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诗句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孟子 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3、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5、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6、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肖楚女 7、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 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王符 8、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9、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1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11、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 12、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13、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 14、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15、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16、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 17、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18、可怜天下父母心。 19、知遇之恩当永生不忘。 20、哀哀父母,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21、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22、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 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鲁迅 2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24、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华罗庚 25、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26、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27、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 ——洛克 28、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 ——尼采 29、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卢梭 30、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 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莫泊桑 31、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能使父母获得情感。 ——罗素 32、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贺拉斯 33、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象!她们的心始终一样,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34、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前苏联谚语 35、养儿方知娘艰辛,养女方知谢娘恩。——日本谚语 36、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饰舌、酗酒或其他脆弱的人心 的恶德还要厉害。 ——英国谚语 37、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腊谚语 38、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品行中最不好的。 ——英国谚语 39、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 忘恩负义原本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 40、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 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泰戈尔 41、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 ——卢梭 42、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日本谚语 43、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该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们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 关于感恩的名人名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 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 泰戈尔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华罗庚 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 堂恩 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 英国谚语 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 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腊谚语 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萨克雷 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 ——英国谚语 无知的人本想做点好事,结果却害人不轻;小喜鹊拔出妈妈的羽毛,还以为报答了养育之恩 ——藏族谚语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苏联谚语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日本谚语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日本谚语 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 日本谚语 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 - 日本谚语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 中国谚语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衔环结草,以恩报德 竟夜孤灯剪影萧,视子如蛟,望子腾霄。 悠忽双鬓冷霜飘,春下裙腰,秋上眉梢。 卅二年风雨浪浇,雨霁云消,心事如潮。 念慈母半世辛劳,跪乳羊羔,还报今朝. 寒江独钓图 天涯何处觅佳音, 世路茫茫本无心。 无情未必真豪杰, 知交何须同生根? 垂泪一别人千里, 日后寒暖各自珍。 慷慨自古英雄色, 甘洒热血写青春。 华 泽 峰 多少新梦成虚幻, 多少旧梦化云烟。 雄心已在九霄外, 壮志不改天地间。 君曾为我送温暖, 我今为谁扬风帆? 妙笔生辉一万卷, 何人灯下读新篇? 平遥 浑浑噩噩如一梦, 传来慈母唤儿声。 声声似有千均重, 声声铭刻在心中。 三九天,好大风, 风中有个白头翁。 七旬老父虽年迈, 依旧为儿去担惊。 天女散花图 美名留在诗书中, 芬芳飘在万花丛。 带给少男多少梦? 带给少女多少情? 花开后,别样红, 年年净化我心灵。 年年祝福天下人, 太平天下享太平。 醉花荫两首 1.狂壑晴岚图 巍巍青山真如削, 登山心似火。 山外有高山, 天外有天, 劝君莫忘却。 常念此身已许国, 何曾失本色? 人间有正气, 扬善除恶, 风雨又大作。 2.关于传统美德的诗歌(1)爱国 病起书怀 宋·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塞上曲二首】戴叔伦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立志 1、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 ——清·梁启超 2、身不能男儿列,志却比男儿烈。 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 ——清·秋瑾 3、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 4、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宁知:哪知。坠:丧失。) ——唐·王勃 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 ——万松老人 3.关于中华美德诗句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114.父慈而教。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盐铁论·孝养》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11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幼学琼林·夫妇》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120.父不慈则子不孝。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12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122.贫*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列传》重 义12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12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126.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1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1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1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131.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13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13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134.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陆九渊《与郭邦逸》尚 勇135.视死如归。——《管子·小匡》136.率义之为勇。 ——《左传·哀公十六年》13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13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140.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荀子·荣辱》141.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列传》143.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144.初生之犊不惧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 好 学1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1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1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泰伯》1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15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15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孟子·离娄下》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154.学至乎没而后止。 ——《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1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1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15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15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用众》16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161.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162.圣人无常师。 ——韩愈《师说》16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16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16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16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16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劝学》16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审 势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的33章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17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1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64章173.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174.三思而后行。 ——《论语·公冶长》17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后句)17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17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17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17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180.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18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182.