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大雅.緜

1.周原膴膴,堇荼如饴是什么意思此话出自诗经·大雅·绵

爱你°婇嵙 :你好。

《诗经 大雅 绵》: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冗,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zd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专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第三章意思是:平原肥沃又宽广,苦菜细嚼如蜜糖,认真思考又谋划,执属龟占卜问于卦。卜辞说“此地可居住,在此建屋最吉祥”。

《诗经 大雅 绵》:这是周人记述其祖先古公亶父事迹的诗。周民族的强大始于姬昌时,而基础的奠定由于古公亶父。本诗前八章写亶父迁国开基的功业,从迁歧、授田、筑室直写到驱逐混夷。末章写姬昌时代君明臣贤,能继承亶父的遗烈。

2.3、《大雅 皇矣》赞美的是 (5.00分) A.文王 B.成王 C. 厉王 D. 武王

这也是一首颂诗,是周部族多篇开国史诗之一。

它先写西周为天命所归及古公亶父(太王)经营岐山、打退昆夷的情况,再写王季的继续发展和他的德行,最后重点描述了文王伐密、灭崇的事迹和武功。这些事件,是周部族得以发展、得以灭商建国的重大事件,太王、王季、文王,都是周王朝的“开国元勋”,对周部族的发展和周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作者极力地赞美他们,歌颂他们,字里行间充溢着深厚的爱部族、爱祖先的思想感情。

《毛序》说:“《皇矣》,美周也。天监代殷莫若周,周世世修德莫若文王。”

全诗八章,有四章叙写了文王,当然是以文王的功业为重点的。但谓诗意乃“周世世修德莫若文王”还是值得推究的。

朱熹《诗集传》说:“此诗叙太王、太伯、王季之德,以及文王伐密伐崇之事也。”比较客观和全面,比较准确地掌握住了此篇诗歌的主题。

全诗八章,章十二句。内容丰富,气魄宏大。

前四章重点写太王,后四章写文王,俨然是一部周部族的周原创业史。首章先从周太王得天眷顾、迁岐立国写起。

周人原先是一个游牧民族,居于今陕西、甘肃接境一带。传说从后稷开始,做了帝尧的农师,始以农桑为业,并初步建国,以邰(今陕西武功一带)为都(见《大雅·生民》)。

到了第四代公刘之时,又举族迁往豳(邠)地(今陕西旬邑一带),行地宜,务耕种。开荒定居,部族更加兴旺和发展(见《大雅·公刘》)。

第十三代(依《史记·周本纪》)为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因受戎狄之侵、昆夷之扰,又迁居于岐山下之周原(今陕西岐山一带),开荒垦田,营建宫室,修造城郭,革除戎俗,发展农业,使周部族日益强大(见《大雅·緜》)。此章说是天命所使,当然是夸张的说法。

但尊天和尊祖的契合,正是周人“君权神授”思想的表现。第二章具体描述了太王在周原开辟与经营的情景。

连用四组排比语句,选用八个动词,罗列了八种植物,极其生动形象地表现太王创业的艰辛和气魄的豪迈。最后还点明:太王赶走了昆夷,娶了佳偶(指太姜),使国家更加强大。

第三章又写太王立业,王季继承,既合天命,又扩大了周部族的福祉,并进一步奄有四方。其中,特别强调“帝作封作对,自大伯王季”。

太王有三子:太伯、虞仲和季历(即王季)。太王爱季历,太伯、虞仲相让,因此王季的继立,是应天命、顺父心、友兄弟的表现。

写太伯是虚,写王季是实。但“夹写太伯,从王季一面写友爱,而太伯之德自见”(方玉润《诗经原始》),既是夹叙法,亦是推原法,作者的艺术用心,是值得深入体味的。

第四章集中描述了王季的德音。说他“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比大邦,克顺克比”,充分表现了他的圣明睿智,为王至宜。

其中,用“帝度其心,貊其德音”,以突出其尊贵的地位和煊赫的名声;而“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说明了王季的德泽流长,又为以下各章写文王而做了自然的过渡。《皇矣》在《大雅·文王之什》,当然重点是在歌颂和赞美文王。

因而此诗从第五章起,就集中描述文王的功业了。第五章先写上帝对文王的教导:“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

即要文王勇往直前,面对现实,先占据有利的形势。虽不言密人侵入和文王怎么去做,但其紧张的气氛已充分显示了出来。

接着作者指出“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一场激烈的战争势在难免了。密人“侵阮阻共”,意欲侵略周国,文王当机立断,“爰整其旅,以按徂旅”,并强调,这是“笃于周祜”、“对于天下”的正义行动。

第六章写双方的战斗形势进一步发展。密人“侵自阮疆,陟我高冈”,已经进入境内了。

文王对密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并在“岐之阳”、“渭之将”安扎营寨,严正对敌。写出情况十分严峻,使读者如临其境。

第七章写战前的情景,主要是上帝对文王的教导,要他“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就是不要疾言厉色,而要从容镇定;不要光凭武器硬拼,而要注意策略。要“顺帝之则”、“询尔仇方,同尔兄弟”,即按照上帝意志,联合起同盟和兄弟之国,然后再“以尔钩援,与尔临冲”,去进攻崇国的城池。

崇国当时也是周国的强敌,上言密,此言崇,实兼而有之,互文见义。最后一章是写伐密灭崇战争具体情景。

周国用它“闲闲”、“茀茀”的临车、冲车,攻破了崇国“言言”、“仡仡”的城墙,“是伐是肆”,“执讯”、“攸馘”,“是致是附”、“是绝是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从而“四方无以拂”,四方邦国再没有敢抗拒周国的了。由此可见,《皇矣》在叙述这段历史过程时是有顺序、有重点地描述的。

