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殷其雷朗诵

1.诗经采薇和其它诗的诗情 是诗情

《采薇》一诗是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春夜喜雨》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和喜悦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天净沙·秋》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爱恨之情,在烟霞朦胧之中,传达出一种地老天荒式的寂静。

2.诗经的《风》《雅》《颂》 《赋》《比》《兴》是什么

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后来,《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此解释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今人普遍认为“风、雅、颂”是关于《诗经》内容的分类;“赋、比、兴”则是指它的表现方法。

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3.诗经中的美文

关雎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周南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樛木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周南 】 南有樛木,葛藟系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汉广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周南】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草虫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召南 】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殷其雷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召南 】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摽有梅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召南】 摽[1]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绿衣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邶风】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终风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邶风 】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击鼓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邶风】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简兮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邶风】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

赫如渥赭,公言锡爵。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静女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柏舟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邶风 】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干旄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鄘风 】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淇奥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卫风 】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木瓜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卫风】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采葛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王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大车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王风 】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

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岂不尔思?畏子不奔。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将仲子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国风·郑风 】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

4.什么是象声词 《诗经》中的拟声词

《诗经》使用拟声词的地方就有一百二十多处,三百零五篇中,有拟声词的诗篇有五十三篇之多,将近六分之一的比例。

然而其中尤以十五国风中数量里最多。《诗 经》中拟声词的运用,给我们在朗读诗歌时带来了全方位的感官享受,仔细听来有水声、虫声、风声、玉声、金铁之音、钟鼓之音等等,悦人耳目,畅人心意,怡人 神智。

(一)鸟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周南·关雎》) 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周南·葛覃》)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邶风· 匏有苦叶》)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小雅·伐木》)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小雅·鸿雁》) 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大雅·卷阿》)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小雅·鸿雁》肃肃:鸿雁振翅声。)

凤凰于飞,翙翙(音huì)其羽。(《大雅·卷阿》翙翙:凤凰振翅声;一说,众多也。)

后面两例不是表示鸟声鸣叫的拟声词,在这里也被归为“鸟声”一类。(二)虫声 螽斯羽,甍甍兮。

(《周南·螽斯》)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召南·草虫》) 菀彼柳斯,鸣蜩嘒嘒。

(《小雅·小弁》) (三)水声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音guō,)。 (《卫风·硕人》) 施罟嚄嚄,鳣鲔发发(音bō)。

(《卫风·硕人》) 二之日凿水冲冲(音chōng),三之日纳于凌阴。(《豳风·七月》) (四)风声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邶风·谷风》)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小雅·蓼莪》) 南山烈烈,飘风弗弗。

(《小雅·蓼莪》)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邺风·北风》) (五)钟鼓等乐器之音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邶风·简兮》简:即简简,鼓声;一说,和大貌。)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邶风·击鼓》) 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小雅·采芑》)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

(《小雅·钟鼓》) 鼓钟喈喈,鼓瑟湝湝。 (《小雅·鼓钟》)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

(《小雅·鼓钟》) 聎鼓渊渊,嘒嘒管声。 (《商颂·那》) (六)玉器、金铁之音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郑风·有女同车》) 约軝(音qí)错衡,八鸾玱玱。 (《小雅·采芑》) 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小雅·庭燎》) 君子至上,鸾声将将。 (《小雅·庭燎》) 八鸾鸧鸧(音qiáng),以假以享。

(商颂·烈祖)) 其旗淠淠(音pèi),鸾声嘒嘒。 (《商颂·采菽》) (七)车马之音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

(《王凤·大车》)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王凤·大车》) 有车粼粼,有马白颠。

(《秦风·车粼》) 载驱薄薄,簟莩朱鞟。 (《齐风·载驱》) 戎车嘽嘽(音tān),嘽嘽焞焞(音tūn)。

(《小雅·采芑》) 间关车之舝兮,思娈季女逝兮。(《小雅·车舝》间关;车辖声;一说,设舝貌。)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小雅·车攻》) (八)劳动之音 伐木许许(音hǔ),酾酒有媭。

