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采微》第六章全部内容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xiǎnyǔn)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kuí)。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诗经采薇(节选)【小学六上语文书】求解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意思;回想当年我出征时,正值春天,微风吹拂着柔嫩的树枝.如今归来之日,已是漫天飞雪的冬天.词语释义: 昔:从前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思:语气助词.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矣:语气助词诗歌赏析: 这首诗主要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抚今追昔,回响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原诗共六章,这里节选的是第六章的前四句,诗人抓住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表示军路生活的漫长,出征时春意盎然,杨柳随风飘动,归来时已是雪花飘飘的冬天.这种以景传情的方法是本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四首古诗,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1、诗经采薇改写故事: 回想当初,离家之时的我还正年青,在那个春风和煦、杨柳依依的日子,伴着鸟儿在枝头的吟唱,我站在树下与我的妻儿、我的父母、我的乡亲们挥手告别,奔赴战场。家里妻儿不忍我离去,我又何尝舍得她们。 如今,在这个十几年后的深冬,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万里飞雪,将穹苍作烘炉,熔万物为白银。 雪将住,风未定,我已经拖著疲惫的身子,慢慢地走在这条熟悉却又陌生的回家路。 家乡变了吗?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家乡是否已变得荒无人烟?亲人们还在吗?我终於回来了,可是,却丢失了青春的年华,丢失了与亲人们在一起的快乐生活。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我,再想起当年那一场场残酷的战争,它们让多少人家破人亡?我不敢再去想,那种悲伤的心情,此时,还有谁能够理解啊? 漫天的飞雪中,走着的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因为我是还活着;同时我也是一个不幸的人,我被那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又饥又渴。 我只是风雪中一个孤独的身影。 步履蹒跚地走着。 战战兢兢地走着。 零乱的脚步,踏碎了地上的冰雪,却踏不碎天地间的落寞。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是一个秋天的夜晚。 辛弃疾同友人一起从家中漫步出来,他们要去黄沙岭踏月赏景。 当时的天边,一轮明月升上了树梢,明光的亮光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它们在摇曳的枝头盘旋。随着那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也送来了一阵阵稻田里成熟的在稻花所散发的香气里。蝉声香气里,隐隐约约的,还有人声,是秋夜纳凉的人们正谈论着丰收的年景,可是听不清楚啊,因为田里的青蛙也仿佛感受到了农民们的喜悦心情,一阵阵一片片,欢愉的叫着。再往前走,天空中开始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忽然想起就在前面的社林边,应该有一家茅店小屋啊,怎么看到呢?再往前走了马步,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之前,不就是原来熟悉的小店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