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国粹”的诗句有哪些1. 如初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2.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3.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4.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5.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6.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7.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七律·送瘟神》)8.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9.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10.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11.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12.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13.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14.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15.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16.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7.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18.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19.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2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21.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22.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2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24.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2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26.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2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8.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30.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31.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3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33.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34.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35.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36. 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3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38.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39.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40.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宴子春秋》)41.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42.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43.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44.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45.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46.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缕。(《荀子·劝学》)47.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48.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49.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50.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51.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5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5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54.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55.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56.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5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58.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59.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60.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61.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记》)62.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2.赞美“京剧”的诗句有哪些1、观京剧《将相和》(七绝) 居功自傲莽廉颇,挑衅事端屡屡多。 大义相如胸纳海,负荆请罪将相和。 2、赞廉颇(七绝) 藐视忠良为懦儒, 廉颇自诩战功殊。 难能可贵幡然悟, 请罪负荆一丈夫。 3、观京剧《空城计》 城头诸葛弄瑶琴, 城下洞门空巷深。 司马犹疑失战策, 神机妙算孔明临。 4、(七绝) 观京剧《辕门斩子》 盛誉杨家将帅贞, 凛然大义斩亲生。 今来古往忠臣在, 此等胸襟有几名? 5、(七绝) 观京剧《锁麟囊》 百听不厌《锁麟囊》,程派唱腔婉而慷。 悱恻缠绵入肺腑, 余音美妙胜琼浆。 6、观京剧《江姐》(七绝) 京剧新星张火丁,舞功绝妙美声情。 移植新戏颂江姐。雏凤清于老凤声。 7、红楼二尤 尤二姐(七绝) 金丝娇鸟入笼中,寝食无忧难驾风。 与世无争犹有梦,奈何厄运命匆匆。 8、尤三姐(七绝) 寄人檐下不低头,泥穴濯清自净流。 双剑痛淋贞女血,湘莲悔煞泪难收。 9、观京剧《霸王别姬》(七律) 盖世英雄奈若何,霸王伟业瞬间过。 十方埋伏濒亡近,四面楚歌悲泪沱。 骓马哀嘶心恋战,虞妃刎别血婆娑。 狂澜难挽英魂弃,悲也壮哉一曲歌。 10、观三国戏有感(七律) 风驰云涌观三国,胜败是非分与和。 巧取豪争何厌诈,忠奸善恶怎明讹。 长驱直入雄无畏,帏幄运筹谋几多。 叱咤风云成霸业,浪花一闪泯长河。 11、观京剧戏迷票友大奖赛 (七律) 鼓瑟和鸣声溢梁,行云流水韵悠扬。 旦生净丑皆无俗,唱念做功俱闪光。 童稚趣真尤可爱,翁耆矍铄气神昂。 余音缭绕传千载,国粹文华誉四方 12、词;玉楼春 · 观京剧《杨门女将》 忠良世代杨门将,为国捐躯盛誉响。凛然巾帼胜须眉,屡建奇功人敬仰。 百岁元帅披战氅,数代悲孀情慨慷。姑婆媳嫂抖英姿,纵马疆场敌胆丧。 13、词:八声甘州 · 观京剧《赵氏孤儿》 赞人间自古有英雄,千载受人崇。叹昏君无用,谗臣当道,残害良忠。搅得天无宁日,血雨伴腥风。惊满门三百,人绝庭空。 好汉程婴义勇,舍却亲骨肉,救遗孤童。看将冤仇报,千古恨消融。感神明,撼天壮举,慰英灵,恸万里穹空。千秋颂,侠肝豪胆,气贯长虹。 14、词: 思佳客 · 贺中国京剧马派票友联谊会成立 国粹梨园纷彩呈,须生马派誉驰名。西皮流水迷人醉,慢板二黄仙乐鸣。 甘露寺,御碑亭,悠悠音韵润心灵。虔诚票友深情在,高举传承旗帜行。 15、词: 汉宫春 · 梅派京剧艺术 国粹梨园,数京昆优雅,盛誉奇葩。缤纷流派,令人陶醉其华。青衣旦角,释闺门、梅派尤佳。观虞姬、寒光剑影,刎诀霸主悲嗟。 天女舞绸挥绢,彩霞频闪烁,飞散千花。雍容贵妃醉酒,娇步横斜。行腔妙润,舞娉婷、承继名家。传弟子、名师亲授,流芳永继无涯。 16、词: 行香子 · 尙派京剧艺术 尚派优伶,文武皆精。行腔柔、偏又锵铿。《昭君出塞》,名剧传承。策马飞涧,唱功并,武功灵。 难能名段,《失子惊风》,瞬时间、骤变姣形。目瞠发散,乱语痴行。撼人心弦,惊心魄,共心鸣。 17、词: 醉落魄 · 程派京剧艺术 一枝奇秀,京腔程派传人有,唱腔独特声名久。婉转悠扬,凄切幽咽透。 演绎悲情情愫扣,《荒山泪》涌愁肠纠。《锁麟囊》曲良音奏,妙舞佳声,似享琼浆酒。 18、词: 杏花天 · 荀派京剧 京剧流派传承葆,荀派戏、玲珑妖娆。闺门旦角风姿妙,衣袂飘飘奇俏。 红娘巧、尤三姐傲,唐琬雅、卓文君姣。清柔婉转声袅袅,陶醉醺然难了。 3.有关京剧的诗词1、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闲放。 ——唐代李颀 《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 译文:在京城当官的老朋友每天好像演戏一样,却把放松心情这件大事放下了。 2、一从理京剧,万事皆容易。——唐代刘长卿《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 译文:一旦你从事京剧这个行业,你会觉得世上的一切事情都很简单,做起来不费事。 扩展资料: 1、京剧表现手法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 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2、京剧行当分类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 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的。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 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1)生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 、红生 、娃娃生。 (2)旦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5] (3)净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分正净(重唱功,称铜锤、黑头)、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称毛净)。 (4)丑 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4.形容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句子1.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浩瀚历史长河中经历过血与火的熔炼,凝聚着华夏儿女的无穷智慧。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展现给世人的是绚丽多姿的人文风情与风格恫异的宗教信仰不断碰撞、交融、演变后的一部历史巨卷,中国悠久的历史犹如一窖烈酒,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沉积后,迸溢出缕缕幽香,味淡而绵长,清洌却醉人。 2.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值得我们骄傲和引以自豪的,然而我们一谈到五千年华夏文明时,往往是“勤劳”、“勇敢”一类的词藻,一说到中国文化时,无不产生“博大精深”的敬仰,其实这种枝离破碎的民族美德抑或是民族传统显然不能与中国文化划上等号。 