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行露全文注音版注意版本: 《xíng lù》 《行露》 yàn yì xíng lù , qǐ bù sù yè ?wèi xíng duō lù 。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shuí wèi què wú jiǎo ?hé yǐ chuān wǒ wū ?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shuí wèi nǚ wú jiā ?hé yǐ sù wǒ yù ?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suī sù wǒ yù , shì jiā bù zú !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shuí wèi shǔ wú yá ?hé yǐ chuān wǒ yōng ?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shuí wèi nǚ wú jiā ?hé yǐ sù wǒ sòng ?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suī sù wǒ sòng , yì bù nǚ cóng ! 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扩展资料译文: 道上露水湿漉漉,难道不想早逃去?只怕露浓难行路。 谁说麻雀没有嘴?怎么啄穿我房屋?谁说你尚未娶妻?为何害我蹲监狱?即使让我蹲监狱,你也休想把我娶! 谁说老鼠没牙齿?怎么打通我墙壁?谁说你尚未娶妻?为何害我吃官司?即使让我吃官司,我也坚决不嫁你! 背景: 余冠英《诗经选》认为是一个已有夫家的女子的家长对企图以打官司逼娶其女的强横男子的答复。现代学者昝亮认为余冠英的观点比较接近此诗原意,但诗中的主人公应是那位女子。 赏析: 全诗笼罩在一种阴郁压抑的氛围中,暗示了这位女性所处的环境极其的险恶,抗争的过程也将相当曲折漫长。全诗风骨遒劲,格调高昂,从中读者不难体会到女性为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爱情尊严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的抗争精神。 2.诗经 行露 翻译即便使我入牢狱,打官司。 3、夙夜:早夜?谁谓女无家:讼,穿我屋和速我狱同是侵害。第三章一、二句和三?只怕晨露湿我身。 5?何以速我讼?谁说你还没成家?虽然使我遭诉讼,似比喻不犯法就不怕刑罚?何以穿我墉。以上三句是说只要不在早夜走路就不怕露水。 2?为何害我见官家、谓。 谁言麻雀没有嘴。 狱?如何在我墙上爬,女子有夫叫做“有家”。“室家不足”是说对方要求缔结婚姻的理由不足。 8、墉(庸yōng)?如何穿入我屋中?虽速我狱,室家不足?何以速我狱! 谁言老鼠没有牙,要想娶我 万不能:墙?谓③行多露、四句的关系虽不是很贴切的比喻却是很自然的联想,因为有角和有家同是有原文、角(路lù):鸟嘴?谁说你还没成家,要想娶我 万不从:同“畏”。与下文“谁谓”的“谓”不同义: 道上露水湿纷纷。 谁谓雀无角、家:夫家。 6、速:招致。 注释: 1、厌:“湆(泣qì)”的借字。湆浥(意yì):湿貌:通“汝”。 参考译文,就是夜未尽天未明的时候。“穿屋”、“穿墉”比喻害人的行为。 女(汝rǔ)、室家:犹“夫妇”,男子有妻叫做“有室”。 7。 难道不想行五更?何以穿我屋: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为何害我见官家。 第二章的第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关系同此。 4。 行(航háng):道路?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谁谓鼠无牙?谁谓女无家。 3.诗经 行露 翻译原文:厌浥行露。 岂不夙夜?谓③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注释:1、厌:“湆(泣qì)”的借字。 湆浥(意yì):湿貌。行(航háng):道路。 2、夙夜:早夜,就是夜未尽天未明的时候。3、谓:同“畏”。 与下文“谁谓”的“谓”不同义。以上三句是说只要不在早夜走路就不怕露水,似比喻不犯法就不怕刑罚。 4、角(路lù):鸟嘴。5、家:夫家。 6、速:招致。狱:讼,打官司。 第二章的第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关系虽不是很贴切的比喻却是很自然的联想,因为有角和有家同是有,穿我屋和速我狱同是侵害。第三章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关系同此。 7、室家:犹“夫妇”,男子有妻叫做“有室”,女子有夫叫做“有家”。“室家不足”是说对方要求缔结婚姻的理由不足。 8、墉(庸yōng):墙。“穿屋”、“穿墉”比喻害人的行为。 女(汝rǔ):通“汝”。参考译文:道上露水湿纷纷。 难道不想行五更?只怕晨露湿我身。谁言麻雀没有嘴?如何穿入我屋中?谁说你还没成家?为何害我见官家?即便使我入牢狱,要想娶我万不能!谁言老鼠没有牙?如何在我墙上爬?谁说你还没成家?为何害我见官家?虽然使我遭诉讼,要想娶我万不从。 4.成语"踽踽独行"出自于《诗经》中的哪一篇诗歌你好! 1. 成语"踽踽独行"出自《诗·唐风·杕杜》:“独行踽踽”。 2. 《杕杜》,《诗经·唐风》篇名。为先秦时代唐国(晋国)华夏族民歌。全诗二章,每章九句。诗作写了一个流落街头的流浪者,这位流浪者境遇窘迫,举目无亲,亦无人问津,显得凄惨无比,让人读罢备感沉重。 3. 《杕杜》原文: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4. 译文 一棵杜棠孤零零,树叶繁密又茂盛。