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和甲虫有关的诗句

1.赞美甲虫的诗句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玄鸟,即燕子)(《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潘岳《河阳县作二首)

“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隋 王由礼《赋得高柳鸣蝉》)

“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 许裳《闻蝉》)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南朝 萧子范《后堂听蝉》)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唐 刘禹锡《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唐 卢仝《新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

(三)蝴蝶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

和山水有关的诗句

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3、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4、百川沸腾,山冢碎甭。高谷为岸,深谷为陵。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写甲虫的句子】

6、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十年生死两茫茫。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游山西村》

含有成语的诗句

春暖花开 春意盎然 春去秋来 春风得意 春风和气 笔底春风 白雪阳春 春冰虎尾 长春不老 寸草春晖 春蚕到死丝方尽 春风得意 春风风人 春风和气 春风化雨 春风满面 春风夏雨 春风一度 春风野火 春风雨露 春风沂水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春和景明 春寒料峭 春华秋实 春花秋实 春花秋月 春兰秋菊 春露秋霜 春满人间 春梦无痕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 春葩丽藻 春秋笔法 春秋鼎盛 春去秋来 春秋无义战 春色撩人 春色满园 春树暮云 春笋怒发 春生秋杀 春蛇秋蚓 春山如笑 触手生春 春深似海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诵夏弦 春蛙秋蝉 春宵一刻 春意盎然 齿牙春色 春意阑珊 春蚓秋蛇 春雨如油 吹皱一池春水 大地春回 大地回春 富于春秋 回春妙手 回春之术 寒木春华 虎尾春冰 鸿爪春泥 口角春风 枯木逢春 枯树逢春 枯枝再春 腊尽春回 柳暖花春 料峭春寒 漏泄春光 漏泄春光 丽藻春葩 马耳春风 满脸春风 春风化雨 春华秋实 春诵夏弦 春兰秋菊

2.和昆虫有关的诗有哪些

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当推《唐诗三百首》。

在这三百首光辉篇章中,有一些与昆虫有关的诗句,是诗人以虫寓意、抒发情怀的。 |例如,“夜深静卧百虫绝, 清月出岭光入扉。”

(韩愈《山石》)描写一片万籁无声的宁静夜色;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以此比喻过路客人投宿时的情景;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 |颂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传说养蚕是黄帝的元纪螺祖首创,已有5200年以上的历史。

总之,蚕儿浑身都是宝,对人类贡献极大。 诗人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抒发情怀,表示“老骥伏枥”之志和“鞠躬尽瘁”之心。

唐代张籍《田家行》诗:“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描述了蚕作茧化蛹、茧中出蛾的现象。

|咏蝉 |蝉羽化期多在夏季,所以有“蝉鸣空桑叶、八月萧关道”(王昌龄《塞上曲》)的诗句。雄蝉的腹基部两侧有发音器,依靠振动发音器来“蝉鸣” 、“蝉唱”,如果清晨有露或大雨将至,蝉鸣则止、蝉唱暂休。

故有“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李商隐《落花》)的诗句。 |虽然有“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诗句,来抒发诗人清闲悠然的心境。

但有的诗句却是借蝉声来表达诗人清高与思怀的。 如,“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在狱中咏蝉》)。

作者的高风亮节在其序中,以蝉喻之,描写得淋漓尽致!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抒发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戴叔伦《画蝉》诗:“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可算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语的艺术再现。 |梦蝶 |庄周梦蝶就成了文人墨客借物言志的重要题材,蝶梦也就成了梦幻的代称。

|杜甫诗《曲江二首》中写道:“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觅食、交配、产卵和蜻蜓点水产卵,一触即飞之状,描绘得栩栩如生。 |北宋谢逸在《蝴蝶》中描述到:“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

|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诗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扑萤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这是唐诗中的绝妙佳句,早已脍炙人口。

萤属于鞘翅目萤科,幼虫常在腐草堆中觅食小虫,故有“腐草为萤”之误。 |萤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所以有“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句,写的是唐明皇夜不成寐思念杨玉环的情景。

|防虫 |唐代戴叔伦《屯田词》:“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白居易《捕蝗》:“荐食如蚕飞似雨,飞蝗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 |北宋苏轼有诗:“今年春暖欲生蝻,地上戢戢多于土。

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哪肯吐。” |明代郭敦也有名句描述:“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盈血,牵衣顿足捕不能,大叶全空小枝折。”

说到中国的昆虫文化,不得不提到唐代的欧阳洵。有专家考证,在公元641年,欧阳洵编撰的《艺文类聚》就是最早将散落在中国民间的昆虫文化史料汇集起来的。

其中包含了关于蝉、蝶、蚊、蝇、蛾、蚁、蝗、蜂、蟋、尺蠖、螳等昆虫的诗赋。后来有关昆虫的诗词歌赋不断出现于诗作之中。

如2000多年前的《诗经·国风·七月》里载有“五月螽斯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左思的《巍都赋》中有“清戎绵幕,无异蛛蝥之网,弱卒锁甲,无异螳螂之卫”;古人扬雄的“雕虫小技,壮夫不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录有关虫类药物的70多条款中,就有不少生动的描述,如蜣螂“其虫深目高鼻,状如羌胡,背负黑甲,状如武士,故有蜣螂、将军之称”等等。

