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浩歌李贺唐诗鉴赏

1.唐诗鉴赏李贺《野歌》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县昌谷(今河南宜阳)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终年27岁。李贺短暂的一生经历了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其创作活动主要是在宪宗执政的元和时代。现存诗241首,艺术追求上刻意创新,搜奇猎艳,惨淡经营,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形成“瑰丽奇峭”的风格。

《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野歌”是在田野中放声高歌的意思。诗的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诗人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放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诗人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如此开怀畅饮,长时间纵情高歌,一个豪放、洒脱的诗人形象便宛然如立眼前。诗人的畅饮高歌之中会渲泄出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诗的后四句正是诗人的脱口抒怀: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一颗进取向上的心不可沉沦。人生的失意与得志这种不一样的际遇只能责怪上天不公平的安排。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整首诗扣题叙事,因事抒怀,叙事抒怀,紧密关联。叙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饮酒高歌的形象描写,有箭飞弦响、大雁哀鸣、北风呼啸、诗人高歌繁多声响的奏鸣渲染。抒怀之时有感叹不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枯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叙事之中的形象描写、声响渲染已见豪放、洒脱之态,抒怀之时的内心表白、艺术遐思犹溢自信、憧憬之情。这样,全诗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

------------------------------------------------

诗的三、四句“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正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的一种方式。一方面,遭谗落第,仕途受阻,诗人自然会产生沮丧、懊恼、悲怆之情,诗人自然会有不遇之感,有愤懑要发抒。另一方面,此时的诗人虽遭受意外的人生挫折,但内心依然充盈着入仕的锐气,期望冲破困境,寻求光明未来。所以,他很快从颓唐中振作起来,如同在《开愁歌》中以“临岐击剑”、解衣贳酒、“壶中唤天”的狂放方式抒发仕进受阻的激愤一样,诗人以肥衣冲风、带酒晚歌的洒脱方式表达对嫉妒、诽谤自己的可恶小人和听信谗言、草率取士的礼部考官的极大愤慨。应该说,中举的期望值越高,希望越大,落第的打击会越大,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促成的愤慨也就越强烈。诗人这种特有的洒脱方式正是内心强烈愤慨的自然渲泄。不唯如此,“麻衣黑肥冲北风”中的“黑”与“北”二字也值得特别关注。“黑”字隐约给了诗人一种环境过于压抑和阴森的感觉,“北”风让诗人敏感于世风的炎凉,人情的冷漠。置身于如此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如此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

2.《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唐诗鉴赏

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全诗的翻译: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鉴赏: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

3.求李贺的诗词鉴赏

李贺诗的艺术特色 一、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8s。

用《听颖师弹琴歌》、《梦天》、《金铜仙人辞汉歌》等诗的想象、构思为论据8s。 二、幽邃檬脆,瑰艳凄冷的意境,以《李凭箜篌引》、《巫山高》、《将进酒》等诗的意境为论据8。

三、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8s。取《老夫采玉歌》、《天上谣》、《春坊正字剑子歌》等诗的意象当论据8s。

四、色彩秧丽、奇警峭拔的语言艺术8s。选《上云乐》、《将进酒》、《蝴蝶飞》等诗的语言为论据8s。

纵观李贺诗的艺术特色,可以充分证明:“长古体”的独特艺术风貌使李贺成为中唐独树一帜的杰出诗人,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较高的声誉8s。它丰富了浪漫主义创作的内容和方法,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李贺诗歌在文学史上永放光芒8s。

唐代诗坛名家辈出,千古不朽的诗篇浩如烟海8s。在这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圃中,有一枝绚丽夺目的奇范异卉,这就是李贺的诗歌8s。

李贺(公元790—816)是中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8s。他在仕途蹭蹬,贫病交加的困境下,仅仅度过了人生的二十七个春秋8s。

生命虽短暂,但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混暗,国势衰微,加上自己遭际坎坷,因而愤强激越,他把这种思想感情熔铸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长吉体”诗风8s。李贺天才奇旷,熔古烁今,又独辟路径,自成面目,以不同凡响的创意,给人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篇,在唐代诗歌史上卓然绝立,为后人所不及8s。

