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在搜集具有代表性的诗词或者典故来描绘汉唐时期的服饰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刘禹锡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钿头银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陌上桑》 风为裳,水为佩――李贺《苏小小墓》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杜甫 《丽人行》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白居易《长恨歌》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李清照《永遇乐》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祙――李白《玉阶怨》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甫《佳人》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李清照《点绛唇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李清照《菩萨蛮》 “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李商隐《蝶》 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绩盛文章,极服妙采照四方。振绣衣,披裳,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婉若游龙乘云翔――宋玉《神女赋》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杜牧《阿房宫赋》 玉佩金钿随步动,云罗雾縠逐风轻。――长孙无忌 朝日照绮窗,佳人坐临镜。散黛恨犹轻,插钗嫌未正。同心勿遽游,幸得春妆竟。――王维《扶南曲五首》 步步香飞金薄履,盈盈扇掩珊瑚唇。已言采桑期陌上,复能解佩就江滨。――江总《婉转歌》 何处游女,蜀国多云雨。云解有情花解语,窣地绣罗金缕。 妆成不整金钿,含羞待月秋千。 住在绿槐阴里,门临春水桥边----韦庄《清平乐》 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韦庄《谒金门》 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 霞裙月帔一群群。――韦庄《思帝乡》 玉蝉金雀,宝髻花簇鸣珰,绣衣长。――韦庄《怨王孙》 玉箫无复理霓裳。金蝉坠,鸾镜掩休妆。忆昔在昭阳。舞衣红绶带,绣鸳鸯――韦庄《小重山》 2.描写丝绸的句子丝绸是纺织品里的“贵族”,优裕而从容,不需要涂脂抹粉。 它的品质就是它的招牌,一出生就耀眼一方。丝绸,让人联想到湖泊,微风,轻轻的海浪,团扇,茉莉,蝴蝶,潇湘馆的竹。 丝绸应该属于古典女人,尤其应该属于东方女子。做一件长袖衬衫,做垂地的长裙,做披巾等等,幽雅,含蓄,内敛,可以衬托出东方女性的味道。 正因为丝绸像女人,娇嫩的,不能粗暴,需要用心地服侍。织回文之重锦,艳倾国之妖质。 鸣梭静夜,促杼春日,布叶宜疏,安花巧密。写庭葵而不欠,拟山鸟而能悉。 绩缕嫌迟,颦蛾慕疾;乍离披而成段,或焕烂而成匹。言濯春流,鸣环乃出。 於是近深沈,傍清 ;朱颜始映,珍箧方启。其始入也,疑芳树影落涧中;少将安焉,若晴霞色照潭底。 夺五 长风未散,泫百花微雨新洗。尔乃曝林崖,出泉洞;迟日徐转,和风缓送。 稍变回鸾,全分舞凤。戏蝶时远,娇莺欲弄。 乘春景而方收,俟王正而入贡。懿其彩色足重,鲜明可嘉,青为禁柳,红作宫花。 丝绸,从鲜活的生命里游离出来,蚕的冰清玉洁的生命,而后因缘际会来你身边,完成另一次破茧,从此偎着你,安静之中,知你心里许多的事情,也把她自己告诉你。