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中的思妇形象

1.诗经伯兮如何刻画思妇的心里活动

sbgouu :你好。

《伯兮》描写在家思妇想念出外远征和丈夫,表达了无法忍受的强烈感情,诗首先想象丈夫在外“为王前驱”的英武形象,生动浮现在脑海中,这才更激起刻骨铭心的思念,连打扮也无心了,思念的深沉和强烈,有如久旱渴雨。偏偏烈日当头。这种强烈地思念,简直叫人无法忍受,甚至寄托在北堂下种植的忘忧草,来消解这种沉重的思念,相思之情,怀念之义,一层深似一层,而又层层变换抒写的方式,读着《伯兮》,憔悴的面容,又兼蓬首形象,不由浮现“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徐干《室思》),“终日恹恹倦梳裹”(柳永《定风波》),“起来慵自梳头”(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等等,不胜枚举。继之杜甫的在《新婚别》中写道“罗襦不复施”,在这位思夫的女性由里及表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2.《诗经》的女性形象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啊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和完

美的艺术形式,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殷周社会各种生活画卷。它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

形象,这些诗主题的揭示主要是通过对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刻画来完成的,我们从中可以

体会那个时代女性对待情感、婚姻、生活的基本态度,了解夫权文化背景下女性在婚姻

家庭中所遭受的精神痛苦与情感奴役、地位低下的真实境况,进而理解中国女性在漫长

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争取平等与自由所做出的奋争与牺牲。后来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逐渐确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些,在诗经作品丰富的女性形象演变中具体体现了出来。

一、纯真烂漫、热情泼辣的美丽女子形象

二、懦弱痴情、悲戚哀婉的感伤女子形象

三、秀外慧中、温柔贤淑的淑女形象

四、刚烈果敢、不可亵渎的贞女形象

五、内外兼修、忠夫爱国的思妇形象

3.思妇词的特点

思妇诗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会找到许多这样的诗歌,我们发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思妇诗的特点与以往朝代是大不相同的,而且这些诗歌大多是由男性文人作的。

梳理一下这些文人代言思妇的身份,大致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以悲为美”的诗歌欣赏倾向,政教理念、诗学传统的影响,政治思想的寄托,文人关注社会的体会。《古诗十九首》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

二者相互补充,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游子思妇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在中国古代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义,千百年来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绝大多数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他们身在他乡,胸怀故土,心系家园,每个人都有无法消释的思乡情结。《涉江采芙蓉》的主人公采撷芳草想要赠给远方的妻子,并且苦苦吟叹:“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明月何皎皎》的作者在明月高照的夜晚忧愁难眠,揽衣徘徊,深切地感到:“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天涯芳草,他乡明月,都没有给游子带来的心灵的慰藉,相反,倒是激发起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游子思乡,这是人类普遍的情感,在农业文明时代体现得更为明显。

不过,在以往的史传文学作品中,人们经常见到的是富贵以后流露出的乡情,衣锦还乡的热烈场面。《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是失意士子,他们在穷困潦倒之际所弹奏的思乡曲,语悴情悲,充满天涯沦落人的凄楚,引来的是同情和怜悯。

游子思乡作品在《诗经》中有多篇,《诗经》中游子的思念对象有他们的妻子,但更多的是想到父母双亲,桑梓情中渗透亲子之爱;《古诗十九首》思乡焦点则集中在妻子身上,思乡和怀内密不可分,乡情和男女恋情是融汇在一起的。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数是宦游子弟,他们之所以离家在外,为的是能够建功立业,步入仕途。

对此,诗人反复予以申诉。《今日良宵会》写道:“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轗轲常苦辛。”这是要在仕途的激烈竞争中捷足先登,占领显要的职位,摆脱无官无职的贫贱境地。

《回车驾言迈》亦称:“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这位作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仕途上的飞黄腾达,而且还追求自身的不朽价值,通过扬名后世使生命具有永恒的意义。两汉乐府诗除了叙事诗外,也有一定数量的抒情诗,并且在格调上和《古诗十九首》相近。

但是,像上述两首诗这样表现积极用世精神的作品很难找到。把士人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理想用如此坦率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古诗十九首》之前的诗歌作品中尚不多见。

游子宦达的成功率很低,多数人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作为仕途上的失败者,各种想法也就随之产生,他们要在其他方面寻找慰藉,用以保持心态的平衡。

《古诗十九首》作者的人生意识是清醒的,他们不相信成仙术,头脑里没有长生不死的彼岸世界,只想在现实中过得更快活、更自在。于是,他们“荡涤放情志”(《东城高且长》),去追求燕赵佳人。

《驱车上东门》也写道:“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这是说要以美酒华服来消磨人生,同样表露得非常坦率。由于仕途的挫折,这些士子人生追求的层次由高向低跌落,从努力实现人生不朽到满足于耳目口腹之欲,他们是在寻求某种补偿,话语虽达观,深层的悲哀仍然可以感受到。