李贺诗歌一直让后人交口称誉,深为赞叹,李贺是中唐至晚唐诗风转变的重要人物,在唐代诗坛和我国诗史上永放异彩8s。 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久不衰的魅力8s。

总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色: 一、李贺诗歌以其丰富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把人们带入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8s。 丰富奇特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是长吉体最为成功的因素8s。

黑格尔曾经说过: “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艺术家的想象8s。”①马克思把“想像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入类发展的伟大天赋”②8s。

李贺创作诗歌感情炽热,神思驰骋,无论何种题材,经诗人丰富的想象,迥然异趣的艺术构想,画面气象万千,新意叠出8s。想象在唐诗中起重要的作用,它和比喻和夸张关系密切,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奇特的夸张都来自诗人丰富的想象8s。

李白和李贺都是典范8s。然而,李贺同李白最大的区别,在于李贺诗作想象十分奇特,并妙用大量通感,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清晰,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8s。

使作品更具艺术的震撼张力,达到袭人心脾的效果8s。 幽幻神奇、漂渺无端8s。

如《听颖师弹琴歌》,此诗是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时听颖师弹琴后所作,描摹了颖师美妙绝伦的琴声,赞叹了他的高超的琴艺8s。诗中描绘琴声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以声喻声的“双风语”、“敲水玉”,还有以“挟剑赴长桥”的武艺、“浸发题春竹”的书艺来喻琴艺使人耳目一新8s。

又有运用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8s。用“别浦云归”、“芙蓉叶落”、“秋鸾离”来形容琴声的清悠优美,以越王夜游天姥,仙女骑鹿渡河形容琴韵的轻盈飘逸8s。

更见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通感的运用使诗作灵感激荡,意趣横生,韵味深长8s。 出神入化,想落天外8s。

如《梦天》,诗人把月亮的幽光幻想成蟾、兔的泪水,把天空的云层描绘成琼楼玉宇8s。如“玉轮轧露湿团光”一句,把明月在云雾中飘过说成是“玉轮轧露”,真是虚幻离奇的奇想8s。

《梦天》不仅意象奇特,构思也奇特,邀游月宫已是奇诡;突然转问哲理的探索,更是奇之又奇;在艺术构思上,变幻奇谲,与李白的《古风》(十九)有迥异之处8s。同为梦游诗,李白诗的前后两部分一幻一真,一虚一实,而李贺诗却是一虚一玄,更显精奥含蕴8s。

黎简语:“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8s。”③在诗人如橼巨笔之下,诗味仪隽永引人入胜,有悠然不尽之感8s。

想象奇伟,构思精巧8s。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这是李贺历来脍炙人口的一首诗8s。

“忆君清泪如铅水”比喻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金铜仙人怀旧、惜别之痛——泪水涔涔,落地有声8s。“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想象尤其奇伟,表达历史无情的感慨,它的艺术魅力在于意蓄多层,言外有言,饱含深刻的哲理8s。

司马光曾称此句“奇绝无对”④,因其风格独特,成为千古绝唱8s。《罗浮山人与葛篇》中用“毒蛇浓吁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来描写溽暑薰蒸,酷热难当的天气8s。

《美人梳头歌》中用“一编香丝云撒地”来形容美人梳头临镜解鬃的一刹那8s。《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用“踏天磨刀割紫云”来赞扬端州石工采割砚石的技巧8s。

李贺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般的声音,银河上漂浮着闪耀的星星,流云学会人间流水的声音等等,充分表现诗人想象奇伟、运思精妙,为鬼斧神工,产生惊人的魅力8s。 二、李贺诗以幽邃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给人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情趣8s。

李贺诗境界幽邃朦胧,使人遐思无穷,迷离恍惝,想象空间广漠无垠,意蓄多层8s。

4.求李贺的诗歌与其赏析

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 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 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 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 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 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 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诗鉴赏 转眼之间又是冬至,寒风萧瑟,善良的友人大概为了排散李贺客境中的苦闷,摆起了酒宴。地点是洛阳长安里。