丝绸,是低到了睫毛里去的语音,你没在听的时候,它就自己说给自己,神思渺远,没有阴影地孤单和美丽。 骄阳里穿上丝绸,燥热便一路低了分贝地静下去。肌肤细滑,心境凉爽,神思清逸。 这时候丝绸便如碧荷之上浮着的一脉清气,有绿的味道,水的味道,清早窗户洞开的味道,眼里油然沁出的欣喜的味道;便如惺忪间散开的发缕,又给你松松一握随意绾起的螺髻。这时候你就离开眼前到高高的山林去了,在露气湿润的石径上走了。 丝绸随你趟进如水的风里,或许游离你的肌肤,以便用那么点距离,让你更轻快舒爽地呼吸,而她也沉浸于欢喜,轻轻飘逸。于是,你就这样地把自己走成一抹微云,回到一些失而复得的遥远而优美的情境。 天凉的时候丝绸也会渐次褪去温婉的暖色,沉静如傍晚无人的水域,由着最轻的风从眼底拂到远处去,软软的样子像给装上了慢镜头。曾经的清空里再不见那朵云是否还抹在水底。 当季节再往深里去,便兀自瘦成孤山幽馨的梅,清寒静寂。而其实她最凉的神情,也不过是有月亮的山里面那支悠远的箫。 丝绸,淡出一些情愫,不必撑着油纸伞结着愁怨走进幽深的雨巷。目光舒坦,甚至毋需内敛,也绝不束缚。 飘逸委婉,纯净淡然。她算不得妩媚,抑或也谈不上华丽。 陪伴着你,可以富贵可以贫寒,可以高调亮丽,可以落寞沉寂。即使日子的一隅布满苍苔,即使置身幽暗,或被深锁柜底,也一定在磨花的旧铜镜里,在留声机尖细的嗓音里沉湎于自己。 无关木格子窗外,弥漫着哪朝哪代、哪个季节的阳光或者湿冷的雨的气息,不沾人间烟火地颓唐和贵气。 丝绸,可以是玻璃般浏亮的晨光,可以是水一样清泠的夜气;可以是秀发翩然的邻家女孩,可以是温暖安详的年迈的母亲。 丝绸如雪,只属于女性,再温柔的先生眼里也蔓延不出丝一般的神情。如果她应邀向你递过手来,当永远也不会着力,只轻轻一碰,便滑落下去。 因此把消磨这等粗砺的字眼用在丝绸身上定会让人满眼疼惜。可丝绸总要旧的,她也飘泊在风月里。 旧了的丝绸,容颜也会黯淡,鬓发渐浮霜华。而当你为她扼腕的时候,她一定没有丝毫惆怅、太息的神情,只微微笑着对你,语气轻缓柔和:“那有什么关系呢?”所以很旧的丝绸还被我典藏,如今滑过腕间,依然贵气流畅。 喜欢品味她脸庞漾过的岁月细腻的轻痕,希望有一天,我也是那样。有丝绸的日子,语气都只从目光里轻轻流露出来,飘在风里。 于是蝉鸣般的烦燥一点点漫没到碧潭深处,波澜不惊。沉静之中,渐渐就感觉到了内心的某种蕴蓄开始涌动,那是一股冰清玉洁的浓稠,饱满得想要溢出来,与富含氧气的时空融合,与美好的生活融合,这样地,成就了丝。 眼里这痕亮晶晶的丝,原来也可以从自己的生命里抽出来,由此织就丝绸的日子。云淡风清的丝绸啊,让人情不自禁想用她细腻委婉地、低低地呵护抚慰来到身边的日子和人,从此恬然安谧,忘了纷扰的过往,全身心地,回到流淌着丝绸的时光。 水一样滑腻,烟一样轻软,云一样飘逸,如一幅水墨,在雨丝轻风的浸润下,方渲染得烟丝醉软的质感。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像痴情仙子亭亭玉立在梨花丛中拂泪自怜楚楚动人的身影,像多情少年脉脉思念在夕阳河边苦苦凝望孤独寂寞的心灵。凄美忧怨的风景啊,月晚水滴回声空灵的依恋,雨夜怨魂长叹情切的缠绵。 窈窕淑女,清水出芙蓉。何以不为这清韵典雅浮香,流连于都市古朴香醇。 别具一格的民族服装,映衬了秋月春华。那一回眸,浅笑芬芳,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在摩挲的身姿下轻舞飞扬。 芊芊淑女,婀娜旗袍着身,曼妙多姿,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君不见那绫罗绸缎,艳之韵之,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 美哉!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3.形容招聘的诗句有哪些《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龚自珍(清代) 原文: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扩展资料: 赏析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4.