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中的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维妙维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与绘画一样,无论工笔还是彩墨,无论水彩还是油画,都可自成一格,各有特色;文学创作上的白描手法与其它手法并不相斥。 2.哪些古诗中运用了白描手法《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解析: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解析: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解析: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 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拼死拼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解析:开端咱即连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种叠字是最体现人工的地方,而作者却用得恰到好处,十四字所设置的愁惨而凄厉的氛围,与其处于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遭遇中的孤寂愁苦心境极为吻合,因此受到历代词论家所赞赏。 往下写风送雁声,反增添了她思乡的惆怅,还透露她惜花将谢的情怀,最后写她独坐无聊、内心极为苦闷之状。作者对“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种难挨时刻的心情刻画,更是全用白描手法。秉笔直书,情真意切,如见肺腑。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白描特点: 1. 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 中国优秀的古典小说和古典戏曲,就具有这种特点:不注重写背景,而着力于描写人物。通过抓住人物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突现出来。 如《三国演义》中,对赵子龙肖像的勾勒:“忽马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仅用“身长八尺……”寥寥十二个字,就将赵子龙这位“威风凛凛”英俊勇武的少年将军的神态突现了出来。 2. 不求细致,只求传神。 由于白描勾勒没有其它修饰性描写的烦扰,故作者能将精力集中于描写人物的特征,往往用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3. 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作者抒发的是真实感情。感情愈真淳,愈能震撼读者的心灵。宋朝的李清照是位以白描著称的词人。在其词作中,她直抒胸臆,感情真率细腻,用语朴素流畅,无造作之态,有自然之美。她的代表作 3.诗歌中的白描手法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仰望星空的玉儿 二、描写方式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的方式一般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白描等。(一)白描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实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具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一、什么叫“白描”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 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2、叙写事件,不求。 4.关于古诗中的白描手法请问什么是古诗里的白描手法白描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手法的三个特点: 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通过抓住人物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突现出来. 不求细致,只求传神.由于白描勾勒没有其它修饰性描写的烦扰,故作者能将精力集中于描写人物的特征,往往用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不尚华丽,务求朴实.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作者抒发的是真实感情;感情愈真淳,愈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就是很直白的描写 几乎不用什么华丽的词语 或者修饰 比如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就是白描 只是几个意象 没有修饰 还有一个例子 古道西风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 5.什么叫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维妙维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与绘画一样,无论工笔还是彩墨,无论水彩还是油画,都可自成一格,各有特色;文学创作上的白描手法与其它手法并不相斥。 6.白描手法在诗歌中的使用举例1、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 2、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有这样的描写:“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这样寥寥几笔,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 3、宗臣《报刘一丈书》: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宗臣以最朴实无华的白描手法,一笔一笔凸现出谄谀者由低声下气的求见到故作姿态的见面到出门之后的吹嘘这样一个丑剧,入木三分,字字见血,是描摹官场形迹的最出色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