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和黄梅戏有关的诗句

1.关于黄梅戏的诗句

岳西晚清文人王浣溪的观黄梅戏诗

清光绪二十六年(1990年)早春,葛大权率班来五河演出时,年仅20多岁,正值才华横溢之际,所扮小旦令五河观众为之倾倒.难以数计的“高腔迷”们一改初衷成为“黄梅迷”,也征服了那些不看“花鼓淫戏”的文人、绅士们.王浣溪尽情地欣赏着与古朴喧阗的高腔艺术风格迥异的黄梅戏,不禁诗情勃发,他结合社会,观照自身,浮想联翩,直抒胸臆,佳作连篇.

“观戏诗”共三组,第一组写观戏心得体会,诗中悟出许多深刻的道理,不乏哲理性佳句:

《观戏有得》

一: 绝大文章游戏出,特翻往事做新闻.

诙谐却有箴规意,只是旁观漫不分.

二: 说法由来必现身,当场情事本非真.

笑他到底痴迷者,未免观场是矮人.

三: 曲部风流斗巧妆,英雄儿女各分行.

诸君漫说登场好,总要回头看下场.

四: 富贵功名四十年,卢生有梦也徒然.

梨园曲似邯郸枕,一样收场绝可怜.

第二组诗是赠葛大权的.作者真挚而细腻地描绘了伶人葛大权潇洒的扮相,精彩的表演,诱人的魅力,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赠伶人葛某》

葛洪妙裔尽神仙,戏术偏工最少年;

翩若惊鸿翔日下,皎如玉树立风前;

可餐秀尽饥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

听啭一声莺语罢,直教欢喜极人天.

《再赠二绝句》

一: 岂是当年葛玉贞,新词谱就更调筝;

而今记得前身样,故把钗裙学女伶.

二: 才拭啼痕笑态宣,歌成又舞柘枝颠;

旁观只怪痴憨甚,那识登场要达权.

第三组则是咏“葛大权班”所演的剧目,选10部大本戏,分别题咏:

一: 倚官作势已难宽,况把书生下等看;

拼掷儒冠伸众愤,到头博得万民欢.

(注):作者此诗咏传统剧目《张朝宗告漕》(又名《告经承》、《告大漕》).

二: 一片冰心断不移,此身拼作女沙弥;

镜分虽有团圆日,难煞墙头破镜时.

(注):作者此诗所咏剧目为《合镜缘》(又名《双合镜》、《月墙破镜》).

三: 未识郎君面若何,是谁入室竟操戈;

倘非牵绊书生出,怎得松枝施茑萝.

(注):此诗咏《乌金记》(又名《桐城奇案》).

四: 小星得备亦良缘,云雨巫山梦不全;

纵是金环能践约,那堪虚度十三年.

(注):此诗写《毛洪记》(又名《两世姻缘》).

五:一塔珍珠暗定情,奇缘共羡小方清;

登楼不说登科话,翻惹家人两泪倾.

(注):此诗写《珍珠塔》.

六:棍打鸳鸯太不情,一杯酒复困书生;

葡萄渡口风波恶,那及官衙势更横.

(注):此诗写《葡萄渡》(又名《清官私访》、《清官册》).

七:苟延残喘主人恩,翻肆谗言月下奔;

到底罗巾能泄恨,不教东海郁冤魂.

(注):此诗写《罗帕记》.两本头则分称《罗帕宝》、《三鼎甲》,总称《罗帕记》.

八:失之交臂奈伊何,却悔从前领略讹;

抵死相思了无益,不如双去问阎罗.

(注):此诗写《山伯访友》.老本分两本:《下天台》、《上天台》.

九:有身尚卖复何思,树下联姻事更奇;

不借聘钱偏得妇,牛郎无比好便宜.

(注):此诗写《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

十: 割鸡本不用牛刀,贾祸谁知在羽毛;

我自烹雉无怨恨,却令举室荷恩褒.

