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地理

1.《诗经》是怎样记录地理概况的

《诗经》记录的地理信息,包括地理环境面貌、丰富的物候经验、天气现象、聚落与城址选择、大地形状的概念和地壳变动的思想等,反映了那时人们的地理知识水平。

《诗经》记录了当时地理环境面貌,如《大雅.韩奕》中有:“奕奕梁山,维禹甸之。”“孔乐韩土,川泽訏訏。

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献其貔皮,赤豹黄罴”。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巍巍梁山多高峻,大禹曾经治理它。

身在韩地很快乐,川泽遍布水源足。鳊鱼、鲢鱼肥又大,母鹿、小鹿聚一处。

有熊有罴在山林,还有山猫与猛虎。珍贵貔皮作贡献,赤豹黄罴也送京。

诗中描述了当时的地理环境:在宽广的河流、众多的湖泽里面有众多的鱼,游来游去;麀鹿一群群,噳噳的叫声响彻原野;熊和棕罴出没森林;山猫、老虎在森林与草原的边缘,时隐时现。这是一派森林与草原的风光,其间湖沼广布,野生动物很多。

2.诗经的历史价值

1、《诗经》的历史地名学价值

我国有着颇为古老的地名学记载。从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看,已发掘到的约十万片有文甲骨中,就有大量具有重要地理价值的地名,它们是研究商王国的政治地理结构、疆域、山川、大城、周边方国以至对外军事活动诸问题的重要史料。

2、《诗经》的历史自然地理学价值

历史自然地理学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按照现代地理学的观点,自然地理的要素包括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和动植物,因此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内容主要也体现在以上几个方面。《诗经》中有关商周时期历史自然地理方面的记载颇多。

3、《诗经》的历史人文地理学价值

历史人文地理学也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或多或少都直接或间接受到人为活动的干预,而且这种干预随时间的发展,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因此,研究历史自然地理,尤其是环境变迁问题,就不能不考虑人类自身对环境的作用。

扩展资料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诗经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