李贺参加进士考试之后,在长安、洛阳潦倒穷困,心中是十分苦闷的。但是他并没有泯灭对理想的追求,虽然他的理想并不明确。

这首诗就是李贺酒宴上明志之作。 开头两句,在叙述中突出了自己的处境“零落栖迟”。

自己的处境落魂潦倒,困守京都,这酒宴上的一杯酒,就正好借酒浇愁。这一句虽似叙述,但却把自己的满腔愁情、悲苦胸怀倾泻而出,构成情感的激流,突出了诗人的抒情形象。

接着叙述主人举杯祝酒愿客人(李贺)长寿。这表现了主人的深情。

从“主父西游”到“请恩泽”是主人在祝酒中的劝勉之辞。在劝勉的叙述中,我们似乎看到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形象。

主人先用汉代主父偃的故事说:你久困不归,就像主父偃困守长安那样,家人盼你归去,大概要把门前的柳枝都攀折了。这里充满了对客人的·3770·《唐诗鉴赏大典》 同情、关怀,洋溢着温馨感人的人情味。

这对于落魄潦倒的人来说会感到何等亲切温暖。接下去,主人以遭遇与主父偃相似的马周推进一层来说。

科场上失败了并不要紧,人们的成功并非只有一种途径。我听说马周在新丰客舍时,受店主人的冷遇,处境就更加狼狈了。

这个地方用“天荒地老”的神奇想象,夸大马周处境的因厄以反衬下文的请恩泽的顺利。主父偃也好,马周也好,都曾经潦倒穷困,但他们两个人都只是凭着给皇帝上书得到赏识重用的啊!这一劝勉包含着激励。

希望诗人不要灰心,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取自己的出路。这一番话对于年青、有大志、受挫折而又敏感的诗人,自然是一种安慰和鼓励。

这一层次通过对主人语言的描述,给读者塑造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谆谆长者的形象。他对诗人是那样的关切,并且期待诗人能够改变当前的痛苦困境,这是一个散发着深情芳香的形象。

“我有迷魂”四句,是诗人对主人劝勉的回答。 对于主人的劝勉,诗人自然很感激;这一席话也扫去了诗人头上的一抹愁云,心中的悲伤。

在回答主人的劝勉时,诗人直抒胸臆,表述了藏在心底的志向。“迷魂”一词是诗人自谦的说法,实义是志向,“招不得” 意思是难以改变。

虽然“路应该怎样走”,诗人并不清楚,但是他相信前景是光明的;“雄鸡一声天下白”表现了诗人对前途充分的信心,表现了他那色彩缤纷的希望。“少年”二句以豪迈的气魄,不可遏制的激情作结,把读者带进了积极情绪的境界,给读者以鼓舞的力量。

这四句连同开头的两句,塑造了诗人的自我抒情形象。 这首诗有情节、有人物,可以说是一首有着鲜明特色的叙事小诗。

这里通过对话,塑造的两个艺术形象性格突现,而且形成鲜明的对照。主人有长者之风,而客人有凌云之志,相得益彰。

令人回味无穷。

5.求解李贺的“谣俗”诗词赏析 全文如下,不要出处,请知情者直接翻

原文 《全唐诗》 唐。

李贺 上林胡蝶小,试伴汉家君。 飞向南城去,误落石榴裙。

脉脉花满树,翾翾燕绕云。 出门不识路,羞问陌头人。

作者简介 唐代诗人李贺(790~816)注音:lǐ hè 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 李贺,字长吉。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勤奋苦学,博览群书。

凭借着出众的才华,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诽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

韩愈曾为之作《讳辩》,对无耻的奥步进行了有力的驳斥,“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于国家之典”,指出李贺举进士无可厚非,并尖锐地讽刺“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 那知坚都相草草”(《仁和里杂叙皇甫湜》),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终不得登第。

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因病27岁卒。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也有伤感情绪的流露,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大概是讲上林的蝴蝶娇小,陪伴着汉家君,飞到南城,翩然落在少女的石榴裙上,繁花荣盛,生于树枝,嗷嗷雏燕飞绕云层,少女迈着小碎步,走出门外,却不认识道路,娇羞脉脉,询问路上的人。