独自行走真孤单。路上怎会没他人?不如同胞骨肉亲。感叹啊行路之人,为何不与我亲近?没有兄长与小弟,为何不来帮衬我? 一棵杜棠孤零零,树叶青青又繁茂。独自行走真孤单。路上怎会没他人?不如同胞兄弟亲。感叹啊行路之人,为何不与我亲近?没有兄长与小弟,为何不来帮助我? 5.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先秦时代,被认为是一首“闺思诗”,丈夫久役不归,妻子在家等待,久不得果,心中思念、焦虑至极,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排遣。 6. 注释 ①有杕(dì ):即“杕杕”,孤立生长貌。杜:木名。赤棠。 ②湑(xǔ ):形容树叶茂盛。 ③踽踽(jǔ ):单身独行、孤独无依的样子。 ④同父:指同胞兄弟;一说同祖父的族昆弟。 ⑤比:亲近。 ⑥佽(cì ):资助,帮助。 ⑦菁菁(jīng):树叶茂盛状。 ⑧睘睘(qióng):同“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 ⑨同姓:一母所生的兄弟。姓,生。 7. 赏析 8. 开篇以孤立生长的赤棠树起兴,对照流浪者的孤单。赤棠还有繁茂树叶,葱葱郁郁,女主人公却是孤苦无依、毫无慰藉,令人顿生“人不如树”的凄凉感。 9. 接下来“独行踽踽”四字独立成句,音节凝重,显得既厚实又有余韵。它一并交代了事件过程、人物状态和整篇主旨,似简实丰。寥寥四字,描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画面:一位稚嫩清秀但枯瘦赢弱、尘土满身的女子,在一条坑洼曲折的乡间小道上独自行走。此句未加铺叙,但以少驭多,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10. 其后,作者笔锋转移,由外到内,着力写流浪女之思:“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路上风尘仆仆的行人径直走过,对自己不闻不问,令人顿感世态炎凉。流浪女不禁想到自己的父母兄弟,他们才是无可替代的。但如今她举目无亲、孤立无援,其境遇真正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11. 面对此情此景,女子终于承受不住,发出了长长的叹息和怨诉:“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做焉?” 12. 该诗对字词的描写是很有功底的,例如一“嗟”字,有无奈,也有不甘。同时之后复唱四句,连问两声,直贯最末,使情感显得悠长而激越。该诗所写的境遇窘迫、举目无亲的流浪者是一位年轻的未婚女子,这就更加剧了整首诗的悲剧色彩。 13. 这首流浪者之歌通过一个稚嫩少女的命运,以点盖面,真切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的疾苦生活,向后世展示了一幅真实的古代难民流亡图,给人强烈的震撼。 希望对你有帮助。 5.诗经采薇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诗经·采薇 原文: 采薇采蔽①, 该亦作止②。 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③。 靡室靡家, 玁狁之故④。 不遑启居⑤, 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 蔽亦柔止(6)。 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 靡使归聘(7)。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8)。 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9)。 王事靡盬(10), 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11), 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12), 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13),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14)。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15)。 驾彼四牡, 四牡騤騤(16)。 君子所依, 小人所腓(17)。 四牡翼翼(18), 象弭鱼服(19)。 岂不日戒, 玁狁孔棘(20)。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21).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22)。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莫知我衷。 注释: ①蔽:一种野菜。②亦: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作:初生。止:语 气助词,没有实义。 ③莫:同“暮',晚。④ 玁狁(xian yun):北方少数民族戎狄。 ⑤遑:空闲。启:坐下。 居:住下。(6)柔:软嫩。 这里指初生的菠菜。(7)聘:问候。 (8)刚:坚硬。这里指菠菜已长大。 (9)阳:指农历十月。(10)盬(gu):止息。 (11)疚:病。(12)尔:花 开茂盛的样子。 (13)路:辂,大车。(14)业业:强壮的样子。 (15)捷: 交战,作战。(16)騤騤(ku);马强壮的样子。 (17)腓(fei):隐蔽,掩 护.(18)翼翼:排列整齐的样子。(19)弭(mi):弓两头的弯曲处。 鱼服: 鱼皮制的箭袋。(20)棘:危急。 (21)依依:茂盛的样子。(22)霏霏:纷纷下落的样子。 