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宋词的成语及解释

1.出自唐诗宋词的成语及其意思(十个)

人面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游城南》

春风得意: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长风破浪: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妙手偶得: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文章》

晓风残月: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司空见惯: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刘禹锡《赠李司空妓》

寸草春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游子吟》

大江东去、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追问。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2.求唐诗宋词和成语注解

望天门山

作者: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发白帝城

作者: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赠汪伦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成语“七巧生烟”中的“七巧”指: 口和两眼、两耳、两鼻孔

2、成语“五毒俱全”中的“五毒”多指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 。

3、成语“五方杂处”中的“五方”:东、南、西、北、中,泛指各处。

4、成语“五谷丰登”中的“五谷”指:高粱、粟、水稻、玉米、小麦 。

5、成语“五体投地”中的“五体”,又称“五轮”,指双肘、双膝和额顶。

6、成语“五味俱全”中的“五味”指:酸、甜、苦、辣、咸。

7、成语“六畜不安”中的“六畜”指:牛、马、羊、猪、鸡、狗 。

8、成语“六根清净”中的“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 。

9、成语“六街三市”中的“三市”指:早晨、中午、傍晚三时的集市。

0、成语“六经皆史”中的“六经”指:儒家六种书,《易》、《书》、《诗》、《礼》、《乐》、《春秋》。

11、成语“六亲不认”中的“六亲”指:父、母、兄(姐)、弟(妹)、妻(或夫)、子女 。

12、成语“六神无主”中的“六神”指:心、肺、肝、肾、脾、胆六脏之神。

3.唐诗宋词的词有几种解释

“词”作为一个汉字,有多种解释;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汇。~书。~典。~句。~序。~组。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演讲~。誓~。~章。~律(文词的声律)。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说,告诉。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但是“唐诗宋词的词”只有一种解释,具体如下: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然而,具体到“唐诗宋词”里的某一首词,又会有多种解释,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是吗?

4.求 诗经 论语 庄子 孟子 史记 汉书 和 唐诗宋词 中的成语共150个,最好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对簿公堂:在公堂受审。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提面命 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繁文缛节 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

也说繁文缛礼方枘圆凿形容格格不入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

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工作。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

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否极泰来: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失了。

高谈阔论:大发议论,多含贬义。隔靴搔痒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

耿耿于怀:对某些事总记在心里,形容心存怨恨。(一般指自己对某些事不满)功败垂成: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

(多含惋惜意)狗尾续貂:泛指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艺作品。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下子投做赌注,企图最后得胜。

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瓜田李下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全,遗漏很多。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涣然冰释:嫌隙、误会消除。荒诞不经:不经,不正常的。

虚妄离奇,不合正理。黄粱一梦:比喻想要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

也说黄粱美梦,一枕黄粱讳莫如深:紧紧隐瞒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不良风俗、习惯不易改变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少,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数着日子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

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见仁见智: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

见贤思齐:见到好的,优秀的,就向其学习,向其看齐。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矫枉过正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

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久假不归 长期借去,不归还 开卷有益:读书就有收获。开卷,打开书本,借指读书。

恪遵功令:严谨地遵守条令制度。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中性) 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

(贬) 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临渊羡鱼 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 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非常愤怒。

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门可罗雀 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

门庭若市 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十分纯熟的地步。

(褒义词) 沐猴而冠 沐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暮鼓晨钟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南辕北辙 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 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车子却往北走。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泥沙俱下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十分光荣。

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 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

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期期艾艾 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贬)三足鼎立 比喻三方面的势力对峙。 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闪烁其词 :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践。

体,行。 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时乖运蹇 指时运不好 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已的话。 始作俑者: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

滥用于一切倡导 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受宠若惊:受到过分的宠爱待遇而感到意外的惊喜。

数典忘祖: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水落石出:形容真相大白。

硕大无朋 形容无比的大。 硕果。

5.唐诗宋词及诗词的意思

唐诗;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按照时间,唐诗的创作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宋词: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