(注):作者此诗咏的是《鸡血记》(又称《磨坊记》).

以上10首咏黄梅戏传统剧目的诗作,经对照其剧情与今存黄梅戏同名剧目完全相同.“观戏诗”可确凿地证明:清代安庆地区的黄梅戏剧目,在道光咸丰年间已趋成熟并定型.

晚清文人王浣溪为黄梅戏所赋“观戏诗”,记录了一段历史,填补了黄梅戏史的空白,弥足珍贵.

2.有关黄梅戏的评价的诗句有哪些

都是来自晚清文人王浣溪,选取部分诗句参考。

1、听啭一声莺语罢,直教欢喜极人天。-《赠伶人葛某》

2、曲部风流斗巧妆,英雄儿女各分行。-《观戏有得》

3、拼掷儒冠伸众愤,到头博得万民欢。-《再赠二绝句》

4、岂是当年葛玉贞,新词谱就更调筝。-《再赠二绝句》

5、富贵功名四十年,卢生有梦也徒然。-《观戏有得》

原文:

《赠伶人葛某》

作者:王浣溪

葛洪妙裔尽神仙,戏术偏工最少年;

翩若惊鸿翔日下,皎如玉树立风前;

可餐秀尽饥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

听啭一声莺语罢,直教欢喜极人天。

《观戏有得》

作者:王浣溪

一:

绝大文章游戏出,特翻往事做新闻。

诙谐却有箴规意,只是旁观漫不分。

二:

说法由来必现身,当场情事本非真。

笑他到底痴迷者,未免观场是矮人。

三:

曲部风流斗巧妆,英雄儿女各分行。

诸君漫说登场好,总要回头看下场。

四:

富贵功名四十年,卢生有梦也徒然。

梨园曲似邯郸枕,一样收场绝可怜。

《再赠二绝句》

作者:王浣溪

一:

岂是当年葛玉贞,新词谱就更调筝;

而今记得前身样,故把钗裙学女伶。

二:

才拭啼痕笑态宣,歌成又舞柘枝颠;

旁观只怪痴憨甚,那识登场要达权。

第三组则是咏“葛大权班”所演的剧目,选10部大本戏,分别题咏:

一:

倚官作势已难宽,况把书生下等看;

拼掷儒冠伸众愤,到头博得万民欢。

二:

一片冰心断不移,此身拼作女沙弥;

镜分虽有团圆日,难煞墙头破镜时。

三:

未识郎君面若何,是谁入室竟操戈;

倘非牵绊书生出,怎得松枝施茑萝。

四:

小星得备亦良缘,云雨巫山梦不全;

纵是金环能践约,那堪虚度十三年。

五:

一塔珍珠暗定情,奇缘共羡小方清;

登楼不说登科话,翻惹家人两泪倾。

六:

棍打鸳鸯太不情,一杯酒复困书生;

葡萄渡口风波恶,那及官衙势更横。

七:

苟延残喘主人恩,翻肆谗言月下奔;

到底罗巾能泄恨,不教东海郁冤魂。

八:

失之交臂奈伊何,却悔从前领略讹;

抵死相思了无益,不如双去问阎罗。

九:

有身尚卖复何思,树下联姻事更奇;

不借聘钱偏得妇,牛郎无比好便宜。

十:

割鸡本不用牛刀,贾祸谁知在羽毛;

我自烹雉无怨恨,却令举室荷恩褒。

王浣溪简介:

王浣溪,名造五,字凤楼,清同治八年(1869年)三月初四日生。潜山县(今岳西县桃李乡东园村)人。

王浣溪出生于今岳西县的一个书香门第,自由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年未弱冠便中秀才、补廪生。光绪末年,轮当岁贡,因为仗义执言得罪学官而未赴选,从此淡泊功名,潜心教学。

王浣溪作的18首“观戏诗”为填补黄梅戏史的空白做出了贡献。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item/王浣溪/10759911?fr=aladdin

