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早起的宋词

1.形容早起的诗词

1、晨兴步北林,萧散一开襟。复见林上月,娟娟犹未沉。片云自孤远,丛筱亦清深。无事由来贵,方知物外心。张九龄《晨出郡舍林下》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4、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5、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王勃《散关晨度》

6、万瓦宵光曙,重檐夕雾收。玉花停夜烛,金壶送晓筹。日晖青琐殿,霞生结绮楼。重门应启路,通籍引王侯。虞世南《凌晨早朝》

7、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8、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9、雪覆寒溪竹,风卷野田蓬。四望无行迹,谁怜孤老翁。李德裕《雪霁晨起》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1、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12、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13、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4、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15、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16、去去边城骑,愁眠掩夜闺。披衣窥落月,拭泪待鸣鸡。不愤连年别,那堪长夜啼。功成应自恨,早晚发辽西。赵嘏《杂曲歌辞昔昔盐倦寝听晨鸡》

17、留情深处驻横波,敛翠凝红一曲歌。明月下楼人未散,共愁三径是天河。许浑《晨起西楼》

18、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张九龄《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2.早起的励志诗词

1.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 于鹄《题邻居》

2.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 王建《寄旧山僧》

3.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 李商隐《陈后宫》

4. 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 —— 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5. 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 —— 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6. 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 —— 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7. 愁损辞乡去国人。 —— 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8. 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 —— 边贡《重赠吴国宾》

9. 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 —— 孔夷《南浦·旅怀》

10. 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11.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 于谦《岳忠武王祠》

12.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 孟浩然《他乡七夕》

13. 看川空谷静,旌旗动色,得意似,平生战。 —— 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

14.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 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15. 故巢似与人留恋。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16.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17. 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 —— 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18.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 赵鼎《寒食》

19.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 高适《塞下曲》

20.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1.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 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22.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3.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4.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5.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 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26. 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 范云《效古诗》

27. 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28. 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 —— 潘希白《大有·九日》

29.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啮空林。 —— 郑思肖《二砺》

30. 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 —— 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31. 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休更问,恨深浅。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32. 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33.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4. 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 —— 柳永《双声子·晚天萧索》

35. 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 —— 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36.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转自柠檬美文网

3.形容“早起”的诗词有哪些

形容“早起”的诗词有: 何中 (元代)《早起》 觉来日已升,花梢众禽语。

何许白浮萍,池间散还聚。起见梅已空,夜来几更雨。

鱼行春到水,草暖香在露。溪上人语喧,樵薪满沙路。

贾岛(唐代)《早起》 北客入西京,北雁再离北。秋寝独前兴,天梭星落织。

耽玩馀恬爽,顾盼轻痾力。旅途少颜尽,明镜劝仙食。

出门路纵横,张家路最直。昨夜梦见书,张家厅上壁。

方回(宋代)《早起》 万事峥嵘入夜思,稍欣无病且无饥。山田望稔秋收近,暑月乘凉 早起 宜。

暗捻须髯惊露湿,倦爬疥癣喜风吹。买薪汲水营蔬茹,草草盘餐了一炊。

陈宓(宋代)《早起》 市廛无计避风埃,反闭柴门懒自开。春梦恰同檐雨断,俗氛已逐鸟声来。

贯休(唐代)《早起》 夜坐还 早起 ,寂寥多病身。神清寻梦在,香极觉花新。

树露繁于雨,溪云动似人。又知何处客,轧轧转征轮。

一、表示早晨的词语: 早晨 晨曦 晨光 曙光 清早 清晨 凌晨 拂晓 破晓 黎明 初更 早上 日见 日明 曙色 熹微 薄明 微明 晨曲 二、形容早晨的成语: 旭日东升 雄鸡报销 晨光绚丽 东方欲晓 晨光熹微 东方旭日 东方发白 东方泛白 旭日东升 晨曦初露 晨光熹微 天刚破晓朝阳初升 金光万道 红日东升 旭日临窗 朝霞满天 雄鸡报晓 雄鸡司晨 晨鸟吱喳 三:描写早晨的好句: 1、早晨我到达核桃园的时候,太阳还没有出来,没有一丝的风,一切都静悄悄的。远远看去,核桃园的上空被一层薄云笼罩着,像女儿闺房床边的帷帐,朦朦胧胧的。