3. 云南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天也蓝,孕育子民有灵气,26个民族齐聚居,勤劳朴实爱唱歌。最喜苗家服饰有特色,艺术造型显智慧;最爱傣族泼水节,泼水狂欢幸福多。 4. 胡同巷子四合院,阁楼天井马头墙。土坯深深窑洞藏,平顶隔墙睡土炕。飞檐方柱宫殿走廊,园林书阁小亭高楼,青砖红瓦石柱佛房。中华文明在楼房,百式白样各显精良。 5. 封建文明两千年,儒家文化占主导,儒家经典有六经,《诗经》《尚书》与《仪礼》、《乐经》《周易》与《春秋》世人皆尊孔孟道,仁爱思想广流传,中华文明源不断! 6. 最迷古代小青楼,巨树旁栽攀阁楼,楼下紧邻小湖水,潺潺细声润无忧。青砖红瓦养心静,四面碧草滤心情,这种感受它地无,惟我中国盛此景! 7. 中国文化如长河,经典四书指引多,四大名著世代传,四大爱情美名说。四大君子属战国,四大才子在明择,四大曲家有元代,四大俊杰初唐多。 8. 中国它积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它蕴涵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它体现了人类对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让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 9. 我们国家的文化成果灿烂辉煌,对于这些我们都应该有所了解,例如孔子、老子、屈原、李白、曹雪芹。他们都是文化名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他们所编的书籍以及做的诗句,都是有深远的意义的,其中的寓意以及想表达的情感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孔子语录里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句子,比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礼之用,和为贵',都指明了我们的学习态度和做人的基本礼数。 10. 传承国学这个无价之宝,让国学这中国的灵魂继续传承下去,让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我们心里永存! 5.形容京剧的古诗词关于“京剧”的诗句只有以下几句: 1、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闲放。 ——《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 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 李颀 饮马伊水中,白云鸣皋上。氛氲山绝顶,行子时一望。 照日龙虎姿,攒空冰雪状。嵡嵸殊未已,崚嶒忽相向。 皎皎横绿林,霏霏澹青嶂。远映村更失,孤高鹤来傍。 胜气欣有逢,仙游且难访。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闲放。 室画峨眉峰,心格洞庭浪。惜哉清兴里,不见予所尚。 2、从理京剧,万事皆容易。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 刘长卿 仲父王佐材,屈身仇香位。 一从理京剧,万事皆容易。 则知无不可,通变有馀地。 器宇溟渤宽,文锋镆铘利。 憧憧洛阳道,日夕皇华使。 二载出江亭,一心奉王事。 功成良可录,道在知无愧。 天府留香名,铨闱就明试。 赋诗皆旧友,攀辙多新吏。 彩服辞高堂,青袍拥征骑。 此行季春月,时物正鲜媚。 官柳阴相连,桃花色如醉。 长安想在目,前路遥仿佛。 落日看华山,关门逼青翠。 行襜稍已隔,结恋无能慰。 谁念尊酒间,裴回竹林意。 3、七律·赞京剧 操琴司鼓奏皮黄,字正腔圆韵味香。 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昂。 须生花脸朝靴厚,老旦青衣水袖长。 京剧奇葩天下秀,明朝国粹更辉煌。 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第四场比赛中,这首七律由央视主持人白燕升现场朗读。 4、浪淘沙·京剧铜锤花脸 锣鼓起风云,虎啸龙吟,黄钟大吕荡乾坤。律卷轰雷惊耳聩,伟岸雄浑。 唱念透千钧, 高亢低淳,氍毹天地展昆仑。声畅腔浓音韵美,若品甘醇。 5、西江月·京剧老生 潇洒轩昂飘逸, 行云流水涌泉。 放收吐纳重尖团,气韵声腔展现。 谭马麒杨奚李,戏迷票友科班。素装彩扮聚梨园,酣畅淋漓咏叹。 “谭马麒杨奚李”系指老生代表人物:谭富英、马连良、麒麟童(周信芳)、杨宝森、奚啸伯、李少春先生。 扩展资料: 京剧脸谱小知识 京剧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三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传统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 在面部勾画一定的彩色图案,以显示剧中人物的性格和特征。主要用于净角和丑角。 鲁迅《且介亭杂文·脸谱臆测》:“ 伯鸿先生在《戏》周刊十一期(《中华日报》副刊)上,说起脸谱,承认了中国戏有时用象征的手法。” 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地方戏中的脸谱是否起源于代面,姑置不论。” 京剧中的脸谱据说源自于一个历史故事: 《乐府杂录》、《旧唐书·音乐志》、《教坊记》的记载,北齐(公元550——577)兰陵王高长恭,勇武过人,但容貌清秀,自以为不足以威慑敌人,遂带木雕面具出战,时常取胜。 一次与周师战于洛阳金墉城下,以少击众,大胜敌军。 齐人慕其勇冠三军,便模仿他的动作,编成舞蹈,配以歌曲,称为《兰陵王入阵曲》。唐代发展成歌舞戏,称之为大面。 演戏时,扮演兰陵王的演员头戴面具,“衣紫,腰金,执鞭”(《乐府杂录》)载歌载舞,作种种指挥、击刺的姿态。 这个戏塑造了一个骁勇善战的英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 后世的戏曲脸谱,都受到它的影响,日本的歌舞伎亦受其影响。 京剧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京剧舞台上几千出戏,数不清的花脸角色,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画法,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 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 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 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 而“丑”,因其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脸谱 (中国传统艺术)。 