3.形容黄梅戏的诗词

西晚清文人王浣溪的观黄梅戏诗 清光绪二十六年(1990年)早春,葛大权率班来五河演出时,年仅20多岁,正值才华横溢之际,所扮小旦令五河观众为之倾倒。

难以数计的“高腔迷”们一改初衷成为“黄梅迷”,也征服了那些不看“花鼓淫戏”的文人、绅士们。王浣溪尽情地欣赏着与古朴喧阗的高腔艺术风格迥异的黄梅戏,不禁诗情勃发,他结合社会,观照自身,浮想联翩,直抒胸臆,佳作连篇。

“观戏诗”共三组,第一组写观戏心得体会,诗中悟出许多深刻的道理,不乏哲理性佳句:《观戏有得》一: 绝大文章游戏出,特翻往事做新闻。诙谐却有箴规意,只是旁观漫不分。

二: 说法由来必现身,当场情事本非真。笑他到底痴迷者,未免观场是矮人。

三: 曲部风流斗巧妆,英雄儿女各分行。诸君漫说登场好,总要回头看下场。

四: 富贵功名四十年,卢生有梦也徒然。梨园曲似邯郸枕,一样收场绝可怜。

第二组诗是赠葛大权的。作者真挚而细腻地描绘了伶人葛大权潇洒的扮相,精彩的表演,诱人的魅力,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赠伶人葛某》葛洪妙裔尽神仙,戏术偏工最少年;翩若惊鸿翔日下,皎如玉树立风前;可餐秀尽饥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听啭一声莺语罢,直教欢喜极人天。

《再赠二绝句》一: 岂是当年葛玉贞,新词谱就更调筝;而今记得前身样,故把钗裙学女伶。二: 才拭啼痕笑态宣,歌成又舞柘枝颠;旁观只怪痴憨甚,那识登场要达权。

第三组则是咏“葛大权班”所演的剧目,选10部大本戏,分别题咏:一: 倚官作势已难宽,况把书生下等看;拼掷儒冠伸众愤,到头博得万民欢。(注):作者此诗咏传统剧目《张朝宗告漕》(又名《告经承》、《告大漕》)。

二: 一片冰心断不移,此身拼作女沙弥;镜分虽有团圆日,难煞墙头破镜时。(注):作者此诗所咏剧目为《合镜缘》(又名《双合镜》、《月墙破镜》)。

三: 未识郎君面若何,是谁入室竟操戈;倘非牵绊书生出,怎得松枝施茑萝。(注):此诗咏《乌金记》(又名《桐城奇案》)。

四: 小星得备亦良缘,云雨巫山梦不全;纵是金环能践约,那堪虚度十三年。(注):此诗写《毛洪记》(又名《两世姻缘》)。

五:一塔珍珠暗定情,奇缘共羡小方清;登楼不说登科话,翻惹家人两泪倾。(注):此诗写《珍珠塔》。

六:棍打鸳鸯太不情,一杯酒复困书生;葡萄渡口风波恶,那及官衙势更横。(注):此诗写《葡萄渡》(又名《清官私访》、《清官册》)。

七:苟延残喘主人恩,翻肆谗言月下奔;到底罗巾能泄恨,不教东海郁冤魂。(注):此诗写《罗帕记》。

两本头则分称《罗帕宝》、《三鼎甲》,总称《罗帕记》。八:失之交臂奈伊何,却悔从前领略讹;抵死相思了无益,不如双去问阎罗。

(注):此诗写《山伯访友》。老本分两本:《下天台》、《上天台》。

九:有身尚卖复何思,树下联姻事更奇;不借聘钱偏得妇,牛郎无比好便宜。(注):此诗写《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

