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学校的诗句1、《秋怀诗十一首》——唐代韩愈 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译文:在学校每天都无所事事,所以策马奔驰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2、《酬郑州权舍人见寄二十韵》——唐代刘禹锡 学堂青玉案,彩服紫罗囊。 译文:学堂里的讲课台,还有穿着彩色衣服的学生,佩戴紫罗缝制的香囊。 3、《再和答为之》——宋代黄庭坚 学堂疏雨余,石砌长苔发。 译文:学堂里稀疏的小雨,石阶上长满了如发一样的青苔。 4、《西斋秋感二十首其一》——宋代方回 幼小入学堂,忆我十岁时。 译文:回想我十岁的时候,年幼就进入学堂。 5、《沁园春·六和》——宋代刘克庄 友鲁申公,师浮丘伯,尚可教书村学堂。 译文:鲁国的申培公,少年时从师齐人浮丘伯学习,在村里的学堂教书育人足以胜任了。 2. 形容学校的古诗描写校园的诗句有1.《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年代: 元 作者: 赵孟頫冬至阳来复,草木渐滋萌。 君子重其然,吾道自此亨。父母坐堂上,子孙列前荣。 再拜称上寿,所愿百福并。人生属明时,四海方太平。 民无札瘥者,厚泽敷群情。衣食苟给足,礼义自此生。 愿言兴学校,庶几教化成。2.《闲咏》年代: 宋 作者: 姜特立坐叨厚廪饮醇醪,不挟文书不坐曹。 检校园花为日课,裒寻诗昔计年劳。仍将书册供慵卧,时唤杯盘佐老饕。 感激大恩何以报,唯祈圣寿等天高。3.《有怀汉老弟》年代: 宋 作者: 虞俦村童先遣扫柴门,检校园芳待置尊。 丛菊稍斑溥露点,芙蓉已带着霜痕。诗篇纵好成孤讽,心事凭谁与共论。 已是西风悲落木,那堪幽独更销魂。4.《次韵元厚之少保留题朱伯原秘校园亭三首》年代: 宋 作者: 程师孟少年为学已名家,才折丹枝病可嗟。 节带冰霜凌万竹,文含风露丽于花。也怜美玉犹存璞,人恨良金未出沙。 赖有隐居如谷口,直将高意抗青霞。5.《上杜相三首》年代: 宋 作者: 曾巩天扶昌代得忠良,坐以材谋镇庙堂。 万里声名开学校,四方根本劝农桑。从容贤路通江海,慷慨公心贯雪霜。 谦让黑辕归太早,空令终古爱余芳。 3. 求形容学生的诗词句《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我高三时候也写过一个《人月圆》 硝烟白日孤痴怅 推墨著文章 凌霜傲雪 冰凝三尺 自有梅香 书破万卷 蟾宫折桂 器宇轩昂 辛劳不负 题名金榜 十载寒窗 4. 形容求学学子的成语[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指众多的学生,现在是成语。“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宽些。例如,《国语》引述过《周诗》“莘莘征夫,每怀靡及”。在现代汉语书面语言中,只用于形容学生,成为“莘莘学子”一语。 [芸芸学子]成语,读音为yúnyúnxué zǐ。释义为众多从学的人。出自《老子》、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宋 司马光 《还陈殿丞原人论》诗、清 龚自珍 《乞籴保阳》诗。 【意思】:“芸芸”形容众多,众多貌。 【出处】:《老子》:“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万物芸芸,化为埃尘矣。” 宋 司马光 《还陈殿丞原人论》诗:“品物芸芸游太虚,不知谁氏宰洪炉?” 清 龚自珍 《乞籴保阳》诗:“苍生何芸芸,帝命苏其穷。” 5. 描写校园的诗校园诗篇 初识丁香 璨然一树白花涌于眼前,方打听这是何花?朋友答曰:“此乃丁香”。 这就是丁香吗?这就是雨巷诗人咏叹的那幽怨的丁香吗?我惊叹自己的少识,更惊异这洁白的小花竟会那般迷人。 和朋友一道沉湎在校园的花圃中,赏识着百花盛开的景色。 海棠、虎刺梅、山楂花、牡丹、芍药争相斗艳,唯有丁香的洁白与纯净,显得格外诱人…… 朋友用手指了指丁香说:“你仔细闻过她吗?”我摇摇头。心想,凡花总有香味的,何况丁香。 顺手拉一枝丁香置到鼻前,“有苦味”,我说。朋友笑道:“丁香花苦于自身而散香开外,也不起吧?” 我无言。 细细品味友人的话,便想起读过的那首诗,似乎明白了为什么雨巷诗人借丁香把相思的凄苦与美丽写得那样动人,那样耐人寻味。也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人间有苦亦也乐,我们就是在苦中求乐,化苦为乐,写作如此,人生各业亦如此。 你说呢? 黄金隧道 我们来行往于宿舍和食堂的那条甬旁,开满了迎春花。那黄黄的黄蕾,缤纷于我们行走的左右:斜出路面的花枝像伸延的屋檐,我们来来去去,都要在这屋檐下弓一弓身。 这真像一条黄金隧道了。 不是吗?宿舍是我们学习和休整的地方;食堂呢?食堂就像生命的回油站。 一天六次来往于这段路上,我们可以演绎多少故事啊……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无声的搏斗,那么,我们既要与大自然与客观环境搏斗,又要与自己搏斗。我们来这里读书、学习,不仅要面对课本,面对一道道难题,还要面对家庭、孩子、老人和我们这个年龄的种种考验。 身为人父人夫人子,肩上的责任,生活的角色,使我们不单单要考虑学业,还要兼顾我们无法兼顾的其他。