6.如何鉴赏李贺诗歌中的神仙世界

朱 宇 炎 唐代青年诗人李贺,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意境奇丽,色彩浓郁,并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形象思维,塑造各种动人的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和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在李贺的诗歌中可以看出明显的受道教思想影响的痕迹,这里谈谈他的诗歌中所描写的神仙境界。

在李贺的诗集中有一首《梦天》诗 :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自己梦中幻游天上的情景,表现了作者离尘出世的理想,其中“黄尘清水三山下”一句,三山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作者在天上看到了海上的仙山,诗人的想象还打破了时空观念,好像仙山都变成黄尘清水,沧海桑田,时沉时浮。作者在这里寄托了自己对仙界的企慕。

李贺还有一首《秦王饮酒》诗 :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刼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 黄鹅跌舞千年觥。仙人烛树蜡烟轻, 青琴醉眼泪泓泓。

这首诗夸张地描写了秦王宴饮酣乐的情景,表现了作者渴望人间荣华生活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其中提到了太阳神羲和,还提到了“仙人烛树蜡烟轻整。李贺在描写人间的享乐生活时,常常运用神仙的字眼来作夸张和比喻,道家神仙思想在他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

李贺有一首《帝子歌》,写的是洞庭山帝女的事。 洞庭帝子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

九节曹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 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

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 这首诗中的帝子湘神、白石郎都是神仙,菖蒲、老桂都是神人种植的奇花异草。

诗人写女神的生活,运用大量色彩奇丽词藻,确实颇具匠心,整首诗形象地再现了一位风采不俗的女神仙。 《浩歌》一诗,是李贺感慨身世之作,其中也多处写到神仙: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 青毛 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

筝人劝我金屈后,神血未凝身问谁 ?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看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山海经》 : “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汉武内传》 : “王母仙桃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生实。

《列仙传》 : “彭祖、殷大夫也。姓钱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子,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后升仙而去。”

王逸《楚辞注》 : “巫咸,古神巫也。”郭璞《巫咸山赋》 : “巫咸者,实以鸿术为帝尧医,生为上公,死为贵神。”

开头四句,作者极言山川变异,自古到今,不知几千万年。人生在世,倏过一世,不能长久。

在这样一首感叹人生短促无常的诗中,作者就描写了自己心目中的神仙好几位,这足见神仙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天上谣》一诗,是李贺的一首游仙诗,它是从更高的目的上来升华作者的俗望。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诗中提到了仙人王子乔,仙洲方丈、长洲和太阳神羲和,在神仙居住的地方,还生长着芝草、瑶草等仙草灵药,以及甘液玉英,无所不有。诗人以纯熟的手法,描写了天真仙女游乐之地的奇异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仙界的企慕和向往。

李贺有一首《仙人》诗 : 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

鹿饮寒涧下,鱼归清海滨。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

这首诗讽刺的是汉武帝的时候,仙人不能守其养静守闲、悟道修真之恒志,闻皇帝志慕神仙,招致方术而上书报桃花之春。这首诗在当时作者是有感而发的,唐朝元和年间,“方士竟趋辇下”。

田伏元等人被皇帝召入禁中,李贺为了讽刺这些人才作此诗,诗中描写了作者心目中理想的仙人,应该是“如鹿之饮于寒涧,鱼之归于清海,藏身远害,与世事漠不相与”的。 《拂舞歌辞》也是一首描写神仙的诗 : 吴娥声绝天,空云闲徘徊。

门外满车马,亦须生绿苔。樽有乌程酒,劝君千万寿。

全胜汉武锦楼上,晓望晴寒饮花露。东方日不破,天光无老时。

丹成作蛇乘白雾。千年重化玉井上。

从蛇作土二千载,吴堤绿草年年在。背有八卦称神仙,邪鳞顽甲滑腥涎。

这首诗开头几句讲声色之娱乐转眼成空,幸而有酒在樽,可以成饮。接着说,想那汉武帝有志神仙,饮云表之露以求长生,而终于不得升天,我今日饮酒取乐,岂不远胜于他们,作者在这里把饮酒取乐同神仙生活相比较,得出一个结论 : 长生不死与及时行乐二者均为乐事,但如其一不可求,则当求其二。