十: 割鸡本不用牛刀,贾祸谁知在羽毛;我自烹雉无怨恨,却令举室荷恩褒。(注):作者此诗咏的是《鸡血记》(又称《磨坊记》)。

以上10首咏黄梅戏传统剧目的诗作,经对照其剧情与今存黄梅戏同名剧目完全相同。“观戏诗”可确凿地证明:清代安庆地区的黄梅戏剧目,在道光咸丰年间已趋成熟并定型。

晚清文人王浣溪为黄梅戏所赋“观戏诗”,记录了一段历史,填补了黄梅戏史的空白,弥足珍贵。

4.与黄梅有关的诗词

宋)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此联为【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在督军任内,有次在‘玉楼东酒家’大宴宾客,觥筹交错,酒菜罗列。席间一幕僚在斟酒之际,指着手中酒瓶说:“这是一瓶法国名酒‘三星白兰地’,愿诸公属对”。席间沉默了。几分钟,无人开口。谭忽然站起来说:“我想了一名‘五月黄梅天哗粻糕救蕹嚼革楔宫盲’,未知妥否?”诸人一琢磨,无不点头叹服。

5.描写黄梅戏的诗句

《赠伶人葛某》葛洪妙裔尽神仙,戏术偏工最少年;翩若惊鸿翔日下,皎如玉树立风前;可餐秀尽饥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听啭一声莺语罢,直教欢喜极人天.《再赠二绝句》一: 岂是当年葛玉贞,新词谱就更调筝;而今记得前身样,故把钗裙学女伶.二: 才拭啼痕笑态宣,歌成又舞柘枝颠;旁观只怪痴憨甚,那识登场要达权.第三组则是咏“葛大权班”所演的剧目,选10部大本戏,分别题咏:一: 倚官作势已难宽,况把书生下等看;拼掷儒冠伸众愤,到头博得万民欢.(注):作者此诗咏传统剧目《张朝宗告漕》(又名《告经承》、《告大漕》).二: 一片冰心断不移,此身拼作女沙弥;镜分虽有团圆日,难煞墙头破镜时.(注):作者此诗所咏剧目为《合镜缘》(又名《双合镜》、《月墙破镜》).三: 未识郎君面若何,是谁入室竟操戈;倘非牵绊书生出,怎得松枝施茑萝.(注):此诗咏《乌金记》(又名《桐城奇案》).四: 小星得备亦良缘,云雨巫山梦不全;纵是金环能践约,那堪虚度十三年.(注):此诗写《毛洪记》(又名《两世姻缘》)。

6.与戏曲有关的谚语、古诗

有关古诗: 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唐 白居易《琵琶行》 译文:曾经弹奏完曲子让老师都佩服,(弹得好),化完妆周围的艺妓都嫉妒我(美)。 2、人生等戏剧,衮衮徒区区。

——宋 韩淲《白日偶无客青山长对门》 译文:这人生就像戏曲一样,有起有伏,必定不是顺畅的。 3、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宋 苏轼《戏子由 》 译文:戏子的声音有时候就像教书的先生拉的长长的,有时又像学舍一样小小的。 4、一官聊戏剧,三径肯荒芜。

——宋 陈棣《挽江公三首》 译文:假如一个官开始聊起了戏曲,那么在他管理的地区三径之内肯定是荒芜的。 5、等为戏剧谁能先,我笑谓翁儿更贤。

—— 宋 苏轼 《古意》 译文:苏轼追溯到事情的起始,笑向那“翁”问道:“同为戏剧到底是谁最早演习的?我笑对老翁说:‘还是儿子更贤于您! 有关谚语: 1、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2、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3、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4、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5、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7.急求赞美戏曲的诗句

1.“你穿上凤冠霞衣,我将眉目掩去,大红的幔布扯开了,一出折子戏……”浓妆重彩的背后是张什么样的脸,华丽戏服里又缝着怎样的故事,生活里有的,故事中讲的,聚散离合,悲喜忧愁,酸甜苦辣,阴晴圆缺,统统搬上舞台,流淌成有声有色的历史,满足了多少平淡而不甘平庸的心。

