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三百首儿童舞蹈 视频唐诗300首《春晓》作者: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相思》作者: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江雪》作者: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弹琴》 作者: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八阵图》作者: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 作者:孟 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关山月》 作者: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春望》作者: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登岳阳楼》 作者: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终南别业》 作者:王 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凉州词》作者: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乌衣巷》作者: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渭城曲》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塞》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出塞》作者: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柳 作者: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清明 作者: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题都城南庄 作者: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咏鹅(洛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剃下。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浦歌(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古浪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金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一望二三里(佚名)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 2.描写跳舞的儿童诗1、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 2、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欧阳修《玉楼春》 3、红绡学舞腰肢软,旋织舞衣宫样染。 ——晏几道《玉楼春·红绡学舞腰肢软》 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5、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白居易《长恨歌》 6、舞转回红袖,歌愁敛翠钿。满堂开照曜,分座俨婵娟。——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7.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李白《高句骊》 8.情多舞态迟,意倾歌弄缓,举腕嫌裳重,回腰觉态妍,罗衣姿风引,轻带任情摇。管清罗荐合,弦惊雪袖迟。逐唱会纤手,听曲动蛾眉。凝情眄堕珥,微睇托含辞。日暮留嘉客,相看爱此时。——何逊《咏舞妓诗》 9.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 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 翩如兰苕翠,宛如游龙举。 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苕。 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 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荣风。 堕珥时流盼,修裾欲朔空。 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李群玉《绿腰》 10.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罢,断魂流水。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欲唤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帘半掩,明珰乱坠。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吕同老《水龙吟》 3.描写跳舞的古诗词舞转回红袖,歌愁敛翠钿。 满堂开照曜,分座俨婵娟。 【年代】:南宋 【作者】:吴文英 【作品】:踏莎行 【内容】: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 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愁鬟乱。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凝瘢新褪红丝腕。 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4.谁有好看的古诗文舞蹈的柘枝妓 【白居易】唐 七律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回。 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霓裳羽衣舞歌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恹弹吹声逦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螾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翔鸾舞柳雀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注】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移领钱塘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祇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仿佛覩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1]还有一首 比较长 你可以摘取经典部分你就可以引用经典名句 在赞美 与之相提并论,。 5.描写歌舞的古诗词1、舞转回红袖,歌愁敛翠钿。 满堂开照曜,分座俨婵娟。2、水龙吟吕同老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 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罢,断魂流水。 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欲唤凌波仙子。 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帘半掩,明珰乱坠。 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 3、采莲舞蕊宫阆苑。听钧天帝乐,知他几遍。 争似人间,一曲采莲新传。柳腰轻,莺舌啭。 逍遥烟浪谁羁绊。无奈天阶,早已催班转。 却驾彩鸾,芙蓉斜盼。愿年年,陪此宴。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作者: 杜甫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岐;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锉,独出冠时。 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 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 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烁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鸿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