6.关于“京剧”的诗句有哪些关于“京剧”的诗句只有以下两句: 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闲放。 ——《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一从理京剧,万事皆容易。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1.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 李颀 饮马伊水中,白云鸣皋上。 氛氲山绝顶,行子时一望。 照日龙虎姿,攒空冰雪状。 嵡嵸殊未已,崚嶒忽相向。 皎皎横绿林,霏霏澹青嶂。 远映村更失,孤高鹤来傍。 胜气欣有逢,仙游且难访。 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闲放。 室画峨眉峰,心格洞庭浪。 惜哉清兴里,不见予所尚。 2.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 刘长卿 仲父王佐材,屈身仇香位。 一从理京剧,万事皆容易。 则知无不可,通变有馀地。 器宇溟渤宽,文锋镆铘利。 憧憧洛阳道,日夕皇华使。 二载出江亭,一心奉王事。 功成良可录,道在知无愧。 天府留香名,铨闱就明试。 赋诗皆旧友,攀辙多新吏。 彩服辞高堂,青袍拥征骑。 此行季春月,时物正鲜媚。 官柳阴相连,桃花色如醉。 长安想在目,前路遥仿佛。 落日看华山,关门逼青翠。 行襜稍已隔,结恋无能慰。 谁念尊酒间,裴回竹林意。 3.京剧的介绍: (1)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2)徽剧是京剧的前身。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3)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7.急求古诗词,中国的国粹 演讲稿【By Kaiser3344】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诗歌如是。无论新诗与古诗,其实质都是源于人们社会实践生活中的思维和感受,都是生活与劳动(劳动也是生活或者说是生活的一部分)的产物,是思想灵感的火花。因此,诗歌应该是作者出自内心,反应自己及其社会实践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并且通俗易懂,接近大众而又高雅含蓄的一种文字记录或憧憬,如乐如歌,给人一种轻松自然的乐趣和享受。无论是作者和读者,如果写诗和读诗成了如果有沉重的负担和累赘感,那就很难说有人喜欢和爱好诗了。即使对于作者来说尽管写作过程要精心构思、遣词造句相对要花一定的精力或说有一定的难度,那也是与之兴趣、文化素养和学习习惯相匹配的结果。 诗歌尤其是古诗,给人留下难以诉说的想象空间,是人们喜欢它的一个主要原因。古诗的内容主要就是田园的、边塞的、咏史的、怀古的、咏物的、行旅的、闺怨的、送别的等等。无论哪样的体裁,其中饱含的深情、隐含的诗意却都是一致的。就像一幅水墨山水,神韵是凌驾于画幅本身之外的。诗歌也一样,甚至这方面要大于国画。诗歌从古至今,从中到外,都不是用来吃的东西。它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和精神有关。古代的士大夫、读书人借物言己、咏诗明志,这真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一种最能抒发心情的艺术表达形式。而对现代人来讲,古诗里那种流水潺潺的不绝诗意就好似一个遥远的梦一样,点缀在我们曾经的记忆里。这也许是古诗今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因为人们不再可能过以前那种枕戈待旦时、蜀道难于上青天、悠然见南山、可怜无定河边骨、国破山河在、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生活,而内心里还依依不舍,古诗的雄奇壮美、幽咽悲声就成了人们最好的心理寄托。所以,古诗的内容和韵味在现实生活中一去不返,但它留给后人的精神影响还是随处可见。 从语言上看,古诗尽管是古人所创,古人的文字古人的“清规”,尚能让今人读来朗朗上口,清新流畅(如唐诗),这很关键。据传,唐代大文豪白居易写诗常常送给老翁、老妪读,并认为如果他们能读懂才是好诗。这里尚不考究此说的史实真伪,单从唐人流传至今的作品就足以证明之,无论是李白、杜甫等名家名人之作,凡是好诗,历史生命较长的诗,无一不是脍炙人口之作。古人尚且如此,今人就更更应该注重这一点了。 从格律上看,古诗并不是要用那些生僻与晦涩的文字才是古诗。古诗之所以成其为古诗,是因为它有其特有的诗律,包括平仄对仗和押韵等。而这种诗律不但不是多余的,从古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潮流而言是必要的、也是理所当然的;它不但不针对读者,而是针对作者和那个时期的文化需求的;不但不是用了诗律就增加了古诗的晦涩和读者的难度,而是增加了古诗的抑扬爽口和清新流畅之美,更加便于朗诵和流唱(古人唱诗啊)。 从起源上看,古诗更是劳动的产物。如最古老的诗经作品,相当部分都是劳作的人们所发出的劳动号子及其当时吟唱所记录的内心呼号和哼颂。这就使诗歌形成了从劳动中来,到劳动中去,反过来供人们以鉴赏和娱乐,给人们以激励和鼓舞。 从古诗作品本身来看也的确是如此。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日照香炉生紫烟……”、“朝辞白帝彩云间……”等等随举几例,人皆尽知。尽管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及其语言尚在文言时代,而他们的诗句尚能如此通俗易懂而含义深远,何况我们现在说当今语言的人写诗呢? 确实看古诗有很多时候像是在看一幅山水或风俗画,古诗的神韵很多都表现得像用色彩和技法勾勒出来的。边塞田园山水的不用说,就是《长恨歌》这样的作品,甚至都可以画出来。这好似《清明上河图》可以用诗歌写出来一样。古诗确实已经不再是诗歌乃至文学的重要部分,它余音袅袅的韵味却依旧缠绕在有数千年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毕竟,古诗曾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楼主】完全按照您的要求来的,适合您当前水平演讲,若您觉得满意,望多多支持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