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师徒之谊的诗句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唐代韩愈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孔子 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直到死去吐的丝才算用尽,蜡烛火炬成了灰烬才算不再留下熔泪。如同老师的辛苦和奉献总是无私而伟大的。 扩展资料: 关于师生情谊的故事: 鲁迅不仅在文学创作、出版方面鼓励、支持萧红,而且在经济、生活等方面也特别予以关怀和帮助。鲁迅时刻关心着萧红的成长,还经常把萧红介绍给一些外国的进步文化人士,与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的相识,就是鲁迅介绍的。 一次,萧红到鲁迅家里做客,谈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忘了时间,当萧红要走时已是午夜1点钟以后了,许广平送萧红出来,外面正下着蒙蒙细雨,弄堂里的灯全都熄灭了,鲁迅一再嘱咐许广平一定让萧红做小汽车回去,并让许广平先付车费。 二萧把家搬到北四川路,离鲁迅家住得近了,萧红就经常到鲁迅家来,一方面排解纷杂的思想因素,一方面聆听鲁迅先生的教诲。 有时萧红也给鲁迅一家做一些饺子、韭菜盒子、荷叶饼之类的北方面食,即使萧红没做好,鲁迅也必定要多吃一些,似乎是对萧红的一种鼓励,萧红看到鲁迅先生吃了许多,心里非常高兴。 在萧红笔下,鲁迅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个和蔼宽厚的老人;他不仅是中国文化界的思想领袖,他还是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个了解儿子的好父亲,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师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题 2. 写师徒情的诗词有哪些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8、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9、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10、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11、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12、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1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14、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15、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16、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17、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18、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19、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20、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21、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22、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24、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25、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26、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27、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28、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30、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33、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 劝学》3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李觏35、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36、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 3. 形容师徒情谊的词口耳相传、口传心授、相视莫逆、衣钵相传、十年寒窗。 一、口耳相传 白话释义: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 朝代:现代 作者:鲁迅 出处:《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二、口传心授 白话释义: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朝代:明 作者:解缙 出处:·《春雨杂述·评书》:“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 翻译:学习的方法,这不是口头传心授,他不精通 三、相视莫逆 白话释义: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朝代:春秋 作者:庄子 出处:《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四、衣钵相传 白话释义: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朝代:宋 作者:宋祁、欧阳修 出处:《旧唐书·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翻译:从前北魏末年,有一个僧人达摩的,本是天竺王的儿子,在护国寺出家,进入南海,到禅宗妙法,云从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代传授 五、十年寒窗 白话释义: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朝代:元 作者:刘祁 出处:·《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翻译:古人认为十年窗下没有人问,一下子成名天下知天 4. 关于师徒的诗句有哪些1、“敦诗说礼中军帅,重士轻财大丈夫。常与师徒同苦乐,不教亲故隔荣枯。”——白居易《送陈许高仆射赴镇》 2、“晨背大河南辕。跋涉遐路漫漫。师徒百万哗喧。戈矛若林成山。旌旗拂日蔽天。”——曹丕《董逃行》 3、“乐与师徒共,欢从井邑盈。教通因渐染,人悦尚和平。”——李绅《到宣武三十韵》 4、“身非王者役,门是祖师徒。毕竟伊云鸟,从来我友于。”——齐己《独院偶作》 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6、“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李觏《广潜书》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9、“常与师徒同苦乐。”——白居易 《送陈许高仆射赴镇》 10、“乐与师徒共。”——李绅 《到宣武三十韵》 5. 描写师徒的诗句有哪些1. 《忆住一师》 唐代:李商隐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2. 《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宋代: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4. 《赠上都先业大师》 唐代:李中 懒向人前著紫衣,虚堂闲倚一条藜。 虽承雨露居龙阙,终忆烟霞梦虎溪。 睡起晓窗风淅淅,病来深院草萋萋。 有时乘兴寻师去,煮茗同吟到日西。 5. 《访澄上人》 唐代:李中 寻师来静境,神骨觉清凉。一饷逢秋雨,相留坐竹堂。 石渠堆败叶,莎砌咽寒螀。话到南能旨,怡然万虑忘。 6. 描写师徒之谊的诗句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唐代韩愈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孔子 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直到死去吐的丝才算用尽,蜡烛火炬成了灰烬才算不再留下熔泪。 如同老师的辛苦和奉献总是无私而伟大的。 扩展资料: 关于师生情谊的故事: 鲁迅不仅在文学创作、出版方面鼓励、支持萧红,而且在经济、生活等方面也特别予以关怀和帮助。 鲁迅时刻关心着萧红的成长,还经常把萧红介绍给一些外国的进步文化人士,与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的相识,就是鲁迅介绍的。 一次,萧红到鲁迅家里做客,谈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忘了时间,当萧红要走时已是午夜1点钟以后了,许广平送萧红出来,外面正下着蒙蒙细雨,弄堂里的灯全都熄灭了,鲁迅一再嘱咐许广平一定让萧红做小汽车回去,并让许广平先付车费。 二萧把家搬到北四川路,离鲁迅家住得近了,萧红就经常到鲁迅家来,一方面排解纷杂的思想因素,一方面聆听鲁迅先生的教诲。 有时萧红也给鲁迅一家做一些饺子、韭菜盒子、荷叶饼之类的北方面食,即使萧红没做好,鲁迅也必定要多吃一些,似乎是对萧红的一种鼓励,萧红看到鲁迅先生吃了许多,心里非常高兴。 在萧红笔下,鲁迅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个和蔼宽厚的老人;他不仅是中国文化界的思想领袖,他还是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个了解儿子的好父亲,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师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题。 7. 关于师徒的诗句1. 《挽黄岩赵郎中二首》 【作者:刘克庄】 朱公徒弟丘公婿,标致虽高气宇和。 心向奏篇尤暴白,发因时事欲苍皤。 讣传淮甸边情惜,路出萧山巷祭多。 最长郎君师友盛,我知墓碣有人磨。 2. 《悼古镜果佛慧法师》 【作者:储泳】 霜毛垂半顶,说法国王前。 定里修千劫,佛中添一员。 諡本终后赐,真谤在时传。 讲下诸徒弟,焚香石塔边。 3. 《喜英公大师挂锡太华》 【作者:陈抟】 暗喜莲峰作近邻,拨开云雾见师频。 有时问个艰难字,便沐周旋说与人。 唐李监应留后迹,汉蔡邕想是前身。 堪嗟继踵无徒弟,笔法收藏在渭滨。 4.《胡士彦挽词二首》 【作者:陈师道】 此地来何晚,经年见未频。 荐贤仍赌命,有道可辞贫。 徒弟三千子,声名四十春。 襄阳耆旧内,无复姓庞人。 5. 《自遣》 【作者:齐己】 了然知是梦,既觉更何求。死入孤峰去,灰飞一烬休。 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免有诸徒弟,时来吊石头。 6. 《留题仰山大师塔院》 【作者:齐己】 岚光叠杳冥,晓翠湿窗明。欲起游方去,重来绕塔行。 乱云开鸟道,群木发秋声。曾约诸徒弟,香灯尽此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