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两大流派的开创者分别是谁词兴起于晚唐,发展于五代,繁荣于两宋 既要考鼻祖,怎么可能找出宋代词人来。.. 豪放派当然是范仲淹 婉约派是温庭昀 以上两人皆是晚唐诗词皆工的人物。 五代的李煜年代还略早些, 其他大晏小晏,秦观,柳永大致是一个时期, 略晚南宋偏安后婉约词作当推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较早,其实苏轼也是官场失意,算不得就豪放;南渡偏安后,大量的豪放词人涌现,比如张孝祥,比如朱敦儒,比如陈亮,那些词作才叫振聋发聩。乱世才能出这样的词人。 此后有个集大成者的辛弃疾。但是他的词用李清照词论的说法是“故实”得过了份,而且开始有散文化倾向。 2.被成为中国"山水诗鼻祖"的是山水诗鼻祖:东晋 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曾祖奕,初为剡令,祖玄为淝水之战前锋,因功封康乐县令,谢玄去世后,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食邑二千户,人称谢康乐,后入仕,永初三年(公元422年)被贬为永嘉太守,仅一年便辞官去职,回始宁墅(今嵊州三界)隐居,大兴土木,并把户籍从京都移到会稽,自称越客。元嘉十年(公元433年)卒于广州,终年49岁。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创始人,与陶渊明合称陶谢,在他遗存的山水诗中,咏剡诗占量最多。 3.为什么说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山鼻祖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 “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北宋中后期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当时学苏词的人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 由此可见,苏轼是豪放词派的最重要倡导者、实践者。他的“密州出猎”和“大江东去”更被后人奉为豪放派的代表作。正因为苏轼的文学地位,和其本人的大力倡导,豪放派词风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上述诸条都可印证此说。 4.被尊为“花间派”鼻祖的词人是谁《花问集》中,收温庭筠词最多,且放卷首,所以有“花问鼻祖”之称。 温庭筠:(约812—866),晚唐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唐宰相温彦博之裔孙。 韦庄与温庭筠齐名,并为花间派领袖,但他们的词风却迥然不同。 温词绮靡浓艳,含情深隐,而韦词清丽疏淡,明白吐露。除温韦外,其他十六人的词风不是入于温,便是入于韦的。 花间词之名得之于赵崇祚所编《花间集》,此书编成于五代后蜀广政三年(940年),是一部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晚唐五代文人词的总集。全书共收录了以温庭筠和韦庄为代表的十八位词人的五百首词作。 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人与蜀地无关外,其余十五人或是蜀籍,或流寓蜀中,或仕前、后蜀,均与西蜀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因此亦可以把他们称为“西蜀词派”。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 花间词乃是供“绣幌佳人”在酒筵舞席上遣兴娱宾之用的,因此它上承南朝梁代侧艳诗体之传统,下扬晚唐五代歌妓演唱之风习,内容偏重闺情(这样才能切合歌妓身份口气),情调绮靡柔媚(这样才能有助歌妓娇娆之态),词藻锦绣华丽(这样才能“拟化工而迥巧”,“夺春艳以争鲜”)。 确实,当我们翻开《花间集》,便有一股香艳之风扑鼻而来,它的风格大致可以浓艳婉媚、香软绮靡概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