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推进的诗句登科后(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1.说说“龌龊”和“放荡”在诗中的各自含义.2.三、四句写自然的春风荡漾,写马蹄的轻快,加之如锦似绣的长安花,景色可谓灿烂.一切景语皆情语,“看尽长安花”的艺术夸张,抒写了怎样一种感情?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西江月 九九乾坤已定,清明节后开花.米田天下乱如麻.直待龙蛇继马.依旧中华福地,古月一阵还家.当初指望瓮生涯.死在西江月下.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 形容推进的诗句登科后(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说说“龌龊”和“放荡”在诗中的各自含义. 2.三、四句写自然的春风荡漾,写马蹄的轻快,加之如锦似绣的长安花,景色可谓灿烂.一切景语皆情语,“看尽长安花”的艺术夸张,抒写了怎样一种感情?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西江月 九九乾坤已定,清明节后开花.米田天下乱如麻.直待龙蛇继马.依旧中华福地,古月一阵还家.当初指望瓮生涯.死在西江月下.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 形容“推进”的成语有哪些1、长江后浪推前浪 [ cháng jiāng hòu làng tuī qián làng ] :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 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出 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水呵抵多少长江后浪推前浪,花呵早则一片西飞一片东,岁月匆匆。” 2、推波助澜 [ tuī bō zhù lán ] :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出 处:隋·王通《文中子·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耳。” 3、推涛作浪 [ tuī tāo zuò làng ] :作:兴起。推动波涛,掀起浪头。比喻助长坏人坏事,煽动情绪,制造事端。 4、火上浇油 [ huǒ shàng jiāo yóu ] :往火上倒油。 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 出 处:《元曲选·无名氏〈陈州粜米〉二》:“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似火上浇油。”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王仁听了这话;更是火上加油;拿着板子赶过来打。” 5、煽风点火 [ shān fēng diǎn huǒ ] :比喻煽动别人闹事。 出 处:沙汀《青棡坡》:“倒不是怕有人煽风点火。” 4. 形容推动的成语步步为营 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稳步前进 按适当的步骤推进工作。 循次而进 循:依照,顺着。依照一定的步聚或次序逐步推进或提高。亦作“循次渐进”、“循序渐进”。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出处:《礼记·檀弓下》:“今之君子,进入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5. 形容蓬勃发展的诗句有哪些1、《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唐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登池上楼》 作者:谢灵运 【南北朝】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3、《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作者:苏轼 【北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阙题》 作者:刘昚虚 【唐代】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5、《望海潮·东南形胜》 作者:柳永 【宋代】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6、《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石 【宋代】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7、《七律二首 送瘟神》 作者:** 【现代】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 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8、《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作者:林则徐 【清代】 赏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9、《七律二首 送瘟神》 作者:** 【现代】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 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10、《南园十三首·其五》 作者:李贺 【唐代】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6. 形容助推的成语推波助澜 tuī 来bō zhù lán [释义] 使水掀起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其声势;使事态扩大。澜:大波浪。 [语出] 隋·王通源《文中子·问易》:“bai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耳。” [正音] 助;不能读作“zù”。 [辨形] 澜;不能写作“兰”。 [近义] 推波助浪 火上浇油 [反义] 随波逐流 息事宁人 [用法] 用作贬义。多指助长坏事物发展。du一般作谓语、状语。 [结构] 连动式。 [辨析] ~和“火上浇油”都有“助长坏事发展”之意;但“火上浇油”除有此意外;还有“使某人更加生气”之意。 [例句] ①由于有人~zhi;使本可以解决的dao问题成了难题。 ②少数新闻单位在这场有奖销售的活动中起了~的作用。 [英译] pour oil on fire 7. 形容投入的诗句是在说风格吧?O(∩_∩)O哈哈~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比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洒脱,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如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 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戍边的决心。 2、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 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秋浦歌》)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 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大江东去”二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间中活动的人物一笔收尽,气魄恢宏,“故垒西边”至“灰飞烟灭”是咏古,感情高昂而浓挚,而“乱石穿空”数句,将峥嵘的态势、鲜明的色彩、巨大的音响,融于一体,气势磅礴,给人以“挟海上风涛之气的感觉”。 “故国神游”数句转到自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郁,全词的音调豪壮,“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 3、沉郁: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潜流。 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李白豪放,其体轻,其气清,故袅袅上升,飞入云霄,若野鹤闲云,随处飘逸;杜甫沉郁,其体重,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情激荡,回旋纡曲。 何为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 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他的“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4、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 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 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 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再如辛弃疾的词。 5、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表诗人是杜牧。 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的生活。 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节奏明快,《山行》(远上寒山石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