《古诗十九首》所展示的思妇心态也是复杂多样的。盼望游子早归,这在《古诗十九首》众多的思妇诗中没有一首例外。

然而,盼归而不归,思妇的反应却大不相同。有的非常珍视自己的婚姻,对游子的爱恋极深,远方捎回书信,她会置之怀中,“三岁字不灭”(《孟冬寒气至》);远方寄回一端绮,她会裁制成象征夫妻恩爱的合欢被(《客从远方来》)。

有的觉察到“游子不顾返”的苗头,思妇日感衰老、消瘦,只好宽慰自己“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也有的思妇在春光明媚的季节经受不住寂寞,发出“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的感叹。

这些思妇诗的作者未必都是女性,大部分可能是游子揣摹思妇心理而作,但都写得情态逼真,如同出自思妇之手。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重在表现思妇独处的精神苦闷,她们担心游子喜新厌旧,担心自己的真情不被对方省察,担心外力离间。

《古诗十九首》中思妇和游子的形象都是孤独的,不过,和游子相比,思妇显得更加孤独。游子有良宵会、有赏歌听曲的机会,还可以驱车出游,而思妇却只能徘徊院庭,空室长叹,她们难言的寂寞经常是靠泪水冲洗。

《古诗十九首》所出现的游子思妇,徘徊于礼教与世俗之间,他们既有合乎传统礼教的价值取向,又有世俗的人生选择;时而有违礼之言,但见不到违礼之行,不及于乱。游子即使决心“荡涤放情志”,一旦真的面对燕赵佳人,又“沉吟聊踯躅”。

(《东城高且长》)妙龄女子先是埋怨对方的迎娶过迟,但随即又表白:“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冉冉孤生竹》)如果说游子从立功立名转向佳女美酒体现了古代失路士人的普遍趋势,那么徘。

4.谁能帮忙分析一下《诗经·氓》中的弃妇形象

《诗经·氓》弃妇形象分析

作者:普朝洪 2003-8-22 9:45:31 已读:2574次

[摘 要] 《诗经·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弃妇诗。诗中的女主人悔恨地叙述自己恋爱、结婚的经过和婚后被遗弃的遭遇。但她并不徘徊留恋,而是抱着“亦已焉哉”的决绝态度,表现她性格的刚强和反抗的精神。全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造成的妇女的不幸命运。

[关键词] 《诗经·氓》;弃妇;形象

《诗经·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弃妇诗。诗中自叙了“我”(即弃妇)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全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也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女子在婚姻、家庭中处于被动低下的地位。

诗中的主人公“我”在婚约过程中是一个对爱情、婚姻很痴情的女子,在道貌岸然的“抱布贸丝”的伪君子小商人的追逐下,接受并轻信了对方的爱情,而且冲破了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在伪君子小商人“匪来贸丝,来即我媒”的追求中,主动“送子涉淇”,虽“子无良媒”,但还是同意了“秋以为期”,和后来的“负心郎”建立了恋爱关系并订下了终身,表现出了“我”对爱情的自由追求,这在那样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但也由于“我”对爱情自由的追求痴情到了忘情的地步,未对伪君子小商人作过细的了解和考验,从而埋下最终悲剧的根源——婚约。

“我”是一个对爱情十分投入而且情感十分丰富的女子。约会结束,伪君子小商人离去时“乘彼诡垣,以望复关”,登高而日送。约会时早早等待,而且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当久等看不到男方返回的车子时“泣涕涟涟”泪如雨下,一旦看到男方的车子返回来时又破涕为笑,而且边说边笑,痴情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

“我”追求的是——种自由纯真的爱情,表现在“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中的是不嫌贫爱富,不追求彩礼,虽然男方迎娶未带上任何聘礼,但自己带上自己的嫁妆就乘上迎娶的车子。到了伪君子小商人家“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为创建家业、创造幸福而天天早起晚睡、早出晚归操持家务,从无怨言,是一个有着传统美德的贤妻型的女性的典型。但由于伪君子小商人是一个喜新厌旧的负心郎,所以“我”长得“桑之未落、其叶活若”似的年轻漂亮的时候,很是对“我”痴情迷恋。当“我”为操持家务多年劳苦而劳累成象“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样的时候,伪君子小商人则“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一改初衷,反复无常,甚至“言既遂矣,唾于暴矣”,对“我”无端粗暴直至遗弃。

这一结局在当时社会不但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中,“我”落到的是“兄弟不知,哩其笑矣”的境地,真是雪上加霜。这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所受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脆弱一点可能就只有走向死亡之路,但“我”仍能“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冷静地对待这一切沉重的打击和不幸。对悲剧结局的态度是“反足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一个女子勇往直前走自己的路的坦荡自信的坚强和反抗精神。是一个十分难得可贵的弃妇的典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典型意义是伟大的。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