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泸定的秋天的诗句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供参考。 2.关于“泸定桥”的诗词有哪些1、铁索飞云空,浪涛汹汹,泸定桥横高峡中.西去平叛驱车急,往事潮涌.当年抢英雄,敌军重重,红军冒死建奇功.而今又踏长征路,山河峥嵘. 2、泸定深峡战敌顽,铁索强渡红旗传.壮士悲歌垂千古,新桥落成万世欢. 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相传康熙帝统一中国后,为加强川藏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桥,并在桥头立御牌。该桥始建于1705年,建成于1706年,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定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泸定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传统木结构古建筑,为中国独有。 3.关于大渡河的诗句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 靳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大渡河的地理位置: 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中西部,历史上被作为中国长江支流岷江的最大支流。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阿尼玛卿山脉的果洛山南麓,上源足木足河(其上源为麻尔柯河、阿柯河,在久治县)经阿坝县于马尔康县境接纳梭磨河、绰斯甲河(杜柯河、多柯河)后称大金川,向南流经金川县、丹巴县,于丹巴县城东接纳小金川后始称大渡河,再经泸定县、石棉县转向东流,经汉源县、峨边县,于乐山市城南注入岷江,全长1062公里。 大渡河的历史意义: 大渡河铁索桥中国现存的古老铁索桥之一。又称泸定桥。 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城西,跨越大渡河。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九月动工,次年四月完工。 桥净跨 100 米,净宽 2.8 米,桥面距枯水位 14.5 米。全桥共用铁索链 13 根,其中 9 根用作承重底索,上覆横纵木板作桥面,可通行人、畜; 4 根用作扶手,布置在桥面两侧。 东西桥台用条石砌筑,高 20 余米,上建有桥亭,有清康熙题写的“泸定桥”匾额和泸定桥碑记。锚定坑设在桥台后,宽 2 米,长 5 米,深 6 米,竖直埋置生铁桩 8 根,另有长 4 米、直径 20 厘米的锚桩 1 根,横卧在铁桩后面, 13根铁链就系在锚桩上。 大渡河铁索桥是四川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因在悬崖绝壁之间建修跨过急流的艰巨工程而闻名。; 1935 年 5 月 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以奇兵强夺泸定桥,红军遂过大渡河。 **《长征》诗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之句。 1950 年以后曾多次维修,并建立陈列馆,展出大渡河铁索桥战斗史料。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关于长征的诗句《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歌 十月里来秋风凉, 中央红军远征忙, 星夜渡过雩都河, 古陂新田打胜仗。 十一月里来走湖南, 宣临兰道一齐占, 冲破两道封锁线, 赫得何键狗胆寒。 十二月里来过汀江, 广西军阀大恐慌, 四道封锁线都突破, 势如破竹谁敢挡。 一月里来梅花香, 打进贵州过乌江, 连占黔北十数县, 红军威名天下扬。 二月里来到扎西, 部队改编好整齐, 发展川南游击队, 扩大红军三千几。 三月打回贵州省, 二次占领遵义城, 打坍王家烈八个团, 消灭薛吴两师兵。 四月里来向南进, 打了贵阳打昆明, 巧妙渡过金沙江, 浩浩荡荡蜀中行。 五月里来泸定桥, 刘文辉打得如飞跑, 大渡河天险从容过, 十七个英雄姓名标。 六月里来天气热, 夹金山上还积妇, 一四两个方面军, 懋功取得大会合。 七月进入川西北, 艰苦奋斗为那个, 为了抗日救中国。 八月继续向前进, 草地行军不怕冷, 草地从来无人过, 无坚不摧是红军。 九月出发潘州城, 陕甘支队东北行, 腊子口渭河安然过, 打了步兵打骑兵。 二万五长征到陕北, 南北红军大会合, 粉碎敌人新“围剿”, 统一人民救中国! |