关于汉唐野史的书西汉通志、通鉴论、左传、华阳传、世说新语、汉武故事、麟台故事、汉武帝内传、三辅故事、三辅旧事、飞燕外传、唐语林、朝野佥载、大唐创业起居注、二南密旨、河东记、皇明盛事述、皇明奇事述、唐国史补、隋唐嘉话、隋唐两朝志传史记 汉书 后汉书 资治通鉴 另外还有三国志 因为书里描写的大部分是东汉末年 所以权且也可以算作关于汉代的史料吧西京杂记 东汉的应该还有一些 毕竟东汉乱七八糟的现代人写的 有易中天的 王立群的 还有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是比较权威的 <皇后之死>里也写了很多汉朝的事另外还有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 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太平广记》中收录了很多唐代的传奇小说 《册府元龟》为宋代四大部书之一,收录各代君臣事迹 《长安志》 中国现存最早的古都志。宋熙宁九年(1076)宋敏求撰。 着重记述唐代旧部,并上至汉以来长安极其附属县的情况。 《大唐西域记》虽然大部分为唐贞观时期的西域风貌和天竺佛教的情况,但也有部分贞观时期的事迹 《全唐文》是有唐一代(包括五代)文章的总集,也是迄今唯一最大的唐文总集。 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当时的诏书、墓志、文章、奏折原文。 个人认为《全唐文》最有用,很多人物传记可以在新旧唐书中找,不过墓志,诏书一类的就只有看《全唐文》,还有《全唐文遗考》。 《唐才子传》 唐五代诗人简要评传汇集。此书对中、晚唐诗人事迹所记尤详,也包括部分五代诗人。 按诗人登第先后为序。书中保存了唐代诗人大量的生平资料,对其科举经历的记叙更为详备。 传后又有对诗人艺术得失的品评,多存唐人旧说,其中颇有精辟之见。 《通鉴纪事本末 》可以配合着《资治通鉴》看,东西基本一样,不过细节可能会有互补。 《日本书纪》日本的古史书,有与唐朝交往的记录。 《通典》通记历代典章制度建置沿革史。 取材博综古今,广采群经、诸史、地志,汉魏六朝文集、奏疏,唐国史、实录、档案、诏诰文书、政令法规、大事记、《大唐开元礼》及私家著述等,皆按时间顺序分类纂次。 《唐六典》的正文记叙唐朝中央、地方各级官府的组织规模、官员编制(定员与品级)及其职权范围。 约占全书三分之一的注文,或记职官沿革,或作细则说明,或附录有关诏敕文书。 《唐大诏令集》该书所收诏令含有唐朝军事、政治和社会状况等方面的重要资料,从中可以看到当时某些历史事件的真相,且个别诏令已不见于现存其他史书。 可惜有不少诏令的重要内容被删去。 《唐律疏义》唐朝的法律 《大唐创业起居注》中国记录隋末李渊自起兵反隋直到攻克长安、废除隋帝、正式称唐帝为止共357日史事的史书。 内容与新旧唐书有很大出入,有很多李渊与李建成的内容。 《唐两京城坊考》详细地记载了这两个都城的街道、市场、官署、宅第、寺庙、宫殿的形状、位置,以及某些街巷住居人民的生活面貌。 编撰者清代徐松(1781~1848) 《文苑英华》中收录不少诏诰、书判、表疏、碑志,还可以用来考订史实。全书一千卷,上继《文选》,起自萧梁,下讫晚唐五代,选录作家两千于人,作品近两万篇,按文体分赋、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翰林制诰等三十九类(如把谥册和哀册合并则为三十八类)。 再有就是看看《全唐诗》了,诗句里总有当时社会的痕迹。还有什么《则天实录》、《中宗实录》、《睿宗实录》之类。 慢慢找吧,我感觉还是先找本现代人写的唐史看,看其中引用了哪些古籍,再去找,这样比较好。还有,侯瑾《汉皇德纪》 班固《汉书》 荀悦《汉纪》 陈寿《三国志》 袁宏《后汉纪》 《竹书纪年》(《汲冢纪年》)暂时只找了这些 你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