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举例分析诗经的思想内容是什么《诗经》三百篇的思想内容丰富,它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从兴盛期到衰败期的历史面貌,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形象的再现了周代的社会生活。《诗经》的内容,一种是分为风、雅、颂,另一种可以分为七类。 1、反映阶级压迫、剥削和社会不平。如《豳风》中的《七月》、《魏风》中的《伐檀》《硕鼠》。 2、反映战争和徭役。如《齐风•东方未明》《小雅•何草不黄》。战争与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还表现在思妇诗中,如《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 战争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对抵御外族入侵的正义战争,人民总是全力支持的,甚至不惜做出巨大的自我牺牲,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 3、反映爱情和婚姻。《诗经》中的爱情诗,多方面的反映了男女恋爱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和心理,也反映了围绕恋爱婚姻问题而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大都写得淳朴、直率、健康,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郑风•溱洧》。 一对热恋中的情侣,有相会时的欢乐和幸福,也有分离时的痛苦和不安,如《王风•采葛》《秦风•蒹葭》。青年男女正当的恋爱生活,在剥削阶级的社会里,常常遭到礼教的束缚和干预,如《郑风•将仲子》《鄘风•柏舟》。 《诗经》民歌中还有一些弃妇诗,反映妇女被丈夫欺凌和遗弃的悲剧,如《卫风•氓》《邶风•谷风》。 4、反映劳动。《诗经》的民歌作者是劳动人民,因此他们的作品要描写从事田猎、畜牧和农业生产的劳动情景,如《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小雅•大田》。 5、反映周民族兴起。《诗经》中的一组古老的史诗,它用简朴的语言记载了周人发祥和创业的历史,歌颂了周民族在黄河流域开垦土地、建立家园的光辉事迹,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讽喻时政和忧国伤时。这部分诗歌或揭露当时政治腐朽、黑暗,或讽刺统治者的丑恶行为、肮脏的灵魂。 如《邶风•新台》,《齐风》中的《南山》《载驱》等。“国风”中还有一些暴露统治阶级残酷行为的诗篇,如《秦风•黄鸟》。 7、尊天敬祖的宗教性祭歌,大都是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和祭神的乐歌,大部分保存在“三颂”中。这些颂歌,虽然表面上堂皇庄严,音调铿锵响亮,但是内容空虚肤浅,形式呆板单调。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2、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3、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 4、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_诗经 2.《诗经》的内容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诗的内容包括: 风(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墉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huì、曹、豳bīn) 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二雅:大雅、小雅) 唐抄本 诗经 三种(22张)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颂(三颂:周颂、鲁颂、商颂)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3.《诗经》的思想内容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春秋时的诗歌305首。 《诗经》有六艺,即“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内容分类,“风”指国风,即各国民歌,是全书精华;“雅”是贵族文人的历史诗和讽喻诗;“颂”是祭祀歌曲。 “赋比兴”是艺术手法,“赋”指铺陈、叙事;“比”指比喻;“兴”指起兴,即借事发端,引出正题。《诗经》创作方法为现实主义。 名篇有《关雎》、《氓》。 1.反映劳动生产的诗篇《芣苢》劳动过程《葛覃》终年农事活动《七月》 2.反映剥削与压迫的诗篇《硕鼠》《伐檀》 3反映征徭离乱的诗篇《君子于役》《东山》 4.爱国主义的诗篇《采薇》《无衣》 5反映婚姻爱情的诗篇《氓》 6反映社会黑暗腐败的政治讽刺诗《南山》 7祭歌史诗《民生》。 4.诗经三百篇的思想内容你好, 《诗经》思想内容广阔,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这类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或写男女子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蒹葭》、《柏舟》等。或写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凌辱及被遗弃的痛苦,如《日月》、《谷风》、《将仲子》、《氓》等。 二是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这类诗也很多,有的赞颂农业成就,夸耀田土广大、农夫众多、收获丰盛,如《周颂》中的《臣工》、《隐嘻》、《载芟》、《良耜》、《噫嘻》等;有的描写欢快的劳动场面,如《周南·芣苡》;有的描写劳动生活的繁忙,如《豳风·七月》等。 三是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都感情真挚,声调凄楚,情节悲惨,如《东山》、《东方未明》、《何草不黄》、《君子于役》等。也有少数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小雅·采薇》等。 四是颂歌。这类诗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在三《颂》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为周王统治的合理性寻求神学依据,如《维天之命》、《文王》;有的颂战功扬王威,如《殷武》、《江汉》;有的颂宴饮赞嘉宾,如《鹿鸣》、《南有嘉鱼》等。 五是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这类诗主要存于《雅》诗和《国风》中,带有乱世的鲜明印记。“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谕劝戒之作,的借古讽今,如《荡》、《正月》。更多的是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如《民劳》、《板》、《荡》。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等。《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硕鼠》、《伐檀》、《新台》、《南山》、《黄鸟》。 六是周民族的史诗。《大雅》里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以粗线条较完整地勾画出周族发祥、创业、建国、兴盛的光辉历史。远古传世的史诗极少,此组诗显得格外珍贵。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望你采纳! 5.论述《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思想内容: 1.反映劳动生产的诗篇《芣苢》劳动过程《葛覃》终年农事活动《七月》 2.反映剥削与压迫的诗篇《硕鼠》《伐檀》 3反映征徭离乱的诗篇《君子于役》《东山》 4.爱国主义的诗篇《采薇》《无衣》 5反映婚姻爱情的诗篇《氓》 6反映社会黑暗腐败的政治讽刺诗《南山》 7祭歌史诗《民生》 艺术特点: 1.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复沓的章法 4.四言为主的句式 5.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