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汪伦的诗句汪伦,黟县人,曾任泾县县令,卸任后由于留恋桃花潭,特将其家由黟县迁往泾县。 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 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 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端。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 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汪伦的诗句有哪些有两首。 1.《赠汪伦》 朝代:唐代|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送王伦(一作汪伦)》 朝代:唐代|作者:刘复 春江日未曛,楚客酣送君。 翩翩孤黄鹤,万里沧洲云。 四方各有志,岂得常顾群。 山连巴湘远,水与荆吴分。 清光日修阻,尺素安可论。 相思寄梦寐,瑶草空氛氲。 汪伦简介: 汪伦,字文焕,一字凤林,歙州黟县(宣州太平县,今安徽黄山市黄山)人。唐开元间任泾县令,著名诗人李白好友。 卸任后,由于留恋桃花潭,特将其家由黟县迁往泾县,居泾县桃花潭畔。天宝元年(740年)至宝应元年(761年),李白曾多次来安徽当涂、宣城、泾县、秋浦、南陵等地,并游历泾县桃花潭。 汪伦以美酒待客。临别时,李白作《赠汪伦》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汪伦写的诗有哪些汪伦不知道有没有写过诗歌,至少现今没有汪伦的诗歌流传下来,但是有几首诗歌涉及到汪伦。 最著名的的是李白的《赠汪伦》 《赠汪伦》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告别诗。李白正要乘船离开桃花潭,好友汪伦深情地唱着歌赶来送行。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送行者是谁呢?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另外有两首诗涉及到汪伦,引用如下: 《去常德州中感赋》 年代: 近代 作者: 秋瑾 一出江城百感生,论交谁可并汪伦? 多情不若堤边柳,犹是依依远送人。 《追和陈子高赠王法曹韵》 年代: 宋 作者: 喻良能 肯学少陵对马军,肯同太白谢汪伦。 聊将文字饮一盏,不待月影成三人。 门前车马闹迟日,陌上绮罗娇暮春。 想见流觞多乐事,酒酣人问斗升嗔。 4.汪伦的诗句汪伦,黟县人,曾任泾县县令,卸任后由于留恋桃花潭,特将其家由黟县迁往泾县。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端。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赠汪伦的诗句翻译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 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 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 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 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 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 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 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 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 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6.有关李白送别的诗句1、《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4、《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6、《送杨山人归嵩山》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7.曾汪伦的《绝句》的诗句是什么赠汪伦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⑵。 桃花潭水深千尺⑶,不及汪伦送我情⑷。[1] 词句注释⑴汪伦:李白的朋友。 ⑵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⑶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 ⑷不及:不如。[2] [3] 白话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