凑上前,你发现核桃树的树枝正微微地泛着绿意,嫩芽也不知不觉中日渐丰满起来,仿佛在做着迎接春天的最后一次彩排。地上的泥土已经松软了,仔细嗅嗅都能闻到泥土的味道。

干枯的荒草底下,一小撮一小撮嫩嫩的草儿已露出尖尖的头儿,混杂在枯草中,这种老少相依的场景真令人感动。 2、早晨,美丽的、雄赳赳的和气昂昂的公鸡用激扬的叫声报晓着黎明的到来,此起彼伏地歌唱着。

乡村慢慢地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在一阵舒服中醒来。一片无色的光线透过心爱的窗帘,照射在脸上。

我快速地起床后,拉开帘布,推开窗户,浅吟低唱的微风轻轻地吹进,伴随着一股清鲜的气味扑鼻而来。眺目远望,乡村沉浸在一片雾霭朦胧、烟海扬波的境界里。

啊,如此的美景,不正是一幅动人心魄的纸织画吗?。

4.勉励青少年早起的诗词有哪些

1、“闻鸡起舞”出自:《晋书·祖逖传》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翻译:“三更灯火五更鸡”这句闽南俗语,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三更灯火五更鸡”这句闽南俗语,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 还有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第三、四句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他劝导人们在有限的生命里,抓紧时间,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3、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翻译:发愤学习忘记了吃饭,在学习中快乐的忘记了忧愁,不知道暮年已经来临。

青少年励志诗句: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 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 富贵不能都荒芤疲洳荒芮!睹献印?

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 小处不欺隐,暗处不掺漏,末路不怠慌,才是真英雄。——《洪应明》

8.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曹雪芹》

9. 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曾国藩》

10.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

5.形容早上的诗词有哪些

《晨兴》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宿鸟动前林,晨光上东屋.

铜炉添早香,纱笼灭残烛.

头醒风稍愈,眼饱睡初足.

起坐兀无思,叩齿三十六.

何以解宿斋,一杯云母粥.

《晨坐斋中偶而成咏》

年代:【唐】 作者:【张九龄】

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孤顶乍修耸,微云复相续.

人兹赏地偏,鸟亦爱林旭.结念凭幽远,抚躬曷羁束.

仰霄谢逸翰,临路嗟疲足.徂岁方暌携,归心亟踯躅.

休闲倘有素,岂负南山曲.

《晨雨》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晨起》

年代:【宋】 作者:【陆游】

初日破苍烟,零乱松竹影.

老夫起烧香,童子行汲井.

平生水云身,不堕车马境.

愿言学庞公,全家事幽屏.

《晓泊汉阳渡》

年代:【唐】 作者:【王贞白】

落月临古渡,武昌城未开.残灯明市井,晓色辨楼台.

云自苍梧去,水从嶓冢来.芳洲号鹦鹉,用记祢生才.

6.描写清晨的诗词,最好是宋词

李德裕 【雪霁晨起】 雪覆寒溪竹,风卷野田蓬。

四望无行迹,谁怜孤老翁。许浑 【晨起西楼】 留情深处驻横波,敛翠凝红一曲歌。

明月下楼人未散,共愁三径是天河。赵嘏 【杂曲歌辞·昔昔盐·倦寝听晨鸡】 去去边城骑,愁眠掩夜闺。

披衣窥落月,拭泪待鸣鸡。不愤连年别,那堪长夜啼。

功成应自恨,早晚发辽西。虞世南 【凌晨早朝】 万瓦宵光曙,重檐夕雾收。

玉花停夜烛,金壶送晓筹。日晖青琐殿,霞生结绮楼。

重门应启路,通籍引王侯。张九龄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张九龄 【晨出郡舍林下】 晨兴步北林,萧散一开襟。

