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崛起的一个影响很大的诗派,代表诗人是韩愈、孟郊,还包括贾岛、卢仝、姚合、李贺、刘叉等。 他们不想随盛唐诗的后尘亦步亦趋,而要自创新格,另辟蹊径,“言人之所未言,辟人所未境”。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面,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韩愈评价孟郊的“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奋猛卷海潦”、“刿目怵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掏擢胃肾、神设鬼施、间见层出”,就是这种风格的具体描述。 而思想内容上,即使是优秀之作,也多以抒写个人的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端,直接反映现实的较少。 2.名词解释:盛唐田园诗派什么意思开元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富庶,以隐求仕的“终南捷径”成为时尚.而道教的归朴返真,佛教的净心明性的崇尚,为文人的漫游、隐居,及观照、把握大自然美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氛围、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另一方面,一些诗人在政治上曾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但最终因仕途受挫或不满现实,而半官半隐,漫游山水,甚至辞官归里,躬耕田园.由于他们大都拥有田庄,具备漫游隐居的经济基础.所有这些都为进行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创造了条件.主要代表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储光曦、祖咏、裴迪等. 这一诗派并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相互之间常以所作山水田园诗酬唱切磋,形成了远绍陶渊明、谢灵运,近学张九龄的清淡自然的流派特色.作品通过大量细致入微描绘自然山水,体现了情景交融、物我契合的意境,发掘和开拓绚丽多姿的自然美. 诗歌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起于机北朝时代晋宋之交的陶渊明与谢灵运,陶诗多咏田园,谢诗模范山水,各有突出成就,对后世诗歌创作都有很大影响.唐朝开国之后,由于政治统一,政府奖励生产,生产力发展很快,几十年间,社会经济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给一些知识分子,造成了饱览山川田园风光的悠闲的物质生活条件.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人们思想活跃,许多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之心很强,他们四海游学,广泛交际,遍览祖国名胜山水.于是,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的诗作也随之兴盛起来,诗人们以歌赞祖国山川壮丽抒发壮志豪情,以描写田园闲适静美表现社会和平安定.由于唐代取士较为重视声名,一部分直接求仕困难的知识分子往往由隐而仕,走所谓的“终南捷径”.他们在隐居生活中,常常临水登山抒怀寄傲,游园写景乐隐怡闲.又加之唐初佛道盛行,文人们或隐遁山水虔诚向佛,或游历山川求仙访道,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因而在盛唐时代产生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篇,并形成一个影响很大的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一、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2.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具体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王维 1.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精通绘画、书法、音乐.王维早年立志于功名进取,写了许多风格雄浑、境界开阔,充满豪情逸气的诗作,其中以边塞和游侠题材的诗歌居多,如《少年行》、《从军行》、《老将行》、《陇头吟》、《使至塞上》等.但在唐代诗歌史上奠定其地位和最能标志其诗歌艺术成就的,还是山水田园诗.其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反映田园隐逸生活,描写自然山水.如《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或写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逸,或写自然景物的清幽秀美. 2.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及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 (2)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 (3)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凝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 3.南唐诗派代表词人有 等,这一词派的风格为南唐诗派的代表词人有李璟、李煜、冯延己等。这一诗派善于用白描手法来抒写真实生活感受,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语言也明净、优美,接近口语。 晚唐五代词大体可分为花间派(又叫西蜀派)和南唐派两个艺术流派。从时间上说南唐派的形成稍后于花间派,在当时地方割据的历史条件下,二者之间并无承传关系。但南唐派与花间派又有相同处:其一,南唐派在总体上亦以“男女情事”为主要题材,在直接抒写内容上,南唐派亦大体不出“伤春”、“秋思”和“离情别绪”;其二,在艺术风格上,南唐派的总格调也是柔婉深约,蕴藉含蓄。其相异处则为南唐派之眼界较大,感慨较深,风格亦有趋于纯任性灵者。 4.江西诗派名词解释江西诗派的得名始于北宋后期,宋徽宗初年,吕本中在其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黄庭坚领导的“江西诗派”下陈师道、陈与义等25人,其中有10多人是江西人,而且他们所作诗歌的风格都是相同的,都遵循黄庭坚的诗歌风格,所以将他们称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的成员众多,影响深远,元代方回编选《瀛奎律髓》时,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此时江西诗派正是定型,形成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