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 ——《管子·牧民》: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够在祸患没有。 4.关于中华美德的诗爱 国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明 志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淡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 宋 郑思肖 自 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诚 信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敦 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重 义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好 学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勤 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务 实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5.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诗词歌赋1、《病起书怀》 宋代: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2、《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3、《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e5a48de588b67a6431333431353865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6.传承中华美德的古诗中华美德的古诗。 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114.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11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120.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12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122.贫*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重 义12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12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126.见得思义.——《论语·季氏》1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1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61323561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1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131.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13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13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134.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尚 勇135.视死如归.——《管子·小匡》136.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13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13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140.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141.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143.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卷二》144.初生之犊不惧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好 学1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1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1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1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15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15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154.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1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1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15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15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16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161.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162.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16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16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16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16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16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16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审 势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17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1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64章173.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174.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17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后句)17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17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17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17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180.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18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182.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够在祸患没有形成的时候就预防它.8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 7.关于中华美德的八句诗歌(一) 党啊 从您诞生的哪一刻起 您就为中华儿女指明的航向 您用您的精髓和智慧 谱写一篇又一篇真爱有情的奇迹和精美绝伦的华章 您的旌旗光辉照耀着祖国的四面八方 党啊--您是中华儿女的脊梁 党啊 从您诞生的哪一刻起 您就是炎黄子孙生活轨迹的坚硬基石 儿女徜徉在您铺设五彩斑斓的金光大道上 聆听您那细碎艰难跋涉的脚步 品味您那永不放弃爱的芬芳 是您--是您 用那高瞻远瞩的视野 踏出一道又一道通往致富的天堂 党啊--您是中华儿女的脊梁 党啊 从您诞生的哪一刻起 您带着长江咆啸的波涛 向我们走来 您带着黄河奔流的寄托 向我们走来 长江记住您的艰辛 黄河镶嵌您的功劳 您是中华儿女的骄傲 您是炎黄子孙的自豪 党啊--您是中华儿女的脊梁 党啊 从您诞生的哪一刻起 有很多文人墨客把你比作母亲 可我今天要自豪地说“您是一位慈祥可亲的父亲” 用您瘦弱的肩膀担起一个又一个责任 从汶川……到……唐山的地震 从南方的冰雹雪灾……到……无情的洪水泛滥 从饥寒交迫的旧社会……到……繁荣富强的特色中国 处处都张扬着您的温情和慈祥 我们中华儿女高声的呐喊 党啊--您是中华儿女的脊梁 (二) 没有蝴蝶就没有花儿,因为花儿需要蝴蝶传花粉; 没有海水就没有鱼儿,因为鱼儿需要海水来生存; 没有舵手就不能远航,因为大海航行靠舵手; 没有太阳就没有万物,因为万物生长靠太阳; 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繁荣与昌盛,就没有今天的和平与自由! 8.【关于传承华夏文明,书写传统美德的诗歌20行】书法艺术,表面看来,不过是毛笔蘸墨书写汉字而已,无任何神秘高深之处.但是 “书虽小技,其精者也通于道焉.”这个道,大的方面是指宇宙的生成变化规律,小的方面则是指人的素养、品行.我国古代教育将书法列为六经之一,是学生必读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一、书法艺术与人格塑造“书以人传”,书法家作品的风格高下,最终是书家个人情性、品格的自然流露.宋代黄庭坚说:“学书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在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祭侄文稿》的书作中,记述的是颜真卿为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挥泪写下的留芳千古的祭文.我们可以从那跌宕跳跃的线条和文字内容中,感受颜真卿在听到侄子被叛军杀害时那悲愤难抑的心情.同样,皇帝问当朝书法名家柳公权如何学习书法,柳公权回答:“心正则笔正”,为我们留下了“笔谏”的千古美名.通过学习书法,不断研习古代碑帖,心仪古人风范,必然对个人的人格塑造,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二、书法艺术与能力培养书法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培养,首先通过对书法碑帖的临习首要锻炼的就是学生细微的观察力.古人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学生通过观察每个字的点画结构、用笔方法和特征,从而心摹手追,训练既久,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就会得到帮助和提高.其次是对想象能力的培养.古人云:“夫书肇于自然.”书法中关于笔画形态的描述,很多是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现象,像我们描述线条的质量高时,常以“屋漏痕(下雨时农家房檐滴的雨线)”作喻.唐代草书大家张旭从公孙大娘舞剑中悟得笔法之理,也是关于书法艺术与想象力培养的例证.再次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临摹古代书法中,有很多辩证统一的思想贯穿其中,如字形的向背、行笔中的提按、墨色的浓淡、行笔速度的疾涩、起笔时的顺锋与逆锋、笔画形态的方圆等等,都构成了书法学习中矛盾又统一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法艺术乃至艺术创作的规律,就是运用辩证法,在矛盾中求得统一的过程.另外,学习书法,对一个人的专注力,耐力的培养也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天,我们的孩子热衷于看韩剧、看美国大片,听流行歌曲.我想,我们如果能够引导孩子在中国传统艺术投入足够的学习和关注,我想沉迷网络、恐怖暴力等种种发生在青少年身上不良现象也许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三、书法艺术与多学科联系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深研书法,对于我们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归纳如下:(一)文学.“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不仅是一件千古流芳的书法名作,同是也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游记散文.**豪迈奔放的诗作与其大开大合、气吐山河的书法作品风格高度统一,互为表里.事实表明,一个书法家作品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美的层面上,它尤其需要用文学内容去充实,我们看到一幅书法作品,如果文辞拙劣,意趣低下,又有错别字夹杂其中,那相信我们对该件作品的艺术高度也会大打折扣的.(二)历史与考古学.书法是我国悠久的文化遗产,从有文字开始就产生了书法,我们总是从文字的延绵发展中考察历史前进的脉络.学习书法,可以增加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的了解,具有其他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我在给学生示范秦始皇时候的字体——小篆的书写时,便给学生讲了秦始皇焚书坑儒和丞相李斯统一文字的过程.这样,学生在理解这种书体时也就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正如一句话所说“我们通过对点画的摹写,仿佛触到了历史的体温”.而对于考古,则是必须依靠扎实过硬的文字学功底来辨认古代器物.系统的学习书法,可以了解文字的衍变和发展、古体文字的辨认书写等等.(三)绘画与设计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艺术,汉字丰富的线条和复杂的结构为其他姊妹艺术提供了造型元素.我们说“书画同源”(这里的画特指中国画),一方面指的是书法与中国画的用笔工具相同,都是使用毛笔;二是指二者的用笔方法相同,甚而审美标准相同.中国的艺术是注重感性的个人主观感情的表达,与西方那种精密客观,写实的刻画方法迥异.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一些中国画,使劲的在用毛笔画“素描”,这就失去了中国画中笔墨的意趣.而书法与设计艺术亦有很大关联.我们随手拿出一张人民币,上面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即是书法体.以及一些书刊、报纸的报头题字,如《现代汉语词典》六个字“现代汉语词典”系为郭沫若所题.当然,这些设计只是对书法的简单借用.在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所使用的设计元素就是一个篆字书写的“京”字,经过适当的夸张和变形后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会徽——一个奔跑的人,较好的传达出2008年北京以开放、热情、包容的姿态迎接四海宾客的意味,同时也体现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设计理念.“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尽管在多元文化和电脑的广泛普及下,中国的传统艺术——书法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