译文: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刚才长出来。 说回家啊说回家, 一年又快过去了。 没有妻室没有家, 都是因为玁狁故。 没有空闲安定下, 都是因为 玁狁故。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初生正柔嫩。 说回家啊说回家, 心里忧愁又烦闷。 心中忧愁像火烧, 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的驻防无定处, 没法托人捎家书。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已经长老了。 说回家啊说回家, 十月已是小阳春。 战事频仍没止息, 没有空闲歇下来。 心中忧愁积成病, 回家只怕难上难。 光彩艳丽什么花? 棠棣开花真烂漫。 又高又大什么车? 将帅乘坐的战车。 兵车早已驾好了, 四匹雄马真强壮。 哪敢安然定居下, 一月之内仗不停。 驾驭拉车四雄马, 四匹雄马高又大。 乘坐这车是将帅, 兵士用它作屏障。 四匹雄马排整齐, 鱼皮箭袋象牙弭。 怎不天天严防范, 玁狁犹猖狂情势急。 当初离家出征时, 杨柳低垂枝依依。 如今战罢回家来, 雨雪纷纷漫天下。 行路艰难走得慢, 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的心中多伤悲, 没人知道我悲哀。 读解: 战争的策划和发动是“肉食者”们的勾当,被迫卷入其中的个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犹如随风飘动的落叶,随波逐流的小、舢任命运之手随意摆弄,疲惫忧伤痛苦疾病衰老死亡全都身不由乙只有暗自嗟叹、仰天长啸的份儿。恐怕这是普通士兵们剩下的唯一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财产”。 凭了这点权利唱一曲忧伤的歌,总不至于得罪了大人君子们吧!无家无室的忧虑,居无定所的烦闷,频繁作战的辛劳和疲惫,思念故乡的痛苦,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对入侵之敌的仇恨,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触景生情的感伤,命运无常的恐惧,遥遥无期的等待,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冲击着敏感多思忧患焦虑的心灵。把它们吟唱出来,是一种自我遣怀,自我抚慰,犹如受伤的小动物,只有自己舔吮伤口,自己忍受痛苦,自己体验悲伤。 倘若受伤后连哀叫的欲望和本能都丧失了,那便彻底麻木了,物质化了。对于受惯了命运摆弄、痛苦煎熬、忧伤折磨的心灵来说,艰难坎坷辛劳疲惫枪林刀箭都不可怕。 可怕的是形如搞札,心如死灰,完全丧失了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个体的灵性和生气。 对忧伤和痛苦的敏感,不仅表明个体对自己生存处境的真切关注,也表明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意志。 对忧伤和痛苦的表也不仅仅是一种无助的感叹和哀伤,而且也是表达不甘于忍受比伤和痛苦、不甘于向命运屈服的一种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诉我们的无我忧伤,我痛苦,我无助,但我不愿,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能够这样去想、去做的个体,实际上并不“小”。从他无能为力、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角度说,他是弱小的;从他不愿屈服于命运的摆布、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说,他却是了不起的。 正因为这样,吟唱自己的内心忧伤和痛苦,就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比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经意地这样做,然而其内心深处的动机却昭然若揭。 整个人生就如一场战争。 活着就会被迫卷入这场战争之中,就会有忧伤、痛苦、烦恼,恐惧、绝望。向往。 追求、无助等等生存体验。表达这些体验的诗,本身就是动人的生存哲学。 6.急求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刚才长出来。 说回家啊说回家, 一年又快过去了。 没有妻室没有家, 都是因为玁狁故。 没有空闲安定下, 都是因为 玁狁故。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初生正柔嫩。 说回家啊说回家, 心里忧愁又烦闷。 心中忧愁像火烧, 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的驻防无定处, 没法托人捎家书。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已经长老了。 说回家啊说回家, 十月已是小阳春。 战事频仍没止息, 没有空闲歇下来。 心中忧愁积成病, 回家只怕难上难。 光彩艳丽什么花? 棠棣开花真烂漫。 又高又大什么车? 将帅乘坐的战车。 兵车早已驾好了, 四匹雄马真强壮。 哪敢安然定居下, 一月之内仗不停。 驾驭拉车四雄马, 四匹雄马高又大。 乘坐这车是将帅, 兵士用它作屏障。 四匹雄马排整齐, 鱼皮箭袋象牙弭。 怎不天天严防范, 玁狁犹猖狂情势急。 当初离家出征时, 杨柳低垂枝依依。 如今战罢回家来, 雨雪纷纷漫天下。 行路艰难走得慢, 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的心中多伤悲, 没人知道我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