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弃疾的关于写月亮的诗词太常引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若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却桂婆娑,人道是,清光应更多。 木兰花慢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信无由,恍惚使人愁。 控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蛤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2.辛弃疾的西将月全诗是什么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转)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 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 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 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 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 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赏析一】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县西,风景优美,所谓“溪山一片画图开”(辛弃疾《鹧鸪天 黄沙道中即事》)。辛弃疾在其附近建有书堂,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 辛弃疾在南宋曾做到封疆大吏,但他那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终于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在任湖南转运副使期间,他曾奏进《论盗贼札子》,为民请命,历数百姓“嗷嗷痛苦之状”,指出“官逼民反”的事实,大声疾呼朝廷要“以惠养元元为意”。 他在罢官闲居以前就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遂以稼轩名,自号稼轩居士。 而长期的农村闲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农村,和农民建立了较深的感情,以至农村的一事一物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因而他对农民的疾苦很关切:“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 殷勤谢却甑中尘。”(《浣溪沙》)风调雨顺,老百姓不致饿肚子了,他也感到很高兴。 在这些农村词中,辛弃疾是把和平宁静的农村同污浊倾轧的“市朝”对立起来的。“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 (《清平乐 题上卢桥》)他在官场里遭受排挤*,而在农村可以得到暂时的慰藉,寻求精神的寄托。正如他的朋友陆游说的那样:“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岳池农家》)。 正是在这种复杂感情的促使下,辛弃疾才写出了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样轻快活泼的农村词,也只有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抱负,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类词的妙处。 这首《西江月》写的是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经历的一个片段。 在一个晴朗的江南夏夜,月光皎洁,照耀如同白昼,栖息在绿树枝杈上的乌鹊,以为曙光照临了,“呀呀”地惊飞而起,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弄得树枝还籁籁作响呢!当它发现自己判断错误时,才在另一根树枝上停息下来。清风徐来,树枝轻摇,惊得沉睡的夏蝉也在深夜里鸣叫起来。 就在这醉人的晴朗月夜,我们的词人踽踽独行于黄沙道中,耳听着蝉鸣鹊叫,鼻闻着稻花的馥郁芳香,水国的骄子们似乎很理解我们词人欢悦的心情,于是为他奏起了欢快的交响曲。就从这青蛙的一片合唱声中,我们的词人已听到了丰收的消息。 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词人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触觉到的,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他全部身心都沉浸在江南夏夜的舒适之中,于是情不自禁地翘首遥望天际,那里只有稀疏的几颗星星挂在蔚蓝的天幕上。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何况是江南的盛夏天气呢!不知什么时候,忽然飘来几片浮云,恶作剧似地洒下几点雨来。 这突来的阵雨打破了词人的雅兴,使他不得不匆匆急步,躲避这夜来的飞雨。急于赶路,不暇四顾,路到溪桥一转弯,猛然抬头,嘿!一爿熟识的茅店就出现在土地庙的树林边。 这简直是一幅优美动人、饶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它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这幅江南山村月夜图,作者是运用哪些艺术手段来表现的呢? 首先在词调的选择上,作者选用了易于表现活泼欢快情绪的小令《西江月》。 《西江月》词,为双调,五十字,上下阕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厌韵。这首《西江月》的“蝉”“年”“前”“边”四字都在平声“先”韵内,而结句的“片”“见”两字虽属仄声,但在词韵中也属同部。 这样平仄韵同部互协,可以增加词的声情之美,而这两个仄韵字都安排在上下阕的结句上,声调短促,戛然而止,使整首词更显得和谐有力。《西江月》每句字数大致整齐,为六、六、七、六句式。 上下阕开头两个六字句,易于对偶。这首《西江月》上下阕开头两句对偶都很工稳。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关于“别枝”的解释问题。据我所看到的,大致有三种解释:一种是释“别”为“离开”,这里又有两种细微的不同说法,一是说月光“离别了树枝”,一是说乌鹊“离开枝头”;第二种是释“别枝”为“斜出的树枝”;第三种是释“别枝”为“另一枝”。 我认为第三种解释是比较好的。因为“明月”两句对仗十分工稳。 “明月”对“清风”,都是自然景象,真可谓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惊鹊”对“鸣蝉”,“惊”“鸣”都是动词,而且都有使动的意思,“鹊”“蝉”皆属能飞善鸣的动物;“别枝”对“半夜”,“枝”“夜”都是名词,“半”在这里作形容词用,“别”亦应是形容词,若作动词,则与“半夜”。 3.有关月的诗句 古诗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2.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3.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 李商隐《观灯乐行》 4.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5.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6.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 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7.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 王维《酬张少府》 8.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9.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10.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11.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2.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13.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李白《关山月》 14.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 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15.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 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16.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 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17.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 18.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19.明月不谙离恨苦。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20.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 王昌龄《送魏二》 21.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 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 22.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 温庭筠《瑶瑟怨》 23.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 王安石《春夜》 24.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圞月。 —— 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25.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6.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 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27.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 王昌龄《春宫曲》 28.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9.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30.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 司空曙《江村即事》 31.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 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32.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 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33.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34.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35.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36.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 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37.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 王昌龄《出塞二首》 38.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 岳飞《池州翠微亭》 39.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 杜甫《江汉》行》 40.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41.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42.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43.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44.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45.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 白居易《春题湖上》 46.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 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47.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 曹丕《燕歌行》 48.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49.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50.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 陆龟蒙《白莲》 51.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 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52.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 53.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 苏轼《花影》 54.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5.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 张仲素《秋夜曲·丁丁漏水夜何长》 56.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 谢灵运《岁暮》 57.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 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58.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 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59.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60.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 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61.五月渔郎相忆否。 ——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62.长沟流月去无声。 ——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63.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64.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 项鸿祚《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65.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66.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 4.有关月的诗句【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白居易 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皆道是东都。 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高低两颗珠。 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 诚知亦有来年会,保得晴明强健无。 【雨后望月】李白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骆宾王 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 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 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澜。 西园徒自赏,南飞终未安。 【初月】杜甫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晏殊:中秋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苏轼: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5.关于辛弃疾的诗句辛弃疾的诗句: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为赋新词强说愁。 ——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稻花香里说丰年。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5、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7、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 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9、却道天凉好个秋。 ——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0、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2、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3、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 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1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5、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6.有关月的诗句都有哪些带月的诗句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2.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3.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 李商隐《观灯乐行》 4.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5.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6.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 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7.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 王维《酬张少府》 8.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9.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10.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11.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2.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13.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李白《关山月》 14.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 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15.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 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16.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 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17.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 18.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19.明月不谙离恨苦。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20.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 王昌龄《送魏二》 21.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 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 22.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 温庭筠《瑶瑟怨》 23.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 王安石《春夜》 24.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圞月。 —— 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25.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6.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 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27.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 王昌龄《春宫曲》 28.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9.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30.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 司空曙《江村即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