苍,工农革命聚戎装。 翠竹松杉。到处莺歌燕舞,旧貌换新颜,重上井冈山。 三湾改写新军制,弹指一挥间。千峰相连,更有潺潺流水,集中力量更坚强,人民专政靠兵权,龙蛇奔放。 如今山上风光好。久有凌云志,谈笑凯歌还。 3.有木有什么关于井冈山的诗歌,要少的伟大领袖**曾经写过几首和井冈山相关的诗词,都非常好。 1、西江月•井冈山——一九二八年秋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2、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九六五年五月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念奴娇·井冈山——一九六五年五月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4.关于**井冈山会师的历史故事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1927年10月,**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了井冈山,创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1月,**、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分队伍,来到了湘南地区。 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当地农军的组织领导和配合下,发动了湘南武装起义。 3月,在永兴成立了湘南苏维埃政府。 3月底,由于湘、桂、粤军的三路“协剿”,起义农军难以在湘南立足。为保存革命力量,除留一部分武装继续坚持斗争外,**、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和农军向湘赣边界的井冈山转移。 3月下旬,**率部队在汝城一带击溃了尾追湘南起义的敌军,4月在酃县的十都与**见面。 在**率部的掩护下,**、陈毅率领的部队于4月中旬抵达江西省宁冈县的碧市,与**统率的井冈山部队胜利会师,这就是有名的井冈山会师。 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任军长,**任党代表,陈毅为政治部主任。开始编两个师,一个教导大队,旋即取消师部,改为6个团由军部直接领导。 全军万余人,枪两千余支。接着在宁冈召开了中共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上选举产生了第四军军委,**任书记。 5月4日,在砻市广场举行会师大会,正式宣布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建立(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 井冈山会师,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5.求**井冈山时间的诗词并赏析西江月·井冈山 1928年秋 --**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 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鼓角:本指古代军中所用的战鼓和号角,此处借指军号。 岿(kui1)然:高峻独立。 黄洋界(gai4):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译诗】 战旗在山下摇荡, 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 任凭敌军团团围困, 我依然傲岸不可撼动。 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 所以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 黄洋界上我军炮火轰鸣, 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题解】 一九二八年八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 八月三十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 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 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不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上山之敌慌忙撤退。红军在哨口守了一夜,第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已经回到井冈山,因此连夜撤走了。 【赏析】 整个60年代,**徒步长征去井冈山可以说是实现其理想的一大壮举,而那时我没有赶上这趟长征,我年仅10岁,规定不得外出,但我的一个比我大四五岁的堂哥却同几个同学在一个黄昏背上简单的行装和一个我当时觉得非常奇怪而并非必须的军用水壶出发了,我还清楚地记得我被某种美好而激动的远方生活所抛弃了,但那时我并不理解这些,也不懂“生活在别处”的含义,我产生了某种锥心刺骨的疼痛,使痛来自何方,我年龄太小当然不知道,我看见他们在灰蒙蒙的夏末黄昏嬉笑着出发了,而我仍在原地生活踏步。 但痛苦消失得那么快,几乎是几小时之内就无影无踪了,去不了井冈山,但很快那个时代的另外的快乐又涌来了,那些快乐我不需一一列举,那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人习以为常的**时代的各种儿童游戏。 突然有一天(那时堂哥走后大约三个月以后),堂哥在深夜回来了,由于旅途中持续的兴奋和体力消耗,他的身子显得更加精干,眼睛中兴奋的余辉还未退尽,爆发式的疲劳即将来临,在他倒头沉睡之前,他递给我一件圆领土红色的运动衫,上面印有**重庆兵团战士到达革命圣地井冈山纪念,其中井冈山三个大字非常大,是黄色的,我激动异常,当即穿在身上,连续几天沉浸在欢乐里;我似乎在提醒我的同学,这是高人一等的标志。 接着井冈山的歌声以另一种声音在我少年时第二次响起,重庆当时是全国武斗重镇,全城分为二派,一是“8·15派”,二是“反到底派”。 重庆是“8·15派”的天下,“反到底派”几乎全面撤出重庆,但它却留下一个坚实的堡垒。位于解放碑(重庆市中心)一幢大楼内,这是它的一个广播站,名字叫“完蛋就完蛋广播站”。 这广播站可谓在一派之中心孤军奋战,日夜广播,其中反复播出的一首歌就是一个浑厚的男中音唱的《西江月·井冈山》,尤其是在灼热的夏日正午、黄昏或夜晚。我开始被这首歌感动,被它苍凉、沉郁、稳健的旋律所震动,我也开始莫名地喜欢上了这首歌,很快记住了这首诗,其间也为传闻中死守那个广播站的两三个传奇人物所激动。 据说其中有一女广播员(她本来音色绝伦),文武双全,能用手枪和匕首,还经常夜间出击“敌人”,她的确带给我无边无际的遐想。那种遐想里弥漫着某种难以言传的非凡女性的暴力……但这一切,最重要的对美的新发现却是由**的这首诗及谱成的曲完成的,无比惊险而璀璨的一步,诗歌最初的闪光点,但我知道我离理解这首诗还差得很远。 今天,重读此诗,我得庄重地写下我的认识。 这首诗诗人通过对1928年8月黄洋界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武装割据的伟大斗争,表达了诗人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战略战术的思想。 全诗以写意手法,再现了战争场面,没有正面的详细的激战描写,但在整个大意境中让人感到从容无敌的风度,稳重帅气不在话下。 透过这首诗,我们还感觉到红军最初成长的路线,以及**、**、陈毅会师并肩作战的风采。 这就是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成长的摇篮,革命的策源地,它的星星之火若诗人的诗句星光闪闪,胜利是必然的,如井冈山上的红军采取的口号:一、敌进我退!二、敌驻我扰!三、敌疲我打!四、敌退我追!以及最早的八项纪律(克敌制胜的法宝):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四、借东西要还;五、损坏东西要赔;六、和农民买卖要公平;七、买东西要付钱;八、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最后两项为**所加)。 即便是如此超级的以多(敌人)打少(红军)的激战,而且生死未卜,但**依然谈笑风生,举重若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