复见林上月,娟娟犹未沉。片云自孤远,丛筱亦清深。

无事由来贵,方知物外心。王勃 【散关晨度】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

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

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风】 紫陌炎氛歇,青苹晚吹浮。

乱竹摇疏影,萦池织细流。飘香曳舞袖,带粉泛妆楼。

不分君恩绝,纨扇曲中秋。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云】 南陆铜浑改,西郊玉叶轻。

泛斗瑶光动,临阳瑞色明。盖阴连凤阙,阵影翼龙城。

讵知时不遇,空伤流滞情。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蝉】 九秋行已暮,一枝聊暂安。

隐榆非谏楚,噪柳异悲潘。分形妆薄鬓,镂影饰危冠。

自怜疏影断,寒林夕吹寒。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露】 玉关寒气早,金塘秋色归。

泛掌光逾净,添荷滴尚微。变霜凝晓液,承月委圆辉。

别有吴台上,应湿楚臣衣。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 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

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澜。

西园徒自赏,南飞终未安。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水】 贝阙寒流彻,玉轮秋浪清。

图云锦色净,写月练花明。泛曲鹍弦动,随轩凤辖惊。

唯当御沟上,凄断送归情。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萤】 玉虬分静夜,金萤照晚凉。

含辉疑泛月,带火怯凌霜。散彩萦虚牖,飘花绕洞房。

下帷如不倦,当解惜馀光。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菊】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

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

金翘徒可泛,玉斝竟谁同。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雁】 联翩辞海曲,遥曳指江干。

阵去金河冷,书归玉塞寒。带月凌空易,迷烟逗浦难。

何当同顾影,刷羽泛清澜。杜甫 【晨雨】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羊士谔 【南池晨望】 起来林上月,潇洒故人情。

铃阁人何事,莲塘晓独行。衣沾竹露爽,茶对石泉清。

鼓吹前贤薄,群蛙试一鸣。杨巨源 【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欧阳詹 【晨装行】 村店月西出,山林鹎鵊声。