全诗中,既有历史过程的叙述,又有历史人物的塑造,还有战争场面的描绘,内容繁富,规模宏阔,笔力遒劲,条理分明。所叙述的内容,虽然时间的跨度很大,但由于作者精心的结构和安排,读者读起来.却又感觉是那么紧密和完整。

特别是夸张词语、重叠词语、人物语言和排比句式的交错使用,章次、语气的自然舒缓,更增强此诗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孙鑛说,这这样的诗篇“有精语为之骨,有浓语为之色,可谓兼终始条理,此便是后世歌行所祖。

以二体论之,此尤近行”(陈子展《诗经直解》引),。

3.高锦宇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

锦jǐn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锦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钅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3 五笔86:QRMH 五笔98:QRMH 仓颉:OPHAB 笔顺编号:3111532511252 四角号码:867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526 基本字义1. 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旗。

~屏。~标。

~绣(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喻美丽或美好,如“~~山河”、“~~前程)”。~上添花。

2. 鲜明美丽:~霞。~缎。

~笺。~鸡(鸟,形状和雉相似,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长,雌的羽毛暗褐色。

饲养供玩赏)。详细字义 〈名〉1. (形声。

从帛,金声。本义: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2. 同本义 [brocade] 锦,襄邑织文。

——《说文》。 朱骏声按,染丝织成文章也。

汉襄邑县贡织文。” 皆奉玉锦束请觌。

——《仪礼·聘礼》。注:“玉锦,锦之文纤缛者也。”

衣锦尚絅。——《礼记·中庸》锦衣狐裘。

——《诗·秦风·终南》3. 又如:锦囊(锦制的袋子);锦衾(锦制的大被);锦帆(锦制的帆);锦覆(以织锦遮掩羞丑,喻作美言庇护)4. 古指锦袍 [brocade gown]。如:锦襕衣(华美的袈裟);锦衣纨绔(指华美服装,也指豪华生活)5. 旧时书信中的敬词 [your]。

如:锦念;锦注(书信用语。敬称对方的关注。

也称锦念);锦郎(书轴的别名);锦素(书信) 〈形〉1. 比喻鲜艳华美的 [bright and beautiful]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2. 又如:锦文(鲜明华丽的花纹);锦石(有色彩花纹的石头);锦瑟(装饰华丽的瑟);锦币(鲜丽的彩帛)3. 在锦上绣花的 [embroidered on brocade]。

如:锦字部首笔画 部首:宀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五笔86:PGFJ 五笔98:PGFJ 仓颉:JMD 笔顺编号:445112 四角号码:3040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B87 基本字义1. 屋檐,泛指房屋:~下(屋檐之下,喻在他人庇护之下)。屋~。

庙~。~宙(a.屋檐和栋梁;b.空间与时间;c.天地)。

2. 国土,疆土:故~。3. 整个空间世界:~内(指天下)。

玉~。~航。

4. 风度,仪表:眉~(指人的样子,仪表)。器~轩昂。

详细字义 〈名〉1. (形声。从宀( mián),于声。

“宀”表示房屋。本义:屋檐)2. 同本义 [eaves] 宇,屋边也。

——《说文》宇,屋檐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上栋下宇。

——《易·系辞》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

释文:“屋四垂为宇。” 置于宇西阶上。

——《仪礼·士丧礼》五帝庙同宇。——《汉书·郊祀志》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

——《淮南子·览冥》权起更衣, 肃追于宇下。——《资治通鉴》3. 又如:宇堂(屋檐下的正房前);宇达(屋檐和窗户);宇溜(屋檐)4. 房屋 [house] 聿来胥宇。

——《诗·大雅·緜》高堂邃宇。——《楚辞·招魂》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5. 又如:屋宇(房屋);宇庭(屋室和庭院);宇室(房舍。借指家庭)6. 空间。

上下四方,天地之间 [space]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三苍》神覆宇宙。

——《吕氏春秋·下贤》。注:“四方上下曰宇。

以屋喻天地也。” 威振八寓。

——张衡《东京赋》。注:“八方区宇也。”

云霏霏而承宇。——《楚辞·屈原·涉江》7. 又如:宇甸(宇县,宇寰,宇宙。

天下);寰宇;宇内8. 地域;疆土 [territory]9. 又 复周公之宇。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左传·昭公四年》10. 又如:宇守(国土;疆土)11. 国境 [frontier] 不谋削人之野,不谋劫人之宇。——《马王堆汉墓帛书》12. 住处 [dwelling] 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

——《国语·周语》13. 风度,仪容 [bearing;aprearamce] 世以此定二王神宇。——《世说新语·雅量》14. 又如:器宇轩昂。

4.诗经《绵》的写作背景

这是周人记述其祖先古公亶父事迹的诗。周民族的强大始于姬昌时,而基础的奠定由于古公亶父。本诗前八章写亶父迁国开基的功业,从迁歧、授田、筑室直写到驱逐混夷。末章写姬昌时代君明臣贤,能继承亶父的遗烈。

《大雅·緜》以热情洋溢的语言追述了周王族十三世祖古公亶父自邠迁岐,定居渭河平原,振兴周族的光荣业绩。

作为农业民族,土地是其根本。能否占有并支配广阔丰美的土地,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衰。周人历史上著名的五次迁徙,抛开社会政治、军事历史的因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肥沃丰饶土地的追求。方玉润云:“故地利之美者地足以王,是则《緜》诗之旨耳。”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