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量词

1.诗词歌赋中赋的量词是什么

量词:篇

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赋的特点: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四: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像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其中汉赋最具影响。

2.量词混搭的诗句

1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5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6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7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

8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9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0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3.填量词:一()钢琴,一()蚊帐,一()斗笠,一()新月,一(

1)一(架)钢琴

2)一(张)蚊帐

3)一(顶)斗笠

4)一(弯)新月

5)一(盏)油灯

6)一(双)耳环

7)一(出)老生戏

8)一(口)流利的英语

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如头、匹、条等。

量词,与代表可计数或可量度物体的名词连用或与数词连用的词或词素,常用来指示某一类别,为名词所指派的物体可按其形状或功用而被归入这一类别(如汉语“三本书”中的“本”)。

因为量词是用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所以“一个人、两只梨 、三口钟 、一把茶壶”中的“个、只、口、把”以及表示度量衡的“斤、公斤、斗、升、尺、寸、丈”等都是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的不同类型。

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如“一个人”中的“个”。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如“看三次”中的“次”、“看三天”中的“天”。

修饰名词的量词,又可根据名词是否可数分为两种情形:

可数名词,如人、桌子;

不可数名词,如糖、水。

扩展资料:

诗词中的量词

1)一( 点 )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宋·苏东坡《水调歌头》

2)七八( 个 )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辛弃疾《西江月》

3)长安一( 片 )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

4)白发三千( 丈 ),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 行 )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 枝 )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 回 )闻。——唐·杜甫《赠花卿》

8)满纸荒唐言,一( 把 )心酸泪。——清·曹雪芹《题红楼梦》

9)不经一( 番 )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唐·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10)众里寻她千百( 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53966

11)但愿人长久,千( 里 )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2)还卿一( 钵 )无情泪,恨不相逢未鬀(剃)时。——宋·苏曼殊《本事诗》

13)君看一( 叶 )舟,出没风涛里。——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14)春种一( 粒 )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15)绕树三( 匝 ),无枝可依。——三国·曹操《短歌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量词

4.生活量词大全

基本定义 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量词 liàngcí[classifier; partitive; quantitafier; measure term; unit word] ,与代表可计数或可量度物体的名词连用或与数词连用的词或词素,常用来指示某一类别,为名词所指派的物体可按其形状或功用而被归入这一类别(如汉语“三本书”中的“本”)。[编辑本段]基本类型 因为量词是用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所以“一个人、两只梨头 、三口钟 、一把茶壶”中的“个、只、口、把”以及表示度量衡的“斤、公斤、斗、升、尺、寸、丈”等都是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的不同类型。

[编辑本段]名量词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专用名量词 指的是与某些名次有选择关系的量词。即某些名次只能用某一个或某几个专门的量词,这样的量词就是专用名量词。

例如:一本词典,一匹马,一尾鱼。临时名量词 指的是某些名词临时处在量词的位置上,被用作数量单位。

例如:a. 端来两盘饺子,拿来一瓶酱油。b. 坐了一屋子人,摆了一床东西。

这种形式一般表示某处容纳某物的数量。a组和b组的区别有两点:1、a组的数词可以是任何的数词,b组的数词一般只能是“一”。

2、b组有强调数量多的意味,a组没有。计量名量词 主要是度量衡单位。

例如:公斤、尺、亩、度等。通用名量词 主要指多数名词都适用的量词。

包括:种、类、些、点等四个。“个”这个量词有了通用化的倾向,能够和它组合的名词越来越多。

但是仍然有很多名词只能用其专用的量词,而不能用“个”替代。例如“电影”可以不说“一部电影”,而说“一个电影”。

但“纸”无论如何不能说“一个纸”。 “去一趟、看一遍、做一次、哭一场”中的“趟、遍、次、场”,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叫做动量词。

[编辑本段]动量词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专用动量词 包括:次、回、遍、趟、下(儿)、顿、番。这些动量词表达的意义各不相同,和动词组合的能力也不一样,比如“次”和“下(儿)”和动词组合的能力强(即多数动词可以和它们组合),而“趟”只能和“去”“走”“跑”等部分动词组合。