古代仅养蚕、养蜂就有相当多的专著,如淮南王的《蚕经》;宋元明的《蚕书》、《艺桑总论》;清朝的《蚕桑辑要》;后魏的《齐民要术》;唐宋的《尔雅翼》有“蜜蜂蛰人,芒入人肉,不可复出,蜂亦寻死。”等等,其中不仅体现了相当的科学水平,而且涉及有不少昆虫文化的素材。

据《中国农书》记载,我国古代放养白蜡虫首次被国外知晓的是英国耶稣传教士N.特里高尔特,他在1651年对此做了记述。此后消息传到了欧洲,W.洛克哈特于1853年将白蜡样品连同白蜡虫从上海送到英国供作研究。

1913年,美国的E.H.威尔逊特地亲临我国,对四川的白蜡进行了考查。由此可见,昆虫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在国际民间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还有许多昆虫在远古时期,就已默默无闻地在民间装点着人民生活。如蝉在晋、汉时代就饲养用作娱乐,陶毂的《清异录》记载了唐代长安有赛蝉的风俗,聚蝉较鸣,称为“仙虫社”。

金龟子在七八百年前已经用来作装饰品和玩具,“金龟子,体绿色,光若金,里人取之,以佐妇钗环之饰”记录于《益州方物记》中;在《癸辛杂识》有“甲能飞,其色如金,绝类小龟,小儿多取以为戏”的记载。几丁虫也同样被用于装饰品,陈常器的“吉丁虫,甲虫也,背正绿,有翅。

3.有关瓢虫的诗句

《闻虫》

唐·白居易

暗虫唧唧夜绵绵,

况是秋阴欲雨天。

犹恐愁人暂得睡,

声声移近卧床前。

译文:

驿馆里一灯如豆,夜是那样的绵长,暗处的促织鸣声唧唧,让人更增惆怅,何况这是在令人伤感的深秋,天色又阴沉得快要下雨了。那可恶的促织还尤恐我这满腹惆怅的人得到暂时的休眠,唧唧声一声更比一声近地移到我的床前。

这首诗写秋虫的鸣声撩人愁绪。诗的题材并不新,但写法很新颖。

作者笔下的秋虫好像故意与愁人作对,本来愁人在这阴雨连绵的秋夜就辗转难眠,那躲在暗处的秋虫还唯恐他暂时入睡,唧唧之声越叫越近,一直叫到他的床前。作者赋予秋虫以人的感情,使作品别具情趣。

扩展资料:

瓢虫的成虫体长1.0~16.0mm,体型呈短卵型至圆形,身体背面强烈拱起,腹面通常扁平。从背面看,前胸背板和鞘翅基部常紧密相连,通常宽度相近。头常嵌入前胸中,有时完全被前胸背板盖住。前胸背板和鞘翅背面光滑,或常有或稀或密的细小短毛。

大多数瓢虫具有以下3个特征:即下颚须端节斧形,跗节隐4节式和第一腹板具后基线,这些特征可与其它近缘种相区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瓢虫

4.关于蚱蜢的诗句

谁云解疗饥,如虎得蚱蜢。——明·李之世 【羽甫兄采松花和茯苓作饼饵见贻诗以酬答】

矫捷中流飞蚱蜢,峥嵘高峡锁风雷。——当代·陈永正 【望江南 锡 其一 斯奋同游清远】

草晴跳蚱蜢,花暖困狸狌。——元末明初·钱宰 【春日闲居】

安能随蚱蜢,跳踯在泥涂。——明·陈献章 【白雀群飞益高】

迹溷尘中犹蚱蜢,身居物外悟蜉蝣。——清末民国初·潘榕 【望江梅 其二】

草际跃过青蚱蜢,路旁蹲得老蟾蜍。——清末近现代初·高燮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三十】

小妹捉蚱蜢,荆棘创其指。——近现代·汪精卫 【比那莲山杂诗四首 其一 山中即事】

噤口讶观吞蚱蜢,缩身未敢试槟榔。——当代·陈振家 【山居杂咏六首 其四】

身小蹦高怔蚱蜢,足多行笨笑蜈蚣。——当代·陈振家 【看虫】

草间红背籽蚱蜢,田埂手电照泥蛙。——当代·秦鸿 【如玉歌】

真个小舟如蚱蜢,难凭杯酒遣离悰。——当代·蔡淑萍 【浣溪沙 其一】

5.有关昆虫的诗句

春天不洗脚,处处蚊子咬。

不开玩笑了。

虫:

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向晚多愁思,闲窗桃李时。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对酒》

6.描写甲虫的句子

(1)这只黑褐色的小甲虫,只有米粒大。头上长两根长须,左晃右晃,好像用来探路。背上有一个椭圆形的壳,上面还有一些花纹。这只小甲虫有四对脚,前两对脚用来向前踏进,第三对脚用来站立,最后一对脚用来向后蹬,爬起路来身子一伸一拱的。

