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西江月8.词的上片写感伤,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 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3分)下片写悲愤,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这两句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3分)9.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分)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3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8. 王长官是一个饱经沧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 ( 3 分)“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在将长江拟人化的同时,以比拟的方式将王长官高洁的人品与长江共论;“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二句,喻王长官其人品格之高,通过“苍桧”的形象比喻,其人傲干奇节,风骨凛然如见。( 2 分) 9. ①“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三句是说,倘非王先生送陈慥来黄州,恐终不得见面,语中既有词人的自谦,也饱含作者对于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 ( 2 分)②“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充满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 2 分)③“居士先生老矣”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 ( 2 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上阕忆旧,描绘了一个带领义军,骑着健壮的快马,穿着锦绣的短衣,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少年英雄形象。 小题2:对比手法,上片回忆当年领导义军进行抗金斗争的情形,下片感叹如今自己志不得伸的处境。今昔对照,深刻的概括了词人的悲剧遭遇。 上片雄壮,气盖万夫;下片悲凉,心伤透骨。 (1)第一句“壮岁旌旗拥万夫”是说:我青年时代,举着旌旗,率领上万义军进行抗金斗争。 “锦襜突骑渡江初”,写他带领精锐部队南渡归宋朝的情景。“燕兵夜娖银胡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这两句写义军南下时沿途作战的情况。 “夜娖[chuò]”,夜里握着。“银胡录”,是箭袋。 “汉箭”,指汉朝的弓箭,这里用来指南宋士兵使用的箭。作者只用四句话,就把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 (2) 上片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况。下片却是眼前情“春风不染白髭须”,人已经老了。 但问题不在于老,而在于“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本来,自己有一套抗战计划,不止一次向朝廷提出过(现在他的文集中还存有《美芹十论》《九议》等,都是这一类建议,也就是所谓“平戎策”。) 却没有得到重视。如今连自己都受到朝廷中某些人物的排挤,平戎策换来了种树的书(暗指自己废置家居)。 少年时候那种抱负,只落得一场可笑可叹的结果了。对比强烈。 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 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题22.B 23.B 24.作者写“淝水之战”是为了借古讽今。 词中写东晋凭借长江天险的地理优势和任用有才能的将士谋划作战,最终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敌人的侵略,借此劝谕南宋统治者要鼓足信心,因为南宋有同样的地理优势,也不乏抗金的人才,只要借鉴历史经验,坚决抗击金兵,就一定能以弱胜强,抵御外辱。 >【解析】 试题分析: 22.B项“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有误,“颐指”在这里是形容谢安神情淡定,从容指挥的样子。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3.“夜闻数声鸣鹤”中的“鹤”表达的意思是风声鹤唳之意,淝水之战时,苻坚败退,见八公山上草木,以为是晋军,听到风声鹤叫,也以为是晋军追来,B项“闻鹤唳而心惊”也是这种意思,因此答案为B。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4.解答该题,应该明确,淝水之战时前朝史事,作者这里写到这场战事,有借古讽今之意,因此答案围绕借古讽今这一手法分析即可。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是谁,在我的宋词里轻舞飞扬不知道谁有这本书在这儿多多感谢了 爱问《是谁,在我的宋词里轻舞飞扬》是“浪漫古典行”系列唐诗宋词的一次经典合璧。 唐诗的青春精神及饱含着生命活力的风情神韵,与宋词中曲尽人生种种缱眷缠绵的婉约旖旎情思,在本书中得到完美融合。作者围绕着“情事”这个人生不朽的主题,用新锐灵动的手法和唯美细腻的笔法,将唐诗宋词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重构、升华,在古今交换的情场、情景中,将情事的美丽与忧伤勾画的淋漓尽致。 它用诗、词一样华丽唯美的语言,引导着你去作一次跨越浪漫的旅行,引导着你去探寻情事蕴藉的倜傥与风流,直抵心灵最温暖的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