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哈尔滨的诗词有哪些哈尔滨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怀念 这个寒冷的白色城市。它的积雪,总是散发出 金属漆的气味;它飘浮着灰尘的街道, 我经常一个人由此经过;它的忧郁, 那是晚些时候盛开的紫丁香留下的。 当然我还会怀念,在这个城市流逝的岁月…… 那些痛苦、幸福和期待。还有梦想, 虽然这几乎不复存在。无论走到哪里, 我都确信,毫无疑问这个城市始终都会在那里。 假如有一天需要离开,我会怀念, 并在遥远的北方四处寻找它的踪迹。 2014,6,3 哈尔滨,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是东北北部交通、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陆地管辖面积最大、户籍人口居第三位的特大城市,地处中国东北平原东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截至2015年,哈尔滨总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辖9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常住人口1066.5万人。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是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2015年,哈尔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51.2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72.6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62.8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15.8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7:33.4:54.9调整为11.7:32.4:55.9。 2. 描写哈尔滨的诗词关于哈尔滨 仅一次的亲密接触 便让我有了深深的印象 第一眼望去 满眼都是历史的苍桑 历史的青色 布满了大街小巷 唯有中央大街 正在上演现代精彩的篇章 红色的教堂 沐浴着历史的空气 和现代的阳光 …… 历史的痕迹不能抹掉 但也不能总把苍老写在脸上 后记:历史的质感不应该只体现在苍老的面孔之上. 王学仲为赞颂黄崖关长城修复,在《国古长城存》诗中写道: 家邻渤海住, 国古长城存。 疆土万千里, 炎黄一子孙。 “黄崖”是由于这里的山崖在夕阳西照时往往会反射出万道金光而得名。黄崖关为京东军事险要之地,故被称为“畿东锁钥”。“渔阳烽火暗西山,一片征鸿海上还。多少胡笳吹不转,秋风先入蓟门关。”这是明代诗人李攀龙写题为《寄元美》诗描写黄崖关雄关重镇的威严。黄崖关长城,距天津百余公里,游人乘车从北京出发,沿着京(北京)哈(哈尔滨)柏油公路,经蓟县行驶115公里就可到达黄崖关长城,这里古长城的城墙有包砌和石砌的,敌楼有方形与圆型的,颇具特色,气势雄伟,风光壮丽。 3. 描写哈尔滨诗词关于哈尔滨 文 / zfj0923 仅一次的亲密接触 便让我有了深深的印象 第一眼望去 满眼都是历史的苍桑 历史的青色 布满了大街小巷 唯有中央大街 正在上演现代精彩的篇章 红色的教堂 沐浴着历史的空气 和现代的阳光 …… 历史的痕迹不能抹掉 但也不能总把苍老写在脸上 后记:历史的质感不应该只体现在苍老的面孔之上. 王学仲为赞颂黄崖关长城修复,在《国古长城存》诗中写道: 家邻渤海住, 国古长城存。 疆土万千里, 炎黄一子孙。 “黄崖”是由于这里的山崖在夕阳西照时往往会反射出万道金光而得名。黄崖关为京东军事险要之地,故被称为“畿东锁钥”。“渔阳烽火暗西山,一片征鸿海上还。多少胡笳吹不转,秋风先入蓟门关。”这是明代诗人李攀龙写题为《寄元美》诗描写黄崖关雄关重镇的威严。黄崖关长城,距天津百余公里,游人乘车从北京出发,沿着京(北京)哈(哈尔滨)柏油公路,经蓟县行驶115公里就可到达黄崖关长城,这里古长城的城墙有包砌和石砌的,敌楼有方形与圆型的,颇具特色,气势雄伟,风光壮丽。 4. 赞美“哈尔滨”的句子有哪些句子如下:1、冰雪大世界 江北冰灯十里明, 碧栏金塔小楼红。 飞桥七彩凌霄卧, 好似长虹挂月空。 2、夜游哈尔滨 新春时节满城灯, 小巷长街一色同。 深碧浅红欺月桂, 青冰白雪筑蟾宫。3、美丽的哈尔滨 我的家冬天里 银装素裹 漫天雪花巧琢冰灯 绽放彩霞冰与雪为舞 我置身于童话美丽的哈尔滨 我的家夏天里 百年老街 异域风华时尚之都 避暑仲夏太阳岛上 阳光明媚和她哈尔滨的今天 我们的家热爱美好生活!4、风吹拂我心被吹笑了为迎‘大冬’我诗的花篮也随之喝彩为她助威似放纵开心的喜欢流露唇边喜庆的氛围此刻更浓。 5、梦向冰城白玉楼,冬冬天使戏牵牛。神奇点火波澜壮,精彩翻云角色柔。 一片欢呼天可乐,几回惊叹月当羞。雪花引路枝间舞,浩浩春波自在流。 基本信息哈尔滨,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是东北北部交通、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陆地管辖面积最大、户籍人口居第三位的特大城市,地处中国东北平原东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截至2015年,哈尔滨总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辖9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常住人口1066.5万人。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是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2015年,哈尔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51.2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72.6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62.8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15.8亿元,增长9.3%。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7:33.4:54.9调整为11.7:32.4:55.9。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外文名称:Harbin(英)、Харбин(俄)人口:1066.5万人(2016年常住人口)别名:冰城、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地名由来①天鹅论:主张哈尔滨的原始语音是“galouwen”,即“哈尔温”,本意是“天鹅”之意,认定其为现今哈尔滨地名由来的“通说”。 ② 满语“打鱼泡”或“晒渔网”说:这一说法1898年出自一个俄国采矿工程师之口,1922年《哈尔滨指南》和1929年《滨江尘嚣录》都沿用了此说。③蒙语“平地”说:这是1913年魏声和先生在《吉林地志》中提出的,从发音角度跟蒙语相碰得出的结论。 ④俄国“大坟墓”之俄语“大坟墓”说:见于1928年俄文版《商工指南》一书,说明俄国人一开始就有永久占有此地之意。⑤“人名”说:这种说法纯粹是一种猜测,《东省铁路沿革史》中认为这个词可能是从前某个强大的统治者的名字,无从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