(《小雅·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小雅·伐木》)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魏风·伐檀》) 约之阁阁,椓之橐橐(音tuó)。 (《小雅·斯干》) 捄之陾陾(音réng),度之薨薨。

(《大雅·绵》) 筑之登登,削屡冯冯(音píng)。 (《大雅·绵》) 释之溲溲,蒸之浮浮。

(《大雅·生民》) 获之挃挃(音zhì),积之栗栗。 (《周颂·良耜》) (九)其他声音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召南·殷其雷》殷:雷声。) 有弥济盈,有鷕(音yǎo)雉鸣。

(《邶风·匏有苦叶》拟声词,鷕:野鸡鸣叫声。)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郑风·风雨》喈喈:鸡鸣叫声。)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小雅·鹿鸣》呦呦:鹿鸣声。) 无罪无辜,馋口器器。

(《小雅·十月之交》器器:众人之声。) 鸟乃去矣,后穆呱矣。

(《大雅·生民》呱:小儿哭声。) 伐鼓渊渊,振旅阗阗(音tián)。

(《小雅·采芑》阗阗:群行声。)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郑风·风雨》胶胶:鸡鸣叫声)。

5.有一道语文题,帮帮忙

不知你要《诗经》里的哪篇,将整集的感想奉送,请自己选择。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在《七月》中,我们看到了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中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指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 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国风”中有一些反映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的思妇的诗,如《殷其雷》、《伯兮》、《君子于役》等就是这一类诗篇的代表作。“国风”中还有数量不少的爱情诗。

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给妇女造成极大的痛苦,表达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这类爱情诗的重要主题。 《氓》、《谷风》等篇为我们展示的正是这种生活画面。

而《柏舟》还具有鲜明而强烈的反抗意识。基调健康、乐观的恋歌(如《静女》、《木瓜》等),更给爱情诗增添了一种和谐、喜悦的情愫。

所有这些都是劳动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实表达。 “国风”中还有不少民歌对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予以有力的讽刺和鞭笞,如《新台》、《南山》、《株林》等都是这方面的名篇。

以简朴的语言描摹事物,以朴素的生活画现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国风”中有很好的体现,并且成为它显著的艺术特点。在形象塑造上,“国风”也具有 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作者们能通过抒情主人公的内心倾诉,表现他们的欢乐与悲哀,刻画主人公的行动及其性格特征。 “国风”在形式上多数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也不是千篇一律。

它常冲破四言的规定,而杂用二言、三言、五言、七言或八言的句子,如《伐檀》就是一首杂言诗。这些随着情感的波动而富于变化的诗句,读起来节奏分明,极富音乐性,“国风”的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

精确恰当地使 用双声、叠韵、叠字,更增加了艺术魅力。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国风”大大增强了表现力。

雅诗和颂诗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它们在思想内容上无法与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的“国风”相比,但由于它们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因此,也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

《诗经》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诗经》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

6.如何区分比兴手法,以《诗经》中具体诗歌为例

《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艺术手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赋比兴,对基础知识做一个了解:

第一我们来说说什么是"兴"?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兴”也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那么“比”呢?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最后,来说说赋

“赋”:“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秦风·无衣》就是一首赋体诗。诗歌句式大同小异,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诗意层进中表现战士崇高的内心世界。2007年高考北京卷第12小题选用《周南·芣苢》,直接考查此诗使用了赋、比、兴中的哪种艺术手法,还考查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这在下节中会谈到。此外还有对《诗经》内容的考查。如: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芣 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 ⑦之。

【注】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气助词,无实义。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 :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1)《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3)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参考答案:(1)赋。(2)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3)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比”就是打比方,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如《魏风·硕鼠》用令人憎恶的老鼠比喻统治者的不讲礼仪,贪婪可恶。《卫风·氓》用桑树由繁盛到凋落比喻容貌由盛而衰。“兴”就是先说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常用于一首诗或一节诗的开头,同内容有一定联系。如《氓》第三、四章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起兴,用桑叶由嫩绿变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痛苦。《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使人从桃花盛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形象性和生动性都大大加强,富有韵味和节奏。比兴手法很有可能成为以后高考新的考查点。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