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集传pdf

1.《诗经集传》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属于哪个类部啊,急

经部三 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 诗经集传 诗类

提要

臣等谨案:诗集传八卷,宋朱子撰。宋志作二十卷,今本八卷,葢坊刻所并。朱子注易凡两易稿,其初著之易传,宋志著录,今已散佚不知其说之同异。注诗亦两易稿,凡吕祖谦读诗记所称朱氏曰者,皆其初稾,其说全宗小序,后乃改从郑樵之说(臣案:朱子攻序用郑樵说见于语录,朱升以为用欧阳脩之说,误也),是为今本卷首。自序作于淳熈四年中,无一语斥小序,葢犹初稿。序末时方辑诗传,是其证也。其注孟子,以柏舟为仁人不遇,作白鹿洞赋以子衿为刺学校之废。周颂丰年篇小序辩说极言其误,而集传乃仍用小序说,前后不符,亦旧稿之删改未尽者也。杨慎丹铅録谓文公因吕成公大尊小序,遂尽变其说,虽臆度之词,或亦不无所因,欤自是以后,说诗者遂分攻序、宗序両家角立相争而终不能以偏废。

钦定诗经彚纂,虽以集传居先,而序说亦皆附录,允为持千古之平矣。旧本附诗序辩说於后,近时刋本皆删去。郑元称毛公以序分冠诸篇,则毛公以前,序本自为一卷。隋志、唐志亦与毛诗各见,今已与辩说别著于录,兹不重载。其间经文讹异,……葢五经之中,惟诗易读习者,十恒八九。故书坊刋板亦最夥,其辗转传讹亦为最甚,今悉厘正之,俾不失真。至其音叶,朱子初用吴棫诗补音(案棫诗补音与所作韵补为两书,书录解题所载甚明,经义考合为一书,悞也)。其孙鉴又意为増损,颇多舛迕,史荣作风雅遗音已详辩之,兹不具论焉。乾隆四十二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校官臣陆费墀

2.求《诗经集传》 的名词解释,急,在线等啊

甜蜜的肉肉你好!

你应该不是要找电子版的《诗经集传》原文吧,而是问北大04年古代文学硕士的专业卷第一题。我们老师有讲评过这套。只要能简短答出作者是朱熹,著于南宋淳熙年间,再答点写作特色和主旨大意就得分了,毕竟只是个名词解释,写多了也啰嗦。

比如这样答“《诗经集传》朱熹据《诗集解》删改三次集大成的《诗经》说解评注,完成于南宋淳熙年间,宋刻20卷。解释了赋、比、兴,文字音义方面杂采毛、郑,间用齐、鲁、韩三家,以己意为取舍,弃〈诗序〉不用,开创训诂学新局面。”就满分了哈。

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年有个学长,本科时就很优秀,研究生跟的别的导师,现在好像在南京大学教书。老师说他当时答得很出彩,除了按部就班的回答了朱熹版的,接着还答了北宋神宗时苏辙版《诗经集传》是朱熹版的基础,其书以对《诗》小序的品鉴尤为精妙。导师说该学长第一题的视野就决定了他专业高分。

另外朱子版成书时间现在学界尚有争议,一些教授认为不是淳熙四年丁酉(1177年),而是淳熙十三年(1186年),所以答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是最不会错的。

手都敲痛了,真心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别忘了采纳给分哈,谢谢。

3.帮找几本书的免费pdf 诗经 论语人 间词话 孙子兵法 周易 唐诗三百首

新浪爱问共享资料下载:

《诗经》参考书目:

1、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2、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3、程俊英《诗经译注》

4、高亨《诗经今注》

5、袁愈荌译诗、唐莫尧注释《诗经全译》

《论语》参考书目:

1、王素《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

2、李方《敦煌论语集解校证》

3、皇侃《论语义疏》

4、刘宝楠《论语正义》

5、程树德《论语集释》

6、钱穆《论语新解》

《周易》参考书目:

1、张文智《周易集解导读》

2、尚秉和《周易尚氏学》

3、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4、高亨《周易大传今注》

5、李镜池《周易通义》

6、张立文《帛书周易注释》

7、黄玉顺《易经古歌考释》

8、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

4.请教有关“诗经中的问题我请教诗经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中的各义的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起初称为《诗》,被汉儒奉为经典。

编成于春秋中期(前6世纪),收录从周初(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的作品,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句式以四言为主,杂有二、三、五、六、七、八言。

写法有赋、比、兴的区别:“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朱熹《诗经集传》)。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就是今天说的民歌。

“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 “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义”。 “诗六义”的说法,是《诗大序》(又叫《毛诗序》)最先提出来的。

这个提法又是以《周礼》“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的旧说为根据的,实际上是对《诗经》中作品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所做的高度概括。 风、雅、颂是诗的种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方法。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合称“六义”呢?孔颖达在《毛诗正义》(卷一)中是这样解释的:“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风,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地方乐调,15国风160篇。

雅,朝廷正乐,西周王室乐调,大雅31,小雅74篇。 颂,宗庙祭祀之乐,音乐较舒缓。

赋,平铺直叙。 比,打比方。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我举个例吧, 七月、东山、静女、蒹葭等通篇用赋, 比:如“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以上解说,仅供参考。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