旅灯彻夜席,束囊事晨征。寂寂人尚眠,悠悠天未明。

岂无偃息心,所务前有程。刘禹锡 【冬日晨兴寄乐天】 庭树晓禽动,郡楼残点声。

灯挑红烬落,酒暖白光生。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

独吟谁应和,须寄洛阳城。白居易 【和梦得冬日晨兴】 漏传初五点,鸡报第三声。

帐下从容起,窗间曨昒明。照书灯未灭,暖酒火重生。

理曲弦歌动,先闻唱渭城。李德裕 【晨起见雪忆山居】 忽忆岩中雪,谁人拂薜萝。

竹梢低未举,松盖偃应多。山溜随冰落,林麇带霰过。

不劳闻鹤语,方奏苦寒歌。许浑 【晨起二首(后首一题作山斋秋晚)】 桂树绿层层,风微烟露凝。

檐楹衔落月,帏幌映残灯。蕲簟曙香冷,越瓶秋水澄。

心闲即无事,何异住山僧。许浑 【晨起二首(后首一题作山斋秋晚)】 残月皓烟露,掩门深竹斋。

水虫鸣曲槛,山鸟下空阶。清镜晓看发,素琴秋寄怀。

因知北窗客,日与世情乖。许浑 【晨至南亭呈裴明府】 南斋梦钓竿,晨起月犹残。

露重萤依草,风高蝶委兰。池光秋镜澈,山色晓屏寒。

更恋陶彭泽,无心议去官。许浑 【晨装(洛中次甘水,一作甘泉)】 带月饭行侣,西游关塞长。

晨鸡鸣远戍,宿雁起寒塘。云卷四山雪,风凝千树霜。

谁家游侠子,沉醉卧兰堂。许浑 【晨别翛然上人】 吴僧诵经罢,败衲倚蒲团。

钟韵花犹敛,楼阴月向残。晴山开殿响,秋水卷帘寒。

独恨孤舟去,千滩复万滩。许浑 【朗上人院晨坐】 簟凉襟袖清,月没尚残星。

山果落秋院,水花开晓庭。疏藤风袅袅,圆桂露冥冥。

正忆江南寺,岩斋闻诵经。赵嘏 【昔昔盐二十首·倦寝听晨鸡】 去去边城骑,愁眠掩夜闺。

披衣窥落月,拭泪待鸣鸡。不愤连年别,那看长夜啼。

功成应自恨,早晚发辽西。韩偓 【晨兴】 晓景山河爽,闲居巷陌清。

已能消滞念,兼得散馀酲。汲水人初起,回灯燕暂惊。

放怀殊未足,圆隙已尘生。杜荀鹤 【秋晨有感】 木叶落时节,旅人初梦惊。

钟才枕上尽,事已眼前生。吟发不长黑,世交无久情。

且将公道约,未忍便归耕。翁承赞 【晨兴】 晨起竹轩外,逍遥清兴多。

早凉生户牖,孤月照关河。旅食甘藜藿,归心忆薜萝。

一尊如。

7.关于冬天早起的诗词

《冬日早起闲咏》 作者: 白居易 水塘耀初旭,风竹飘馀霰。

幽境虽目前,不因闲不见。 晨起对炉香,道经寻两卷。

晚坐拂琴尘,秋思弹一遍。 此外更无事,开尊时自劝。

何必东风来,一杯春上面。 《冬夜吟》 作者: 陈陶 黑夜天寒愁散玉,东皇海上张仙烛。

侯家歌舞按梨园, 石氏宾寮醉金谷。鲁家襜褕暗披水,雪花灯下甘垂翅。

散帙高编折桂枝,披纱密甃青云地。霜白溪松转斜盖, 铜龙唤曙咽声细。

八埏蝼蚁厌寒栖,早晚青旗引春帝。 《冬日晨兴寄乐天》 作者: 刘禹锡 庭树晓禽动,郡楼残点声。

灯挑红烬落,酒暖白光生。 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

独吟谁应和,须寄洛阳城。

8.关于“早起”的诗句有哪些

游人愁岁晏,早起遵王畿。

——《途中作》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远坊早起常侵鼓,瘦马行迟苦费鞭。——《初授赞善大夫早朝寄李二十助教》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春来常早起,幽事颇相关。

帖石防隤岸,开林出远山。——《早起》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可怜寒食街中郎,早起著得单衣裳。

——《春来曲》 年代: 唐 作者: 王建早起怯梳头。欲绾云鬟又却休。

不会沈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

——《南乡子·晨色动妆楼》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不避晓行并早起。此情都为你。

——《谒金门·山共水》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抚诸仙,早起劳卿过耳。——《惜奴娇·紫云绛霭》 年代: 宋 作者: 巫山神女终年此地为吟伴,早起寻君薄暮回。

——《题越州袁秀才林亭》 年代: 唐 作者: 方干幽人早起赴池亭。看初日、照娉婷。

风盖露珠倾。——《太常引·幽人早起赴池亭》 年代: 元 作者: 许有壬早起阶前雪,萦丛压竹欹。

——《缘识》 年代: 宋 作者: 宋太宗。

9.早起风景的古风类诗词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0.宋词的早期发展形态

宋词的发展历程 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晏殊、张贤、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晏殊与欧阳修生当承平之世,二人喜爱南唐冯延巳词,而又无有冯延巳的经历与感慨,其所作词,或“风流蕴藉”、“温润秀洁”而多带“富贵气”,或“疏隽”、“深婉”而兼有“鄙亵之语”,与西蜀“花间”并有许多共通之处。晏殊的《珠玉词》以及欧阳修的《近体乐府》和《醉翁琴趣外篇》,在思想内容上,未曾突破传统题材,在艺术形式上,也未见新的创造。