难,看来只是一不易写的方形字,但究竟有多难,只有身处其境,才会明白吧。 遗憾的是,我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却蹉跎于这条黄金隧道上,他们把睡觉、吃饭当做人生的头等大事,来来去云,如行尸走肉。这种活法,轻松吗? 一切有作为的人生或许都是在痛苦中展开的。 应该说,人与时间的搏斗是一场残酷的斗争。这场斗争虽然没有刀光剑影,没有鲜血淋漓,然而,失去的时光将永远无法追回。 一切想在平安中求得宁静的自在,实则是对困难的逃避。只有勇敢的人,才能正视生活,真面人生。 不管前途有多少艰难和困苦,只要我们珍惜现在,就会拥有将来。 黄金隧道,我记忆中的飞翔跑道! 窗前桐树 与窗齐高的桐树,去秋披一身绿叶为我们遮风挡雨,我们甚感它的情谊。 难怪在冬天的寒冷中,我会立于四楼的窗前,担忧雪会压损它的枝杆。然而几场雪后,它依然高高地挺立于我们的窗前,当春天一来,它的枝杆由灰变得紫翠。 有一天, 我居然发现它的枝头上结出了雪清的花蕾,没几日,便乍然盛开,结成片片淡紫的云霞。 桐花是那样别致,光秃秃的树枝上结一串又一串花朵,清秀而又淡雅。 立于窗前,细看那花散于枝间的美丽真如读诗一般,情趣盎然。 先开花后长叶的大概只有桐树了吗?干枝梅开花而不长叶,无花果结果却不开花,桐树的别致,就在于它先开花,花开之后,叶才从枝缝间叶露。 我们常说:“红花配绿叶”,而桐花的美丽不需任何点缀。正如高尚的人格,它纯真质朴而又与众不同。 桐花不仅有卓然群外的淡雅,更有一种义无反顾的先锋精神。它的这种精神,来自于桐树坚强的树杆,来自于桐树那伟岸的身躯。 桐树,我窗前的桐树。 墙上柳树 高墙上独出了一枝弯柳,在风中摇摆,让我担心了很久。 每每从这堵墙边走过,我都有一种生命被压迫的感受,因为那柳,因为那墙。 我奇怪,这里怎么会长出一株柳树呢?走过细看,才发现它的秘密,原来在柳树根部,有一截短短的雨水槽伸出来,水槽经年历月,已腐烂破损,雨水流下来,正好经过柳树的根底。 这柳因了那墙,因为那水,才得以一日发达一日。 看着这株柳树,我晃然明悟,凡事都有自己的因和自己的果,这柳的存在是一件奇事,也含有一定道理。 但我深信,这柳终究长不成大树,虽然它能如此别致地风流于墙头,可是,它终究又有多少能奈呢? 2 校园诗篇 于是,我想到了一个美学中的问题,纯粹的艺术,其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为艺术而艺术,只能走到穷途末路,只有把艺术植根于大地,植根于丰沃的土壤,才会有繁茂的百花齐放的景色。 雨 中 大雨滂沱,在雨中漫步,一定很有诗意吧? 可是,我们生活得很累,闲情雅趣又不常往来于心间,冒雨在园中闲步,即使不顾自己的心境,难道也不考虑别人的眼光吗? 今朝的雨中校园,却不能不去走走,虽然雨很猛,雨点很急,但是,被雨水冲刷的绿树是那般青翠,确实值得去消受。 没有雨伞,也没有雨具,头发淋湿了,薄衫也淋透了,行走的脚步声加重了雨的剧急。草坪上跳跃的雨点,被不断更换,叶脉的清新让人感到这世界真快乐。 雨不停地下着,树枝上串起了许多雨珠,花蕾纷纷跌落,让人看了可惜。 这新春的第一场雨,冲刷了一冬的残尘,又打落了无数萌芽的新翠。 若没有这雨许多新芽会长大,但是没有这雨,也不会长出更多的新芽,这就是自然的规律。 功利地吕评这雨,似乎有些不该。 凡事怎么能完全合乎人意的呢?再好的事情,与谁都不会达到最终极的。 6. 形容学生学习的成语勤奋 发愤忘食 废寝忘食 分秒必争 焚膏继晷 鸡鸣而起 磨穿铁砚 勤学苦练 夙夜匪懈 夙兴夜寐 无冬无夏 宵衣旰食 学而不厌 圆木警枕 幼学壮行 朝乾夕惕 只争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争分夺秒 手不释卷 刻苦 攻苦食淡 苦心孤诣 囊萤照读 任劳任怨 埋头苦干 卧薪尝胆 悬梁刺股 仰屋著书 映月读书 映雪读书 勇猛精进 引锥刺股 凿壁偷光 折节读书 坐薪悬胆 专心 不敢旁鹜 不知肉味 目不窥园 倾耳而听 倾耳注目 一心一意 屏气凝神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有恒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精卫填海 始终如一 始终不渝 水滴石穿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死不瞑目 7. 形容学生在教室学习的成语手不释卷 shǒu bù shì juàn 【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正音】卷;不能读作“juǎn”。 【辨形】卷;不能写作“券”。 【近义词】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反义词】不学无术 【辨析】~和“孜孜不倦”都可形容人“好学的样子”;但~是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小。而“孜孜不倦”是非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大。 【例句】 (1)我们要学习他虚心好学;~的好习惯。 (2)那怕在公园里;他依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