工具动量词 指的是下面例子中的情况:他踢了我一脚。我打了他一巴掌。

老师瞪了我一眼。“脚”是“踢”的工具,“巴掌”是“打”的工具,“眼”是“瞪”的工具。

这样的词临时用来表示动作的量。离开这样的语言环境,它们只是普通的名词。

也可以把这种动量词叫作临时动量词。 把名量词“驾”“人”和动量词合在一次,共同用来作为一种特殊的计量单位,就是复合量词。

常用的复合量词在构成形式上虽然是“名量词+动量词”,但要注意,名量词一般来说是比较开放,即很多名量词都可以用来构成复合量词,而动量词只有“次”最常用来构成复合量词。一些复合量词:班次、人次、件次、卷次、例次、艘次、部次、架次、批次、户次、辆次、台次。

[编辑本段]通常用法 量词的重叠:除了计量名量词外,不少量词可以重叠使用。例如:名量词:个个/件件/张张。

动量词:次次/趟趟/回回。 量词重叠还有一种形式是“一+AA ”如“一个个”“一件件”“一趟趟”,这种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有和上面的重叠形式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意义有三种:1、表示“每一”。基本同“AA ”重叠式。

小伙子们一个个身强力壮。2、表示“逐一”。

表示此种意义的重叠形式作状语。我们要一件件仔细检查,不要漏掉。

3、表示“多”。他一次次给我打电话。

数词+形容词+量词 数词和量词通常直接组合起来,共同在数量上修饰名词。但在汉语中有时数词和量词中间插入一个形容词,形成“数词+形容词+量词”这种形式。

例如:他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这种结构的表达作用主要是对量的大小的强调,含有一定的夸张意味。

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量词是临时名量词,一般计较容易插入形容词。例如:晚上他吃了一大碗饭。

(2)、如果量词是专用名量词,受到的限制比较多,要谨慎使用。例如:他扛着一大件行李。

(3)、能够插入的形容词有限,主要有“大、小、厚、薄、长”等少数单音节形容词。[编辑本段]举例解说 汉语中的量词,尤其是名量词,特别丰富多彩,是英语、俄语等外国语不能比拟的。

这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有的量词性格很孤僻 ,只同两三个词有交往 ,例如“尊”,只能说“一尊佛像”、“一尊菩萨”等;有的量词却相当好动,交游很广,例如“个”,可以说“一个人、一个问题、一个苹果、一个家、一个座位、一个单位、一个口信”等等。

有的名词又可以同几个量词相搭配,例如: 一只 一顶 一个 一打 帽子 一条 一尾 一串 一斤 鱼 一颗 一粒 一堆 一串 一把 一吊 葡萄 什么量词同什么名词相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如凡是小而圆的东西,如珍珠、米、葡萄、小石子等,可用量词“颗”;凡是细而长的东西,如竹竿、长枪、香烟等,可用量词“支”、“根”。使用这些量词,不仅表示单位,而且表示出事物的形状来,显得具体形象。

文学家利用量词这个特点,创造出“一轮明月、一钩残月、一弯新月、一叶扁舟、一缕笛声”等简洁形象的语言来。 有的量词还具有褒贬色彩。

如:“两位青年工人协助民警抓住了一伙歹徒。”量词“。

5.古代时间量词

1.表示较长时间的 :

“长、久”意思是“长久”,形容词。

“常、每、辄”意思是“经常”,副词。

2.表示时间快速、短暂的 :

“立、即”意思是“立即”,副词。,例如:“立诛杀曹无伤”(《鸿门宴》)“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遽、亟”意思是“急忙”、“赶快”,副词。例如:“遽扑之”(《促织》);“趣越兵亟入关”(《陈涉世家》)。 •

“俄、俄而、俄顷、少顷、少时、少间、须臾、斯须”意思是“一会儿”副词。

“刹那”,意为一念之间,指极短的时间。佛经《俱舍论》十二称一弹指顷有六十五刹那。那么,“一弹指”又是多长时间呢?“弹指一挥间”又是多久呢?

3 从印度梵语里延伸出的“弹指”“刹那”,是佛教中计量时间的量词,均表示时间非常短暂的意思。

印度《僧只律》中记载:“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据此可以推算:一天一夜24小时有480万个“刹那”,24万个“瞬间”,1.2万个弹指,30个须臾。一昼夜有1440分,一“须臾”等于48分钟,一“弹指”为7.2秒,一“瞬间为0.36秒,我们常用的“一刹那”应该是0.018秒。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