总观李贺的诗中,凡是提到神仙二字的地方就不下几十处。在《官街鼓》一诗中,作者写道“几回天上葬神仙 ? ”在《神弦曲》《神弦别曲》《神弦》等迎送鬼神的。

7.鉴赏李贺《野歌》

李贺《野歌》赏析湖南永州八中 周志恩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县昌谷(今河南宜阳)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终年27岁。

李贺短暂的一生经历了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其创作活动主要是在宪宗执政的元和时代。现存诗241首,艺术追求上刻意创新,搜奇猎艳,惨淡经营,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形成“瑰丽奇峭”的风格。

《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野歌”是在田野中放声高歌的意思。

诗的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诗人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放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诗人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如此开怀畅饮,长时间纵情高歌,一个豪放、洒脱的诗人形象便宛然如立眼前。诗人的畅饮高歌之中会渲泄出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诗的后四句正是诗人的脱口抒怀: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一颗进取向上的心不可沉沦。

人生的失意与得志这种不一样的际遇只能责怪上天不公平的安排。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

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整首诗扣题叙事,因事抒怀,叙事抒怀,紧密关联。

叙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饮酒高歌的形象描写,有箭飞弦响、大雁哀鸣、北风呼啸、诗人高歌繁多声响的奏鸣渲染。抒怀之时有感叹不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枯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

叙事之中的形象描写、声响渲染已见豪放、洒脱之态,抒怀之时的内心表白、艺术遐思犹溢自信、憧憬之情。这样,全诗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

我们可以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欣赏本诗。《野歌》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其中“弓”、“箭”喻指诗人的文学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

诗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宏愿。事实上,凭着令位尊名重的文学家韩愈大为赏识的文学才华,诗人要应试中举犹如“仰天射落衔芦鸿”一般,容易得手。

可正在诗人踌躇满志之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些嫉妒诗人才华的举子,对他进行诽谤,说他父亲名叫“晋肃”,“晋”与“进”同音,他应当避父亲的名讳,不该参加礼部的考试,甚至有人攻击他“轻薄”。这一意外的打击使诗人无缘中举,只得懊恼地回到家乡。

诗的三、四句“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正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的一种方式。一方面,遭谗落第,仕途受阻,诗人自然会产生沮丧、懊恼、悲怆之情,诗人自然会有不遇之感,有愤懑要发抒。

另一方面,此时的诗人虽遭受意外的人生挫折,但内心依然充盈着入仕的锐气,期望冲破困境,寻求光明未来。所以,他很快从颓唐中振作起来,如同在《开愁歌》中以“临岐击剑”、解衣贳酒、“壶中唤天”的狂放方式抒发仕进受阻的激愤一样,诗人以肥衣冲风、带酒晚歌的洒脱方式表达对嫉妒、诽谤自己的可恶小人和听信谗言、草率取士的礼部考官的极大愤慨。

应该说,中举的期望值越高,希望越大,落第的打击会越大,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促成的愤慨也就越强烈。诗人这种特有的洒脱方式正是内心强烈愤慨的自然渲泄。

不唯如此,“麻衣黑肥冲北风”中的“黑”与“北”二字也值得特别关注。“黑”字隐约给了诗人一种环境过于压抑和阴森的感觉,“北”风让诗人敏感于世风的炎凉,人情的冷漠。

置身于如此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如此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诗的五、六句“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是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尽管自己落第与别人折桂的不同遭遇(“枯荣不等”)令人沮丧、懊恼,造成这种不公平命运的礼部考官(“天公”)理当受到责怪,然而诗人相信总有一天会“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挐云”(《致酒行》)。

在他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他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

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家乡的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间)再次来到洛阳寻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长安求仕,第二年(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的春天谋取了奉礼郎一职,当上了从九品上的小京官,终于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生涯。纵观整首诗,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怀。

叙事之中以形象的描写、声响的渲染抒。

8.《马诗》李贺 赏析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