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落井下石的诗句

1. “风光过后被朋友落井下石”的古诗有哪些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行路难·其一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通:馐;直 通: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碧 一作: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过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随风 一作:随君)

5、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 形容人落井下石的文言文

落井下石

基本释义

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详细解释

【解释】: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出自】: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示例】:为什么要在别人危急的时刻,~……太不讲做人的道德了。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九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用 法 用作贬义。多用在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时;乘机加以打击陷害。一般作谓语、定语。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乘人之危,雪上加霜,趁火打劫

反义词

济困扶危,雪中送炭,从井救人 ,锦上添花

例 句

他最讨厌那种嫌贫爱富,落井下石的人。

摘自《百度汉语》

3. 来日方长、落井下石出自哪首诗

“来日方长、落井下石”并非出自古诗,其出处分别如下:

“落井下石”词语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落井下石是指看见人要掉进陷阱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在现实社会中,这种类型的人也常有,违背做人原则落井下石,因此,在生活过程中,寻求最基本的原则是很重要的。

“来日方长”词语出处 :

宋·文天祥《与洪瑞明云岩书》:“某利郡后,颇与郡人相安,日来四处无虞,早收中熟,觉风雨如期,晚稻亦可望,惟是力绵求牧,来日方长。

来日方长,意为未来的日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4. 形容人落井下石的文言文有哪些

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1. 详细介绍: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典故】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与柳宗元是同时代的好友,两人志趣相同文采极高,友情非 常深厚。柳宗元后来因提倡政治革新而受牵连,官职一再遭贬,韩愈因反对唐宪宗迎 佛骨一事,也被贬官,相似的遭遇令两位好友更加惺惺相惜。柳宗元英年早逝,死时才47岁,韩愈非常痛惜老友的离去,为他写下一篇墓 志铭,并在其中抒发了自己的不平情绪,对当时的社会人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他说:“人们平时表现得一团和气,见面时握手言欢,好像不掏出心肝、不指天盟 誓就难以表达真诚一样,可一旦发生丁点的利害或冲突、变故,立刻就会翻脸不 认人。别人落下陷阱时,这些曾指天发誓的人不但不伸出援救之手,反而还会 挤压他,再向井里丢石头。”原文中的“落陷阱,又下石”后来演变为成语“落 井下石”。

2. 释义:

【解释】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近义词】趁火打劫,趁人之外,投井下石,幸灾乐祸,上树拔梯。

【反义词】雪中送炭,扶危济困,好善乐施,锦上添花,助人为乐。

5. 落井下石是代表哪个诗人

落井下石说的是柳宗元和刘禹锡之间的事,但并不是说他们,而是赞扬柳宗元的高风亮节让那些落井下石的小人惭愧。

出 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语本唐代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和柳宗元(字子厚)是中国两位杰出的文学家。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中,唐代有两位,这两位就是韩愈和柳宗元。韩愈长柳宗元七岁,而柳宗元却死在韩愈之前,仅活了四十六岁。 韩愈是柳宗元的好朋友。柳宗元去世后,韩愈责无旁贷地写下了《柳宗元墓志铭》。韩愈在铭文中先概述了柳氏先世的事迹,然后叙说柳宗元仕途的不幸和在文学上的成就。柳宗元被贬官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地区)时,刘禹锡也将同时被贬往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地区)。当时播州新建,地处偏远,生活艰苦,瘴疠时作,“非人所居”;而刘禹锡则上有高龄老母,“万无母子俱往之理”。于是,柳宗元不避罪上加罪的危险,上书朝廷,请求以柳州换播州。 铭文激动地指出:“呜呼!士穷乃见节义。”这是韩愈给柳宗元崇尚仁义、忠厚待友的崇高评价。接着,笔锋陡转,描述群小的行径。这些人平时和睦相处,也能一块儿吃吃喝喝,脸上总是堆满笑容 ,有时还握着对方的手,蹦出几句掏心窝子的话,还满脸热泪地指天发誓:“哥们儿,咱们死也得死在一块!”这一切全像是最真实的,好像他最值得信任。但是,一旦遇到毛发般的蝇头利益,这种人便立即翻脸不认人,好像压根儿就不认识你这个人了。“落陷阱(通‘井’)不一引手援,反挤之,又下石焉”——看到有人要掉进井里,不立即拉他一把,反而把他挤下井,还往井里扔石头。这种行为连禽兽都干不出来,他自己却洋洋然以为拣了个大便宜。这号人如果得知子厚的高风义举,多少也应该有点惭愧吧。 文中“落陷阱 又下石”后被炼为典故“落井下石”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