(2)我,一只受伤的甲虫,背部被飞鸟啄了一下,幸亏那是只幼鸟,还没有掌握捕食的技巧,我逃脱了。但伤势还是挺重,我失控了,一头栽进一个大水桶里,幸好桶里有些积水,我还活着。我拼命地在水中挣扎,好不容易游到桶的边缘,我用带钩的脚疯狂地划拉着,终于钩住了一道裂缝,我用尽全身的力气,将自己拉出水面,又找到了另一处缝隙,用两脚固定着,将自己牢牢钉在了桶壁上。我没有试图再向上爬出桶子,桶太滑,伤太重。

(3)忽然,一阵优美的歌声传入我的耳畔,把我的思绪唤回,我随着歌声来到一棵树后,扒开草丛一看,原来是一群甲虫音乐家们啊!它们正全神贯注地挣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让人耳目一新。

(4)一阵狂风大作,顿时扬起一片尘土。仔细一看,原来是军团蚁来了。兵蚁们头戴桔红色头盔,身披几丁质盔甲,这是冲锋陷阵的步兵;军团蚁的中部排列着甲虫,这是队伍中的轻型坦克;队伍两侧有许多散乱无序的甲虫和其它种类的节肢动物,这是队伍中的重型坦克;队伍上空成群的苍蝇,嗡嗡作响,是队伍上空的直升飞机。

7.关于花鸟草虫的诗句

1.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2.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3.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1.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12.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14.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7.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18.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0.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2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53.里《小池》

22.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2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5.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2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2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2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30.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绝句二首》

3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78.春江晚景》

3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3.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3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8.描写昆虫的诗有哪些

1、《东都酺宴》 唐 张说

尧舜传天下,同心致太平。

吾君内举圣,远合至公情。

锡命承丕业,崇亲享大名。

二天资广运,两曜益齐明。

道畅昆虫乐,恩深朽蠹荣。

皇舆久西幸,留镇在东京。

合宴千官入,分曹百戏呈。

乐来嫌景遽,酒著讶寒轻。

喜气连云阁,欢呼动洛城。

人间知几代,今日见河清。

2、《奉和御制春台望》 唐 许景先

睿德在青阳,高居视中县。

秦城连凤阙,汉寝疏龙殿。

文物照光辉,郊畿郁葱蒨。

千门望成锦,八水明如练。

复道晓光披,宸游出禁移。

瑞气朝浮五云阁, 祥光夜吐万年枝。

兰叶负龟初荐祉,桐花集凤更来仪。

秦汉生人凋力役,阿房甘泉构云碧。

汾祠雍畤望通天, 玉堂宣室坐长年。

鼓钟西接咸阳观,苑囿南通鄠杜田。

明主卑宫诫前失,辅德钦贤政惟一。

昆虫不夭在春蒐, 稼穑常艰重农术。

邦家已荷圣谟新,犹闻俭陋惜中人。

豫奉北辰齐七政,长歌东武抃千春。

3、《蜡辞 / 伊耆氏蜡辞》 先秦 佚名

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

4、《农臣怨》 唐 元结

农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

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

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

巡回宫阙傍,其意无由吐。

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

谣颂若采之,此言当可取。

5、《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 唐 沈佺期

家住东京里,身投南海西。

风烟万里隔,朝夕几行啼。

圣主讴歌洽,贤臣法令齐。

忽闻铜柱使,走马报金鸡。

弃市沾皇渥,投荒漏紫泥。

魂疲山鹤路,心醉跕鸢溪。

天鉴诛元恶,宸慈恤远黎。

五方思寄刃,万姓喜然脐。

自幼输丹恳,何尝玷白圭。

承言窜遐魅,雪枉间深狴。

坟垄无由谒,京华岂重跻。

炎方谁谓广,地尽觉天低。

百卉杂殊怪,昆虫理赖暌。

闭藏元不蛰,摇落反生荑。

疟瘴因兹苦,穷愁益复迷。

火云蒸毒雾,阳雨濯阴霓。

周乘安交趾,王恭辑画题。

少宽穷涸鲋,犹愍触藩羝。

配宅邻州廨,斑苗接野畦。

山空闻斗象,江静见游犀。

翰墨思诸季,裁缝忆老妻。

小儿应离褓,**未攀笄。

梦蝶翻无定,蓍龟讵有倪。

谁能竟此曲,曲尽气酸嘶。

9.有关描写草虫的成语和古诗句

.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2. 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3. 折得一枝香在手, 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8.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9.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1.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12.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 阳春二三月, 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14. 江南二月多芳草, 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15.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残花败柳 吹花嚼蕊 穿花纳锦 春花秋实 春花秋月

粲花之论 簇锦团花 宠柳娇花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

翠竹黄花 洞房花烛 月夕花朝 分花拂柳 浮花浪蕊

繁花似锦 风花雪月 风花雪夜 分花约柳 过时黄花

花簇锦攒 花攒锦簇 花攒锦聚 花残月缺 花辰月夕

花晨月夕 花堆锦簇 花花公子 花红柳绿 花花绿绿

花花世界 花花太岁 寒花晚节 黄花晚节 花好月圆

花街柳陌 花阶柳市 花街柳市 花街柳巷 花锦世界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