2.《老残游记》里小玉唱绝四座、余音绕梁的境界,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就,每个名角的成长都是一部血泪斑驳的书,大部头的书才成就这一亮相便惊艳四方的绝活儿。弦索胡琴伴奏下的婉转曲折,倾倒了爷孙几代,风靡了数个王朝。

这哪是人间音响,分明是域外天籁! 3.正如老歌适合于用黑胶唱片来收藏一样,戏曲还是要在舞台上发扬光大的。泛黄纸张上记载的文字只能作为案头文学,供文人赏玩;而再动听的呼吁,如果失去了鲜活的文化载体,也起不到拯救传统的作用。

若有心,请停下匆忙的步履,找一间戏院,品一壶香茗,和着古老的曲调,放松一回自己的身心吧。 4.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5.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6.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7.从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到流行歌手李纹的歌曲《刀马旦》;从台湾作家白先勇编导的青春版《牡丹亭》轰动半个中国,到叛逆小天王周杰伦捏着假嗓在《霍元甲》中唱京剧……不经意间,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正悄悄地浸染着我们的生活。

8.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一城一味,一城一曲,一城一个故事。煮一杯茶,西湖柳瘦;翻一本书,红楼春秋;听一出戏,最爱黄梅。

9.我不会唱戏,但我喜欢看着一个个角色包容着一切的悲欢离合,那些小情绪,在舞台上不断放大,可能现实生活中几秒的思绪,会演变成几分钟的演绎。人生里的相遇,本来就带着欢乐,在戏曲里就像是民歌的对答。

你看着它,就知道它有恒久的生命力。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10.戏曲毕竟不是生活,但正如于丹所说,她爱昆曲这种生活方式。在一出出戏目中,一段琴音就能挑起一缕情丝,佳节观灯也能观出那么多乐事。

戏曲本身就是一种品位,一种享受,很难得,荡涤了千年的时光,还有这样的艺术能让我们细细品尝。我喜欢经得住时间里荡涤的东西,更淳更深刻。

11.沉醉百年采茶调,衣襟总带黄梅香。诸君漫说登场好,曲部风流斗巧妆。

12.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皆成妙境”;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唱念坐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处处体现着戏曲自身诗的艺术表现和诗的抒情美 13.“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

正是传统文化的烛照濡染,使戏曲“离形取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14.水袖并不易运用得好。欠则暗淡无力,过则猛而无姿,只有理解了它,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才能做到出神入化,让心绪与水袖一同飘飞。

正如母亲教我儿时所做的那古老而又简单的游戏,需要那反反复复的重叠,周而复始的轮回,然后挥收自如,也就达到了最高境界。 15.每当戏中的女子情到深处,牵挂便如水袖般若即若离;而悲到切处,恨,也在拂袖而去那一霎那间凝固。

那份深沉的情感,则在台上久久不息,令人荡气回肠。 姐姐又说,这古女子的心思就如同水袖一般含蓄,即使是郎情妾意难分难舍,那思思量量的心事也像是女子的纤纤玉手,总要被水袖层层叠叠地遮掩了去,哪怕是顾影自怜,抑或回眸一笑,也需水袖若有若无地涵盖着。

8.与“戏曲”有关的谚语、古诗

1、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2、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3、南昆(昆山腔)、北弋(弋阳腔)、东柳(柳子腔)、西梆(梆子腔)。

4、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5、南麒北马关外唐。

6、不疯魔不成活。

7、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8、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9、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10、救场如救火。

11、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12、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13、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14、艺不离手曲不离口。

15、见山如山在,看水如水流。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距今约有三百六十多个戏曲剧种,从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的京剧、豫剧、越剧,被官方和戏迷友人们誉为中国戏曲三鼎甲。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坠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9.关于戏曲的古诗

戏子由

【宋】苏轼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任従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眼前勃溪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齑盐甘似蜜。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余杭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旗旄。

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棰。

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

居高忘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

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

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