在北宋词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中,晏殊、欧阳修的创作,主要在于继承;张先、晏几道的创作,则已稍露宋人特色。 张先、晏几道二人,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

张先歌词创作,宛转典丽,思想内容虽未曾突破“花间”范围,但他创制了若干慢词,在艺术形式上,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晏几道的创作,在艺术形式上,虽仍为“花间”式的令词小曲,但其“寓以诗人句法,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黄庭坚《小山集序》),在思想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不可视之为“追逼花间”(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而已。

宋词发展至张先、晏几道,真正完成了由唐入宋的过渡。 然而,在这一过渡阶段中,宋词的变革已经开始。

其中,第一位变革者就是柳永。柳永比晏殊大4岁,比欧阳修大12岁,三人同属于北宋前期的歌词作家。

但是,柳永的影响却不限于北宋前期,而波及于整个北宋词坛。柳永所走的道路与晏、欧完全不同。

晏、欧是政界、文坛的显要人物,柳永却是个“失意无聊,流连坊曲”的落拓文人。但正因如此,柳永有机会深入社会下层,他的创作广泛地接触了社会人生,除了男女恋情,还反映了都市生活的某些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部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而且,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因此,柳永的创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基的作用。

北宋中后期,苏轼登上词坛,为北宋词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苏轼把词当作“诗之裔”(《祭张子野文》),在柳永开拓疆界、扩大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变革”。

《东坡乐府》中出现了〔沁园春〕“孤馆灯青”、〔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念奴娇〕“大江东去”等一类篇章,为北宋词坛增添异彩。词至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卷四),已成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在欧、晏时,词的创作已不仅仅为了应歌,为妓女立言,而且可以直接用以言情、述志。

苏轼的出现,促进了北宋词朝着多极方向发展。一方面,柳永的影响极为深远,北宋慢词创作,自苏轼、秦观继起之后,更加兴盛;另一方面,苏轼同时及稍后,若干追随者学其作词,虽各有所得,却不拘一格,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柳、苏的“变革”及其相互竞争的结果,使得北宋词坛出现了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发展变革阶段中的北宋词,并非所谓“婉约”“豪放”两种风格、两种流派所能概括。

在这一阶段中,除了柳永、苏轼的“变革”,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也为北宋词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进作用。秦观出于苏轼门下,他“自辟蹊径,卓然名家”(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

他的词“俊逸精妙”(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与苏轼并不相近。赵令畤为苏轼门客,学苏轼作词,亦未得其真髓。

但是,秦观所作〔调笑令〕10首(并诗),歌咏历史上许多美女的故事,赵令畤的商调〔蝶恋花〕12首,将张生、崔莺莺的故事谱入歌词,构成了大曲的雏形,不仅为后世戏剧之滥觞,而且也为多种风格的北宋词增加了品种。此外,贺铸的歌词,“高绝一世,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张耒《贺方回乐府序》),这同样也为发展中的北宋词增添了姿态。

北宋后期,周邦彦兼采众家之所长,进行了一系列集大成的工作,促进词体的成熟。在歌词创作的思想内容上,周邦彦“以旁搜远绍之才,寄情长短句”(刘肃《片玉集》序),增强了词的“体质”;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周邦彦“多用唐人语檃括入律”(《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并注重词调的整理与规范化,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典型。

南宋词体的蜕变南渡后,歌词创作出现了新的情况。一方面,江左偏安,出现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局面,社会上唱词之风仍然盛行,为歌词创作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历史的大变革,由北宋而南宋,政治上的动荡必然波及词坛与歌坛,对词体的发展演变产生一定的影响。

南宋时期的歌词作家,在各自不同的创作道路上,以各。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