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别离宋词

1.有关离别诗词的赏析短文

离思元稹《离思(全五首)》元稹《离思(其一)》自爱残妆晓镜中, 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 一朵红苏旋欲融。

元稹《离思(其二)》山泉散漫绕街流, 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 水晶帘下看梳头。元稹《离思(其三)》 红罗箸压逐时新, 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 些些纰缦最宜人。

元稹《离思(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其五)》寻常百种花齐发, 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 可怜和叶度残春。

2.有关离别的宋词二十首

柳永

雨零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昼夜乐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整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旦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宴几道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金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秦观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晏殊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尽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浣溪沙

吴文英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芳草渡·留征辔

贺铸

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捻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此夜为谁排?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欧阳修〔蝶恋花〕)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

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周邦彦〔尉迟杯〕)

憔悴一天涯,两厌厌风月。(贺铸〔石州陵〕)

啼春细雨,笼愁淡月,恁时庭院。(卢祖皋〔宴清都〕)

柳永的绝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吴文英的“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周邦彦〔风流子〕)

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贺铸〔蝶恋花〕)

辛弃疾在《粉蝶儿》中唱道:“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对不起,只找到这些

3.填词与作曲分离宋词是怎样变成高雅文学的

自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说法成为我们的常识后,所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成了我们对中国古典文学进化序列的不二认知,对各个时代文学风貌的直觉想象.我们通常倦怠于再去考虑,这个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其实只是站在历史制高点上的后代人对前面诸个时代的一种认识而已.它多少是有些唯进化论倾向的,而且,它所展示的,是后代对前代的认识,这种认识还是极度精简了的.如果拿这样的认识去和历史打打交道,就能觉察出它的局限来了.比如宋词,我们今天将它视作宋人的代表文体,未必有错,但拿它作为主角来覆盖对有宋一代文学的整体形象,就经不住历史的锤炼了.单单从数量上来说,《全宋诗》所收的作者、作品就远远多于《全宋词》.数量当然不代表一切,但是从当时人的认识来说,诗文是大道,词是小道,是没有问题的.说填词,必然就是有曲调在先.本来词就是用来唱的,勾栏瓦肆最常见的娱乐活动之一.所以世传有人回答苏东坡问,说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话后来被视作对柳、苏两人词风的形象说明,其实按照词在当时的主要功用,这话未必没有揶揄的意味:填词本是休闲之用,勾栏瓦肆中十七八女孩儿温声清唱才是主流,让几个关西大汉拿着铜铁作响,大声吼唱,那是军歌不算曲子.古代没有什么著作权的概念,所以各种曲调可以随手拿来就用.那些曲调的原作者,也就是最初的作曲者往往不被世人所知.有些今天被称作词牌的曲调,根本就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比如知名的《菩萨蛮》、《浣溪沙》,最早都是唐代的教坊曲.有些兼具作曲、作词能力的,则得以署名流传.比如词牌《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是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自度曲.什么叫自度曲?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这位皇帝有自己作曲的能力,据载,苏轼嫌这个曲名不雅,取了李存勖原词中的如梦二字,改称《如梦令》,按着李存勖的词仿填了两阙.多年之后,李清照批评晏殊、欧阳修、苏轼这些人所作的词,根本就不合词要被演唱的要求: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齐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她的意思就是说,这几位学问虽高,但是作的词根本就是改了断句方式的诗,根本就没法按照曲调唱出来.要是这个字的位置本来是个拖长了音的啊,你偏偏填上了一个没法拖长的呃,怕是憋死了最婉转动人的歌手,也没法唱出味道来.一首好曲子,填了不适合演唱的词,从词本来的角色来说,算不得完整了.不过后来越来越多的曲调失传,这些没法唱的词不协音律的弱点也就渐渐不再成为弱点.作为娱乐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的填词,终于在时间的偏袒之下,和作曲分离开来,成为纯纸面的高雅文学活动.。

4.有关离别的宋词二十首

1、《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宋代: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

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译文:樽前拟把归期说定,一杯心切情切,欲说时佳人无语滴泪,如春风妩媚的娇容,先自凄哀低咽。

啊,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啊,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这凄凄别恨不关涉——楼头的清风,中天的明月。 饯别的酒宴前,莫再演唱新的一阕,清歌一曲,已让人愁肠寸寸郁结。

啊,此时只需要把满城牡丹看尽,你与我同游相携,这样才会——少些滞重的伤感,淡然无憾地与归去的春风辞别。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3、《阳关曲·中秋月》 宋代:苏轼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4、《踏莎行·候馆梅残》 宋代: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译文: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5、《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

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