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小麦的诗句1、关于麦子诗句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注释 ⑴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 :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⑹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⑻但:只。惜:盼望。 ⑼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傍:同“旁”。 ⑽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遗失 ⑾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 ⑿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 ⒀闻者:白居易自指。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⒁输税(shuì):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3、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4、简析 《观刈(yì)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有关丰收的诗歌我这瘦弱的马鞍 班蟊飘散的足音 落入午夜的产房] 恋爱的梨花 打开暮春的房门 ?? 孩子们都去守望稻田 乌鸦在正午失眠 路旁的姑娘 硕大的** 没人采摘 ?? 我们这一片成熟的庄稼 年轻的牧人 请吆喝你的牛羊 谁拉开多情的纱帐 对着蓝月亮的耳朵歌唱 《删除的记忆》 你及不掩耳的来了 又目不可及的去了 秋天没有思考 黄叶的命运就落在大地的手掌中 我试着从泥土里搜索日子 从河面上寻找白云 水瞪了我一眼 童年一晃如过 《风,在搜索什么》 绿色的叶 红色的花 青色的草 紫色的云 被大地吞噬 被秋扫荡 青春之火在地里高歌 拔节 一千万只饥民的手在旷野上伸展 牛羊在啃着苍老的生命 风钻地三尺 搜索着什么 等待———— 一个青色的生命 《丰收走进了家》 黄金的声音从田野走进家 一阵风 吹香了整个原野 枝累了 低垂着头 勤劳的人填充着饥饿了的田埂 软尾巴的燕子在屋檐下微瞪着眼 被面前的金光吓的震粟 以前的三五斗 现在三五百担 该是时候了 1 一望无际白云般点缀的棉花 微风又送来 满鼻的稻花香 还有黄澄澄的玉米棒子 红彤彤的辣椒 和火红的高粱 丰收的喜悦 象初秋的好天气 时刻挂在农民古铜色的脸上 2 餐桌上的食物 不在为了解决温饱 而是为了营养调配 在不断翻着花样 去年 已配齐了全套的农用机械 今年 刚盖了没几年的瓦房 小两口子 正商量着要翻盖新房 笔直的柏油路 刚 通到家门口 家庭轿车的购置 议事日程又提上 孩子身上的不断置换的花衣服 最令他们 神往 3 连年的好运气 连连不断 接连的好年景 蒸蒸日上 殷实的好日子 更是红红火火 3.关于麦收的散文雪是不是绝对的永恒的光芒动人的歌。撒上白色光谱冷色调,飘,飞其间距。寒流局局长帘,风壮阳运动,雪景,一路高歌在冬季。宋爱到深处,冬季凉爽。 (1) 千年雪是典型的“雪歌里唱的在高原的山,它的歌声,唱歌和色调图案的极地流亡不慌;同在珠峰山同台,年复一年,积雪千年不不会后悔的歌里唱的,青涩的热情,自负和错误时流行的经典解释。 (2) 雪在天上,播种搅拌,迁移到哪里,哪里的飞歌。冰冻的河流可唱,流水淹没雪歌。的东西来听的雪歌曲的清唱,风文件夹雪是在唱歌。雪花落下一个音符歌谱填写雪,居然开梅朵粉红色黄色红色装饰动人的歌曲的雪。 (3) 附耳冰,听的声音雪花。屋檐下,树冰柱,集中了兴奋的雪。清脆悦耳的声音,“叮当,叮当”一声较多,如音叉,水龙头,摔在地上,雪歌离开它。 (4) 雾凇雪即兴演唱。当寒冷的情感郁积,雾凇,它们释放的雪的歌声。 “冰”绽放歌唱飞了出去,“雪莲花”打开“,薛柳波。美丽的雪全国遍地开花的那一刻朦胧的精彩图片时尚 4.关于麦收的散文雪是不是绝对的永恒的光芒动人的歌。 撒上白色光谱冷色调,飘,飞其间距。寒流局局长帘,风壮阳运动,雪景,一路高歌在冬季。 宋爱到深处,冬季凉爽。 (1) 千年雪是典型的“雪歌里唱的在高原的山,它的歌声,唱歌和色调图案的极地流亡不慌;同在珠峰山同台,年复一年,积雪千年不不会后悔的歌里唱的,青涩的热情,自负和错误时流行的经典解释。 (2) 雪在天上,播种搅拌,迁移到哪里,哪里的飞歌。冰冻的河流可唱,流水淹没雪歌。 的东西来听的雪歌曲的清唱,风文件夹雪是在唱歌。雪花落下一个音符歌谱填写雪,居然开梅朵粉红色黄色红色装饰动人的歌曲的雪。 (3) 附耳冰,听的声音雪花。屋檐下,树冰柱,集中了兴奋的雪。 清脆悦耳的声音,“叮当,叮当”一声较多,如音叉,水龙头,摔在地上,雪歌离开它。 (4) 雾凇雪即兴演唱。 当寒冷的情感郁积,雾凇,它们释放的雪的歌声。 “冰”绽放歌唱飞了出去,“雪莲花”打开“,薛柳波。 美丽的雪全国遍地开花的那一刻朦胧的精彩图片时尚。 5.关于麦苗的诗歌1.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3.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4. 春从何处归,试向溪边问.岸柳弄娇黄,陇麦回青润. 5.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6.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7.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8. 岸柳弄娇黄,陇麦回青润. 9. 麦陇青青三月时,白雉朝飞挟两雌. 6.关于/麦收的作文麦收的遐想 夏季的风,就像馍锅里的“蒸汽”,它吹热了大地也“蒸熟了遍地麦子。”老农戴着一顶草帽,来到了地里,看到了熟透了的麦子,眼睛眯成一条缝儿。啊!一块橙黄的麦地就是一个幸福的憧憬。 农民伯伯的腰变成了一张弓,背上还背着一个大太阳。汗水调皮地弄湿了人们的衣裳,不小心落到了地上。人们不顾休息,只是不断地挥动镰刀,割起一束束麦子。啊!一束束麦子就是汗水的结晶。一束束麦子,就是一份辛劳的写照! 收割完后,麦场上骤然出现了无数小丘,高山那样高,老汉站在上面,像巨人一样,脸上绽出笑容,就像绽开的菊花一样。 大伙唱着歌儿,带来了欢笑,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来到了地里,嚷嚷着要抬麦穗。他们说,麦穗是村上大叔大婶们失去的心血和汗水。我们要把它们捡起,还给他们。‘一双双小手小心翼翼地捏起一颗颗汗水一滴滴心血,一个个希望,一分分辛苦,可是,当他们回过头来时,小篮中的麦穗已变成了又大又香的白馍! 7.我要找描写丰收诗歌这样的诗居然也混进里了? 不是唐朝没人了就是这编书的欣赏水平有带商榷. 这唐朝的人材还真是良莠不齐~~```` ----------------------------------------------------------- 有人指教我了~ 也是,光说没给诗是有点不厚道,随便做一首凑个数好了. 七律 丰秋 雁自远天长排行, 枫染朱丹媚娇娘, 谷置仓中欲待酒, 农喜收割人正忙. 麦将青衫尽数褪, 粟米轻笑露金黄, 犹记糙手播种时, 如今已是心徜徉! 原创,比不起人家白玉的那篇只是有人批评我讽刺人家了,只好补写一首. 飘走~~~~ 8.关于麦收的作文麦收 夏天是一个收获麦子的季节,这不我姥姥家开始收麦子了。今天下午,我和妈妈来到姥姥家,看见姥姥和姥爷正准备去地里收麦子。我赶紧坐上他们的车朝那块地飞驰而去。一路上,我看见金色的麦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在风姑娘的吹动下,像海浪一样高低起伏,真是美极了! 到了目的地,我下了车,跟着老爷来到地头,老爷说:“一会用联合收割机收这块地的麦子,地头上的麦子收不到,得先用镰刀割一割才行。”于是我们开工了。忽然这时传来机器“轰隆隆”的巨响,把我吓了一跳,我想:这是什么东西在响,声音这么大。转头一看,原来是一架非常大的联合收割机正在工作,我连忙跑近一些,仔细地看了看:这架联合收割机就像一个永远吃不饱的“大怪物”,不停地在吃着麦子:首先前面有一个不停转动的耙子,就像人的手把麦子搂起来,里面还有一个旋转的转轴,把搂起来的麦子输送一个通道麦子经过通到,来到机器的内部,经过加工把麦粒留下储存到一个大铁箱里,把麦糠和麦秆从后面吐出来。联合收割机来到地头,人们把一大块布铺在铁箱子的下面,打开铁箱盖,麦子就像瀑布一样流了出来,然后人们再把麦粒盛到袋子里运回家。 不久,一大块地的麦子都被这个“大怪物”吃得一干二净。后来听妈妈说,以前即使很少的一小块地,用人工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割完,并且人们还会累得筋疲力尽。听了妈妈的话,我想:现代化真是好!又省时又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